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介绍了预备热处理预防 GH41 3 3 B合金模锻件低倍粗晶的关键工艺参数 ,叙述了添加预备热处理后模锻件的性能变化及机理 ,并确定了预防低倍粗晶的工艺措施  相似文献   

2.
刘公安 《大型铸锻件》1997,(4):31-35,38
本文叙述了GH36合金锻件低倍试验面应力腐蚀——热应力扩展混合裂纹的特征、形成及扩展机制。为锻件低倍试验中防止误判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3.
《硬质合金》2017,(4):286-290
本文主要探讨采煤机用截齿在使用过程中的失效行为。重点研究焊接于截齿顶部的超粗晶硬质合金齿的"层状剥落"现象,探讨层状剥落出现的原因及其形成机理。分析表明:在采煤过程中,超粗晶硬质合金的热疲劳是导致其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合金的热疲劳及超粗WC晶粒之间粘结相的先期去除是层状剥落形成的主要原因。通过适当增加合金中WC的平均晶粒度、采用特定手段强化合金中的Co相将有效减缓或避免超粗晶合金层状剥落现象。  相似文献   

4.
苏德权 《轻金属》1995,(4):50-54
铝合金棒材反挤压金属流动特点及中心粗晶形成机理的探讨(2)苏德权(东北轻合金加工厂挤压分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50060)3反挤压棒材中心粗晶形成机理的探讨3.1反挤压棒材的组织特征挤压制品的组织和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挤压方法和挤压条件。当采用不润滑...  相似文献   

5.
《铸造技术》2017,(10):2393-2397
对铸态GH4169合金不同部位试样进行了不同热压缩试验,利用扫面电子显微镜、金相显微镜、EBSD研究了该合金在不同热压缩条件下的变形行为与枝晶组织的关系,并探讨了其机理。结果表明:高温热变形过程中,铸态GH4169合金的变形抗力与形变量、应变速率以及变形温度有关。变形量增大、应变速率增高、温度降低会导致变形抗力增大。当变形量为45%时,高应变速率和高温对动态再结晶更加有利。当加载方向与一次枝晶方向垂直时,材料的热变形机制为二次枝晶滑动,由此会导致应变速率敏感因子变大。初始组织为等轴枝晶的样品最有利于动态再结晶,中心粗柱状晶样品具有最大的变形抗力,而边缘细柱状晶样品再结晶比例最低、变形抗力最小。  相似文献   

6.
《铸造技术》2017,(12):2832-2835
采用机械合金化和粉末烧结的方法制备了纳米细晶/粗晶Al-Sn合金,研究了粗晶含量对合金微观形貌、摩擦形貌和耐磨性能的影响,探讨了Al-12Sn合金的磨损机制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得到的双相双尺度Al-12Sn合金,在不同载荷下的摩擦系数要高于未添加粗晶的纯纳米晶Al-12Sn合金,但是低于纯粗晶Al-12Sn合金;当粗晶Al-12Sn粉末比例为30%时,烧结Al-12Sn合金具有最佳的抗摩擦磨损性能,其耐磨性能高于纯纳米晶和纯粗晶Al-12Sn合金,提高幅度分别约为1.5倍和2倍;随着粗晶Al-12Sn粉末比例的提高,合金的磨损机制从局部剥落演变为大面积摩擦层的剥落,并且摩擦表面的氧化摩擦层的数量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7.
粗晶碳化钨粒度对WC-Co合金晶粒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金益民 《硬质合金》2012,29(1):29-32
选用供应态分别为30μm和12μm的二种粗颗粒WC粉末,研究不同方法表征的粉末粒度与合金晶粒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三种粉末粒度测定方法给出的结果都呈现粒度越粗合金的晶粒度也越粗的规律。粗颗粒WC的研磨态粒度与合金的晶粒度相当接近,金相法测得的12μmWC的晶粒分布与所制备的合金的晶粒度的一致性比30μmWC制备的合金要好。粗晶WC研磨态的Fsss粒度可以用于评价粗晶WC晶粒度,也可以预测WC-Co合金的晶粒度。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等温锻造和热连轧工艺制备的GH4169合金进行直接时效、蠕变性能测试和组织形貌观察,研究热连轧对GH4169合金组织结构及蠕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等温锻造合金相比,经热连轧后合金的晶粒尺寸较小,在等温锻造期间的变形特征仅为孪晶形变,而合金在热连轧期间除产生孪晶外,在孪晶中还存在位错的双取向滑移;采用不同工艺制备的合金均在{111}面上发生孪晶变形.在蠕变期间,热连轧期间形成的位错可促进孪晶内发生位错的不同取向滑移,减缓应力集中,提高合金蠕变抗力,致使合金在660℃、700 MPa条件下具有较长蠕变寿命.  相似文献   

9.
GH4169高温合金惯性摩擦焊接头晶粒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GH4169镍基高温合金的显微硬度、组织和性能对热加工工艺很敏感,工艺控制不当,将会产生粗晶、混晶现象,影响持久缺口敏感性、冲击韧性等性能。试验发现在GH4169高温合金惯性摩擦焊管接头中,沿轴向焊合区附近具有超细晶一细晶的晶粒分布特征。根据GH4169合金动态再结晶的特点,结合惯性磨擦焊过程的特有热变形条件,本文对上述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GH4169合金惯性摩擦焊接过程中温度、应变、应变速率是造成焊接区细晶和超细晶组织的根本原因。GH4169合金惯性摩擦焊接头焊合区中热变形金属的动态再结晶过程进行的相当剧烈充分,其晶粒组织呈细小均匀的等轴晶特征,尽管存在着晶粒组织的不均匀性,但未发现粗晶和混晶现象。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粗晶及细晶控制的两类GH4169合金高压涡轮外机匣的组织、力学性能、残余应力、加工变形等对比研究,探讨了晶粒度对零件力学性能、残余应力分布及加工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的粗晶控制,GH4169合金可获得足够的强度及塑性,力学性能不会明显衰减;粗晶有利于降低机匣锻件残余应力,促进残余应力的均匀分布,改善零件的加工变形。  相似文献   

11.
叙述了精化模锻件的计算机变形模拟结果 ,精化模锻件的主要模锻变形工艺参数以及精化模锻件达到的质量指标。采用本研究工艺完全可以预防模锻件的低倍粗晶  相似文献   

12.
祁文波 《大型铸锻件》2007,(2):30-31,33
介绍了GH36合金大型涡轮盘锻件的生产工艺。生产结果表明,采用“电弧炉-电渣重熔”双联工艺,电渣重熔后的化学成分合格率达100%;再经过适当的锻造和热处理可以生产出合格的涡轮盘锻件产品。  相似文献   

13.
三联冶炼技术的突破促进了我国GH4169合金盘锻件全流程制备技术的优化。本文综述了GH4169合金的化学成分、三联冶炼技术、开坯技术、锻造技术、残余应力控制、质量控制体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三联冶炼技术的突破提高了GH4169合金的纯净度,降低了冶金缺陷概率;镦拔+径锻联合开坯提高了GH4169合金棒材组织均匀性和成材率;残余应力控制技术降低了GH4169合金盘件加工和服役过程中的变形量。此外,本文讨论了GH4169合金在超高强度、超大尺寸、高耐蚀性能和抗氢脆等研究中存在的难题,并对未来工作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通过数值模拟和生产检测,确定GH4720Li合金盘前封严环的锻件形状并优化成形工艺参数,制定了成形技术方案。结果表明,GH4720Li合金盘前封严环锻件的成形方案可行,锻件组织和性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5.
高温合金涡轮盘锻造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斌  单云 《锻压技术》2007,32(5):15-17
航空航天发动机涡轮盘材料GH4133B是一种特殊的镍基高温合金新材料,该材料锻造成形时塑性低、变形抗力特别大、可锻温度范围窄、导热性差,且锻件的晶粒尺寸不能通过热处理细化,所以要满足锻件的内在质量要求,必须制定合理的工艺路线.本文从材料的化学成分、锻造工艺、模具设计和生产试制等方面介绍了涡轮盘的生产过程.其中,为了满足对锻造加热火次和每火次的锻造变形量的控制,提出了锻坯准备、表面清理、表面涂料、加热、刻标记和检验的新工艺路线.经验证通过热处理固溶、时效后的涡轮盘锻件,其力学性能完全达到使用要求,并且已批量生产,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GH4169�Ͻ��̼��쳣��ʴ��ȱ�����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采用真空感应、真空自耗重熔双联冶炼工艺的GH4169合金棒材生产的盘锻件表面出现的低倍腐蚀缺陷展开实验分析。通过对缺陷位置微观组织形貌观察以及对缺陷区域和正常区域进行能谱分析比较可知,形成缺陷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氮化钛及Mg、Al的氧化物夹杂在该区域集聚,并就产生的氧化物进行分析,最终判定氧化物夹杂为合金冶炼时带来的缺陷。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径向锻式应变诱发法对铝合金6063挤压棒料进行处理,主要研究了径向锻对铝合金6063微观组织的影响,讨论分析了对铝合金6063直接半固态等温处理和先径向锻预变形后半固态等温处理2种方式下的半固态微观组织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随着断面收缩率的增加,径向锻后铝合金6063微观组织的紧密程度增加,但当断面收缩率高于70%时,该变化趋势不明显;相比于半固态等温处理法,采用径向锻式应变诱发法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半固态坯料微观组织。  相似文献   

18.
针对GH4169拉杆锻件的技术指标要求,对锻件的成形工艺方案进行分析,结合生产实际,制定了合理的锻造工艺方案,总结了一套专门的工艺制造路线,生产出了符合技术要求的拉杆锻件。  相似文献   

19.
In this paper, forging of helical gears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e forging process of helical gears has been classified into two types of operations: guiding and clamping. The two types of forging of helical gears have been analyzed by using the upper-bound method. Kinematically admissible velocity field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which an involute curve has been introduced to represent the tooth profile of the gear. Numerical calculations have been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various parameters such as module, number of teeth, helix angle and friction factors on the forging of helical gears. Some forging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with commercial aluminum alloy to show the validity of the analysis. Good agreement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predicted values of the forging load and those obtain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20.
LD7壳体锻造成形分析及有限元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有限元模拟分析软件DEFORM-3D对LD7壳体锻造成形过程进行了模拟,根据铝合金锻造特点,结合生产实际,分析了在成形过程中所出现的缺肉和折叠等问题。通过进一步优化相关工艺,其结果为生产出高质量的铝合金壳体锻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