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接第2期)   光纤CATV网的回传通道最初用于网络节点的状态监测,现在和将来的目标主要是给用户提供非广播电视的双向业务.无论是状态监测还是双向业务,回传通道要传输的都是数字信号,所以上行回传通道完全是数字信道,当然也不排除传输视频信号的需要.从应用技术上看,上行传输系统是数字调制的副载波复用光纤传输系统,上行传输系统的工作频带一般取5~65 MHz,由双向滤波器分割,回传系统主要的传输设备有回传光发射机、回传接收机两种.   ……  相似文献   

2.
光纤CATV网的回传通道最初被用于网络节点的状态监测,现在和将来的目标主要是为用户提供非广播电视的双向业务。无论是状态监测还是双向业务,回传通道要传输的都是数字信号,所以上行回传通道完全是数字信道,当然也不排除传输视频信号的需要。从应用技术上看,上行传输系统是数字调制的副载波复用光纤传输系统。上行传输系统的工作频带一般为5~65MHz,由双向滤波器分割。回传系统主要的传输设备有回传光发射机和回传光接收机二种。  相似文献   

3.
(上接第2期)光纤CATV网的回传通道最初用于网络节点的状态监测,现在和将来的目标主要是给用户提供非广播电视的双向业务。无论是状态监测还是双向业务,回传通道要传输的都是数字信号,所以上行回传通道完全是数字信道,当然也不排除传输视频信号的需要。从应用技术上看,上行传输系统是数字调制的副载波复用光纤传输系统,上行传输系统的工作频带一般取5~65 MHZ,由双向滤波器分割,回传系统主要的传输设备有回传光发射机、回传接收机两种。1回传光发射机CATV网络的回传光发射机的主要功能是对双向业务网的回传数字信号进行功率放大及电/光转…  相似文献   

4.
光纤CATV网上行通道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渠怀玉 《有线电视技术》2001,8(11):29-39,98
光纤CATV网的双向通道起初是用于网络部件(光节点、放大器和电源)的状态监测,现在和将来是为客户提供非广播电视的双向业务。无论是状态监测还是双向业务,传输的都是数字信号,所以上行(反向)通道完全是数字通道,上行传输系统是数字调制的副载波复用电缆传输系统和光纤传输系统。上行传输系统的工作频带为5~42MHz或  相似文献   

5.
1 前言 江门五邑地区宽带光纤网下行传送采用1550nm光纤传输系统,传输距离非常远,平均每个光节点60km,最远的达123km。并且传输质量高,传送频道多,投资规模小,所需费用远低于SDH数字传输系统,也低于1310nm多级级联方式,是一种比较好的超长距离下行传送方式。但是,如何建立宽带光纤网长距离上行传送通道,迅速开展数据传输、会议电视、新闻回传等双向多功能业务,便成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传统的上行回传技术无一例外地采用AM—  相似文献   

6.
CATV宽带网回传噪声分析与回传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众所周知,HFC有线电视网络的上行(回传)噪声,由于树枝型结构电缆分配系统的汇集,形成所谓的“漏斗”效应,使回传噪声累积到前端,严重恶化上行信道的信噪比。因此,如何降低回传噪声干扰,提高上行信道的频谱利用率,一直是确保交互系统上下行传输特性的关键问题。同时,宽带业务的上行通道运行没有像下行通道那样受人注意,上行通道存在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被暴露并解决,上行通道的设计方案迄今为止还没有完全成形。本文在讨论噪声的同时,兼顾了回传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1 引言 对于有线电视运营商来说,当今快速增长的语音业务以及高速数据业务使得双向网络中的回传链路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的"广播"网中,回传通道只局限于对覆盖用户的状态监控或者一些基本的机顶盒控制.随着HFC网络双向改造步伐的加快,回传链路逐渐由传统应用转向宽带业务的传输.  相似文献   

8.
光接入网     
宗长春 《电子科技》2000,(12):37-40
基本概念所谓光接入网(OAN)就是采用光纤传输技术的接入网,泛指本地交换机或远端模块与用户之间采用光纤通信或部分采用光纤通信的系统。通常,OAN指采用基带数字传输技术,并以传输双向交互式业务为目的的接入传输系统,将来应能以数字或模拟技术升级传输带宽广播式和交互式业务。在北美,美国贝尔通信研究所规范了一种称为光纤环路系统(FITL)的概念,其实质和目的与ITU-T所规定的OAN基本一致,两者都是指电话公司采用的主要适用于双向交互式通信业务的光接入网结构。目前的接入网仍然主要是铜缆网,约占94%,携带的业务主要…  相似文献   

9.
回传通道的开发是实现双向对流业务的关键,回传通道传输数字信号,其主要指标是误码率BER,欲保证BER值,就须保证一定的CNR,论述回传通道主要噪声源的分布特点,介绍回传通道C/N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1 双向有线电视网上行通道的概念双向有线电视网目前均采用HFC网络结构 ,其组成如图 1所示 ,主要由前端设备、光发射 /接收机、光纤、同轴电缆网等组成。具备双向传输功能的有线电视网必须有双向传输通道亦即上行通道和下行通道 ,上行通道是指从用户端到有线电视台前端的网络通道 ,主要由用户到光节点的同轴电缆网和光节点到前端的上行光纤两部分组成。用户端的信号经含双向放大器的同轴电缆网到达光节点 ,再经上行光纤到达有线电视台前端进行交换处理。双向放大器由正向放大器和反向放大器以及两个双向滤波器组成 ,其传输过程为前端信…  相似文献   

11.
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双向CATV系统中的上行通道,对双向交互中的最大难题--回传噪声,进行了分析,同时介绍了实际中减少回传噪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黄笛 《有线电视技术》2009,16(11):53-56
1引言 对于有线电视运营商来说,当今快速增长的语音业务以及高速数据业务使得双向网络中的回传链路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的“广播”网中,回传通道只局限于对覆盖用户的状态监控或者一些基本的机顶盒控制。随着HFC网络双向改造步伐的加快,回传链路逐渐由传统应用转向宽带业务的传输。  相似文献   

13.
1排除干扰的必要性目前的有线电视光纤电缆混合网(HFC)大都是双向传输网,这就存在一个反向回传问题,在双向CATV系统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反向传输通道的噪声积累。  相似文献   

14.
赵万和 《电视技术》2007,31(3):95-96
1 引言 有线电视双向HFC网络作为现代数字电视网的重要组成之一,已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双向技术的普及,可融合多种业务,如话音、上网、数字点播等,因而对有线电视双向网络传输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上行传输通道,设备自身产生的噪声和干扰,会造成上行通道噪声功率的加大和误码的产生等,危害较大.本文对有线电视双向有源传输设备上行自身噪声和干扰的要求和测量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5.
HFC网络回传系统噪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近年来有线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有线电视传输网络经历了从全电缆网到混合光纤同轴网(HFC)的转变,业务范围也逐渐由传统的单向广播式业务向全双向交互式业务方向发展。然而目前遏制HFC网络双向业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反向传输通道中存在的干扰与噪声问题,本文试从双向网络回传通道的特性出发,阐述各种噪声的成因及特点,为我们认识与解决反向网络传输中的噪声与干扰问题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6.
1 前言1994年,采用光纤同轴电缆混合(HFC)拓扑结构的宽带接入技术取得了重大的进展。HFC网络结构的提出,不仅解决了传统的电缆有线电视广播业务传输距离受限的问题,而且通过采用先进的光纤传输技术和新型的网络拓扑结构,增加了上、下行通道的传输能力,使HFC网具备了承载双向交互式宽带业务的能力。HFC接入网以其频带宽、容量大、成本低等优点,已成为有线电视系统的主要模式,目前也是大家公认的多媒体宽带接入网的最佳方案之一。为了提供交互式的宽带业务,HFC接入网必须是双向的。因此,如何满足HFC接入网网络的双向指标即优化回传通…  相似文献   

17.
双向HFC系统回传光纤的带宽利用率低,如何通过合适的技术来扩展回传通道的带宽是有线电视业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分析了不同的解决回传带宽的技术,诸如光纤扩容、数字化回传、WDM等,为有线电视同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介绍一种利用有线电视主干线富裕光纤构建的双向HFC网络回传通道监测系统,此系统充分挖掘现有仪器和设备的性能,对双向网络的维护起到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19.
1 概述 在光纤同轴混合(HFC)网络的正向通道设计和调试中,放大器和激光器的非线性失真特性(CTB、CSO、CXM)决定了系统传输的最大功率(放大器的RF输出信号电平、激光器的调制度)。光接收机或光工作站的性能对传输质量的影响应该也可以做到很小。行业标准对正向光传输设备的性能参数作出了明确规定。 在HFC网络的回传通道中传输的信号为突发性数字调制信号,这与正向通道主要传输连续的模拟调制信号不同。正因为如此,在产品设计、系统设计与系  相似文献   

20.
1噪声干扰 影响HFC系统传输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来自于上行信道的噪声。在双向HFC系统中,HFC网络中电缆传输部分一般是树枝状的拓扑结构,用户至光节点信号回传共同使用上行带宽,由用户终端和电缆设备引入的噪声在上行系统中汇聚,造成“漏斗效应”,严重影响上行信道的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