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水热法合成锐钛矿型纳米二氧化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Ti(SO4 ) 2 为原料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锐钛矿型二氧化钛纳米粉体 ,利用XRD、激光粒度仪等分析测试手段对所得二氧化钛粉体的晶相组成、粒径分布等性质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粉体晶型及粒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碱沉淀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粉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四氯化钛碱沉淀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粉体,研究了前驱物制备、沉淀剂选择、沉淀方式等条件对二氧化钛粉体性能的影响,并利用XRD,TEM分析对制得的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600℃煅烧可得锐钛矿型二氧化钛,800℃煅烧可得金红石型二氧化钛,其粒度〈100nm,锐钛矿型与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的比表面积分别为33.0m^2/g和9.0m^2/g。该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制得的纳米二氧化钛粒径小、分散性好,便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煅烧温度对二氧化钛光催化剂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溶胶-沉淀法制备了二氧化钛光催化剂,考察了煅烧温度对二氧化钛晶型、粒径及微孔结构等的影响,利用XRD和氮吸附/脱附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二氧化钛的晶型逐渐由锐钛矿型转变为金红石型,粒径也逐渐增大,而比表面积和孔容则出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另外,微孔的结构也会随煅烧温度的变化发生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4.
《化工设计通讯》2020,(1):136-137
以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探讨了钛酸丁酯的用量、钛酸丁酯与醋酸的体积比、钛酸丁酯与乙醇的体积比、煅烧温度、煅烧时间等对溶胶-凝胶法的影响,得出了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制备二氧化钛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钛酸丁酯的用量为10mL,钛酸丁酯与醋酸的体积比为2∶1,钛酸丁酯与乙醇体积比为1∶3,煅烧温度为500℃,煅烧时间为2h。对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二氧化钛进行XRD表征,二氧化钛的白度平均值为92.2;粒径平均值为18.5nm,粒径小于20nm。  相似文献   

5.
采用浸没循环撞击流反应(SCISR),通过四氯化钛快速水解沉淀法制备了纳米二氧化钛,研究了浓度、温度、转速、中和时间、煅烧温度以及煅烧时间等因素对纳米二氧化钛粒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以四氯化钛和正辛醇为原料,通过液相水解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粉体。重点讨论了原料配比、碳酸铵饱和溶液温度、焙烧温度等因素对制备工艺的影响。通过XRD、SEM对纳米粉体的形貌、晶型、粒径进行了表征对比,并结合二氧化钛粉体制备的产率,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四氯化钛∶正辛醇=1∶4(质量比),碳酸铵饱和溶液温度为50℃,真空干燥温度为110℃,焙烧温度350℃,焙烧时间3 h。并制备出粒径约为12 nm、比表面积为229.77 m2/g的纳米二氧化钛粉体。  相似文献   

7.
四氯化钛强迫水解制备金红石型纳米二氧化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廉价的四氯化钛为原料,探索出一条制备金红石型纳米二氧化钛粉体的简便工艺。通过对沉淀产物进行XRD、TEM、TGA和DTA等分析表征表明,四氯化钛的盐酸溶液在沸腾回流水解中直接生成金红石相质量分数高达97.2%的沉淀产物,经干燥或进一步在较低温度(约500℃)下煅烧即可得到金红石型二氧化钛粉体,制得的粉体粒子呈椭圆形,粒径为10~30nm,且分散性好,比表面积大。该工艺具有原料成本低、能耗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二氧化钛超细粉末的制备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纳米科技的迅速发展,纳米材料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国民经济、军事及其它高新技术的各个方面。目前,在液相中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等纳米颗粒现阶段已经较为容易。但是,制备经过高温灼烧的超细粉体材料仍然存在着粉体粒度不够小,分散性能差、生产设备复杂,生产成本较高等诸多缺点。特别是随着粉体粒径的减小,其分散性能越来越差。如何制备出分散性能好、粒径小,生产工艺简单的超细粉体材料仍然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本试验采用液相凝胶法,以低成本的四氯化钛和氨气为原料,经过煅烧,制备了纳米级别的二氧化钛微粉材料。产品粒径10纳米左右,分散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颜料光学性质、形貌和粒径与热反射比的关系,制备了一种对波长范围为400~2500 nm的光具有较高反射比的球形二氧化钛粉体材料。通过粉体的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成像、动态激光散射粒度分析等表征,证实粉体晶型为金红石型,粒径较好的分布在200~1250 nm,经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其反射比均优于市售钛白,其中所制备的1.228μm球形二氧化钛粉体具有最好的反射比。  相似文献   

10.
二氧化钛超细粉末的制备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纳米科技的迅速发展,纳米材料已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国民经济、军事及其它高新技术的各个方面。目前,在液相中制备纳米二氧化钛等纳米颗粒现阶段已经较为容易。但是,制备经过高温灼烧的超细粉体材料仍然存在着粉体粒度不够小,分散性能差、生产设备复杂,生产成本较高等诸多缺点。特别是随着粉体粒径的减小,其分散性能越来越差。如何制备出分散性能好、粒径小,生产工艺简单的超细粉体材料仍然是一个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本试验采用液相凝胶法,以低成本的四氯化钛和氨气为原料,经过煅烧,制备了纳米级别的二氧化钛微粉材料。产品粒径10nm左右.分散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1.
溶胶凝胶水热法制备Fe~(3+)掺杂纳米TiO_2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钛酸正丁酯为前驱体、聚乙二醇(PEG-4000)为模板剂,溶胶凝胶水法制备Fe3+掺杂纳米二氧化钛,考察其对苯酚光催化降解性能。在水量2mL、乙醇量45mL、冰醋酸2.5mL、pH值1.5和Fe3+掺杂量0.07%(Fe3+/Ti4+物质的量比)条件下,可得到平均孔径为3.73nm、孔径分布范围2.8~11.4nm、孔容为0.412cm3/g和比表面积为108.794m2/g的Fe3+掺杂纳米二氧化钛粉末,对苯酚降解率达到87.6%,比未掺杂提高了18.3%。  相似文献   

12.
纳米二氧化钛对隔离子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洪喜  张万忠  高恩君 《当代化工》2007,36(5):482-484,487
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钛吸附溶液中镉离子的有效方法和途径.采用双硫腙直接比色法测定镉离子浓度,详细研究了纳米二氧化钛吸附镉离子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通过实验,确定了吸附的最佳条件,进一步研究了吸附镉离子后二氧化钛的洗脱以及设想模拟实体水样中痕量镉离子的检测.样品体系在pH=10,震荡时间9 min以上的条件下,纳米二氧化钛对镉离子的吸附率可达99 %.吸附在纳米二氧化钛上的镉离子可以用0.1 mol/L的硝酸进行洗脱,洗脱率在95 %以上.  相似文献   

13.
Fe~(3+)掺杂提高二氧化钛的光催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冬梅 《广州化工》2010,38(7):107-109
采用沉淀-水热的方法制备了Fe3+掺杂的TiO2光催化剂,通过XRD、Raman、XPS、UV-DRS等对催化剂的结构、光学吸收性质等进行了表征,并以罗丹明B为目标污染物对可见光催化活性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TiO2光催化剂为锐钛矿相结构;Fe3+的掺杂使得TiO2的初始吸收边明显向可见光区域拓宽,并且增强了TiO2在可见光区域的吸收;Fe3+掺杂后TiO2的可见光催化活性显著提高,以掺杂浓度为0.5%的TiO2光催化效果最好,在可见光下6h内可将罗丹明B溶液完全降解,降解率是未掺杂TiO2的4倍。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无机颜填料及其粒径对抛光腻子性能的影响,确定无机颜填料的种类为钛白粉,又通过钛白粉的添加量对抛光腻子的打磨性和附着力的影响试验,确定其添加量为60%~64%。  相似文献   

15.
载银二氧化钛光催化杀菌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偏钛酸为前驱体,浸渍一定浓度的硝酸银溶液,用热沉积法制备出载银二氧化钛。用XRD测定载银二氧化钛的结构,扫描电镜观测形貌,研究了载银量、光强、二氧化钛浓度、细菌浓度对光催化杀菌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粉体为超细锐钛矿型二氧化钛,颗粒为均匀的类球形,粒度约为100~200nm。在二氧化钛颗粒上负载约1.6%的银可以扩展光源利用范围至可见光,光催化作用与银协同杀菌;但银量过高,则主要体现银的杀菌效果。光强增加,杀菌效果提高;二氧化钛的浓度为1.5g/L时杀菌效果最好;细菌浓度低于106细胞/mL时,载银二氧化钛杀菌率可以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王婷  郭丽  贺晓莹 《辽宁化工》2010,39(2):131-133
对纳米TiO2光催化剂的溶胶-凝胶法合成工艺方法进行了改进。分别考察了不同掺杂金属离子(Fe3+、Cu2+、Pb2+)的不同掺杂量对TiO2的晶相和晶粒尺寸、光学性能、以及其光催化降解性能的影响。所得到的改性纳米TiO2光催化剂,扩大了对可见光响应范围,提高了光催化降解效率,对进一步利用太阳能治理工业有机废水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影响钛白颜料性能的基本因素(粒径),近年我国钛白工业的现状,包括产能、产量、产品结构及标准。列举了有代表性的国产锐钛型和金红石型产品生产企业、产品牌号及在涂料工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向聚硅酸中引入铝盐、镁盐、锌盐制得聚硅酸金属盐复合絮凝剂(PAZMSc),用红外光谱研究了各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并对其絮凝性能进行了考察。红外光谱证实了PAZMSc中部分铝离子、锌离子、镁离子及水解络合离子可与共存的聚硅酸起螯合反应生成铝锌镁硅聚合物,其絮凝性能高于聚硫酸铝。  相似文献   

19.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稀土Y3+掺杂TiO2,对其进行了XRD分析,以刚果红溶液为目标降解物研究了稀土Y3+掺杂TiO2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同等实验条件下Y3+掺杂TiO2比纯TiO2的降解效果好。当稀土Y3+的掺杂量n(Y3+)∶n(TiO2)=0.5%(摩尔比)、焙烧温度600℃、刚果红溶液初始浓度20 mg/L、pH=3、催化剂用量为1.5 g/L时,其光催化性能最佳。反应1 h的降解率可达98.55%。  相似文献   

20.
以钛酸四丁酯为主要原料,硫酸锰溶液为掺杂剂,采用超声分散法制备了含锰的二氧化钛光催化剂。并用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对粉体的结构、粒径大小、物相、形貌等进行了表征。经500℃焙烧2h后,锰掺杂的二氧化钛粉末为锐钛型结构,其平均粒径为13nm,由于在XRD图谱上未发现有新相的生成,因此,可知锰离子是经过焙烧渗入到了二氧化钛的晶格中,掺杂所引起的变化主要是由于锰离子渗入二氧化钛晶格引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