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与分析球囊扩张式冠脉支架在治疗原位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6月到2006年9月11例肝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患者的血管内支架治疗资料。结果11例患者共使用13枚球囊扩张式冠脉支架治疗,其中1例由于病变长度,需要2枚支架;1例出现再狭窄需要第2次支架植入。所有病例支架植入技术成功率为100%,随访中未出现与支架术相关的并发症。结论球囊扩张式冠脉支架在肝移植后肝动脉狭窄的治疗中应用安全有效,有极好的技术成功率和中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7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行血管腔内成形术。结果27例患者中,24例成功置入冠脉支架,术后即刻造影显示狭窄程度为(8±4)%,较术前(80±19)%改善明显。2例因支架置入困难改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平均随访18个月。25例患者术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均未发生。无责任血管区新发脑梗死。1例支架置入后3h发生再灌注性脑出血。1例支架脱落后于颈内动脉虹吸部,后用抓捕器取出。1例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发生再狭窄。结论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方法。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腔内治疗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2005年4月—2013年2月对12例SSS患者(锁骨下动脉狭窄7例,闭塞5例)行腔内治疗,其中单纯经皮血管球囊成形术(PTA)4例,支架植入8例(8枚支架)。结果 手术成功率为100%(12/12)。患/健侧收缩压比由术前0.46 ± 0.28提高至术后的0.89 ± 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患者临床症状均不同程度改善,随访16.7 ± 7.9个月,1例左侧锁骨下动脉闭塞患者PTA术后13个月再狭窄,给予支架治疗后好转;1例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患者PTA术后23 d出现患肢末梢微血管栓塞,经改善微循环、扩血管等治疗后好转,无脑卒中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腔内治疗SSS是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明显改善患者因盗血导致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肢乏力、温度低等症状,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治疗复杂性椎-基底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3年11月至2007年12月对5例复杂性多发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进行了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治疗。结果5例患者中,一侧椎动脉闭塞4例,另1例双侧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治疗侧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合并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狭窄4例,另1例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多发重度狭窄。狭窄率80%~95%,狭窄段长度10~20mm。支架植入手术全部成功,血管残余狭窄均小于20%,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全部患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均消失。本组5例患者术后6~12个月分别行DSA检查随访,均未发现再狭窄,近期疗效满意。结论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预防椎-基底动脉系统卒中的安全、有效方法,近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评估双支架植入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狭窄伴相邻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锁骨下动脉闭塞/狭窄伴相邻椎动脉起始部狭窄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在锁骨下动脉和椎动脉分别植入支架,并于术后3~12个月随访。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检查结果等评价疗效。结果 9例患者均成功植入2枚支架,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患者锁骨下动脉和椎动脉血流通畅。随访结果显示9例患者自觉症状显著改善,均无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彩超检查显示支架内无再狭窄、支架无移位。结论 双支架植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闭塞/狭窄伴相邻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Gateway Wingspan支架系统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以及防治再次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应用Gateway Wingspan支架系统治疗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36例(38处),其中择期手术32例,急诊手术4例。38处狭窄中22处位于后循环,16处位于前循环。结果 术前平均狭窄程度为72.6% ± 12.6%, Gateway球囊扩张后残余狭窄33.8% ± 15.2%,Wingspan支架置入后残余狭窄23.6% ± 13.9%,治疗成功率为97.4%。4例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择期手术置入支架32例,有2例发生并发症,急诊支架置入4例,有2例发生并发症。择期手术穿支动脉闭塞1例,导丝穿破大脑中动脉破裂出血1例;急诊手术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2例,1例在介入术中发生,1例在支架置入后24 h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11.1%(4/36)。1个月内再发同侧卒中2例,占5.5%(2/36)。在1 ~ 24个月(平均9.6个月)的随访中,30 d内脑卒中和31 d ~ 1年同侧脑卒中的发生率为11.1%(4/36)。DSA复查10例,2例出现再狭窄,均位于大脑中动脉。结论 Gateway Wingspan支架系统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有较好的安全性和短期临床疗效,其长期疗效还需更大量样本及更长时间的随访研究,如何防治支架术后再狭窄需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评价经皮单一支架治疗椎动脉、锁骨下动脉分叉部串联狭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9年2月至2010年4月对7例椎动脉、锁骨下动脉分叉部串联狭窄患者,在置入脑保护装置下进行了经皮单一支架治疗椎动脉、锁骨下动脉分叉部2处狭窄。所有患者均作定期随访,以临床症状、多普勒超声评估治疗效果并观察有无再狭窄。结果 本组7例患者即时成功率100%,椎动脉和锁骨下动脉残余狭窄均小于10%,无手术相关并发症,3 ~ 15 个月的临床随访,多普勒超声检查未发现再狭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脑缺血发作及新发脑梗死。结论 经皮单一支架治疗椎动脉、锁骨下动脉分叉部串联狭窄技术上是可行的,与其他技术相比,可操作性强,安全性高,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应用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17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观察支架置入前后症状、狭窄率改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平均随访5个月。结果17处病变,其中位于颈内动脉颅内段5处,大脑中动脉5处,椎动脉颅内段4处,基底动脉3处。16处病变经Gateway球囊预扩张后支架成功准确释放。1例因Gateway球囊无法到达靶病变,支架直接定位后释放。支架成功率100%。治疗前平均狭窄率为82%,治疗后残余平均狭窄率为43%。术后平均随访5个月,4例一过性缺血发作(TIA)患者未再次发作;12例卒中患者症状均有明显改善。1例发生并发症,考虑为对侧半球梗死。未发生出血性并发症。结论采用Gateway-Wingspan球囊支架系统治疗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有良好的安全性与短期疗效。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血管内支架植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3月至2010年11月收治25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经DSA证实26支责任血管,临床表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7例,症状性脑卒中18例。对25例患者进行了血管成形及支架植入治疗,并于 1、6、12个月随访临床症状及支架情况,了解有无再狭窄。结果 支架植入后,25例患者的动脉狭窄程度从治疗前的76.9%(50% ~ 98%)下降至5.2%(0 ~ 30%),残余狭窄率为3% ~ 25%,远端血供良好。除1例患者支架植入过程中对比剂外渗和1例出现脑血管痉挛外,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严格把握适应证下行椎-基底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治疗,手术成功率较高,再狭窄率低,可明显减少脑卒中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评价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血管造影诊断价值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对75例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患者行下肢动脉血管造影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评估,测量狭窄段血管的长度及狭窄率,将其中同意行介入治疗的30例患者(39条患肢)纳入介入治疗组,治疗使用球囊导管进行扩张,对下肢动脉严重狭窄者行自膨式支架置入术。将拒绝行介入治疗的45例患者(60条患肢)纳入保守治疗组,采用内科保守药物治疗。临床随访6 ~ 36个月,观察术中血管再通及治疗后患者下肢缺血症状改善情况。对介入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介入治疗组技术成功率为100%,临床有效率为90.0%,1年内发生再狭窄而导致截肢率为10.0%;保守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62.2%,截肢率为37.8%,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介入治疗组3年开通率为57.7%,截肢率为23.1%。结论   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有效率,是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