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Planning》2014,(6)
<正>"发明大王"爱迪生未成名前是个穷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见他,关心地说:"看你身上这件大衣破得不像样了,你应该换一件新的。""用得着吗?在纽约没人认识我。"爱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几年过去了,爱迪生成了大发明家。有一天,爱迪生又在纽约街头碰上了那个朋友。"哎呀",那个朋友惊叫起来,"你怎么还穿这件破大衣呀?这回,你无论如何要换一件新的了!""用得着吗?这儿已经人人都认识我了。"爱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相似文献   

2.
著名的犹太裔科学家爱因斯坦1899年曾在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就读,他的导师是数学家明可夫斯基.为了启发爱因斯坦突破自己,走出新的道路,明可夫斯基将他带到一处建筑工地,而且径直踏上了建筑工人刚刚铺平的水泥地面.在建筑工人的呵斥声中,一头雾水的爱因斯坦大声喊道:"老师,我们不该走这里."不料明可夫斯基却不顾众人的指责,认真地说:"对,我们看似走错路了,但你看到了吧!只有敢于走这样的路,才能留下足迹!只有在新的领域,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脚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地面,那些被无数人、无数脚步涉足的地方,别想再踩出脚印来."后来的故事就众人皆知了,正是爱因斯坦敢于改变的探索行为与独立思考精神,才造就了他的成功.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4,(Z2)
<正>晚上,小默坐在沙发上,搂着丢丢,好奇地看着正在梳理羽毛的爱迪生。"爱迪生,我有个问题。"小默问道,"你既然能预言几分钟以后会发生的事,那怎么还会被人抓到,带到鸟市去卖呢?"爱迪生挥动着双翅,眉飞色舞地说:"嘻嘻,我是故意让人抓到的。"爱迪生慢慢喝了一口水,说起了关于他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10)
<正>我们都熟悉关于爱因斯坦的"三个小板凳"的故事,虽然那未必是真实的,但爱因斯坦小时候确实没有显现出天才的光芒来。据说,他很晚才学会说话,一直到七八岁的时候,他还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读小学和中学时,爱因斯坦的学习成绩很平常,由于他举止缓慢,不爱与人交往,老师和同学都不喜欢他。当时文科类科目是学校的主课程,教他希腊文和拉丁文的老师对他很是厌恶,曾经公开断言:"爱因斯坦,你长大后肯定不会成器。"因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9)
<正>星期天中午,小默带爱迪生、居里夫人和丢丢到楼下玩。听到丢丢"汪汪"地叫着,居里夫人觉得好玩,也学着"汪汪"叫了起来。丢丢见居里夫人学它的叫声,很生气,就跑到别处去玩了。"一会儿,会有一个陌生人过来和你搭话,他是个坏人。他听说你爸前些天买彩票中了大奖,就决定绑架你,然后向你爸妈敲诈钱财。"爱迪生提醒小默。"那我现在应该躲起来……不,如果我现在躲起来的话,这个坏人就不能被抓到,他还会去做别的坏事……"小默想着想着,突然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3)
<正>自从小默买来了爱迪生,小狗丢丢不理小默了。小默喊它,它不答应;喂它东西,它一扭头就走开。"丢丢,你怎么了?"小默握着狗粮,脸上写满了无辜。"它生你的气了!"爱迪生咯咯地乐着。"它为什么生我的气?"小默不明白。"还不是因为你陪我的时间多了,陪它的时间少了。"爱迪生笑得直咳嗽(ké sou)。  相似文献   

7.
从满到空的命题取意于一桩禅宗故事.一个小和尚向老和尚学习禅,他讲了自己的很多心得,希望老和尚能给予指点.老和尚在小和尚面前的茶杯里倒茶,满了,老和尚还在倒,小和尚说: "师傅,茶满了."老和尚这才住手.小和尚问: "师傅,请您指点."老和尚说: "我已经教你了."小和尚顿悟:一只装满了旧茶水的茶杯,又如何能添新茶?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Z2)
<正>早晨,小区里的紫丁香已经开放了,就像被施了魔法,散发出一丝丝、一缕缕迷人的香气。爱迪生冲小默做了个鬼脸,"我出去一下,我的朋友来看我啦!"说完,他挥动翅膀,飞出窗外。只一会儿的工夫,他就回来了,还带回一只长着红色羽毛的鹦鹉。"这是我的新朋友!"爱迪生向小默介绍着,"和我不一样,她只会学舌,不会预言。"  相似文献   

9.
正有人说,心里装着什么,就会发现什么。他有颗"创研的心",才在消防装备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他那双"发现"的眼睛,善于寻找难题;他那双"发明"的双手,善于解决难题;他说,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可能成为专家。他是脑洞大开的"红门爱迪生",3年革新发明消防装备20余件,14项获国家专利;他是"洋装备"的"中国医生",攻克15项进口装备技术难关;他是"金点子王",自创"远程问诊""代购保养""装备巡检"工作模式为部队节省经费30余万元。他是"金牌  相似文献   

10.
扁鹊看病     
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他还有两个哥哥,兄弟三人的医术都挺高明.有一次,魏文王问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医术谁最高明?"扁鹊答道:"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魏文王不解,"那为什么你的名气最大."扁鹊解释:"我大哥治病,是治于未发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根,他的名气也就无法传出去.我二哥治病,是治病于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些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传于乡里.我治病是在病情严重之时,所以大家认为我的医术高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