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长期以来,水库移民引起的水保生态环境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已成为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新问题.加强水库移民工作中水保生态建设和保护,是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长治久安的关键.通过对水库移民水保生态建设和保护的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做好移民安置区水保生态建设的原则和对策措施,促进水库建设、移民安置与生态保护相协调.  相似文献   

2.
郭俊  康飞  郭露洁 《人民长江》2010,41(22):94-97
水库移民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移民安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移民安置区的社会稳定和发展。以乌江构皮滩水电站库区移民为例,介绍了库区的移民安置规划。对于移民后期的扶持问题,认为,国家在对大中型水库移民进行后期扶持的同时,要继续从其他渠道筹措资金,重点加强基本口粮田、农田水利设施配套、交通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加强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移民安置的长远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目前水库移民工程涉及到的环境、经济、资源等许多复杂的系统问题,以及水库移民引起的严重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问题,研究人员要对其加强重视,水库移民中水土保持的生态建设和保护关系到移民区域居民未来的生活。针对黄家湾水库移民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保护的特点,对水库移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避免水土流失的对策、安置施工区废水废物和粉尘的处理,以及建立完善的生态环境影响验收体制等有效的保护对策,促进了移民区域的生态环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三峡水库地处鄂西和川东山区,现有人口密度较高,耕地开垦指数大,人平耕地少,几十万水库移民如果就近后靠安置,当地能否承受,这是许多同志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研究三峡水库移民安置区搬迁前后的人口密度和经济状况,对指导库区移民安置规划,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劳动资源,促进库区经济发展,保护生态平衡,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山西省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然存在着基础设施薄弱,移民生产生活水平低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库区移民经济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在抓紧落实和不断完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同时,也需要不断创新,才能有效地促进库区移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传统水库移民中搬迁安置与后期扶持中的问题,回顾与总结金沙江下游水库移民在"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实践中,采取促进移民搬迁与稳定、增加移民收入、改善移民生活环境、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产业发展等方面的措施、效果和经验.思考与探索下一步金沙江下游水库移民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7.
杜现奇 《河北水利》2010,(12):44-44
<正>1.移民扶持项目建设基本情况及成效自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实施以来,我省共下达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约3.5亿元,同时,按照优先解决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薄弱问题的原则,协调其他部门下达库区和移民安置区饮水安全、坡改梯等项目资金约  相似文献   

8.
水库移民安置的任务艰巨、复杂,政策性强,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因此,搞好库区建设,走开发性移民安置是安定库区秩序,繁荣库区经济的关键。本文从广西水库移民安置情况,走开发性移民安置的实践与效果,和当前水库移民中还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应注意解决的有关问题和政策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浅谈丹江口水库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明良  翁家清 《人民长江》2011,42(4):102-104
丹江口水库移民是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库区移民安置规划工作从2002年开始,历时多年,其间经历了国家移民安置条例的修订、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修编。面对移民工作的新环境、新情况、新形势,在规划设计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结合丹江口库区实际,创新移民安置科学规划思路,提出了诸如建房困难补助、生产安置增补费等新概念、新方法,为维护库区和安置区社会稳定,促进移民工作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周毅  顾梦莎 《人民长江》2015,46(22):107-11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安置水库移民是创新移民安置方式的必然趋势。但从以往城镇化水库移民安置方式来看还存在就业、教育、资产重置、社会保障等诸多社会问题。为此,以温州永嘉县南岸水库移民安置实践为例,介绍了移民安置方案和库区、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阐述了新型城镇化移民安置所具备的条件以及核心问题。实践证明:在规划移民安置时要充分尊重移民意愿、分析移民就业技能和安置区产业容量、保障移民收入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以及移民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等,才能有效地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三峡、葛洲坝、丹江口等水库移民工程实例,论述了移民安置如何和生态与环境保护耦合相容。保护自然不等于听其自然,改造大自然的活动未必都对自然保护不利。移民安置只要瞻前顾后,全面兼顾,精心做好规划,加强科学管理,以水土保持和环境保护制约和指导移民安置规划,以移民安置促生态建设,可以使移民安置区获得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效益。  相似文献   

12.
水库移民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曾为中国水利水电事业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和牺牲。如何解决好水库移民的生活生产安置等问题,确保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和谐稳定发展,是各地政府和移民管理机构的重要任务。文章针对新乡市水库移民的特点,分析了水库移民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飞来峡水库移民安置规划与实施研究杨文健(河海大学)水库移民安置规划咨询报告,它是根据水库淹没实物指标,确定移民系统边界制订规划工作大纲和调查提纲,进行库区现场踏勘,收集社会经济和自然资源等基础资料,征求区、镇、村及库区群众对移民安置规划的意见和要求,...  相似文献   

14.
笔者通过深入库区调研并分析了右江流域广西水库移民生产生活存在的共性问题,剖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从加强顶层设计、建立流域生态补偿、完善协调机制、发展特色产业经济等多个层面,提出区域内水库移民生计长远发展的对策与建议,以期通过解决右江流域水库移民的困难与问题,提升自身造血输血功能,保障移民经济收入水平稳步增长,促进库区移民安置区与当地社会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水库移民安置指水库淹没影响区和移民安置区的生活安置、生产开发及专项设施建设 ,其项目包括产业项目、非产业项目及工程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与管理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本文结合小浪底水库山西库区移民安置实际 ,探讨水库移民安置项目建设与管理的办法。1水库移民安置项目建设与管理的基本原则水库移民安置应贯彻开发性移民方针 ,以大农业安置为主 ,走农工商相结合的道路 ,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 ,从实际出发 ,多渠道、多产业、多形式安置好移民。水库移民安置项目开发建设的基本依据是《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以…  相似文献   

16.
水库移民安置的任务艰巨、复杂,政策性强,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因此,搞好库区建设,走开发性的移民安置,是安定库区社会序秩,繁荣库区经济的关键。从钦州地区5座大型水库移民安置情况,由过去单纯救济型走向开发型安置的探索实践,变输血为造血功能,使水库移民逐步摆脱生活的困境,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同时,进一步分析当前水库移民中存在问题,提出今后应注意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人民黄河》2014,(6):135-137
对某市水库移民安置方式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农村水库移民安置方式的创新。针对不同安置方式分析现存的问题,从库区移民利益诉求的角度探讨大农业移民安置方式的创新;以人口推拉理论为基础,基于SWOT分析,探讨移民城镇化的可行性,从转变经济发展、实施管理等角度提出对策建议。原有移民安置方式已不适应安置区经济发展的需求,移民安置区城镇化已具备良好的条件;对个别区域以及散迁安置的移民应进一步创新农业安置方式,抓住机遇,弥补安置区的劣势、完善移民城镇化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汶上县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因地制宜,根据生产力水平及移民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的实际,以移民为本,想移民之所想,急移民之所急,为促进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9.
王军 《河北水利》2009,(9):42-43
建国以来,河北省先后兴建了60多座大中型水库,共有水库移民81万多人,涉及11个市、172个县、1800个乡镇、12000个行政村。多年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移民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水库移民的扶持政策,对库区和移民安置区进行了前期安置和后期扶持。但因历史客观条件限制,库区面貌变化不大,移民群众生活水平不高,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用电难、饮水难"五难"问题一直存在。  相似文献   

20.
黑山峡水库淹没及移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黑山峡河段开发方式受制于庞大的水库移民安置数量和巨大的移民安置难度。文章简要叙述了近十多年来黑山峡库区水库淹没实物指标的变化情况,初步分析了水库周边地区移民安置环境容量现状及安置调整方案,按现行政策匡算了水库淹没补偿投资。针对黑山峡库区所处的半干旱地区移民安置的特殊难度进行了粗浅论述,并对于现设计深度尚未落实的黑山峡库区特殊问题提出了需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