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相不锈钢热塑性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姜世振  吴玖 《钢铁》1995,30(7):55-59
本文采用落锤试验法,研究了在不同试验温度下镍、氮合金元素含量和α/γ两相比例对高铬镍双相不锈钢热塑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不同角度叙述双相不锈钢发展史,介绍合金设计,以及过去和现有的合金牌号。讨论了合金设计的基本原则,介绍了新的双相不锈钢。对于双相不锈钢的主要性能,也作了介绍,并着重强调其在新的应用领域具有极大的增长潜力。从所提供的数据中,也引伸出一些开放性的课题。这些课题将进一步推进2010年在法国博恩(Beaune)举办的双相不锈钢大会上的研讨。  相似文献   

3.
从不同角度叙述双相不锈钢发展史,介绍合金设计,以及过去和现有的合金牌号。讨论了合金设计的基本原则,介绍了新的双相不锈钢。对于双相不锈钢的主要性能,也作了介绍,并着重强调其在新的应用领域具有极大的增长潜力。从所提供的数据中,也引伸出一些开放性的课题。这些课题将进一步推进2010年在法国博恩(Beaune)举办的双相不锈钢大会上的研讨。  相似文献   

4.
据位于美国俄勒冈州奥尔巴尼的ATI Wah Chang公司报道,一种经济、高强度、节约型双相不锈钢AL2003已经纳入美国机械工程学会标准-ASME Code Case 2503,用于压力容器结构,该合金以特征为具有高强度,有良好的焊接性、成型性和韧性。AL2003的化学成分为20%Cr,3.5%Ni,1.7%Mo,0.17%N,其余为铁。合金含量较低使其具有更低的成本,可替代奥氏体不锈钢316L和双相不锈钢2205。[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赵晨旭 《不锈》2005,(3):22-26
双相不锈钢是铁、铬、镍的合金,其室温组织通常为50%的奥氏体和50%的铁素体。双相不锈钢同时具有高强度和耐腐蚀性能,而这是普通单相奥氏体或铁素体不锈钢所不具备的。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双相不锈钢具有更好的耐局部和应力腐蚀的性能,尤其是在含氯离子的热腐蚀环境中。与铁素体不锈钢相比,双相不锈钢具有更好的成型性能、焊接性能及韧性。正是由于这些优良性能,双相不锈钢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海洋环境、石化工业和石油提炼业。尽管双相不锈钢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被开发出来,但直到高合金双相不锈钢的出现才使其得到广泛应用。这是因为早期的双相不锈钢难于进行热加工并且经焊接和热处理后易发生晶间腐蚀。  相似文献   

6.
1前言 如今在许多领域中双相不锈钢被视为经久耐用的代名词。这主要是南于双相不锈钢兼具高强度、高塑性和优异的耐蚀性能。同溶条件下的双相不锈钢其强度约为奥氏体不锈钢的两倍。SAF2205是一种传统中等合金含量的双相不锈钢,具有高的耐蚀、力学性能和良好的焊接性能。SAF2205和其他2205型双相钢牌号之间的不同在于SAF2205成分控制范围更窄。  相似文献   

7.
耿文范 《特殊钢》1990,11(1):1-9
本文综述了双相不锈钢的开发和应用现状。介绍了新发展的含氮双相不锈钢和粉末冶金双相不锈钢,还叙述了双相不锈钢在改善热加工性方面,以及晶粒细化和超塑性化等方面的概况。  相似文献   

8.
罗永赞 《不锈》2008,(1):4-8
加氮强化不锈钢在国内外已有多年的历史,特别是不锈钢发达的国家更是如此。尤其是近年来,发展了加氮强化高合金铸造不锈钢和加氮强化高强耐蚀双相不锈钢,广为人们所接受。我们对高强双相不锈钢进行了研究,自行设计并开发了00Cr26Ni5Mn5Mo4Cu2N氮强化耐蚀双相不锈钢,结果表明,该钢不但有高的强韧性,而且还具有优良的耐海水腐蚀性能。其中氮的添加,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粉末烧结双相不锈钢及其时效后的相结构和强韧性。结果表明,在316L粉末中添加4%(wt)Si,用粉末烧结法可以获得奥氏体加18%(vol)铁素体的双相不锈钢。该双相不锈钢在800℃时效时,沿奥氏体和铁素体界面析出条状σ相,使双相不锈钢的硬度增加,塑性下降。  相似文献   

10.
周保仓 《不锈》2005,(2):21-24
20世纪70年代,开发研制的最通用的双相不锈钢称之为2205的22Cr合金。2205双相不锈钢大约含22%Cr,5%Ni,3%Mo和0.16%N。在进行适当的退火后,双相不锈钢的显微组织由大致50%的铁素体和50%的奥氏体组成。这种显微组织使这种钢在许多用途中不仅在强度,而且在耐腐蚀方面优于传统的奥氏体不锈钢。但是,  相似文献   

11.
4.3双相不锈钢 双相不锈钢的抗拉和屈服性能很高。它们的塑性介于铁素体不锈钢和奥氏体不锈钢之间。随着合金含量的增加,尤其是氮含量的增加,其强度提高而塑性降低。双相不锈钢引人注目的强度性质部分是由于铁素体增加屈服强度和奥氏体由于加工硬化带来的高抗拉强度的联合作用。板材的最低屈服强度高达550MPa(80ksi),见表9。  相似文献   

12.
《太钢科技》2007,(1):21
日前,太钢超级双相不锈钢S32750中板开发成功,成为国内首家成功生产超级双相不锈钢的企业。  相似文献   

13.
节约型双相不锈钢在提高强度、改善韧性、耐蚀性能及焊接性能等方面具有突出优点,可望广泛应用于核电、石化、造船、造纸、海水淡化等领域,成为一种性能优良又节约资源的结构材料。但是,由于缺乏对其热加工特性及合理加工工艺全面深入的了解,还未能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节约型双相不锈钢。针对节约型双相不锈钢热塑性更差、热加工制备更困难等关键问题,分析了合金成分设计、热变形行为与热塑性控制、微观显微组织演变、热加工安全区预测及脆性相析出动力学规律等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突破节约型双相不锈钢工业化生产的关键工艺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14.
位于美国匹兹堡的阿里根尼技术公司(ATI)11月7日宣称,其拥有的一种合金用在了世界上最大的不锈钢屋顶——卡塔尔多哈新国际机场的屋顶。公司为这个工程向Contrarian金属资源公司(ContrarianMetalResources,AllisonPark,PA)提供了其350万磅AL 2003双相不锈钢薄板。与更普通和镍含量更高的316L类型相比,AL 2003双相不锈钢是一种具有更好耐腐蚀性和强度的经济型不锈钢。机场指定Contrarian在AL 2003双相不锈钢上运用其拥有的建筑毛面精整技术——InvariMatte,以增加美学价值和防眩目。  相似文献   

15.
周保仓 《不锈》2005,(3):29-32
在海上石油天然气工业中,为了确保高生产率,对海水喷射泵有着特别的要求。由于油田变得越来越大,压力越来越高,奥氏体不锈钢泵变得又大又笨,而双相不锈钢强度较高,用来制造泵可减轻泵的重量。然而,在7O年代人们能得到的25Cr双相不锈钢在耐腐蚀和强度方面却不能完全满足要求。为此人们开发了名叫ZERON 100的铸造合金,这是第一代超级双相不锈钢。采用这种材料来制造喷射泵、海水提升泵和消防用水泵非常成功,因而人们又开发了对应的锻造合金。  相似文献   

16.
邵高良 《重庆钢研》1998,(23):29-39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耐硫酸腐蚀材料合金化原理,特别是通过对双相不锈钢化学成分、相组成的分析,明确了影响双相不锈钢耐硫酸腐蚀性能的因素主要是基体热力学稳定性、表面膜性能以及铁素体、奥氏体两相比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双相钢耐硫酸腐蚀性能的定性措施。  相似文献   

17.
双相不锈钢是一种低成本、高性能,物美又价廉的不锈钢材料。在国际上已经得到认可并大力推广使用。在国内,有生产企业不但可以生产双相钢,而且已经研制成功并开始生产新型的双相不锈钢。所以在中国已经具备大力推广双相不锈钢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含氮双相不锈钢及其冶金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学锋  李正邦 《特殊钢》2006,27(4):36-38
铁素体-奥氏体双相不锈钢比奥氏体不锈钢有较高的机械性能、优良的耐应力腐蚀和点腐蚀性能以及较低的价格(Ni含量低),特别是通过降低钢中的碳含量和增加氮含量而改善了钢的可焊性。双相钢中含较高的氮含量有两个有利的因素:抑制δ-铁素体的形成和提高抗点蚀当量。介绍了4种不同类型的含氮双相不锈钢和常用双相不锈钢的牌号和化学成分、双相不锈钢5种冶金工艺、太钢双相不锈钢的生产、高氮双相不锈钢的形变热处理以及双相不锈钢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范围内不锈钢需求走软,欧盟对亚洲和美国的不锈钢出口量开始下降。欧洲一家钢厂表示,“尽管在亚洲和美国市场仍有市场份额,但已比两年前减小了很多。所有的出口量都在减少,中国对当地不能生产的产品的进口开始限制,因此我们不能与当地的标准级产品竞争。双相不锈钢和铁素体不锈钢是我们公司的主要出口产品,而双相不锈钢的需求主要来自于亚洲。”据一位英国的贸易商称,“亚洲人对于价格走软感到很紧张,正试图把库存维持在低位。欧洲不锈钢市场要强于亚洲市场,不过,全球不锈钢市场都有轻微走软的迹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双相不锈钢高温微观变形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共聚焦激光扫描高温显微镜(CSLM)等设备对双相不锈钢的高温拉伸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双相不锈钢的热塑性变形机理,得出影响双相不锈钢热塑性的主要因素有:相界结合力、组织形貌和两相力学性能的差异。指出在双相不锈钢热加工时,增强相界结合力、优化组织形貌或减小两相力学性能差异,可有效改善双相不锈钢的热塑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