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小斌  石庆旵 《华中建筑》2013,(12):165-167,171
传统聚落民居如徽州民居建筑是经过地域传统文化长久地演变、浸染、沉积而形成的,汉族民众生活的聚落空间文化,受宋明理学的长期影响塑造了徽州民居建筑空间的布局特点,包括传统家庭伦理及文化综合影响,涉及到对徽州民居的空间结构与空间位序的布局安排,以及街道里民居空间的退让、高低的设计布局等关系的调整,都具有多层次的深刻影响,该文通过这些方面的分析试图建构对传统聚落民居正确的营建观。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建筑的组构图解——空间句法动线网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松  王伯伟 《建筑师》2013,(2):84-90
本文采用空间句法组构模型的图解方法,来分析中国传统民居与园林建筑。文中应用社会网络分析Ucinet软件及其中心度指标工具,对传统民居与园林建筑的个案作了动线网络分析。文中论述:动线网络的概率性中心测度,可以为日常生活的经验解释提供参照系;这类方法可以被视为基于分析模型的解释学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鄂东南地区的传统民居为例,从礼仪观念视角切入,利用类型学方法将民居空间及其结构的连接方式进行抽象,并通过比对研究方法,解析不同规模的传统民居空间结构于时空变化的外部环境中的动态演化机制,推演礼仪空间于空间结构中逐步析出的过程,以揭示民居空间结构及礼仪空间的发展趋势。进而从维系传统文化内涵生长与发展的角度,为礼仪空间这一核心空间的保护策略提供依据,以保护传统村落中重要的精神场所及其场所精神,保护传统村落的内核根基。  相似文献   

4.
王阿慧  石铁矛 《山西建筑》2005,31(18):19-20
论述了兴城古城城市肌理保存完好,民居院落作为古城空间结构的基本单元,它的变迁直接影响到城市肌理,分别从院落空间的构成元素、空间序列等方面,对兴城传统民居院落空间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兴城民居的更新改造意见。  相似文献   

5.
《新建筑》2021,(4)
良好的公共空间被视为实现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公众幸福感的关键。在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私有公共空间和城市综合体中的"伪公共空间"伴随着立体化城市发展涌现,其公共性评价难度随之增加,需要重新审视传统的公共空间评价方法。可达性作为公共空间的基本属性,其三维可视化分析及评价方法尚未在立体化城市设计中的公共空间有所应用。本研究以香港港岛东太古坊为例,通过采用三维空间网络分析测度公共空间的可达性,对其进行可视化,并结合星形模型评估立体化城市的公共性,从而为公共空间的城市规划与设计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苏亮  贺勇 《华中建筑》2023,(8):95-99
该文以历时性研究出发,以莆仙民居的空间结构为观察对象,通过实地考察,梳理了济川村民居类型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化规律,提出在传统空间结构逐渐解构的情况下,新民居类型从厅堂、外廊等空间要素和集群关系中复现莆仙传统空间关系和地域性转译的方式和实例。  相似文献   

7.
传统民居庭院空间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民居庭院历史悠久,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价值。本文在对传统民居庭院空间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文化内涵、地域特色、空间布局和功能作用等4个方面阐述了传统民居庭院空间所蕴含的重要价值及其在当代环境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传统聚落的社会结构构成及其表征的空间形态,以重庆安居镇为例,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聚落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等社会关系的网络结构模型,可视化社会关系结构构成,并分析反映血缘关系的宗祠、地缘关系的会馆、业缘关系的商会等物质空间物质现状,尝试挖掘与建立传统聚落的社会结构和空间形态的相互联系,进而从现有空间形态反映上分析传统聚落社会结构构成。  相似文献   

9.
沈璐 《建筑与环境》2011,(3):124-127
中国传统民居庭院历史悠久,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价值。本文在对传统民居庭院空间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从文化内涵、空间布局、形态构成和功能作用等4个方面,阐述了传统民居庭院空间所蕴含的重要价值及其在当代环境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空间句法为辅助工具,对甘熙故居这一保留完整的大型江南传统民居的空间结构进行深入解读。通过对故居内部空间进行集成度的计算,进一步理清故居内部厅堂、庭院、备弄等的组织关系。同时,参照传统文化礼制及故居历史使用方式,重新梳理故居内部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传统民居空间特质的分析,从环境意象、空间结构、人文情感三个审美角度出发,挖掘民居建筑之精髓,探讨在养老建筑设计中,如何借鉴与传承传统民居设计手法,针对老年人生理与心理的特殊性需求,营造具有地域性、时代性、适老性的养老建筑空间,为现代养老建筑设计打开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民居庭院已有三千多年的发展史,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价值.在对传统民居庭院空间从文化背景、地域性特征、空间型制和功能等4个方面阐述了传统民居庭院空间所蕴含的重要价值及其在当代环境设计中的延续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沈尧 《小城镇建设》2011,(12):73-77
目前,传统民居聚落空间研究对空间本体的系统性调查分析不足.使得传统民居聚落保护陷入尴尬。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对空间类型及其相互关系缺乏正确的量化分析认知。本文以安徽西递传统民居聚落为例.基于图论中的空间句法和最小路径法为背景。试图对传统民居聚落空间从空间分型角度进行一定的量化分析.以期更加深层次地了解传统民居聚落空间的实质和相互关系.同时为传统民居聚落的保护指标系统确立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4.
该文选取四川省峨眉山市罗目古镇与安徽省黄山市郭村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测绘数据对民居街巷空间进行比较分析,川西民居街巷空间注重内外空间的渗透,尺度亲切,形成活跃的商业氛围。徽州民居街巷空间与水系结合紧密,街巷界面相对封闭,与其居住功能相适应,整体空间静谧单纯。两者特点的形成并非早期移民文化对当地文化单向的冲击,而是在自然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审美品味与社会伦理等地域性因素影响下,与本土文化有机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卢群 《中外建筑》2013,(4):69-72
传统民居院落蕴含中国数千年的民俗文化、哲学思想、道德观念等,民居院落墙更是我国传统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设置院落墙可以改变内部的空间结构,丰富空间层次,引导人的视线和行为。以萧山朱凤标故居为例.从其反应的思想观念到空间功能组织再到构造工艺等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当代民届院落以及园林景观墙的建造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传统村落空间结构特征对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选取皖南地区9个典型村落作为考察和分析对象,采用定量化和可视化的研究方法,从村落自然环境特征、空间分类特征、聚居形态与轴线关系等方面对传统村落空间结构形态与聚居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对美丽乡村空间建设的建议。在不同自然环境背景下,团状村落的空间结构主要受到聚居向心力的影响,带状、辐射状村落受到聚居向心力及轴线的共同作用。村落聚居核心、聚居副中心、发展轴线的组合关系,体现了村落空间基本结构特征与乡村空间发展规律。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应遵循自然环境特征,合理组织空间,丰富空间功能内涵。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分析木心美术馆的空间类型,在两个层面上探讨建筑对江南水乡传统空间类型的继承与变异。该设计通过对江南水乡整体空间类型的转译,回应水乡基地环境;并通过对江南水乡民居空间类型的转译,组织建筑内部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8.
以四合院为例,对中国传统民居的核心院落进行分析.从构成的阴阳法则、序列关系、伦理关系进行论述.分析院落中的关学特征,探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在院落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云南省楚雄市彝族民居为研究对象,对传统民居现代转型设计中的两方面问题展开讨论,其一是传统居住形态与空间特征在新民居中的延续,其二是在设计中对新的功能需求与家庭结构的适应.首先,结合目前既存新民居的现状和设计探索提出本文的关注重点;其次,通过研究楚雄彝族传统生活方式、家庭结构的发展变化等情况,分析彝族传统生活影响下...  相似文献   

20.
杜嵘 《新建筑》2012,(4):119-121
城市的社会属性是城市空间结构分析的重要方面,而拓扑学方法是一种社会网络分析方法。通过"群"结构以及群之间的转换,可以量化城市形态元素与社会活动之间的关联关系。虽然这种结构是静态的、图形化的,但它通过演绎性的解释阐述了城市空间的深层结构,对于城市空问的复杂性与自组织特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探讨了Q分析的主要思想和研究方法,并对常州市城市核心区结构进行了Q分析实验,以此探讨Q分析方法在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中的问题与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