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恒棣  胡兵  魏进超 《烧结球团》2020,45(1):55-60,76
基于链箅机-回转窑球团生产过程NO_x排放质量浓度高、末端治理投资和运行成本大等问题,在系统分析NO_x排放规律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协同处理技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低NO_x燃烧技术、低NO_x烧嘴技术、低温焙烧技术是降低球团NO_x生成量的有效方法;先进再燃技术是减轻末端治理负荷最直接的技术手段,高NO_x烟气脱除效率可超过60%,从而确保了预热二段烟气中NO_x质量浓度低于300 mg/m~3;通过有效地抑制预热二段向预热一段串风,并利用烟气的中高温条件,在多管除尘器后增设SCR脱硝系统,不仅无需升温,而且烟气处理量减少50%以上,该阶段烟气含氧量为15%~18%,SCR脱硝效率仅需90%就可以满足球团烟气超低排放的技术指标,与传统末端治理技术相比,节省建设费用1/3、运行费用2/3。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NOx生成机理结合实际工况和生产条件的研究,掌握了不同燃料条件下链篦机- 回转窑球团生产过程NOx的排放规律,查明了空气中氮气的高温氧化和燃料中氮的燃烧是NOx的主要来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从优化原燃料结构、降低球团焙烧温度、采用先进再燃及烟气循环一体化技术着手,通过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三者的协同控制,最终实现链篦机- 回转窑球团生产过程低NOx排放。  相似文献   

3.
针对瑞通球团建设初期能耗高、烟气中NO_x质量浓度高而严重制约生产的问题,通过大量的热工参数优化试验和工业化试验研究,找寻到了一条适用于瑞通链篦机—回转窑氧化球团生产的低能耗、低NO_x排放的操作制度。此外,通过采取严格控制回转窑窑内高温段温度在1 260~1 320℃之间、适当减少烧嘴煤气流量、减小环冷一段风机开度、窑头兑入少量冷风、降低主抽变频转速等措施,在保证产、质量指标的前提下,煤气流量从7 200 m~3/h降低到6 800 m~3/h,烟气中NO_x浓度从488 mg/m~3降低到244 mg/m~3,起到了很好的节能减排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专利号:201820158802.9专利类型: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球团烟气脱硝处理系统。具有如下优点:(1)采用球团烟气脱硝的新方法进行球团烟气脱硝,只在球团链篦机和回转窑之间的烟道开孔,对原有球团生产设施变动极小,不影响原有球团的正常生产,可以连续进行施工和作业;(2)充分利用原有球团链篦机和回转窑之间的烟气热能进行气化和高温还  相似文献   

5.
链篦机-回转窑氧化球团生产线铲料板是把链篦机篦床上的料球导入回转窑的关键部件,其使用效果对整个链篦机-回转窑氧化球团生产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莱钢通过链篦机铲料板改造,彻底解决了制约链篦机-回转窑生产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6.
链篦机作为“链篦机-回转窑”球团生产系统的关键设备,其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生产系统的能耗、产品产量及质量.针对国内某厂链篦机球团预热系统,分别建立了各工艺段的热分析和(火用)分析模型,并根据实际生产中的热工测试数据,对其用能状况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链篦机预热系统的整体热效率为51%~55%,(火用)效率为42%~46%,各工艺段的热效率均低于66%,(火用)效率均低于53%,废气排放能量损失是链篦机系统的主要能量损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链篦机球团预热系统的优化用能方法,即将抽风干燥段和预热—段排出的热风引入鼓风干燥段,用于球团干燥,可将系统的整体热效率提高到60%,(火用)效率提高到49.6%,从而有效地优化用能过程,提高用能水平,减少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7.
链篦机-回转窑氧化球团窑尾密封是链篦机与回转窑连接的关键部位,它的密封效果对整个链篦机,回转窑氧化球团生产至关重要。本文介绍了通过窑尾密封改造,解决了影响链篦机一回转窑生产的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氧化球团链篦机-回转窑系统内衬长寿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贯通 《工业炉》2010,32(4):43-44,52
介绍了氧化球团链篦机-回转窑用耐火材料内衬的长寿化的实践,阐述了氧化球团链篦机-回转窑用耐火材料长寿化的实现途径,重点说明了回转窑窑体、链篦机预热段、环冷机下侧墙、环冷机受料斗等易损部位内衬结构的改进和新材料开发,同时介绍了氧化球团链篦机-回转窑系统的科学操作维护对内衬寿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高飞  王春林 《烧结球团》2012,37(6):47-50
近十年来,国内链篦机-回转窑球团工艺发展迅速,“隔墙导流”是该工艺中比较突出且被广泛应用的技术之一.本文在分析、总结国内若干条具有代表性的链篦机一回转窑球团生产线后,对“隔墙导流”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期望与业界同行交流,以利于我国链篦机-回转窑球团技术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承钢链篦机——回转窑球团生产系统建成于1984年,主体设备技术规格为:链篦机宽2.4米,长28.9米(有效长度),回转窑φ_内=3.0米,φ_外=3.5米,长30米,是国内自行设计制造的一座生产球团矿的大型装置。由于我国采用回转窑生产铁矿球团属初级阶段,故该套生产装置在设计、制造和安装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1984年投产时平均月产仅6000吨左右。利用系数1.458t/m~3·d,日历作业率62.96%,各种物料消耗  相似文献   

11.
林秀强 《烧结球团》2012,37(3):40-42
介绍了莱钢型钢炼铁厂120万t/a链篦机-回转窑智能控制系统,包括:物料配比实时动态控制,链篦机温度自优化控制,链篦机-回转窑-环冷机三机速度联调控制以及回转窑温度模糊控制等。实际运行效果表明,该控制系统结构合理,性能稳定,为球团生产线的高产、稳产和确保产品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刘树立 《烧结球团》2003,28(5):16-20
介绍了柳钢新建120万t/a链篦机-回转窑氧化球团工程的主要设计特点。该工程是我国第一条自行设计、设备国产化和采用清洁气体能源的链篦机-回转窑生产线。它的顺利投产,标志着我国炼铁炉料生产技术有了一个新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文中简述了国内外链篦机—回转窑球团法的发展现状,总结了用链篦机—回转窑生产氧化球团矿的工艺技术特点,指出了我国发展链蓖机—回转窑法球团需注意的几个问题,论述我国发展链篦机—回转窑的前景。作者认为,近期内我国链篦机—回转窑球团最大单机产量以控制在500~1000kt/a为宜。同时,它最适于建在用煤粉作燃料的中型钢铁厂内。  相似文献   

14.
承钢链篦机—回转窑以煤为热源生产酸性球团,是当前国内自行设计、制造的一座生产球团矿的大型装置。目前利用系数达到3.785吨/米~3·日,日历作业率为80.92%;成品球团矿抗压强度2050.6牛顿/个球,转鼓指数(+5毫米)89.5%。初步显示了链篦机-回转窑球团生产工艺适应性强,容易操作,单机生产能力大和球团质量好等特点。文中对适宜的原料条件,链篦机的干燥和预热,以及回转窑内焙烧制鹰等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且提出了改进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代兵 《河北冶金》2006,(3):57-60
分析了邯郸钢铁公司年产200万t氧化球团生产线链篦机-回转窑的工艺设计与主要设备选型,介绍了该生产线的生产情况.  相似文献   

16.
工艺的复杂性、原燃料的频繁波动以及操作者的经验差异给链篦机-回转窑氧化球团生产的稳定、优化控制带来了较大难度。本文根据氧化球团热工过程的传热、传质理论,建立了链篦机、回转窑、环冷机的过程模拟模型和物热平衡模型,实现了生产状态的透明化;采用数据挖掘技术结合专家经验知识,开发出链篦机-回转窑氧化球团生产优化专家系统。系统于2013年10月起在武钢鄂州球团厂投入运行,结果表明:系统界面友好、实用性强,模型计算准确率达90%以上,操作指导达到现场专家水平。  相似文献   

17.
1国内外链箅机-回转窑球团技术发展状况 1.1国外链箅机-回转窑球团技术发展情况 1960年世界上第一套生产铁精矿球团的链箅机-回转窑生产线于美国亨博尔特球团厂建成投产,链箅机宽2.84m,长21.64m;回转窑直径3.05m,长36.6m,单机产量33万t/a。国外链算机-回转窑球团生产系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通过对链一回球团厂焙烧过程的气体系统进行数代的改进,采用完美的焙烧模型控制整个球团焙烧工艺过程。到  相似文献   

18.
应桃  田广银 《烧结球团》2011,36(6):28-30
珠海球团厂120万t/a链篦机-回转窑氧化球团生产线于2008年初投产.四年来,针对生产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了相应的设备改造和操作管理改进,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其经验可为今后球团项目设计和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以马钢150万t/a球团链窑系统为例,结合多次定修和大中修实际情况,简要介绍了氧化球团链篦机-回转窑系统耐火内衬检修施工的要点,并对关键部位耐材选择及施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围绕制约链篦机-回转窑生产效率的问题,分析了生产能耗高、生球质量不稳定、焙烧制度不合理、回转窑结圈周期短等主要制约因素,通过应用二次配料、稳定造球质量系列改进、链篦机-回转窑低温焙烧等多种技术措施,使煤气消耗降低0.1 GJ/t,膨润土消耗降低2.91 kg/t,工序能耗降低2.71 kg/t,年产量增加14.27万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