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哑铃形钢管混凝土受弯构件极限承载力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哑铃形钢管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试验。对试件建立有限元模型,通过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对有限元模型进行验证。利用验证后的有限元计算模型对试件进行主要参数分析。在钢管混凝土(单圆管)抗弯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考虑截面影响系数,提出哑铃形钢管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极限承载力计算方法,为哑铃形钢管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运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风力发电塔架的受力分析及钢管混凝土轴心受压的承载力计算,研究了格构式钢管混凝土结构用于风力发电塔架时,塔架钢管混凝土立柱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并给出了计算公式。算例结果表明,该种形式的塔架强度、刚度、稳定性均符合要求并偏于保守。该文的研究结果对格构式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塔架的总体设计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圆截面CFRP-钢管混凝土受弯构件的静力性能,分析荷载-跨中挠度曲线特性以及纵向CFRP层数对该类构件极限承载力的影响.方法对8根圆截面CFRP-钢管混凝土受弯构件以及用于对比的2根圆截面钢管混凝土受弯构件开展静力试验并分析试验结果.结果对于仅缠绕1层环向CFRP的圆CFRP-钢管混凝土受弯试件,其荷载一跨中挠度曲线类似于对应的圆钢管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曲线;对于包裹纵向CFRP的构件,其荷载一跨中挠度曲线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弹性阶段.弹塑性阶段和下降段.结论在本文试件参数范围内,仅环向缠绕1层CFRP对圆钢管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承载力并无显著影响;圆CFRP-钢管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延性性能要好于圆截面FRP筒内填混凝土受弯构件.  相似文献   

4.
对国内外研究钢管混凝土具有代表性的规范进行了研究,并通过7根填充高强灌浆料的方矩形钢管混凝土受弯构件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它们在不同高宽比、钢管壁厚条件下的抗弯承载力及抗弯刚度,并将试验结果与日本 AIJ(1997)、欧洲 EC4(1996)、中国 CECS159(2004)等规范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日本AIJ规范安全储备最高,相应造价也要提高,DBJ规范和试验值比较接近,工程使用比较经济,并有足够安全储备,而其他三个规范介于二者之间。 关键词:方矩形钢管混凝土;抗弯刚度;抗弯承载力;规范 中图分类号:TU323.3 文献标识号 A  相似文献   

5.
标准火灾后钢管混凝土抗弯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值方法进行了火灾后钢管混凝土纯弯构件荷载-变形关系曲线全过程分析,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基于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探讨了火灾后钢管混凝土抗弯承载力和抗弯刚度实用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6.
对15根钢管自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抗弯性能进行了试验测试,在此基础上,利用混凝土的边界面模型和钢材的弹塑性模型,建立了自应力钢管混凝土抗弯构件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编制计算程序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和计算结果基本吻合.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自应力的影响,自应力钢管混凝土抗弯承载力要高于普通钢管混凝土,并且承载力随着自应力的增加而增加;通过计算分析,提出了计算自应力钢管混凝土构件抗弯承载力的经验公式;并推荐采用AIJ的计算方法计算该结构的抗弯刚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钢管煤矸石混凝土受弯构件的受力过程,确定其承载力,及含钢率对承载力的影响.方法 对具有5种不同含钢率的钢管煤矸石混凝土受弯构件进行试验测试,绘制弯矩-挠度曲线、弯矩-最大拉应变曲线,分析曲线的特征、确定承载力极限状态.结果 确定了曲线上的3个特征点,将构件的变形过程分为弹性、弹塑性和强化阶段,定义截面的塑性已得到充分发展而受拉区钢管最外边缘纤维即将进入强化的点为试件的抗弯极限状态点.推导出了钢管煤矸石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结论 推动了将钢与煤矸石混凝土组合结构应用于工程实践的进程,为研究钢管煤矸石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的力学性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前,有关钢管混凝土组合柱构件受剪承载力的试验研究、理论模型及计算方法尚少。为此,基于组合柱受剪试验研究,探讨桁架-斜压场理论用于计算受剪承载力的适用性,并与中国规范T/CECS 188、美国规范AISC、欧洲规范EC4进行对比分析。其中修正桁架-斜压场模型是基于管内外混凝土不同约束条件,以钢管为界划分构件截面区域,提出能够考虑轴压力作用下,钢管约束对管内混凝土强度影响的受剪承载力计算方法。研究表明:桁架-斜压场理论分析方法的计算结果与36组试验数据吻合度高,不仅能够较好反映组合柱构件的受剪机理,且模型计算敏感性受剪跨比、体积配箍率、混凝土强度、轴压比、套箍指标和钢管径厚比等变化参数的影响不大,绝大部分试件的计算值与试验值比值介于0.85~1.15;采用中国规范T/CECS 188计算值普遍低于试验值,未能准确预估构件的实际承载力;采用美国规范AISC、欧洲规范EC4的计算值的离散性较大。  相似文献   

9.
配置500MPa钢筋的混凝土梁受弯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点对称集中的同步分级加载方式,对14根配500 MPa钢筋的混凝土梁进行静力加载试验,了解其受弯破坏形态、受弯承载力、裂缝分布及变形等情况,为工程中推广应用500MPa钢筋提供试验依据。同时对其中6根配置表层钢筋的混凝土梁进行受弯承载力、裂缝形态及变形的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此类构件的受力性能与普通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基本相同,可按照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计算试验梁受弯承载力和变形,但裂缝宽度计算值偏大。同时,在构件的混凝土保护层中配置表层钢筋能有效控制裂缝间距和裂缝宽度,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构件的刚度。根据试验结果,建议了此类构件的裂缝间距和裂缝宽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当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用于结构柱时,除承受轴力和弯矩外,还将承担风荷载和地震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扭矩,同样对于采用平腹杆双肢柱的排架角柱,也会受到轴力、弯矩和扭矩的共同作用,因此有必要计算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压弯扭构件的承载力。采用方实心钢管混凝土压弯扭构件承载力相关方程的形式,对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压弯扭构件进行计算,公式中轴压强度承载力、抗弯承载力、抗扭承载力均采用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计算方法,计算结果偏于保守,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1.
改进的组合式L形钢管混凝土柱力学性能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改进的组合式L形钢管混凝土柱力学性能,对18个改进的组合式L形钢管混凝土柱进行了轴压试验,分析了钢管厚度、混凝土强度和长细比等参数对试件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改进的组合式L形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试件最终破坏形态主要表现为腰鼓型破坏、局部鼓曲(或拉裂)型破坏和弯曲型破坏;钢管厚度、混凝土强度和长细比均是影响承载力的主要因素,但增加钢管厚度更有利于承载力的提高;含钢率α越大,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越强;承载力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采用统一强度理论对轴心受压钢骨组合L形钢管混凝土短柱的核心混凝土、型钢钢骨在三向受压应力状态下的轴向极限承载力进行分析;根据截面形状组成特点,将L形钢管分为一个矩形和一个方形,通过考虑宽厚比对钢管的影响和引入考虑尺寸效应影响的混凝土强度折减系数,将钢管长短边非均匀约束等效为环向均匀约束,推导并建立了轴压短柱的承载力公式;在此基础上,参照钢结构设计规范,建立了中长柱轴压承载力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验证了理论公式的正确性,并进行了短柱轴压承载力参数分析,得到了参数k及材料拉压比α、含骨率ρ对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计算式具有良好的适用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对试验所提出的公式进行了理论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河道护岸和基坑围护工程中普通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水平承载力低及变形延性差的问题,研发了预应力钢绞线超高强混凝土H型桩. 通过对2种规格的8根H型桩试件进行足尺抗弯及抗剪性能试验,研究H型桩的抗裂性能、抗弯(剪)承载力、变形延性及破坏特征. 结果表明:预应力钢绞线超高强混凝土H型桩抗弯破坏模式为受压区混凝土压溃,抗剪破坏模式为斜截面剪压破坏;抗弯试验桩身竖向裂缝较多且分布均匀,抗剪试验桩身裂缝较少且斜裂缝出现滞后于竖向裂缝;试件抗裂弯矩和开裂剪力试验值与规范公式计算值相近,极限抗弯承载力较计算值偏大约30%. 对比预应力超高强混凝土管桩抗弯试验结果表明,H型桩具有更好的变形延性和整体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混凝土强度、钢管的宽厚比、钢筋配置、加强肋等主要实验参数对配筋圆钢管混凝土梁的弯曲承载力和延性等力学性能的影响,对包括中空钢管梁,圆钢管混凝土梁及配筋圆钢管混凝土梁在内共24个试件进行了纯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充填混凝土中配置钢筋可以有效地抑制弹性区域初期阶段弯曲裂缝的产生,并防止塑性区域贯通截面的弯剪破坏,大幅度改善了RCFT梁的弯曲承载力和延性等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内置钢筋笼及内置圆钢管对异形多腔钢管混凝土柱在往复轴压作用下受力性能的影响,进行了3个以Z15大厦为原型的大尺寸异形多腔钢管混凝土柱试件的往复轴压试验,分析了各试件的损伤演化、加卸载全曲线、骨架曲线、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刚度及刚度退化、累积耗能及应变,并采用多国规范对3个试件进行了轴压承载力计算.结果表明:内置钢筋笼能够有效提高试件初始刚度及承载能力;内置圆钢管能够进一步提高试件初始刚度和承载力,且能够显著提高试件的延性、累积耗能能力及后期工作性能;采用各国规范计算得到的承载力结果,因均未考虑横隔板的作用及内外钢板不同的屈服机理,均显著小于试验值。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适用于多腔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同时,建议实际工程中内置圆钢管来提高异形多腔钢管混凝土柱性能.  相似文献   

16.
钢管钢骨高强混凝土抗弯构件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钢管钢骨高强混凝土组合构件的抗弯性能,采用抗弯试验研究方法和统一理论的计算方法,对工字形钢骨的钢管钢骨高强混凝土构件进行了抗弯的理论和试验研究.试验主要参数为配骨指标(ρ=0.3~0.6)和钢骨的不同加载方向(强轴和弱轴).试验表明:极限弯矩值随配骨指标的增加呈非线性增长,当配骨指标一定时,极限弯矩值随惯性矩的增加按比例增加,弱轴跨中变形大于强轴;组合构件符合平截面假定,挠度曲线符合正弦半波分布;钢管和钢骨对混凝土的紧箍作用强轴高于弱轴,且随配骨指标的减小而增加.在试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组合构件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7.
强化初期支护使之快速干预围岩应力状态是保障隧道施工及运营期安全稳定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此,从“及时支护,强支护”理念内涵入手,对高强无缝钢管代替螺纹钢筋,以增强初期支护结构承载能力,从而实现变形控制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开展钢筋格栅和钢管格栅在单独受荷,与混凝土共同受荷条件下的室内加载试验,对2种支护结构的破坏形态、变形特征、极限承载力、全过程应力及裂缝发展规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种支护结构的用钢量基本相同,但钢管格栅最大允许变形量和极限承载力分别为钢筋格栅的1.6倍和1.8倍,验证了高强度无缝钢管可以有效改善格栅结构的承载性能;钢筋格栅表现出折线形压弯破坏,而钢管格栅表现为平滑曲线形破坏,且卸载后回弹变形量更大;钢管格栅混凝土试件具有与钢筋格栅混凝土试件相近的抗弯刚度,极限承载力较钢筋格栅混凝土试件提高了22.5 %;钢筋格栅自身承载力有限,与混凝土形成组合结构后方能具备较高的承载能力;钢管格栅具有高强度高韧性的特点,结构受力合理,可以及时、有效地对围岩提供径向支护力,适合于软弱破碎、早期变形速度快的围岩条件。  相似文献   

18.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FRP confined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ular (FRP-CFST) columns under axial compression was investigated. This new type of composite column is a concrete-filled steel tube (CFST) confined with fiber-reinforced polymer (FRP) wraps. Totally 11 short column specimens were tested to failure under axial compression. The influences of the type and quantity of FRP, the thickness of steel tube and the concrete strength were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short FRP-CFST column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comparable CFST column. Furthermore, the formulas for calculating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the FRP-CFST columns are proposed. The analytical calculated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相似文献   

19.
不锈钢管混凝土结构因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和承载力高等优点,在海洋平台、桥梁、地下工程中具有极佳的应用前景,但是其承载力计算方法却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为了研究圆不锈钢管混凝土柱轴压承载力,对不同径厚比的奥氏体型无缝圆不锈钢管混凝土短柱进行轴压试验,得到圆不锈钢管混凝土短柱在轴压下的破坏模式、荷载-轴向变形曲线、荷载-环向应变曲线、荷载-纵向应变曲线、承载力与不锈钢圆管约束系数的关系、试件的延性与不锈钢圆管约束系数的关系;同时,基于本文和相关文献的试验数据,通过拟合得到了圆不锈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并与欧洲规范(Eurocode 4)、美国规范(ACI 318-99)、日本规范(AIJ-CFT)、中国规程(CECS 28:2012)、福建省地方标准(DBJ 13-51-2003)、行业标准(DL/T5085-1999)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由拟合公式推导得出了圆不锈钢管混凝土抗压承载力模型,并与Mander模型、Li模型、Xiao模型、Teng模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圆不锈钢管混凝土短柱在轴压作用下,其典型的破坏形式为向外局部屈曲破坏,不锈钢管对核心混凝土的约束作用、试件的延性和承载力随约束效应系数的增加而增大;相关规程中普通钢管混凝土承载力计算方法应用于圆不锈钢管混凝土短柱承载力计算时偏小,采用本文拟合公式的计算结果更接近试验值;同时,本文的圆不锈钢管混凝土承载力模型、Xiao模型和Teng模型与试验结果较接近,但采用本文模型计算结果标准差更小,得出的圆不锈钢管混凝土短柱承载力较Xiao模型和Teng模型稍微偏大。  相似文献   

20.
采用统一强度理论对轴心受压钢骨-方钢管自密实高强混凝土短柱的核心混凝土、钢管以及型钢钢骨在三向应力状态下的轴向极限承载力进行了分析;通过引入考虑厚边比影响的等效约束折减系数和考虑尺寸效应影响的混凝土强度折减系数,将方钢管对混凝土的约束等效为圆钢管对混凝土的约束,从而推导出钢骨-方钢管自密实高强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的理论计算公式;将该公式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和已有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各结果吻合良好。结果表明:该公式有很强的适用性,对发挥材料潜力、节约材料具有实际意义,并且为此类结构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