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自然发火实验测定煤低温氧化活化能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煤低温氧化活化能是分析煤自燃特性的重要指标。文章提出了利用可加热的小型自燃发火实验台测定煤低温氧化活化能的方法。利用该方法测试了不同自燃倾向性、不同粒度范围煤样的低温氧化活化能,并研究了动态吸氧量、粒度与活化能之间的关系。运用自然发火实验可以准确测定实际煤体的低温氧化活化能,测试结果符合实际的煤低温氧化特性,可以较好地表征煤自燃倾向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现行的煤炭行业标准规定的煤的自燃倾向性鉴定方法存在着指标不单一、方法复杂的缺点。波兰等国的方法是用特制的实验装置测定煤在特定条件下的活化能作为自然发火倾向性鉴定指标。探讨了利用热重分析(TGA)技术,研究煤在常温下(20℃)到着火点区间的自燃氧化反应动力学原理,得到了表示煤自燃倾向性强弱的活化能这一重要指标。通过离柳矿区的实践表明,用TGA技术完全可以确定煤的自然发火倾向性。  相似文献   

3.
煤的活化能理论研究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刘剑  王继仁 《煤炭学报》1999,24(3):316-320
论述了活化能的概念及确定方法,利用活化能指标来划分煤的自然倾向性,不仅分类简单统一,而且能从物理化学硒质上来揭示自燃倾向,论述了煤的活化能与自然发火期的关系,通过活化能净炎区渗流、弥散及热传导过程统一起来,为建立整体统一的自然发火数学模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根据煤自燃倾向性的本质特征,对国内外主要煤自燃倾向性鉴定方法进行了评价,指出不足之处,通过煤氧化热解动力学实验,给出了用100~200℃的吸氧速率指标进行煤自燃倾向性高低评判方法。运用一级化学反应动力学机制,求出活化能,并比较了活化能和吸氧量与实际发火期的相关性分析。最后提出基于吸氧速率和活化能的煤自燃倾向性鉴定综合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煤低温氧化升温过程中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变化规律,利用煤自然发火实验测定了不同自燃倾向性堆积煤煤低温氧化活化能。测试结果表明,煤的自燃倾向性越强,氧化反应的活化能越低,煤样的活化能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低于70℃时,温度上升得比较平缓;当温度高于70℃时,由于氧化反应类型发生了变化,活化能迅速升高。通过测试70℃以下温度段的氧化反应活化能,可以较准确地判断煤自燃倾向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以往煤的自燃倾向性的研究方法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制约,利用活化能为指标,从理论和实际对煤的自燃倾向性进行研究,结果符合现场的需要,成功地实现了活化能在煤的自然倾向性研究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以姜家湾煤矿11号煤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煤工业性分析、煤自燃倾向性色谱吸氧鉴定、差示扫描量热与气体示踪等实验手段,测定了该煤层工业性成分、煤自然发火倾向等级、不同温度煤的比热以及煤自燃指标气体,以此综合确定该煤层最短自然发火期。研究结果表明:煤的水分含量为0.90%,灰分含量为6.58%,挥发分含量为29.02%;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属于Ⅰ类,自燃倾向性为易自燃。煤升温加热氧化的临界温度为162℃,且以CO为煤自燃评判的敏感气体。基于该煤层煤自燃特性,结合煤自燃发火数学模型,计算出该煤层最短自然发火期为48 d。该数据可为11号煤层开采速率以及采空区自燃发火防控提供技术参数支撑。  相似文献   

8.
<正> 一、采空区煤炭自燃的条件所谓的煤炭自然发火期,就是指破碎状态的煤从接触空气到发生自燃的时间。它不仅取决于煤的自然倾向性,还与地质因素和采矿技术条件、通风方式等密切相关,所以发火期的长短可以人为地加以控制。采区空煤炭自燃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相似文献   

9.
煤炭自燃倾向性是煤矿防灭火的重要依据,为更好地解决宝鸡秦源煤业有限公司N104工作面回采期间的防灭火问题,采取科学的测试方法,对N104工作面的自燃倾向性、煤最短自然发火期、煤自燃发火的指标气体等自燃基础参数进行测试,提供可靠的防灭火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煤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确定煤的自燃倾向性是一种科学、可靠的鉴定方法。但由于在实验室测试煤在绝热条件下的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周期长,难以实现测试的标准化,此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因此研究煤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的快速测试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确定70℃时煤样罐出气口的氧气体积分数(C70)与交叉点温度(Tcpt)是分别能体现出煤在低温缓慢氧化阶段及快速氧化阶段氧化升温特性的特征参数。通过程序升温测试煤低温氧化过程的特征参数C70指标和Tcpt指标,实现了煤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的快速测试。基于程序升温测试得到的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与绝热测试结果的一致性表明了此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及基于实验最短自然发火期确定煤的自燃倾向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对易自燃压入式通风矿井高产高效综采工作面防治自然发火所采取的措施进行总结,为国内类似工作面安全回采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何少君 《煤炭技术》2008,27(5):90-91
各选煤厂煤仓仓存总容量基本都在全厂5~15 d的入厂量左右,如何分析、预防预测及杜绝煤在仓内自燃,对于选煤厂的安全生产工作及经济效益都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油浴式煤低温恒温氧化实验得到了马兰矿煤样的低温氧化规律,通过数值模拟测得了该矿采空区的渗透系数分布,建立了移动坐标下的采空区自然发火多物理场耦合时空演化理论数学模型,并结合实验室试验、理论分析、现场测试和数值模拟结果,得出该矿工作面的最小安全推进速度,并制定了该矿采空区自然发火防治措施,确保了工作面的安全、高效生产,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大兴矿N27层综放面煤层为高瓦斯易自然发火煤层,N2-702综放面和N2-703综放面回采期间均发生过自然发火事故封闭工作面,N2-701综放面回采时通过对CO来源及自然发火参数研究,以预防为主,制定并实施了采空区压注氮气、前后三角点采空区充填河砂、注三相惰化泡沫、煤体注凝胶、注水、均压通风、合理控制瓦斯抽采量以及收尾期间架后插管充填河砂等一系列综合防火措施,防止了自然发火事故发生,确保了大兴矿高瓦斯易自燃综放面开采以来首次安全顺利回采、封闭结束。  相似文献   

15.
白皎煤矿属极近距离易自燃煤层开采,2464工作面回采前期曾发生过严重自燃隐患,后采取灌注液态二氧化碳等措施成功控制隐患发展,但后期回采与回撤期间采空区CO浓度仍处于高位。从煤层自燃倾向性、高位遗煤、前期隐患、地质构造等方面分析了工作面后期回采与回撤期间采空区自然发火危险性,通过采取以加强监测预报、加快回采速度、惰化采空区、减少漏风、改进回撤工艺等为主的一系列防灭火技术保障措施,采空区CO浓度保持稳定,保证了该工作面安全回采后回撤并封闭。  相似文献   

16.
防治煤炭自然发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中旭 《煤矿安全》2007,38(7):31-32
简单介绍了煤炭自然发火的现象与过程、自然火灾的特点与危害、预防煤矿自燃火灾的技术与方法及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采空区遗煤发火原因及低推进度条件下综放面采空区煤自燃危险区域的分析,制订并实施了控制漏风、阻化两巷顶煤、压注泥浆、压注凝胶、压注氮气等采空区综合防灭火技术措施,减小了氧化升温带的区间宽度及工作面上隅角CO浓度,实现了低推进度下工作面采空区自燃的有效防治。现场的运用结果表明,采取的措施符合实际且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同位素测氡法和红外探测法探测火源的原理、步骤和结果,在确定火区范围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火区特征,比较常用的煤田灭火方法工艺、优缺点和适用条件,结合地理环境、煤层特点及生产规划,兼顾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原则,提出“火区(塌陷区)剥离平整-火区(塌陷区)内灌黄泥浆、黄土分层覆盖碾压-火区边界打钻注浆隔离、局部煤层露头火剥挖-回填绿化”的综合灭火技术方案,并在准格尔煤田焦稍流域露天矿小煤窑进行了应用。该探测和灭火方法适合治理大面积露天矿小煤窑自燃火区,探测精度高,灭火成本低、效果好、安全性高,打破了露天矿长期以来单一的剥离灭火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小了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易燃厚煤层综放面拆除期间自然发火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可能诱发自然发火的不同地点和原因有针对性地综合应用各种防治措施,是防治易然厚煤层综放面拆除期自然发火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20.
陈国钧 《煤炭技术》2014,(2):104-106
煤炭在一定时期和环境下会发生自燃的现象,自燃现象的发生对于煤矿工业而言,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甚至是危害。重点从煤炭发生自燃的物理因素和物理性质角度进行分析,对其发生的物理因素进行探究,并分析防止自燃的方法,从而最大限度降低煤炭自燃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