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应用化工》2022,(3):548-553
通过优化酸液体系性能,增加酸化渗透距离实现深部酸化和进一步降低地层伤害,提高酸化效果是目前酸化压裂的重点研究方向。对国内外螯合酸、有机酸、泡沫酸、转向酸、凝胶酸等酸液体系的技术特点与优势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各种酸液体系发展潜力,指出低伤害高效缓速酸液体系和环保酸液体系在未来储层改造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通过优化酸液体系性能,增加酸化渗透距离实现深部酸化和进一步降低地层伤害,提高酸化效果是目前酸化压裂的重点研究方向。对国内外螯合酸、有机酸、泡沫酸、转向酸、凝胶酸等酸液体系的技术特点与优势进行了总结,分析了各种酸液体系发展潜力,指出低伤害高效缓速酸液体系和环保酸液体系在未来储层改造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采用常规基质酸化作业无法对海上低渗砂岩储层实施整体改造,并且由于部分储层渗透率较低,酸液无法顺利进入地层。因此,以涠洲X低渗砂岩油藏为研究对象,开展了适合海上低渗砂岩储层的酸化压裂可行性分析研究,并优选了相应的酸液体系,评价了酸液体系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目标油田储层段含有一定量的碳酸盐岩矿物,储层的脆性较好,并且储层段水平主应力差异系数在0.114~0.130之间,具备酸化压裂施工的物质基础,压裂施工可使储层形成复杂的裂缝网络。采用有机酸HCW-1、有机酸盐HCF和高温缓蚀剂HSJL-3为主要处理剂,构建了一套适合海上低渗砂岩储层酸压施工的酸液体系,该酸液体系具有较低的表面张力和腐蚀速率,同时具有较强的铁离子稳定能力和防膨能力。另外,储层段天然岩心采用酸压工作液酸蚀作用后裂缝导流能力大幅度提高,并且岩心表面完整,未出现微粒脱落的现象。研究结果认为目标海上低渗砂岩储层具备酸压施工的条件,可以采取酸压施工对其进行增产改造。  相似文献   

4.
用于砂岩储层的墓质酸化采用的酸液大多是含有HF的酸液休系.氢氟酸快速地与黏土反应,活性酸有效作用距离短达不到储层深部,同时还会产生二次、三次沉淀,不利于保护岩矿的胶结和防止酸化过程中的储层伤害.通过实验室研究提出一种新的酸液体系--氟化氢铵缓速酸(AHF)酸液体系.由实验室的AHF酸液体系酸度曲线及AHF酸度曲线应用于砂岩酸化的可行性分析表明:AHF缓慢释放出氢氟酸,酸度变化较小,降低了酸岩的反应速度,增大了有效作用距离,AHF酸液体系还具有一定的缓蚀性,较常规土酸更具有砂岩酸化优势.  相似文献   

5.
随着油田开发的深入,油井产量面临着衰减,以往大都采用酸化或者压裂的方式进行增产.近年来由于技术的不断提高,各大油田也在不断探索新的增产措施,酸压工艺技术的成熟度越来越高,新型高效深度酸化技术成为了重点研究方向.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究了酸岩反应、酸液配方优选等问题,并将研究的成果应用到现场的油田作业中.运用多氢酸体系进行实验分析,获得了深度酸化处理效果,能够弥补土酸等砂岩储层酸化酸液体系的缺点.与此同时,低渗砂岩油藏深度酸化技术实施效果也受注水井地层参数影响,因此实际应用过程需要结合酸液体系和注水井储层情况.  相似文献   

6.
酸化压裂技术在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工设计通讯》2019,(11):37-38
为了提高储油空间裂缝的导流能力,从而增加油气田资源开发的利用率而增加产量,酸化压裂技术的应用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酸化压裂技术应用到的主要技术有交替注入压裂液与酸液的技术、前置液酸压技术以及闭合酸压技术等。以酸化压裂技术的理论为基础,讨论更合理地利用这一技术来提高油气田的品质和产量,以便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相似文献   

7.
酸液体系的研究现状分析和现场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立杰 《广东化工》2010,37(11):221-222,226
酸化解堵与压裂改造相比,它具有施工相对简单和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所以酸化解堵是一项各油田广泛使用的油气田增产技术。酸化解堵技术已有将近100历史,现已研制出具有不同特点的酸液体系,如乳化酸、泡沫酸、固体酸、多氢酸等,基本能满足复杂地质条件对酸液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针对常规酸化工艺中酸液反应快、作用距离短、溶蚀黏土多、溶蚀石英少、基质改造效果差的缺点,研制了以有机膦磺酸和含氟盐为主要成分、适合于砂岩地层深部酸化的新型基质缓速酸化体系——OPSA酸液体系,并配套开发了酸化工艺技术。该技术经河南油田42井次酸化现场应用,工艺成功率100%,酸化有效率92.9%。  相似文献   

9.
水平井的开发是提高气井产量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大湾水平井水平段长,钻井液污染的深度和范围较直井更为严重,所以要充分了解大湾水平井的特殊性,考虑到酸压作业是在注入能力相差悬殊的长井段中进行,酸压的关键就在于酸液的分布,而酸液的均匀分布又取决于酸液体系与酸压工艺的合理化选择。文章介绍了大湾水平井的酸压液体体系和水平井(裸眼、套管)分段酸压工艺技术及其现场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0.
油井酸化用酸液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油井酸化作业中常用的几种酸液,重点介绍了缓速酸的研究与进展以及酸化机理。展望了油井酸化的发展趋势,指出缓速酸应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1.
随着能源需求量的增大,油气田开发的酸化压裂技术日益成熟。分析了目前酸压工艺技术的特点和应用范围,介绍了碳酸盐岩储层常见的五种酸压技术——常规酸压、前置液酸压、特性酸深度酸压、高导流裂缝酸压、复合酸压,并比较了酸化压裂和常规压裂技术的优缺点,最后提出了酸化压裂技术未来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12.
一种新型的碳酸盐岩酸化液体——变粘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酸化是油气田增产的主要措施,但酸液滤失问题严重影响了酸化效果。为强化控制酸液滤失,90年代初国外开发出新型的变粘酸酸液体系,本文对其作了重点概述,包括作用机理、配方组成、主要性能和施工工艺,进一步探讨了今后酸化液体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青海油田尕斯库勒油田开发多年,常规酸化是油田增产的有效手段之一.HCL-HF体系是砂岩储层酸化的常规酸液体系,但是这种酸液体系在油气田开采应用中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氢氟酸(HF)对粘土溶蚀的速度过快,使得酸液作用时间短而最终导致酸液在储层中的穿透距离短;二是HF与粘土矿物反应会产生二次沉淀而造成地层伤害,严重时会导致酸化效果为零.针对这种情况,近年来研制出了一种新型的酸液体系,解决了这两个难题.这种新型的多氢酸体系是由一种复合膦酸与氟盐反应生成氢氟酸,由于这种新型复合膦酸含有多个氢离子,因此被称为“多氢酸”.  相似文献   

14.
油田酸化转向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莉 《山东化工》2009,38(12):28-29,33
盐酸酸化、酸压是碳酸盐岩油气藏主要增产措施之一,为了保证在非均质地层中酸液能够均匀推进,必须添加酸化转向剂。本文介绍了三种酸化转向剂:泡沫,聚合物以及新型的粘弹性转向剂。  相似文献   

15.
针对海上砂岩油藏伤害的特点,研究了适应该油田酸化解堵作业的酸液体系.经过酸液类型及浓度的确定、酸液体系综合性能的评价以及物理模拟实验,确定了酸液解堵体系配方:前置酸和后置酸为3%HCl+1% 缓蚀剂+1% 铁离子稳定剂+1% 粘土稳定剂+0.5% 破乳剂+2% 助排剂,主体酸为6% 多氢酸+3%HCl+0.5%HF+1...  相似文献   

16.
通过酸化体系研究对比,及现场试验分析,总结出多氢酸是目前砂岩酸化改造的新型酸液体系,能够较好的克服常规解堵反应速度快、处理半径小、有二次沉淀的缺陷,是理想的酸化酸液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为了抑制吐哈油田神泉区块注水井常规土酸酸化注效果差及葡北区块酸化有效期逐年下降的趋势,通过室内酸液配方优选与评价,试验了YMD膜和多氢酸两种新型酸液体系,取得了良好的酸化增注效果。  相似文献   

18.
对砂岩储层实施酸化压裂技术,存在诸多影响成效的因素,本文详细分析了在油田深井的砂岩储层采取酸化压裂工艺的条件以及具体的技术要点,认为对砂岩储层中裂缝天然发育、地应力高油井、注水井及气井等改造效果显著,分析其原理,概括性地阐述了应用砂岩储层酸压的工艺与酸液体系的工艺办法,同时配上在砂岩储层酸压的现场应用实例,并归纳出相关应用结论。  相似文献   

19.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油藏部分井区储层呈多层发育特征,在油井生产后期,油层产能下降,已无措施潜力,采用上返酸压手段获得新的产能,动用新的储层.针对上返酸压的选井选层,以及工艺优化技术,提出了储集体发育和隔层的重要性,通过优化酸压工艺参数、阶梯提高排量控缝高、先堵水后上返、射孔酸化预处理和酸液直接造缝改造等技术控制缝高,保证上返酸压取得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海上低渗储层酸化低效的问题,采取微压裂改造和增强酸液溶蚀造缝等思路,根据不同储层物性、伤害特征和管柱条件,分别使用微压裂、爆燃压裂等技术与酸化技术有效结合,以及采用高效溶蚀型酸液体系。微压裂改造可形成近井裂缝缝网,它不同于常规水力压裂和酸压措施,不需要支撑剂,也不形成长缝,能加强酸液泵注能力,实现酸化溶蚀扩缝以及深部解堵,达到既增强常规酸化改造作用,又避免了沟通临近水层的效果。现场试验表明,以南海东部陆丰13-1油田和渤海渤中26-2油田等措施井为例,增效技术较以往常规酸化能大幅提高作业泵注能力,作业后增产效果显著,该技术对国内外类似油田的开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