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项目成果显示,随县三里岗地区为足硒、富硒土壤的广泛分布地区。硒元素主要赋存于震旦—寒武系地层中,硒元素与富碳岩石有关,在该地土壤中的硒元素由表土至深部有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呈现表层富集—中部贫化—底部含量高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通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研究显示,京山县钱场—新市地区土壤富硒资源丰富,土壤中硒元素含量平均值为0.4 mg/kg,土壤硒元素含量变化范围为0.1~26.4 mg/kg,按照富硒土壤评价标准,研究区共圈定富硒土地面积47.78 km2,富硒区主要分布于新市镇水峡口村—五四村—高潮村一带及钱场镇七宝山村—刘岭村—方岭村一带。对土壤—岩石地球化学剖面研究分析,研究区土壤硒异常主要来源于成土母质,且岩石在成土过程中对Se元素有次生富集作用。研究区大宗农作物富硒状况良好,其中水稻、小麦富硒水平达到44.7%、100%。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宜城市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一期)调查结果显示,宜城市东南部地区富硒土壤面积有34 km~2,表层土壤中硒元素的平均含量为0.31 mg/kg,高于深层土壤中硒的平均含量0.19 mg/kg。硒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Se的高背景区位于评价区东南部汉江与其支流蛮河的交汇部位的冲积平原区,含Se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Se的特高值点位于评价区西南端震旦系地层中。硒的形态分析结果表明,硒元素主要以稳定形式赋存于土壤中,且硒的碳酸盐岩结合态要高于铁锰结合态。结合调查区地质地貌特征,推测震旦系地层富含硒的基岩是富硒土壤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
<正>湖北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承担实施的"湖北省随县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项目自2014年5月开展野外工作以来,目前在随县南部三里岗镇北部发现富硒土壤资源60 km2该区域为半湿润中低山丘陵区,地质地貌特征及富硒土壤成因特征与江汉平原差别较大;初步研究认为硒元素成土母质与寒武系黑色岩系有关,硒元素迁移变化规律可与恩施地区黑色岩系赋存硒元素进行类比研究。  相似文献   

5.
红安群为出露于秦岭—大别—苏鲁造山带中一套中元古代中浅变质的低角闪岩相—绿片岩相含磷、钇、碳、锰的沉积—火山喷发岩系。其下是以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大别山岩群花岗岩化的角闪—麻粒岩相物质为底;其上以低绿片岩相的南华纪耀岭河组变细碧角斑岩系或震旦纪板岩、千枚岩、碳硅质岩、碳酸盐岩等为界。红安群是产出于大别山南麓的区域性高压—超高压变质地体的蓝闪石—榴辉岩高压—超高压变质带内,在区域分布上构成总体上有序,自下而上划分为天台山岩组、七角山岩组、黄麦岭岩组三个构造岩石地层单位,局部无序的构造岩石地层序列,与造山带西部武当岩群为同物异名。鉴于造山带内覆盖于红安群之上的南华纪—震旦纪物质组成并未见磷矿产出的事实,红安群黄麦岭磷矿与扬子区震旦纪含磷地层是不属同一时代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恩施市表层土壤硒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湖北省恩施市新塘乡表层土壤的系统调查研究,总结了该区表土硒含量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土硒含量均值1.49 mg/kg,是全国均值的7.2倍,远超过全国表土硒含量水平;不同地质背景和土壤类型表土硒含量分布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二叠系孤峰组含炭岩系出露区表土硒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地层分布区,地质背景是控制该区表土硒含量分布的主要因素,不同土壤类型硒含量的差异,是成土母岩和地形地貌共同作用的结果;该区非富硒区表层土壤中有机碳与硒含量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而富硒层区则相关性降低,显示为硒的多因素特征,Ca O对硒含量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但该区土壤p H值与硒含量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布维水电站工程系加纳国内第二大水电工程。区内岩石坚硬,抗风化能力强,枢纽建筑物地段工程地质条件良好,工程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下远古界Tarkwaianan统基岩地层及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基岩岩性主要为中粒—粗粒砂岩。  相似文献   

8.
一般认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的地层均为连续沉积。本次调查过程中,通过地层剖面、露头刻画等资料的研究对比分析,识别出局部区域嘉陵江组三段与二段(T1j3/T1j2)之间的沉积间断特征。在恩施地区,总体上表现为开阔台地—局限台地—蒸发台地的变化特征,对于恢复嘉陵江组沉积时期的古地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小秦岭泉家峪石墨矿床地处华北地台南缘灵宝—鲁山—舞阳石墨成矿带。矿区主要含矿岩石为太华群观音堂组石墨混合片麻岩、石墨透辉混合岩等。通过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矿体地质特征研究,对矿石含矿建造、原岩恢复及碳同位素类比等分析研究,认为小秦岭泉家峪石墨矿床含矿地层为一套典型的变质沉积岩组合含矿建造;原岩为钙质、长英质沉积岩,并夹有中基性火山凝灰岩;碳物质来源主要为沉积地层中的有机碳;矿床成因类型为区域沉积变质型石墨矿床。  相似文献   

10.
鄂西新塘—红土地区广泛分布有中二叠世孤峰组富硒炭质页岩—含碳硅质岩建造,是重要的硒富集区。分析孤峰组探槽和地质剖面资料,探讨孤峰组岩石中硒的富集规律。研究表明,孤峰组厚度为7.46~37.69 m,由上到下可分为炭质页岩层、含碳硅质岩夹炭质页岩层、含碳硅质岩夹灰岩层3个岩性层;孤峰组岩石Se含量为0.8~789.8μg/g,以含碳硅质岩夹炭质页岩层含矿性最好,Se主要富集于该岩性层的中—上部;以Se≥100μg/g为指标在含碳硅质岩夹炭质页岩层中圈定7个富硒矿化体,指出新塘、山花嘴、红土溪一带具有良好的硒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出湖北省恩施州富硒高镉土壤区中富硒低镉农作物,有利于恩施富硒农业的良性发展,有益于恩施富硒土壤资源的保值和增值,以恩施州目前已经所作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的区域为研究区,圈出富硒高镉土壤区,选择区内常见7大类农作物的硒镉含量和对应的根系土硒镉数据,整理分析出农作物硒含量、镉含量、富硒系数、镉吸收系数、富硒率、镉超标率,进一步筛选数据,分析对比农作物在高品质区间的硒含量,把以上的各项指标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恩施富硒高镉土壤区内,玉米、茶叶为优质一类,是恩施富硒高镉土壤区富硒较好但镉含量偏低的优质农作物,筛选结果依次是玉米、茶叶、水稻、白菜、萝卜、土豆、魔芋,特别是玉米富硒能力强且镉含量较低,镉超标率较低,而土豆和魔芋富硒能力较弱,富镉能力较强,镉超标较严重,因此魔芋和土豆不适宜在富硒高镉土壤区种植。  相似文献   

12.
何伟  陈杨  雷玉雪  钱程  陈科  林拓  宋腾 《煤炭学报》2021,46(3):1014-1023
鄂西地区页岩气勘探起步较晚,现阶段成果显示该区具有较好的页岩气勘探开发前景,尤其是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受到诸多关注,但关于该区的岩石相划分和岩石相与页岩气富集关系的研究还未系统开展。目前,涪陵气田和威远—长宁国家示范区的成功商业化显示龙一段为勘探开发潜力最大的层段,通过对鄂西地区地质调查井(鄂红地1井)龙一段岩石相开展定量划分,旨在揭示该区不同时期五峰组—龙马溪组岩石相特征,从而为优质页岩分布预测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系统取芯、岩芯观察、笔石生物地层划分、相划分等方法,结合TOC含量、主微量元素、矿物成分、氩离子抛光、含气性测试等系统测试和分析,主要进行了2个方面的研究:(1)从岩性、岩矿、地化、古生物、电性等方面入手,将龙一段划分为浅水陆棚和深水陆棚相,然后利用TOC含量、石英、黏土矿物和笔石4个参数对鄂红地1井龙一段的岩性进行定量分级,将龙一段页岩进一步划分为8类岩石相。其中,富碳富硅富笔石硅质页岩、富碳富硅富笔石放射虫硅质页岩相为最有利岩石相,为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最有利层段。(2)探讨了不同岩石相与微量元素、储集空间和含气量之间的关系。岩石相通过有机质丰度和矿物组分控制了页岩气富集,其中,富碳富硅富笔石硅质页岩和富碳富硅富笔石放射虫硅质页岩相对页岩气藏含气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前人工作认为乌吐布拉克铁矿矿床成因为矽卡岩型铁矿床,进一步对其矿床成因进行探讨。根据矿区普查的结果,知道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泥盆系下统康布铁堡组(D1k)、泥盆系中统阿勒泰镇组(D2a)和第四系(Q4)。磁铁矿主要赋存于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D1k)。矿区构造活动强烈,主要以褶皱为主。矿区矿体的平均mFe品位为28.61%。综合分析,认为乌吐布拉克铁矿成因类型应属喷流沉积—变质改造—岩浆热液叠加富集型多因复成铁矿。  相似文献   

14.
陕西略阳柳树坪金锌矿床为"摩天岭地块"内碳酸盐型矿床。其岩石地层单位隶属摩天岭地层分区下的碧口小区。依据矿床的地层特征,结合岩性组合特点及沉积环境分析,对矿区内南华系—震旦系岩石地层单位进行地层对比、清理,并提出了划分方案:南华系"南沱组"上冰碛岩段(Nh_2n~3)替代原震旦系断头崖组第一岩性段(Zd~1)。其以砂砾岩为主,具冰碛岩地层特征。沉积环境厘定为冰川、冰前冰水和冰湖环境;"陡山沱组"第三岩段(Z_1d~3)替代原断头崖组第二、三岩性段(Zd~(2-3))。以碳酸盐岩为主,以产磷、锰矿为主要标志。沉积环境为深水还原沉积;"灯影组"替代原断头崖组第四岩性段(Zd~4)、九道拐组(Zj)、望天坪组(Zw)之和,总体为一套镁碳酸盐岩组合,其下、中部以产白云岩、锌(铅)矿产为特征。沉积环境为浅海碳酸盐台地相沉积。  相似文献   

15.
营坑矿区矿床赋存于下三叠统溪口组(T_1x)地层中,其沉积相属潮间盆地相,主要受潮汐作用的控制,为较高能环境沉积。根据岩石特征和沉积特征将下三叠统溪口组地层细分为两个亚相,一种为泥岩相,另一种碳酸盐相。碳酸盐相是石灰岩矿赋存空间,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产出,沿走向及倾向表现为膨胀、收缩。福建省石灰岩矿资源主要赋存于石炭系船山组(C_3c)和二叠系栖霞组(P_1q)地层中,占92%以上,赋存于三叠系地层中的石灰岩矿约占5.63%。本文对在三叠系地层中寻找石灰岩矿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铜仁地处贵州东北部,处于黔湘渝三省(市)结合部位,矿产资源丰富,该区富硒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 及富集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限制了全区富硒特色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对铜仁地区 1∶5 万比例尺耕 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等资料,系统总结铜仁地区土壤硒元素地球 化学特征与富集程度,研究了土壤硒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铜仁地区土壤硒含量背景值为 0.37 mg/kg,低于全国大部分省市背景值;铜仁地区含硒土壤占全区耕地面积的 47.68%,清洁富硒土壤占全区耕地 面积的 50.01%,硒含量高值区主要分布于松桃县中部、德江县东部等地;该区硒含量总体东高西低,呈条带状、面 状分布,西部富硒土壤受二叠系吴家坪组煤系地层控制明显,东部受寒武系牛蹄塘组黑色岩系与铅锌-汞成矿带联 合控制;区内土壤硒含量受控于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有机质含量、土壤酸碱度等因素,且与汞、镉等重金属元 素关系密切。铜仁西部石阡龙塘、德江枫香坪等地区有较好的富硒土壤开发优势,可通过种植大豆、茶叶等农作物 发展富硒特色产业链。  相似文献   

17.
姜巴斯套组主要分布在卡拉麦里断裂带内,沿卡拉麦里大断裂,呈北西—南东向条带展布,地层内出露闪长岩脉体。对闪长岩脉进行岩石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测年综合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姜巴斯套组中的闪长岩脉表现为高碱,富钾,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锆石测年显示闪长岩脉的206Pb/238 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03.7±1.5Ma,(NSWD=0.94)。为晚石炭世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闪长岩脉体形成条件可能与板块的俯冲消减有关。闪长质岩浆可能形成于俯冲板片流体和俯冲的沉积物交代地幔楔高程度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18.
硒是人体和动物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湖北省恩施市被誉为"世界硒都",是中国主要富硒区(鄂西、陕西、湘西)之一,硒资源十分丰富,其境内由富硒岩石、富硒土壤、富硒矿泉水、富硒动植物资源聚集形成了天然富硒农业地质环境与富硒生物圈。通过恩施市硒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潜力分析,为合理开发利用硒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镇平县杨连沟石墨矿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秦岭褶皱系东段南缘、架鸡窝复背斜的南翼、朱阳关—夏馆断裂北侧,处于雁岭沟组石墨矿带的东端。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下元古界秦岭群雁岭沟组,矿区内圈定6个石墨矿层,12个石墨矿体,矿石量2 168.93万t,石墨矿物量102.81万t,固定碳平均含量4.74%,为大型矿床。矿石自然类型为石墨透辉方解石片岩型;工业类型为需选矿型鳞片状晶质石墨矿。矿床赋存于雁岭沟组一套中深变质的副变质岩系中,矿体(层)即是地层,该套地层具明显的沉积韵律特征,矿床类型属沉积变质型。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神农架蚂蝗沟地区新发现的南华系实测剖面综合研究,结合全国地层委员会提出的南华系建系的地层划分原则及中国地层表(2013),首次于神农架腹地新建了神农架地区南华系地层序列,并认为该地区剖面完整、顶底齐全,具有一定代表性。通过对其地层序列与沉积相及环境分析,自下而上划分出下统莲沱组,中统古城组、大塘坡组,上统南沱组4个组级岩石地层单位。结合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明确指出莲沱组时期海水变浅、气候开始转冷,出现冷暖交互气候条件下的灰黑色碳泥质沉积;古城冰期为海洋成冰作用的产物;大塘坡间冰期为滨浅海碎屑沉积间碳酸盐岩沉积;南沱期为大陆成冰期冰碛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