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微乳液聚合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了微乳液的制备以及微乳液聚合的典型特征。介绍了微乳液聚合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乳液聚合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近十年来乳液聚合中的规乳液聚合,微乳液聚合,反相乳液聚合以及以无皂乳液聚合等几个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反相微乳液聚合方法的建立及体系组成、乳化剂选择、聚合过程及聚合物的表征、聚合反应动力学及机理,以及反相微乳液聚合的特点及应用。指出,提高反相微乳液聚合体系中的固含量将是今后的重点及难点。  相似文献   

4.
微乳液聚合已被广泛用于合成各种具有纳米结构和尺寸的聚合物乳液及功能粒子,特别是功能性无机纳米颗粒以及聚合物/无机复合材料。本文系统地讨论了影响微乳液聚合的主要因素,概括了提高单体/乳化剂比的各种改进的微乳液聚合工艺,着重介绍了目前微乳液聚合在功能涂料领域的应用和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5.
微乳液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涂料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微乳液的形成机理、微观结构、特征以及制备方法,介绍了微乳液聚合理论及几类微乳液在涂料工业中的具体应用,并提出了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展望了微乳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微乳液聚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概述了微乳液的性质,并对国内外正相微乳液聚合、反相微乳液聚合、双连续微乳液聚合的研究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张卫英  李晓 《宁波化工》1997,(3):10-15,10
本文综述了微乳液的性质、结构、制备方法,以及国内外正相、反相微乳液聚合的研究概况2。  相似文献   

8.
微乳液聚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综述了微乳液聚合与乳液聚合的区别、聚合机理和微乳液聚合体系的改进 ,介绍了微乳液合成的共聚物及微乳液聚合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聚合物-纳米无机粒子复合微球相关的设计、制备、以及应用研究得到了科学界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与探索。本文论述了单体聚合法制备聚合物-纳米无机粒子复合微球的研究近况,主要介绍了悬浮聚合、乳液聚合(微乳液聚合、Pickering乳液聚合、细乳液聚合、反相乳液聚合、无皂乳液聚合)、分散聚合及溶液聚合的制备方法。概述了聚合物-纳米无机粒子复合微球在生物医药、光电材料、保护涂层、催化等方面的应用,展望了聚合物-纳米无机粒子复合微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采用"Winsor I-like"型微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丙烯酸酯微乳液,考察了聚合工艺、乳化体系、引发体系等因素对丙烯酸酯微乳液粒径及性能的影响,探讨了聚合机理.研究表明,预乳化种子微乳液聚合工艺更有利于制备稳定、粒径小且分布窄的聚合物微乳液;动态光散射研究表明微乳液聚合成核方式主要为均相成核和单体微珠滴成核.  相似文献   

11.
利用微乳液聚合技术制备分离膜不仅拓展了膜材料的选择范围和成膜工艺技术,并为有机-无机杂化膜的制备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法。从微乳液的组成、乳化剂的性质等对微乳液聚合制备的分离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方面,对微乳液聚合在分离膜制备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今后的研发方向进行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12.
N—己基马来酰亚胺微乳液聚合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制了SDS/NHMI/ H2O 三组分O/ W 微乳液,对其相行为进行了分析。用过硫酸钾引发该体系进行微乳液聚合,并对聚合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 己基马来酰亚胺的微乳液聚合动力学基本上符合常规乳液聚合中的Smith - Ewart 理论,但乳化剂对聚合的影响比较特殊。  相似文献   

13.
By using sodium dodecyl sulfate (SDS) as an emulsifier, polymerization of N‐butyl maleimide (NBMI) was carried out in ternary oil‐in‐water microemulsion, initiated with potassium persulfate (KPS). The kinetics of microemulsion polymerization were measured by dilatometry. The effects of initiator concentration, polymerization temperature, monomer concentration, and emulsifier concentration on polymerization kinetics were investigated. On this basis, the polymerization kinetics were discussed. The experiment result showed that the microemulsion polymerization kinetics of N‐butyl maleimide were almost consistent with the prediction of the Smith‐Ewart theory in conventional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except that the emulsifier showed a special effect on polymer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polymer was characterized by IR, 1H‐NMR, DSC, and TGA. © 2000 John Wiley & Sons, Inc. J Appl Polym Sci 77: 805–809, 2000  相似文献   

14.
采用种子半连续微乳液聚合法合成苯丙微乳液。以苯乙烯、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为单体,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为乳化剂,过硫酸钾为引发剂,考察了乳化剂、引发剂、丙烯酸单体和电解质对聚合反应的稳定性和粒径大小及其分布的影响,并由此确定了适宜的合成条件,制备了固含量在48%左右,粒径在60~70 nm的苯丙微乳液。  相似文献   

15.
硅氧烷的微乳液聚合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涌深  刘颖  赵宁  袁才登 《化工学报》2006,57(6):1464-1467
在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为单体,十二烷基苯磺酸 (DBSA)为乳化剂和催化剂,正戊醇(C5H11OH)为助乳化剂的单体微乳液体系中,进行D4的微乳液聚合.研究了聚合温度、乳化体系组成、交联剂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VTMS)对D4微乳液聚合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微乳液聚合没有常规乳液聚合的恒速反应期,在较高温度下,反应迅速进入快速反应阶段,达到一定转化率后又快速下降并趋于平衡转化率.高温有利于加快聚合速率.适当增大乳化剂DBSA与助乳化剂的比例,单体微滴的尺寸减小,聚合速率增大,产物粒径减小.交联剂VTMS的引入,不仅使线性聚硅氧烷形成交联的弹性体网络,而且改变了端羟基硅氧烷的缩合平衡反应速率,抑制了逆反应,加快了聚合速率.  相似文献   

16.
微乳液聚合制备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苯乙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香梅  高保娇  刘丰海 《化学世界》2001,42(12):630-632
从苯乙烯 -十二烷基硫酸钠 (或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 -正戊醇 -水微乳液体系入手 ,优选了微乳液体系及最佳的配比点进行微乳液聚合 ,讨论了引发剂种类及引发用量对微乳液聚合生产聚苯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并与悬浮聚合产品进行比较。用微乳液聚合制得了粘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1 0 5~ 1 0 6数量级的聚苯乙烯。  相似文献   

17.
采用溶液及微乳液两种聚合法,合成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马来酸酐(St-NPMI-MAH)三元共聚物。通过IR,1HNMR,13CNMR,GPC表征共聚物结构,溶液聚合产物为嵌段共聚物,乳液聚合产物为无规共聚物。采用DSC、TGA研究共聚物的热性能,溶液聚合产物的玻璃转化温度为212.9℃,5%热失重温度为348℃;微乳液聚合产物的玻璃转化温度为214.4℃,5%热失重温度为374℃。  相似文献   

18.
着重阐述了氨基改性有机硅微乳液的各种制备方法以及它们各自的特点。氨基改性有机硅微乳液兼具聚硅氧烷和氨基的双重性质,从而具有链段柔顺性、耐热性、润滑性、反应性和吸附性等特点。介绍了氨基改性有机硅微乳液在化妆品、织物整理、皮革涂饰、纸浆造纸和汽车抛光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刘爱荣 《煤炭转化》2007,30(2):45-47
以表面活性剂SLL(自制乳化剂)及SLL和Span85复配物为乳化剂,醇为助乳化剂,煤油为分散介质,研究了制备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的条件,并在水溶性引发剂的引发下进行了微乳液聚合.用聚合后的体系对6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进行了煤泥真空过滤脱水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经聚合得到的复合体对六种煤泥都具有很好的助滤脱水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