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Planning》2016,(4):103-104
在2016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论坛上,与会学者围绕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开发与利用"两大主题,探讨了农耕文明与传统村落保护、传统村落的实质、传统村落的基本属性、传统村落的价值、传统村落的现代性、传统村落保护的对策,传统村落保护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出路、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旅游语境下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等问题。会议反映了学者们有关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最新思考与研究,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传承、开发与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宁德市传统村落数量多、分布广,部分传统村落具有深远的历史、文化、建筑、民俗等方面的积淀,内涵丰富,极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保护、挖掘、传承和发扬。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宁德市传统村落的总体特征,阐述传统村落保护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原因,根据村落建筑、文化等特点分出历史人文、商贾贸易、山水宜居、海防文化、畲族文化、民俗传承等村落类别,并给出不同的保护与发展思路,为宁德市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0):181-182
山西省由于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村落现状,形成了不同特色的传统村落文化,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把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提到了战略性高度,山西省传统村落整体呈分散状态,位于平原和盆地位置,分布在以平遥古城为中心的汾河流域、以阳城县的润成为中心的晋城沁河流域、以临县碛口古镇为中心分布在黄河沿岸以及沿省内外长城分布。对于村落文化的保护不到位,保护观念淡薄,以及在保护过程中对传统村落造成不可逆转和不可修复的伤害,结合山西传统村落保护的现状,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提出了综合利用人居环境,全面保护村落文化;留住乡土记忆,留住村落常住人口;推动村落文化保护,发挥人的主体作用;村落文化的内部传承四条路径,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促进山西传统村落文化的良性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梳理了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观念,分析不同模式对村落传统资源保护的利弊;在此基础上提出目前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在规划过程中多单纯沿用文物保护、历史文化名城镇村保护体系进行、重点以实体空间保护为主,忽视原住民保护的现状问题,因此希望通过福建晋江塘东村的保护发展规划探索一条以“人本观念”出发的保护发展之路,做一个更关注人的生活的保护规划,兼顾保护与发展的双重需要。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之下,传统村落正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各类挑战。甘肃陇南地区具有丰富的传统村落资源与醇厚的地域文化。在村落保护与发展过程中,文化传承往往被忽视,从而形成了"焕然一新""千村一面"的新农村景象。以陇南文县案板地社为例,挖掘积淀的传统文化与营建智慧,剖析当前村落发展中的文化传承问题,提出针对性保护与发展手段,促进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同类村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传统村落作为农耕文明的重要产物,是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江苏以省级传统村落作为重要抓手,探索适应本省实际的保护发展实践工作。文章基于江苏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地方实践,以宜兴市太华镇为例,从村落分布、选址与格局以及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三个方面阐释其境内分布的传统村落特征,并针对目前存在的“管报不管保”“单个村落保护弊端”以及“保护与发展矛盾”等问题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传统村落属于有机生命体,融合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显得更加重要.传统村落的保护与现代化发展存在诸多矛盾,传统村落正处于历史传承断链的危机时刻.文章通过对福州鼓岭传统村落宜夏村的更新解读,探究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设的计导则:公共空间活态化、建筑活态化利用、文化活动利用,从而实现在村落发展的同时保护村落的既有体系,实现基于历史文脉保护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在不同时期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对其进行研究是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课题。文章以云南沙溪寺登村为例,首先回顾了村落保护与建筑修复的过程。其次研究了村落保护和发展中文脉传承的具体措施,体现在从村落布局规划、街巷保护整治、历史建筑修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延续传统村落的文脉,不断平衡村落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再次,研究发现准确定位、统筹规划、分期分批、循序渐进、多方配合、综合保护是寺登村保护与发展的经验。最后,总结了寺等村保护发展的经验与面临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传统村落承载了宝贵的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发展中,传统村落也面临人居环境无法满足现代人居要求、经济发展滞后等问题,全球化背景下,很多居民对传统文化失去自信,这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出了挑战。本文以可邑村为例,从点、线、面3个维度对文化传承下的村落物质空间环境建构进行分析,探讨乡村旅游与文化保护的相互作用。在乡村旅游受到扶持的同时,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进一步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使得传统村落的民族文化得到更多的认同和接受,形成了改善环境—促进经济—保护文化的良性的正向循环,最后得到文化传承下传统村落的空间景区化构建策略,以期为同类型传统村落的更新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开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建设逐渐成为我国城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传统村落的振兴要综合村落历史文化特色和物质空间环境两方面进行保护。文章选取黑龙江省三家子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调研与深入访谈,总结出村落现状发展特征与存在问题,依据村落既有资源条件构建村落建设与发展资源的评估指标体系,深入挖掘村落现状优势资源,进而从文化历史资源传承与保护、村落空间整治与保护两方面提出村落保护和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机遇下传统村落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传统村落蕴含独特的乡土景观遗产,具有独特的保护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传统村落及乡土景观却日渐消失、衰败,在新农村建设及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过程中缺乏对乡土景观的保护和传承。本文以顾家台村为例,探明乡土景观的构成要素和类别,分析传统村落现状问题,明确乡土景观的发展和保护策略,对乡土景观的保护与传统村落的发展规划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2.
传统村落拥有着弥足珍贵的乡土景观遗产,在城镇化的进程中,乡土景观却日渐憔悴和衰败,新农村建设及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过程中缺乏对乡土景观的保护和传承。本文以北岔口村为例,探明乡土景观的构成要素和类别,挖掘传统村落现状问题,明确乡土景观的发展和保护策略,为更好地保护和发展乡土景观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3.
任彬彬  谢超 《建筑与文化》2016,(11):160-161
传统村落有着丰富的自然及历史人文景观,其中蕴藏的生态智慧正是传统村落价值的体现,是村落文化价值认同的根基,也是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下去的内在驱动力。以河北省井陉于家石头村为例,分析研究冀南山区传统村落的生态智慧及其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4.
陈怡 《建筑与文化》2016,(3):204-205
城市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对江南传统水乡村落的更新改造产生了严重的冲击,越来越多富有特色的村落在现代化发展中失去它们的历史底蕴与建筑地域文化。本文以文昌村村庄整治规划设计为例,在对该村落历史文化深度挖掘的基础上,利用高铁站“三个圈层”理论确定其功能结构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从自然格局、空间形态、建筑特色等方面探讨保护并重塑村落特色空间的设计手法,为村落改造项目如何合理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将参数化技术引入古村落空间形态研究,通过衢州10个样本村落的参数提取,得到表征每个村落各个空间形态特征的参数值,定量化地总结出村落空间特征,以此作为规划设计的参照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陶泉乡三个特色村落为研究对象,基于传统村落特色营造,借助乡村意象研究,从村民、游客、委会、规划设计人员四种主体视角出发提取乡村意象要素,并通过乡村意象要素复合分析,挖掘传统村落规划设计中需要重点塑造的内容。基于不同视角认知的差异性特征,对各要素进行复合分析,从而对传统村落规划设计思路和实践方法起到指导和借鉴意义,也为类似村庄在规划设计方法上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王崴  刘铮 《城市建筑》2014,(21):382-382
村落的历史变革会对聚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对美岱召村历史变革进行了一定的探讨。通过对村落历史变革的研究,找到了不同时期影响村落发展的因素,对村落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段炼  俞晨驹 《建筑与文化》2016,(12):207-208
随着新时期对于农村建设的发展,浙江地区的村庄格局变化尤为巨大,村庄的空间格局往往变得混乱,村庄的空间失去了应有的特征。文章试图通过对浙南乐清黄檀硐古村落的空间布局进行探究及分析,揭示其因外部环境,历史变革,人文因素等影响下所形成的空间特征,为村庄建设过程中保持地域性和连续性提供借鉴及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曹珊  邵珊珊 《建筑与文化》2016,(10):238-239
滇中地区属于高原地区,生态和文化特点突出,城镇化进程较为迟缓,其近郊型村庄建设中城乡二元结构矛盾日渐突出。如何确保近郊型村庄建设更好的融入城市建设,并继承和延续滇中地区特色是我们思考的重点,因此滇中地区近郊型村庄建设具有典型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本文选取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的7个村庄进行研究,结合村庄建设的实际情况,归纳了滇中地区近郊型村庄建设在民居建筑特色、公共活动中心、景观风貌和基础设施建设四个方面的问题,通过研究美丽乡村建设相关政策文件及专家学者的观点,总结村庄建设的基本原则,并针对7个村庄规划和建设的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及对策,以期对滇中地区近郊型村庄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传统乡土聚落为研究对象,以如何理解演化、如何进行再生为研究内容。在集群智能平台上,从内聚力、分离力、协同力去揭示村落演化机理,从时间、空间以及人的行为轴线上提纯空间原型。进而提出由修补生长轴网、重构功能组团、疏导信息流的传统乡土聚落非标准再生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