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杨国伟  张厚  姜燕 《电子工程师》2006,32(4):24-26,28
电磁兼容预测是对于系统或设备是否满足EMC(电磁兼容性)要求的预估计,是为了在设计及调试阶段解决EMC问题,从而提高系统可靠性和降低成本。系统在构成一个功能体系的过程中,必须重视EMC问题,否则将导致体系内各系统自相干扰,体系的性能降低,甚至无法工作。文中介绍了一种系统间EMC预测模型的建立方法,将网络思想应用于EMC预测,从频谱的角度入手,将干扰的实质充分体现出来。应用该方法,EMC预测模型变得直观、简洁,便于通过计算机实现。  相似文献   

2.
赵帅 《电子设计工程》2013,21(17):107-109
根据电磁兼容(EMC)设计的基本原则,在应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基础上,减弱电磁干扰(EMI)影响,实现控制系统对电动机的稳定控制,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进行考虑,提出关于电动机控制系统EMC设计的具体方法。为消除控制系统中各模块间互扰,减弱系统内信号传输线路间的影响,针对控制系统中电磁干扰产生来源和传播途径,设计了四层控制电路板结构。运用滤波、接地和屏蔽等硬件抗干扰技术以及数字滤波、软件陷阱等软件抗干扰技术,使得电动机控制系统达到了EMC标准。实验结果表明,运用该EMC设计的直流无刷电动机在运行过程中故障率低,控制系统内部程序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整车EMC设计现状的基础上,以大量部件和整车的设计、测试经验为支撑,借鉴学习国外一些车型的先进设计思路,从EMC工程设计角度,提出了一种电动汽车系统级EMC开发方法.该方法成功应用于各研发车型,改变了以往样车难以顺利通过EMC法规的局面,同时保证了系统内EMC.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军用EMC和商用EMC进行比较,并对EMC系统的四个步骤——规范要求、设计方案、测试和记录,以及EMC系统的四个层面——接地、能源、电缆和连接器与屏蔽进行分析,提出试用系统工程进行EMC系统设计,用以满足军用EMC的特殊要求。指出成功设计军用部件的关键是EMC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5.
该书主要介绍和讨论了系统设备安装中所涉及的EMC技术、技巧和工艺。其10章,第1~7章分别介绍设备和系统安装中对EMC技术的需要;设备和系统安装中的EMC技术;产品装配中的EMC技术;产品装配和安装中的滤波和屏蔽技术;  相似文献   

6.
在关键系统正式投入运行之前必须对系统的电子电气运行功能,特别是系统的电子电气控制系统功能,进行 EMC 特性的基本评估。针对各种系统的现场参数 EMC 仿真测量涉及的试验仿真建模、系统搭建和关键技术进行了探索,介绍了现场参数 EMC 仿真试验测量技术研究的目标、方法和意义,提出了一套进行现场参数 EMC 仿真试验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施步骤。  相似文献   

7.
李瑾 《电子质量》2013,(9):67-69
该文提出一种利用工程优化算法和EMC仿真相结合的系统EMC指标分解方法,用于指导系统EMC设计初期的指标分解、成本控制,对系统EMC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周春燕 《电子质量》2003,(11):27-29
本文探讨了系统级简化形式的电磁兼容性预测分析方法,该方法对于只有几对发-收干扰对的系统EMI的预测分析简洁有效,它避免了大系统间繁复的建模与大量的数据采集及其计算工作,从而对于只考虑其结果的系统间的EMC预测分析提高了效率。  相似文献   

9.
对设备或系统的电磁兼容(EMC)评估,通常依据行业或产品标准在其规定的EMC测试条件下进行,但实际应用中由于成本或配置受限等原因,无法做到标准的配置要求,该设备在相同等级的电磁干扰测试中的测试结果可能不一致,甚至出现异常故障甚至导致设备损坏。该文着重介绍了设备或系统出现不符合EMC标准即非标EMC测试的原因与测试方法,针对非标EMC干扰对电子设备的影响进行了技术分析,提出一系列适用于设备产品研发和EMC测试整改阶段的标准、非标EMC对策,使电子设备能在标准和非标EMC环境下都能具备较强的电磁兼容能力。  相似文献   

10.
书讯     
该书主要介绍了电磁兼容(EMC)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各种电磁干扰产生的机理和模型,减少干扰及提高抗扰度的方法,电磁场的生物效应与人体暴露限值,系统的EMC和天线耦合的分析,电磁干扰(EMI)的预估技术和计算机电磁建模的方法,以及各种民用与军用EMC标准的限值要求和测试方法。全书共分12章,内容包括:电磁兼容;电场与磁场、近场与远场、辐射体、感受器、天线;典型的噪声源及其辐射和传导发射特性;PCB印制线、导线、电缆间的串扰和电磁耦合;元件减小发射的方法及抗扰度;电磁屏蔽;电缆屏蔽、电场和磁场产生的耦合、电缆发射;接地和搭接;EMI测量、控制要求和测试方法;系统EMC和天线耦合;印制电路板;EMI和EMC控制、案例研究、EMC预测技术和计算电磁建模。此外,该书还为读者提供了一些可供选用的EMI诊断技术和费效比优良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