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3 毫秒
1.
李军 《计算机工程》2004,30(13):75-76,91
为解决IP地址资源日趋紧张和以太网的安全网络管理问题,进行了IPv6用户认证模型的研究与设计。该模型无须对现有的网络拓扑结构进行改动,从IPv6主机的无状态自动配置技术出发,利用已有设备所支持的802.1x协议和RADIU协议,使用户在局域网内的任何地方、自动配置冗长的IPv6地址,输入用户认证信息,就可以接入网络,提高了局域网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校园网用户获得的IPv6地址都是由系统随机发放或通过无状态的方式获得的,不便于统一管理,也不便于追溯用户的网络行为。为满足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实现用户名与IPv6地址的一一对应。提出对IPv6接入认证的改进方法。该改进主要针对PPPo E和IPo E,在认证分地址的过程中插入由用户名到IPv6地址转换的IPv6地址分配程序,并引入DES加密算法,设计与实现了IPv6地址分配程序和IPv6地址逆解析程序。实验结果表明,完全可以通过上述方法来达成用户的实名制,实现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3.
移动IPv6协议在实现了移动节点在不同子网间平滑切换的同时,也引入了新的安全问题.本文在阐述了移动IPv6相关概念和移动节点接入认证原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移动节点漫游切换时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然后提出了移动IPv6节点切换过程中EAP+RADIUS接入注册认证方案的设计和实现方法.最后通过实验测试证明该方案能够有效解决相关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4.
IPv6地址的自动配置技术实现了即插即用功能,但也对网络的安全带来了隐患。结合准入控制技术、在IPv6地址自动配置过程中加入认证机制,这既保留了IPv6地址的即插即用特性,又从源头上保证了接入网络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WSN)与IPv6互联网的全IP通信,提出一种全IP WSN地址配置方案。将WSN分为多个簇,设计分布式IPv6地址配置方案,簇首节点采用有状态地址分配方式并引入接入节点动态树获取IPv6地址,簇成员节点通过无状态地址分配方式从一跳范围内的簇首节点处获取IPv6地址,且仅在本簇范围内进行重复地址检测。仿真结果表明,与6LoWPAN WSN分层地址配置方案相比,该方案的地址配置代价及延迟更小。  相似文献   

6.
一种引入层次型AAA的移动IPv6接入认证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移动节点的跨域认证问题,给出一种引入层次型AAA的移动IPv6接入认证方案。该方案具有良好的扩展性,支持多种认证方法和接入技术,并提高了通信的安全性,减小了节点的认证时延。  相似文献   

7.
IEEE802.1X是一种基于端口的网络接入控制技术,在LAN设备的物理接入级对接入设备进行认证和控制。该文将对IEEE802.1X认证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
对接入用户实施认证是移动IPv6实用化的前提.提出一种适用于移动IPv6网络环境的层次化接入认证方法HAMIPv6,对接入认证和移动注册进行层次化管理,利用认证矢量和消息捎带,减少切换认证过程中移动节点与家乡域的交互.HAMIPv6简化了切换认证处理流程,减小了切换延时和信令开销,实现了用户与网络相互认证及会话密钥发放.通过分析比较证明,HAMIPv6比传统方法处理效率更高,尤其是在MN远离家乡域及在一定范围内频繁微移动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9.
移动IPv6网络为用户随时随地接入网络提供了可能性,也给用户的接入控制和管理提出新的挑战.为改善此情况,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移动IPv6网络环境的层次化接入认证方法,利用层次化思想对接入认证和移动注册进行层次化管理,减少了切换认证处理流程;基于矢量的双向认证机制实现了用户和移动网络的双向认证;当移动节点远离家乡域及在一定范围内频繁移动时,将层次化移动切换过程和认证过程进行了有机整合,减少了延迟和开销,提高了认证切换性能.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无线智能终端用户的高速增长,校园WLAN在新形势下面临着新的挑战。目前大部分国内高校的WLAN接入认证方式以IEEE802.1X和Web Portal+DHCP认证为主,而针对无线智能终端接入的实践并不多。该文对目前校园WLAN接入认证方式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并对未来校园WLAN建设中应该考虑的无线智能终端接入问题提出了改良的Web Portal+DHCP认证和简易化的Mac地址认证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