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现代陶艺是现代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现代文明的象征,是物质生活发展、精神审美需要的直接反映。当今许多国家的艺术界、文化界、科技界、旅游和建筑领域中,现代陶艺将充分拓展着它的艺术潜力和空间。陶艺的普及与发展同时代步伐息息相关。但现代陶艺在不断沿变,不断彰显个性的同时,应是以传统为基础。现代陶艺的发展应走民族文化之路,应植根于民族文化。本文试着从陶艺的“根”、现代陶艺的发展历程以及现代陶艺的展望进行论述。中国历代的古彩陶、陶塑、陶瓷、纹样、造型都是现代陶艺可以追寻的“根”。古希腊陶塑、古罗马赤土陶塑、文艺复兴时期的瓷雕都是人类文化的遗产,也是现代陶艺所不能缺少的原始的“根”。  相似文献   

2.
李小艳 《佛山陶瓷》2008,18(9):33-36
宗教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文化体系,有自己的社会功能,作用于人类文化的多个方面,对文化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佛山以及整个岭南都有发达的宗教文化,这对石湾陶艺的发展影响极大。本文主要从陶塑艺术满足宗教生活的需要、宗教文化为陶塑艺术提供创作题材、行业神崇拜对石湾陶艺的影响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力图解读石湾陶艺的发展与宗教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石湾陶塑技艺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新时期晚期岭南古越族先民创制的几何印文陶,唐宋时期石湾陶塑技艺逐渐兴起,到明清石湾陶艺更是岭南地区一朵艺术奇葩。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至1959年之间,全国都开始了对民间工艺的恢复。自幼在石湾成长的曾氏兄弟,将"民间艺人"的传统保留着,同时又融入学院的系统教育,使得曾力、曾鹏两位核心人物能在石湾中青年一代的陶艺家中脱颖而出,在继承传统书画、民间工艺、石湾传统陶塑等方面实现了新的美学主张。本文站在石湾陶艺传统与现代融合角度,探讨曾力曾鹏的作品如何使得石湾陶塑技艺得到更好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霍小剑 《陶瓷工程》2013,(11):15-17
现代雕塑性陶艺是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并与西方现代陶艺的创新理念融合后产生的,它是具有中国气质和人文精神的艺术。雕塑是古老的艺术门类之一,它有着忠实记录时代进程的作用。从新时器时代陶塑的出现到今天,雕塑和陶瓷这两种艺术形式相辅相成丰富多彩,并且衍生出很多的表现形式,比如雕塑性陶艺。这与雕塑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处。本文通过现代雕塑性陶艺的现状,陶艺和雕塑的源源及区别,现代陶艺创作和雕塑语言的对接,现代陶艺和雕塑的融合和发展等方面论述雕塑语言在现在陶艺创作中的陶适用性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陶塑即陶瓷雕塑。自远古时期,陶瓷雕塑艺术就开始萌芽,直至今天,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这是一种在现当代被陶艺爱好者们广泛运用的陶艺创作技法之一,既传统又现代,看似简单却又有着诸多操作技法的限制,但是,由于其自身具有的灵活多变的特性,艺术家们才会对其情有独钟。本文试从陶塑的兴起及其发展历程,以及现当代陶塑的制作工艺及发展趋势,阐述其在当代陶艺创作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漫谈陶艺     
孙立新 《中国陶瓷》2004,40(5):55-56
从陶艺的起源和漫长的发展史上,大量的出土文物和艺术文献中,都可以证明中国陶艺在世界艺术史上无可替代的地位和深广影响。陶艺的民族性,世界性二者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只有创作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现代陶艺,中国陶艺才能更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7.
《陶瓷》2017,(1)
随着汉代经济的复苏与发展,汉代陶塑也呈现出了与秦代不同的时代特征。汉代陶塑注重从总体上把握作品的精神内涵,注重传神之处的刻划,不拘细节的真实,强调动势和表情语言在形象塑造中的作用,表现出一种豪放雄迈、飞扬流动的美学格调。笔者分析了汉代陶塑审美特征对中国现代陶艺创作的四点启示,为创作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特征的现代陶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发。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之后石湾陶塑人物传统题材得以恢复,陶塑人物题材不断扩大,传神的艺术特色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刘传的《论传神》第一次系统的梳理总结石湾艺人的创作和经验,他总结了刻画人物表情的"十字法"。上世纪80年代梅文鼎与曾鹏、曾力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现代石湾陶艺展"是中国现代陶艺史上重要的事件。开创了中国现代陶艺的先河;而笔者创造的"新公仔"主张反映当下关注生活,把地域文化融入当代文化的语境之中,更具当代人文气质。今天石湾陶塑人物创作过度的商业化,工艺化倾向也失去了传统石湾公仔的人文气质与现实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9.
康强 《中国陶瓷》2004,40(6):72-73,76
随着现代艺术的不断发展,陶艺热潮的兴起,陶艺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陶艺作品,诸多的现象引发了诸多的思考。关注我们的陶艺现状,研究我国的优良文化传统,结合世界大的艺术环境氛围,中国的陶艺应该要建立起表达中国陶艺家思想的具有“东方之路”的现代陶艺新秩序。首先,中国现代陶艺的创作应站在世界的高度观察,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在国际规则下,依靠自身的文化土壤,把外来理论与中国艺术相结合,融入本国的民族精神;其次,丰富的陶艺语言,革新技术手段,建立起表达中国陶艺家思想的具有东方之路的现代陶艺新秩序。而这其中的关键,是创作理念的确立和艺术语言的探索。陶艺有源自传统的文化基础,更是现代艺术具体,精美的体现。给其把握准确的定位,引导陶艺健康的发展是所有陶艺从业者的使命与义务。  相似文献   

10.
霍小剑 《化工时刊》2013,(12):15-17
现代雕塑性陶艺是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并与西方现代陶艺的创新理念融合后产生的,它是具有中国气质和人文精神的艺术。雕塑是古老的艺术门类之一,它有着忠实记录时代进程的作用。从新时嚣时代陶塑的出现到今天,雕塑和陶瓷这两种艺术形式相辅相成丰富多彩,并且衍生出很多的表现形式,比如雕塑性陶艺。陶瓷艺术本身就是一门造型艺术,雕塑语汇作为一种独特的造型语言,它的介入丰富了陶瓷艺术的多样性,并为一部分艺术家提供了传达创作语言的可能性,这就是雕塑造型语言的优势,尤其在现代陶艺中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中国现代雕塑性陶艺具有自身的审美价值,这与雕塑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处。本文通过现代雕塑性陶艺的现状,陶艺和雕塑的渊源及区别,现代陶艺创作和雕塑语言的对接,现代陶艺和雕塑的的融合和发展等方面论述雕塑语言在现在陶艺创作中的陶适用性和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1.
石湾陶塑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晚期河宕贝丘遗址的印纹陶,唐宋时期石湾陶塑技艺逐渐兴起,至明清时期石湾陶塑技艺更是成为岭南独树一帜的艺术奇葩,其造型独特、釉色斑斓、技法多样、善仿各大名窑特点著称于世,它独特的迷人魅力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显现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特有的美,本文站在石湾陶艺的历史性、艺术性、地方性的角度,探讨如何更好的使石湾陶塑技艺得到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何彬  刘惠之 《中国陶瓷》2008,44(5):66-67
陶艺的价值观是保守的传承,还是完全迎合现代西方?这是现代陶艺工作者如何面对陶艺的传承与发展的现实问题,通过认知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必然的血脉联系与民族文化认同感,给陶艺工作者带去一点新思路,来给今天的陶艺工作者带来一些启迪和思考。  相似文献   

13.
王强  郭小丽 《中国陶瓷》2005,41(6):64-65
中国现代陶艺要赶超世界一流水平,就必须在“民族文化”上多下工夫,在作品创作中提升“民族性”,以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形式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郑德东 《中国陶瓷》2006,42(5):65-67,54
从现代陶艺的装饰技法之一的“泥条装饰”为纵向切入点,阐述了不同民族文化熏陶对的陶艺家及其作品的影响。并试图通过对不同民族精神的横向分析无论是美学理念积累还是历史文化沉淀,找出艺术风格与人文精神的联系,进而汲取养分,以求切实地发现其对现代陶艺的启悟,并帮助鉴赏者解读不同陶艺作品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现代陶艺的世界性、民族性、地域性及个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现代陶艺是在传承陶瓷文化与引入现代艺术观念的背景之下存在和发展的。东方与西方、现代与传统始终是陶艺界探讨的话题,是全盘西化还是沿袭传统,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还是推陈出新等学术争论构成了现代陶艺思辩的多样化与复杂性。“全球化”的浪潮在推动经济的同时,也带来文化艺术领域的激荡。因而,现代陶艺的世界性、民族性、地域性和个性问题显得更加重要。陶瓷艺术作为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探讨它在“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如何继续存在与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现代陶艺欣赏是现代陶艺系统(创作、作品、欣赏)三个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它是创作主体进行现代陶艺创作的灵感与源泉之一,也是创作主体的劳动得到社会尊重和认可的必需途径。现代陶艺应现代人的情感及心理需求而走入现代社会,得到蓬勃发展,“形成了一种具有无限潜在的生命活力和文化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对现代陶艺欣赏的探讨具有现实的意义。本文对现代陶艺创作、作品、市场、作者与欣赏的关系;现代陶艺欣赏与其它现代艺术欣赏的关系;现代陶艺欣赏对欣赏主体的要求以及现代陶艺欣赏时的审美心理过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现代陶艺的“语意”是陶艺创作中将研究语言的构想运用到作品上的一种理念,它与中国现代陶艺发展之势和宽松的社会环境,以及加速的社会文明进程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本文从“语意学”的角度来阐述现代陶艺的符号语意和时代特征语意,以及从陶艺形态、色釉、工艺方面的探索寻求心理、社会、环境、文化的脉络,赋予象征的特性,创作出有助于带给人们愉悦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现代陶艺作品。  相似文献   

18.
黄松坚 《中国陶瓷》2008,44(1):64-66
陶艺沧桑越千秋,继往开来美名留。被世人亲切地称呼为“石湾公仔”的石湾陶塑艺术,是中华岭南民间艺术的一株奇葩。  相似文献   

19.
浅谈现代陶艺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正辉 《佛山陶瓷》2008,18(1):29-31
现代陶艺作为一门新的艺术形式出现在中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今已有二十几年的发展历史,其艺术语言逐渐从幼稚走上成熟。本文主要阐述了现代陶艺语言的独特性,即泥性、肌理以及火的艺术。这是区别于其他艺术形态的、现代陶艺所特有的艺术语言。现代陶艺语言应不断朝着由以上三者组成的独特艺术语言的方向发展,使现代陶艺语言逐渐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收藏,已经不再是上了年纪的人才做的事情,很多年轻人都开始慢慢涉足其中。尽管石湾公仔近年来开始被更多的人熟知或收藏,但从事石湾陶艺的年轻人对比其他瓷区的从业人数还是相差甚远。同样从事传统的手工行业,为什么其他瓷区会有那么多的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注入,而从事石湾陶艺的年轻人却是寥寥可数呢,这些问题都是值得深思和探讨。本文从石湾陶塑的起源与发展入手,探讨了石湾陶塑的传承方式,论述了其发展的现状,并指明了其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