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3,(11)
本文试图以狄更斯小说《双城记》中的三位主要人物——即"复仇女神"得法日太太、"仁爱与宽恕的化身"马内特医生以及"爱与救赎的自我牺牲者"律师卡顿为代表,阐述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反对人性扭曲,反对暴力,反对以暴制暴;仁爱与宽恕;基督教义式的爱与救赎和自我牺牲。并结合法国大革命的史实,来探析狄更斯的这种人道主义思想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9)
《六书古微》是清末民初学者叶德辉的一部重要的小学著作。叶氏还认为"比类"与"合谊"是构成会意字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并且认识到会意与象意之异同。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3)
清代由于海难而漂流到中国与朝鲜沿海地带的漂民救助问题,主要包括两国对漂民的身份核查、安置、资助、管送等方面的内容。从具体救助程序上看,清代中朝两国间较为完备的救助机制业已形成。在处理漂民事宜的外事程序以及对疑似越境漂民问题的处理上,也形成了国内外相结合的调查、通报体制并且带有典型的朝贡关系特征。而不同时期清朝规定的漂民管送方式的变化以及对朝鲜救助清漂民所做出的回应,反映出康熙中后期之后两国关系逐渐走向顺和的趋势,由此也使得双方间的漂民救助机制得以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新《民规》第十三章"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学习,指出新《民规》与其他国家标准的不一致之处。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33):117-118
《文心雕龙》作为一部文论著作,每一篇都阐述了对于为文的指导。作为"文之枢纽"重要组成部分的《正纬》篇,既体现了刘勰"宗经"的指导思想,又说明了谶纬对文学创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7)
作为中国古代典籍名篇之一的《大学》,系统地阐述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修身以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己治人之道,为当时封建士大夫提供了诚意修身和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教育人们掌握入世所需之学问,使人们获得谦和礼让的仁爱之心。《大学》之教,可以说是人的成人之礼。时至今日,它对当下的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个人修养的提升仍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32)
《左传》是在史学、经学、文学等诸多领域影响深远的史学名著,它不仅对《春秋》有"备事""足史"之功,更在"史记求真"方面有重要贡献。《春秋》重视"应然"、追求"应然之真",成为求"应然之真"的典型。《左传》则重"本然"、追求"本然之真",成为求"本然之真"的典型,为"史记求真"做出重要贡献,发挥了促进"史记求真"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作用。研究《左传》在"史记求真"方面的贡献,不仅具有学术意义,而且对重视修史的今天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1)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民之父母》是新出土的反映孔子《诗》教的重要文献,可与传统文献相互印证。孔子所提出的"必达于礼乐之洍,以致‘五至’,以行‘三无’,以横于天下"的理论把《诗》作为了人格修养的教材,而"威仪"和"气志"则是这种《诗》教人格取向的核心概念。孔子在接受前人关于"气"的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新"气志"概念,并改造传统"威仪"概念与之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教理论。孔子《诗》教中的"气志"和"威仪"是其人格取向的一体两面。"气志"即个体人格修养所锻炼的君子"气志";"威仪"即君子"气志"所呈现的个体"威仪",其内涵十分丰富。孔子《诗》教的这种人格取向将学《诗》者的关注点从礼仪应用引向人格培养,使文学得以从集体仪式转向个体表征,完成了"诗言志"观念的文学转型,对中国文学思想的影响巨大而深远,在今天仍然有其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21)
由责任竞合引起的刑民交叉案件一直以来是实践难题,目前为止我国并无法律对民刑交叉案件的类型与处理规则作出具体规定,只在经济犯罪等散见于司法解释、部门规章中,简单地使用"先刑后民"原则。学者及司法人员对民刑交叉案件审判顺序及效力的位阶讨论难以形成统一的意见,民刑交叉问题实质是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选择问题,在司法实践中亦出现了诸多矛盾与弊端。本文将从"先刑后民"原则的确立渊源分析当下适用的困境,立足于防卫过当的刑事案件与其引发的民事侵权损害赔偿案件的分析,尝试得出不同类型的民刑交叉案件应当适用的区别性的审判顺序。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1)
《周官·春官·大司乐》有《云门》《大卷》《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乐舞名,而未提及其所属年代。郑玄以之与黄帝以下六代之王对应,经后世经师附会,殆成定说。然所谓"六代大舞",乃是采缀《乐纬》《元命包》而成;周代乐舞,不过《韶》《夏》《赉》《武》,而以文舞(籥舞)、武舞(干舞)为主体;《周官》"大舞""小舞"说为虚拟;以《云门》等祭天地四方百神、特祭姜嫄,均有违史实。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2)
五福观念源远流长,本其所源自《尚书·洪范》,列入"洪范九畴";《洪范》之五福内容与周人所处的时代紧密相连,是周人敬德保民观念的产物,有着深厚的时代和政治烙印;其五福与我们今日所言的福祉观念有着内涵的区别;当然,其德观念对于我们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2):105-106
《诗经》中"之"字非常活跃,其意义和用法很丰富,有些"之"字的用法和意义已成定论,但有些尚存疑义。本文从句法语义关系的角度,对《周南》和《召南》中部分"之"字的意义进行了考证,以明确其句法与语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8)
"君子"是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听到的一个词语,在《论语》一书中有许多描述"君子"的语句。"君子"主要指注重人格礼仪修饰,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章主要从君子之风、君子之德、君子之交、君子之乐、君子之修这六个方面来论述《论语》中的君子修养。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3)
《诗经·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大部分作品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其中以表达爱情的恋歌和反映妇女婚姻与命运的诗篇为多。宋代郑樵说《风》是地方特色的歌谣,为"小夫贱隶妇人女子"所喜唱,朱熹也认为"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所以《风》的这些婚恋诗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以及对歧视、遗弃妇女的批判。本文将对《风》中的婚恋诗进行简单分类赏析,以便比较清晰的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婚恋生活,并从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21)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的著作,这本书以法国大革命为故事背景,以巴黎和伦敦两座城市为主要地点,描述了一个封建制度下的法国贵族迫害平民百姓,人民心中积蓄已久对法国贵族的仇恨,从而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故事。狄更斯在书中向读者传达了"鲜血无法洗去仇恨,更不能代替爱",要以德抱怨的一种仁爱精神。这本书经过狄更斯的精心安排,在自己的笔下将两种阶级间的冲突描写的淋漓尽致,而剧情的跌宕起伏更是使得整本书充满了艺术的美。下面,本文将对《双城记》中浪漫现实主义的仁爱精神进行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12)
歌颂爱情和青春,是何其芳30年代诗的一个重要的主题。《预言》作于此时,这首诗带有"纯诗"之美,语言充满幻想与朦胧,婉转哀沉。本文运用"张力理论"对《预言》进行分析,以从新的角度理解诗歌。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33):78-79
《威尼斯商人》是英国文豪莎士比亚的经典戏剧作品。作品中通过对夏洛克、鲍西娅、安东尼奥等人物的塑造,凸显仁爱与正义的情感主题。基于此,本文从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的任务塑造入手,结合故事脉络分析主要的人物形象,以供读者参考与讨论。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0,(45)
《岳阳楼记》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词人、诗人范仲淹的名作;《醉翁亭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欧阳修的名作。范仲淹遭贬后,受同时遭贬的好友滕子京之邀,为重修岳阳楼作记,表达出效法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好友并勉励自己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欧阳修遭贬后却不计个人得失,实行"宽简而不扰"的政风,使滁州百姓安居乐业,《醉翁亭记》正是作者"与民同乐"的亲民情怀的表达和流露。从表面看,二者主题不同,情怀各异,实则内容主题有很多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3)
《菀柳》是一首放臣之诗。从自我遭遇流放的角度,描写幽王朝廷覆灭、戎狄入侵的社会现状,表现出对奸人专政的极大不忿,寄寓骨鲠之臣期望周王以以往善政为鉴的政治抱负。"讥刺怨伤"与"感慨后世"并行,是放臣之苦与朝廷之痛的结合。伟大诗人屈原以《离骚》述自我身世,写抑郁报复,与《诗经》之"怨"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放臣",抒发之感情如出一辙,君臣之间的定律在春秋时候就开始。后代也只是对前人的模仿。于无形中同"感慨后世"的说法相通,是历史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21)
虽然有很多学者从史料、柳宗元生平事迹和书法风格等多方面进行考究,但是至今柳州博物馆藏的《龙城石刻》(拓片)的真伪仍未有定论。《龙城石刻》的碑文中出现了不少俗字,说明它产生的年代可能是一个俗字通行的时期,这与中晚唐时间的文字流行情况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