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验研究了DQ50钢显微组织对硬度的影响,以及该钢在不同冷速下得到的显微组织。研究得出该钢适宜的冷速应选为10-60℃/min。  相似文献   

2.
试验研究了4216钢过冷奥氏体在不同冷却速度下得到的显微组织,以及冷速对该钢的组织性能的影响,认为4216钢适宜的冷速应优选为10-60℃/min。  相似文献   

3.
利用Gleeble-2000D型热模拟试验机对DH36高强度船板钢的动态CCT曲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冷速小于1℃.s-1时,DH36钢的组织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冷速在3~13℃.s-1范围内,得到铁素体、贝氏体和少量珠光体组织;当冷速达到15℃.s-1时,组织为贝氏体和少量铁素体;当冷速达到30℃.s-1时,有马氏体组织生成;DH36钢的显微硬度随着冷速的提高而增大,当冷速达到30℃.s-1时,显微硬度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4.
采用膨胀法在Gleeble-3500型热模拟试验机上测定了BM510L钢在不同冷速下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及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利用光学显微镜、显微硬度计研究了BM510L钢连续冷却过程中奥氏体转变后的组织和显微硬度。结果表明:随着冷速的提高,铁素体转变开始温度降低,珠光体转变终了温度也逐渐降低,当冷速大于1℃·s-1时,组织中开始发生贝氏体转变,当冷速为15℃·s-1时,组织已完全转变为贝氏体组织;随着冷速的提高,其显微硬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5.
利用Gleeble-1500D型热/力模拟试验机,采用热膨胀法测定了不同铌含量低碳含铌微合金钢在不同冷速下的相变点,研究了奥氏体连续冷却时的相变行为及铌含量和冷却速率对该钢相变组织与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铌含量和冷速的提高,γ→α相变温度降低,相变组织变得复杂,显微硬度升高;铌含量较低(小于0.024%,质量分数)的钢在冷速较低(3℃·s~(-1))时,显微组织为较粗大的铁素体和少量珠光体,冷速提高后主要是由尖角形、多边形铁素体和贝氏体组成的混合组织;铌含量较高(0.06%)的钢在高冷速(50℃·s~(-1))下出现了针状铁素体组织。  相似文献   

6.
利用Gleeble-3500型热/力模拟试验机测定了700 MPa级低碳微合金钢的连续冷却相变(CCT)曲线,分析了冷却速率对该钢连续冷却相变及显微组织的影响,研究了该钢的强韧性。结果表明:该钢CCT曲线呈现扁平状,可在较大冷速范围内获得低碳贝氏体组织;冷却速率对试验钢各相的形态、数量、分布和显微硬度均有影响;随着冷却速率的提高,显微组织中依次出现多边形铁素体(PF)、针状铁素体(AF)、粒状贝氏体(GB)和板条贝氏体(LB),且各相的显微硬度也依次增加;当冷速在10~30℃·s-1范围时,显微组织主要为板条贝氏体组织,M/A组元弥散分布于晶界上,且晶粒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而逐渐细化;利用冷却制度控制中温转变组织类型能优化其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7.
U75V钢的连续冷却相变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膨胀法结合金相分析在热模拟试验机上测定了U75V钢不同冷却速率下的连续冷却转变膨胀曲线,获得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研究了冷却速率对钢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冷速小于10℃·S-1时,转变产物主要以珠光体为主;当冷速增大到10℃·S-1时,得到屈氏体组织和马氏体组织;当冷速增大到10℃·S-1以上时,得到马氏体组织;试验钢的硬度随冷却速率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EH36高强度船板钢奥氏体连续冷却的转变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leeble2000型热模拟试验机对EH36船板钢连续冷却相变行为以及在增速冷却和减速冷却条件下的相变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连续冷却条件下,在400-650℃范围内,冷却速率在4~16℃/s时,相变组织以贝氏体组织为主且随着冷速的增大贝氏体的体积分数增加;在冷却速率≥1℃/s时,先以一定速率冷却至600℃,然后将冷速减半时,其显微组织与半速恒速冷却组织相近;而先以一定速率冷却至600℃,然后将冷速加倍时,其显微组织与两倍速恒速冷却的显微组织相近。  相似文献   

9.
利用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低碳高铌钢在不同控轧控冷参数下组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和变形量的增加,准多边形铁素体的含量增加,粒状贝氏体的含量减少,贝氏体的形貌逐渐由板条状变为粒状;当冷速低于5℃.s-1时,形成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组成的组织,当冷速高于5℃.s-1时,组织中的贝氏体含量随之增加,晶粒明显更加细小均匀;试样的显微硬度随着冷速的增加而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0.
采用DIL805L型膨胀仪测得了钻头用15CrNiMn钢的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研究了试验钢在不同冷却速率下的相变过程、显微组织和硬度。结果表明:试验钢在很宽的冷速范围内均出现贝氏体组织,铁素体、珠光体转变区和贝氏体转变区完全分离;随着冷却速率增加,试验钢的室温组织逐渐细化,硬度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1.
为制定65Mn钢窄范围实验室控轧控冷工艺参数,采用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开轧温度、终轧温度、卷取温度、终轧至卷取冷速以及卷取后冷速对其显微组织与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65Mn钢硬度最显著的工艺参数为卷取后冷速;较高的开轧温度、终轧温度和卷取温度使得65Mn钢原始奥氏体晶粒和再结晶晶粒长大,从而使轧制变形后的晶粒尺寸也较大,进而降低了最终产品的硬度和强度;在相同的工艺参数下,随着卷取后冷速降低,65Mn钢的平均晶粒尺寸明显变大,先共析铁素体含量有所增加;最佳的控轧控冷工艺参数为开轧温度1 170℃,终轧温度890℃,卷取温度680℃,终轧至卷取冷速10℃·s-1,卷取后冷速0.05℃·s-1;在此工艺下试验钢的硬度为19.9 HRC。  相似文献   

12.
通过热模拟试验机、光学显微镜对X100管线钢在连续冷却转变下的显微组织进行了研究,然后对其进行热轧,研究了轧后冷速对试验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冷速增大,试验钢组织中依次出现多边形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和贝氏体铁素体;当轧后冷速为20~42℃·s-1时,试验钢可获得由粒状贝氏体和贝氏体铁素体组成的组织以及良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测定自制铝硅系耐候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确定了应变诱导铁素体相变轧制工艺;采用该工艺对试验钢进行轧制,研究了轧制后的显微组织、力学性能以及在质量分数3.5%NaCl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并与SPA-H钢的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试验钢在0.5~25℃·s-1冷速范围内只存在铁素体和珠光体转变区;热轧后的显微组织由单一铁素体组成,部分铁素体的晶粒尺寸小于3μm;与SPA-H钢相比,试验钢具有更高的伸长率和更低的屈强比,且冲击韧性优良;在NaCl溶液中腐蚀后,试验钢表面锈层中存在多层致密铝、硅元素富集层,且表面锈层的耐腐蚀性能优于SPA-H钢表面锈层的,因此试验钢的耐氯离子腐蚀性能优于SPA-H钢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热膨胀试验、显微组织观察等研究了DP590钢的静态CCT曲线以及加热温度对连续冷却相变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奥氏体转变量呈多速增加的趋势;其静态CCT曲线可分为三个区域,冷速在0.5~15℃·s-1范围内获得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冷速超过15℃·s-1时出现贝氏体组织,冷速较高时(约30℃·s-1)出现马氏体组织;当加热温度降低时,珠光体区右移,贝氏体转变孕育期延长,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降低,马氏体与贝氏体相变区域分离,马氏体开始转变温度随着冷速的增加而升高;随着冷速增加,铁素体、珠光体的析出被抑制,马氏体析出动力得以增加;随着加热温度升高,相同冷却速率下的铁素体含量增多,马氏体板条变细。  相似文献   

15.
在Gleeble-3800热模拟机上测定高强度矿用链条钢23MnNiMoCr54以不同冷却速度连续冷却时的膨胀曲线,利用示差热分析法(DSC)确定其临界转变温度AC1、AC3和MSO.结合金相-硬度法,根据降温膨胀曲线以及DSC曲线(低冷速)获得23MnNiMoCr54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分析23MnNiMoCr54钢以不同冷却速度连续冷却时转变产物的金相组织及其显微硬度,确定了冷却速度与转变产物组织的关系,为高强度矿用链条钢23MnNiMoCr54的生产实践和新工艺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12Mn2VBS钢冷却速度对显微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调质12Mn2VBS钢能够在很宽的冷速范围内获得以粒状贝氏体为主的组织,在冷速范围内获得钢的硬度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7.
通过Gleeble-3800型热模拟试验机测出含铜低碳硅锰钢在不同冷却速率(1~150℃·s~(-1))下连续冷却的热膨胀曲线,绘制出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结合金相观察及显微硬度测试分析了冷却速率对相变组织及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却速率在1~5℃·s~(-1)时,显微组织主要为铁素体+珠光体;当冷速为10℃·s~(-1)时组织中出现马氏体,随着冷速增大,马氏体含量增多,珠光体发生退化并逐渐减少,铁素体总量减少,其中针状铁素体增加而多边形铁素体减少并消失;冷却速率超过120℃·s~(-1)后,针状铁素体基本消失,显微组织为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试验钢显微硬度随冷却速率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耐候钢形变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膨胀法结合硬度测试得到耐候钢未变形和变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镜分析了冷却速率、变形条件对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奥氏体与未变形的相比,铁素体 珠光体相变区向左上方移动,获得铁素体 珠光体的临界冷速增大;变形奥氏体的位错缠结抑制了贝氏体长大,细化了相变后的显微组织;在冷速大于15℃/s时,获得板条状贝氏体,第二相是渗碳体;在冷速5~10℃/s的范围内获得粒状贝氏体,第二相为基体上分布的马氏体/奥氏体岛.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含钒双相钢中钒的存在状态,测定了其静态CCT曲线,并研究了临界区热处理奥氏体化温度对该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工艺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临界区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其马氏体转变的临界冷速增加,热处理后该钢的强度降低;奥氏体化温度从780℃提升到800℃时,马氏体转变的临界冷速增加了5℃·s~(-1),奥氏体化温度780℃热处理后该钢的抗拉强度比820℃的高95MPa;该钢中的钒主要以析出物和在马氏体中以固溶态两种状态存在,钒在钢中起到析出强化、细化晶粒和提高淬进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40Cr钢表面激光淬火工艺参数与硬化层尺寸以及显微硬度的关系,分析了激光硬化层的显微组织。研究表明: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可使硬化层的显微硬度显著提高,该工艺为40Cr钢表面淬火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