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12-09,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刘振亚在2012年电力企业高峰会上说,近10年来,我国新能源呈现迅猛发展,风电装机累计增长118倍,年均增长超过60%。太阳能光伏发电装机累计增长67倍,年均增长超过50%。目前,水电装机、风电装机均居世界第1。  相似文献   

2.
据东方网消息,尽管经济放缓,2011年全球清洁能源新增投资总额依然同比增长5%,达到2600亿美元,与2004年的536亿美元相比增长了近4倍。其中,太阳能领域的投资成为最大的驱动力,且远远超过了风能。最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清洁能源投资自2008年以来首次超过中国。而从21304年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累计清洁能源投资已经超过了1万亿美元。  相似文献   

3.
风电一直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能源,装机容量每年增长超过30%。根据欧洲风能协会和绿色和平组织签署的《关于2020年风电达到世界电力总量的12%的蓝图》的报告,期望并预测2020年全球的风力发电装机将达到12.31亿kW(是2002年世界风电装机容量的38.4倍),年安装量达到1.5亿kW,风力发电量将占全球发电总量的12%。  相似文献   

4.
王东 《国家电网》2011,(6):74-78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是世界上最大的多元化服务性公司,同时也是高科技、高品质工业和消费产品的提供者,其创造性的发明,影响世界已经超过130多年。2010年,通用电气公司名列世界500强第4位。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三大贸易国,而电工类产品在我国的出口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现在已经超过50%。随着许多具有世界级水平的先进技术的不断应用,我国电工产品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电工标准化工作也日益得到了从政府、行业组织到企业等社会各方的重视,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日用电器》2010,(8):2-3
2010年上半年,美的中央空调在国内市场的销售额已经超过30亿元,相当于2009年全年的销售额。据了解,美的中央空调目前有五大产品线:冷水机组、多联机、空气能热水机、轻型商务空调机及工业洗衣机。在上半年的销量中,拳头产品多联机中央空调增长率超过100%,冷水机组增长60%,空气能热水机同比增长率达到了130%,机房空调的销量最是惊人,同比竟然增长了5.5倍,其他产品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幅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家发改委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9月20日在常州透露,中国将在甘肃建设首个沙漠光伏电站。 近年米,中国成为世界光伏产品发展最快的国家,太阳能电池产量已经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一位。但中国光伏产业与市场之间极不平衡。产品主要出口欧美。  相似文献   

8.
国外科技信息2050年世界能源和电力发展预测美刊《能源政策》载文对2050年世界能源和电力发展作了预测。1.人口增长1990年世界总人口约53亿,过去40年中人口增长1倍,到2050年的60年内可能再增长1倍,达105亿。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较快,现有...  相似文献   

9.
财经新闻集团彭博(Bloomberg)近日表示,中国经济增长迅速,经济产出已经超越意大利,成为世界上第六大经济体。按照目前的汇率水平,中国经济产出将在2002年超越法国,在2005年或者2006年,则将超过英国。  相似文献   

10.
我国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是先进国家的7倍CECP是我国唯一国家权威第三方节能产品认证机构要结合中国国情,对高效低耗产品提出给予政策优惠入世后,能耗标志与标识的国际间互认越来越重要支教。1988年-能源是实现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从总量上来说,中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大国,但同时也是一个能源消耗大国,并且产品的能源效率水平相对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总体来说,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是先进国家的7倍,主要工业产品的单耗比国外发达水平高出30-9…  相似文献   

11.
郑伟 《中国照明》2007,(12):90-90
由于世界照明电器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向集团化发展.国际分工进一步细化,其生产和出口贸易的重心正在向亚洲转移。我国照明电器产品的出口在最近几年得到迅速发展,已经出口到五大洲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为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和东南亚、中东地区,10年贸易额几乎增长了10倍。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出口的照明电器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还属于较低档次。相当一部分是以价格取胜。了解海外市场的消费需求及法律法规,以优质的产品占领国际市场.是我国照明电器生产企业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党和国家早在1985年就提出了“能源建设要以电力为中心”,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电力工业蓬勃发展,到1998年底,全国发电设备容量达到2.7亿千瓦,比解放初增长了145倍;年发电量11670亿千瓦时,比解放初增长了270倍;全国城乡居民基本上都用上了电,从1997年开始已经克服了长达26年的缺电局面,实现了初步电气化。但是我们也应当清醒看到,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我国人均装机只有0.218千瓦,人均用电量只有937千瓦时,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l/3,还不到发达国家用电水平的1/10,所以我们还要十分注意节约用电,合理用电。…  相似文献   

13.
《中国照明》2009,(8):27-27
采用首尔半导体“ACRICHE”的GU10灯具照明产品,通过欧洲代表性照明企业Elgo公司市场推广,在欧洲市场获得了良好的反响。据世界著名LED专业企业首尔半导体(株)称,为波兰Elgo公司的GU10产品生产,首尔半导体供应了“ACRICHE”产品。在4月份上市后,在欧洲市场呈现出良好的销售势头,大大超过了预计的销售量。据预测,2010年将实现2倍的增长率。  相似文献   

14.
1世界太阳能产业规模发展情况 太阳能光伏发电被誉为世界十种能源中发展最快的能源,国际光伏工业在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期,年平均年增长率为15%左右。90年代后期,世界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发展更加迅速。1997年世界太阳电池光伏组件生产达122MW,比1996年增长了38%,是4年前的2倍,是7年前的3倍,超过集成电路工业发展速度,超出光伏界专家最乐观的估计。  相似文献   

15.
自从 1999年 DVD产品大规模上市以来,经过一年的发展,DVD市场已初具规模,2000年5月的市场监测资料表明,DVD产品份额已经占到了全部影碟机市场份额的30%以上,正在成为影碟机市场的主导产品。同时,DVD产品2000年累计销量比1999年同期增长11.1倍,市场空前繁荣,在当前主要家电产品市场普遍进入饱和期的大环境中,DVD市场的强劲增长无疑给众多企业带来了新的希望,“玫瑰开了”、”苹果熟了”正在成为DVD市场的现实。1国产品牌份额领先 监测资料表明,DVD市场已经由开始的洋品牌一统天下…  相似文献   

16.
《中国照明》2008,(4):54-54
能灯又叫紧凑型荧光灯(国外简称CFL灯),它是1978年由国外厂家首先发明的,由于它具有光效高(是普通灯泡的5倍),节能效果明显,寿命长(是普通灯泡的8倍),体积小,使用方便等优点,受到各国人民和国家的重视以及欢迎。二十年来,节能灯的产量迅速增长,质量稳步提高,我国已经把它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节能产品(绿色照明产品)加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增长近几年一直保持高速增长率,引起世人的瞩目。按美元计算,2004年中国GDP超过了意大利,成为全世界第六大经济体;2005年中国超过了法国和英国,挤身第四。但这种经济增长是以消耗大量的能源为代价换来的,除石油以外,现在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主要资源消耗国。西方观察家认为:以一次性能源为基础现行的西方经济模式,在工业国家已不再行得通,在中国也不会行的通。世界已经进入一个能源不安全期,2002 ̄2030年世界能源消费将增加60%,如果没有强制的政策加以限制,石化燃料到那时将占到能源消费的82%。欧盟日前呼吁欧盟各国采取行动…  相似文献   

18.
"2007 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24.66 万亿元,比 2002 年增长 65.5%,年均增长 10.6%,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全国财政收入达到 5.13 万亿元,增长 1.71 倍;外汇储备超过 1.52 万亿美元。"这是在2008 年3 月5 日,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所列举的令人振奋的数字,昭示着我国综合实力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世界电力工业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 20世纪 30年代后期到 80年代后期的 50年间,世界电力工业提供的发电量增加了 240倍,远远超过其他任何工业部门的发展速度。 1950年,世界发电量增长到 9589亿千瓦时,是 1919年的 19倍,平均年增长率为 8.3%。以后, 50年代、 70年代,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 9.4%、 8.0%、 5.3%。 1950- 1980年的 30年间,发电量增长 7.9倍,平均年增长 7.6%,约相当于每 10年翻一番。到 1950年,全世界电力工业的总装机容量达 13664万千瓦。 50年代、 60年代和 70年代的平均年增长率分别为 14.8%、 7.8%和 6.6%。 1950- 1980年的 30年间,装…  相似文献   

20.
作为民用以及专业用高压清洁清洗设备行业的世界领军企业,德国阿尔弗雷德·凯驰集团自九年前开始进军中国市场。九年间,凯驰集团在中国地区共设立了四家分公司,拥有员工超过150名。为满足中国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凯驰集团将最先进的技术及产品源源不断地引入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