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K2O对CaO—Al2O3—SiO2系统微晶玻璃晶化与烧结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CaO-Al2O3-SiO2系统微晶玻璃的K2O含量以析晶及烧结过程随热处理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K2O含量的增加不利晶化,K2O含量(wt%)超过2.0%时将出现分相现象,并阻碍烧结致密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CaO-Al2O3-SiO2系统微晶玻璃的K2O含量对析晶及烧结过程随热处理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K2O含量的增加不利于晶化,K2O含量(wt%)超过2.0%时将出现分相现象,并阻碍烧结致密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运用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红外光谱测试及拉曼散射光谱等多种方法,对添加Cr2O3的PbO-ZnO-B2O3-SiO2系统微晶玻璃进行了研究,得出了Cr2O3做为典型的晶核剂,用来诱导和控制晶化过程是最佳选择的结论,探讨了基础玻璃配方,Cr2O3的加入量及热处理制度的确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CeO2对PbO—ZnO—B2O3—SiO2—TiO2系统玻璃析晶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实验手段研究了CeO2对添有TiO2的玻璃组成PbO75.0,ZnO5.0,B2O12.5,SiO27.5的析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eO2在该组成玻璃中不能作晶核剂使用但它能影响 析晶温度和促进玻璃的析晶。  相似文献   

5.
利用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实验手段研究了CeO2对添有TiO2的玻璃组成PbO75.0、ZnO、5.0、B2O12.5、SiO27.5(w%)的析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eO2在该组成玻璃中不能作晶核剂使用,但它能影响玻璃的析晶温度和促进玻璃的析晶.  相似文献   

6.
利用传统熔体冷却方法确定了(5x)B2O3.(20-x)PbO.(80-4x)Bi2O3系统形成玻璃的最大B2O3引入量,并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和扫描电等方法系统玻璃的结构特征及随B2O3引入量的增加而引起的结构变化,探讨了该系统产生分相的原因。结果表明,该系统在高B2O3区形成的玻璃的无定形结构晶子、微晶体及含3个「BO3」三角体的六元硼氧环基团所组成。分相是由于对称性低的硼氧环大阴离子  相似文献   

7.
利用DTA、IR等手段对组成为PbO75、ZnO5、B_2O_3125、SiO27.5(wt%)的玻璃析晶性能及基本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一组成玻璃极为稳定,其结构中存在[SiO_4]、[BO_4]及[BO_3]等多面体单元。  相似文献   

8.
电极玻璃的析晶性能是直接影响电极制作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析晶实验,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对Li2O-La2O3-Ta2O5-SiO2系统玻璃的析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引入适量的Li2O、La2O3能改善该系统玻璃的析晶性能。  相似文献   

9.
P2O5—PbO—Bi2O3系统两种不同类型玻璃的结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传统熔体冷却方法考察了P2O5-PbO-Bi2O3系统的玻璃形成,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红餐光谱和拉曼光谱考察了该系统两种不同类型玻璃的结构差异,结果表明,P2O5-PbO-Bi2O3系统存在两个玻璃形成区;在低P2O5区(〈46%,摩尔分数)形成的玻璃中,存在不含P=O双键且A1(σ1)被激活的「PO4」四面体;在高P2O5区(〉50%,摩尔分数)形成的玻璃中存在聚磷酸盐型「PO4」阴离子团,  相似文献   

10.
借助IR,DTA,XRD及OM分析手段,研究了ZnO,Na2O对CaO-Al2O3-SiO2系统玻璃析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Na2O+ZnO)/(Al2O3+SiO2)的量比增大,玻璃结构由致密转向疏松,且不均匀性增加,析晶活化能下降。  相似文献   

11.
PbO-PbBr2-PbF2-P2O5系统高密度低熔融温度玻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PbO-PbBr2-PbF2-P2O5系统的玻璃形成能力,并探索出了玻璃形成区。测试了一些玻璃的特征温度、密度和紫外截止波长。实验结果表明PbBr2-PbF2-P2O5系统的玻璃形成能力很强,加入10mol%的PbO可以提高玻璃的密度并降低玻璃转变温度。当P2O5的含量小于40mol%时,玻璃的密度在5.10~5.81g/cm3之间;Tg可降至210℃。PbF2-P2O5二元玻璃的紫外截止波长约为273nm,加入PbBr2使玻璃的紫外截止波长向长波方向移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Si-Fe2O3)-(Al-Fe2O3-SiO2)复合体系的单位质量热效应ΔH^0和绝热燃烧温度Tad。指出ΔH^0与Al-Fe2O3-SiO2在复合体系中所占质量分数R呈线性关系。其斜率由SiO2在Al-Fe2O3-SiO2中的质量分数γ控制,其截距恒定且数值等于Si-Fe2O3系单位质量热效应。当γ=γ2=17wt%时,Al-Fe2O3-SiO2加入对复合体系Tad无影响,当γ〈γ2时  相似文献   

13.
作者首次发现了Si3N4-MgO-CeO2系陶瓷在烧结过程中玻璃相自动析晶这一独特现象。对于Si3N4-MgO-CeO2系陶瓷在1450℃,MgO-CeO2就会与Si3N4颗粒表面SiO2反应形成硅酸盐液相,冷却后则成为玻璃相保留在烧结体中;当烧结温度高于1550℃时,作者发现,CeO2仍留在玻璃相中,但MgO会自动析晶出来,其结果是大大减少了烧结体中严重影响其高温性能的玻璃相的含量,对于提高烧结  相似文献   

14.
用 DTA 方法研究 Li_2O·Al_2O_3·4SiO_2 微晶玻璃的晶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以天然锂辉石为原料制备具有低膨胀性能的微晶玻璃,引入MgO、ZnO、B2O3以降低熔制温度,引入TiO2作为晶核剂。用DTA方法研究了Li2O·Al2O3·4SiO2系玻璃三种组成的晶化特性,结果表明,引入MgO、ZnO、B2O3后使玻璃的Tg温度下降,同时降低了玻璃的析晶活化能。用Ozawa方程计算了Avrami参数,证明TiO2使玻璃整体析晶。  相似文献   

15.
利用DTA,IR等手段对组成为PbO75、ZnO5、B2O3125、SiO27.5的玻璃析晶性能与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一组成玻璃极为稳定,其结构中存在及等多面体单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红外光谱和嘈曼光谱分析技术,研究了K2O-B2O3-SiO2系统玻璃的结构。结果表明,在SiO2/B2O3〉2的情况下,无论K2O/B2O3〉1、≈1,还是〈1,玻璃结构中均存在「BO3」,Si-O,O-Si-O及各种硼酸盐基团,在实验组成范围内,玻璃结构以硅氧网络为主,硅氧网络和硼氧网络上均带有非桥氧,并且对这种结构特征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另外,实验结果还说明SiO2/B2O3和K2O  相似文献   

17.
CaO—Al2O3—SiO2系统微晶玻璃的振动光谱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红外光谱及拉曼光谱,研究了CaO-Al2O3-SiO2系统微晶玻璃的微观结构,系统分析了CaO、Al2O3、B2O3取代SiO2后成分变化对微晶玻璃结构的影响,从振动光谱研究及理论分析两个角度讨论了Al^3+、B^3+的配位状态变化,并得到一致结论。  相似文献   

18.
Φ38×3;5×2000的不锈钢固定床积分反应器中对CuCrK/γ-Al_2O_3(组成为CuO20wt%,Cr_2O_35wt%,K_2CO_316wt%.其余为γ-Al_2O_3)进行了活性测试.测试条件为:催化剂尺寸φ2.5×2.5~3.5,负荷0.08g糠醛/g·催化剂·h.反应温度130~210℃,压力为常压.在这些条件下,催化反应共984h,糠醛转化率高于98.5%,糠醛选择性高于98.5%.对失活后的催化剂进行了氧化再生.200℃以下氧化再生主要是聚合物和氧作用,生成糠醛、糠醇,并脱除掉;200~300℃温度范围内的氧化再生是聚合物和氧作用生成CO_2和水.氧化再生过程中Cu ̄0基本上未被氧化,大部分铜仍以Cu ̄0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9.
在研究玻璃析晶时,往往要对玻璃样品析出的晶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最常用和可行的方法是用X射线衍射方法对玻璃中的析出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本文应用标准曲线法、外推法和K值法对B_2O_3─Na_2O─CuO系统玻璃中的析晶相Cu_2O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ZrO2+xmol%Y2O3)-20wt%Al2O3陶瓷复合材料的显微结构,发现在Y2O3含量为2.0mol%~2.5mol%成分下,较大的(可达1μm)未转变颗粒仅限于嵌在Al2O3晶内的ZrO2(t),当Y2O3含量为3.0mol%时不嵌在Al2O3晶内的ZrO2(t)颗粒(可达1.3μm)也可保持四方相结构。因此3.0mol%Y2O3成分下四方相的急增及其最佳相交增韧效果归因于基体弹性模量的增加和适量稳定剂(Y2O3)加入的共同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