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不同模式Radarsat 影像DEM 提取及精度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摄影测量方法进行DEM 提取是热带雨林地区雷达应用方向之一。以热带雨林地区平地、丘陵和山地混合地形区为研究对象, 收集了F、S 和W 等不同波束模式的Radarsat-1 SAR 影像9 景, 组合成6 个不同类型的立体像对, 进行DEM 提取, 探讨基于距离ö多普勒构像方程的Radarsat 影像的DEM 提取方法。通过对DEM 结果进行精度验证和比较, 认为提取的DEM 精度受多种因素影响, 同种波束模式的立体配置, 立体交会角越大,DEM 精度越高; 对于地表起伏较小的平地,DEM 精度要高于丘陵山地区, 该研究区DEM 精度的平均误差可以达到14 m 左右,RMSE 可以达到29 m 左右。 相似文献
3.
采用墨玉县1990、2009年TM和2000年ETM多波段遥感影像,通过ERDAS与GIS空间分析功能,分析提取了墨玉县66.7 hm2人工林区土地利用/覆盖信息,分析了人工林区各土地覆盖类型的数量变化和空间变化特征,使用Fragstats3.3对人工林的景观格局及景观指数进行了分析,并结合景观格局分析了绿洲人工林的生态效益,结果表明:墨玉县人工林研究区以沙漠、戈壁为主,约占总面积的70%,近20 a土地覆盖类型变化很大,农田与水域面积有所减少;2000~2009年植被覆盖退化十分严重,主要是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降水格局的变化、人工林管理方式及开发政策的变化等因素;景观分离度、景观破碎化程度在近20 a呈下降的趋势,景观板块形状越来越多样化,不利于管理;研究区水渠等水利设施的建设为人工林建设提供保障的同时也增大了水源的消耗,对生态系统稳定性不利;人工林具有防风、改善土壤、涵养水源、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5.
卫星遥感立体像对提取DEM是地貌信息获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ASTER卫星传感器是可以拍摄立体像对传感器中的代表,具有数据质量稳定、覆盖广泛、价格低廉的特点。本文通过实例研究了ASTER立体像对在高山峡谷地区提取DEM的精度。首先简述ASTER的立体像对提取DEM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然后针对一处高程变化显著地区在1:10万比例尺地形图采集地面控制点(GCP),用1:5万精度的DEM作检验,获得GCP范围内高程误差为±20.4m,GCP范围外高程误差为±48.2m,平均误差是±34.3m。这证明可以在小区域内选取GCP控制点,由ASTER立体像大范围外推生成大范围DEM,而且采用常规的技术手段和普通的商业软件就可实现。该方法提取DEM对于我国地形资料缺乏的西部地区有很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7.
为应对当前利用二维数据进行三维建模出现的时间周期较长且处理工作繁杂等问题,研究在分析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应用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三维虚拟景观系统。而后在TensorFlow平台下设计了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 CNN)结构,并将其应用于三维虚拟景观系统中。结果表明,在自制的三维景观数据集中,改进CNN对于绿化景观的特征提取准确率高达96.36%。在可视化效果和功能性验证中,所提出的三维虚拟景观系统评分可达97.5分,并且最短耗时仅为108 s。说明所设计的三维虚拟景观系统能够对多种景观类型的特征进行有效提取,具有更好的可视化效果和功能性,为实景三维模型和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8.
9.
10.
朱涛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24,32(3):24-29
为实现对矿区沉陷深度的精准测量,完善测绘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针对无人机DEM测点插值算法的矿区沉陷测绘技术展开研究;根据DEM测点获取结果,实施分维值测定处理,再以此为基础,确定插值拐点所处区域,实现对无人机DEM测点插值算法应用流程的完善;联合像控点布设原则,定义空中三角区域,并通过推导径向插值基函数的方式,建立矿区沉陷区域的地理模型;在空间坐标系转换条件的基础上,确定矢量数据叠加的处理结果,再结合像片倾角与旋偏角的实际取值,求解测量精度评价指标,完成无人机DEM测点插值算法的矿区沉陷测绘技术实施方法的设计;实验结果表明,上述测绘技术方法作用下,沉陷深度测量结果与矿区真实沉陷深度之间的差值不超过1 m,符合精准测量的应用需求,对于测绘实施方案的完善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性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地表真实面积很难直接测量和计算,一般利用投影面积代替地表面积。在地形起伏较小的平原地区,地表真实面积和投影面积相差不大,但在地形起伏复杂的山区,两者差异较为明显,为计算地形起伏复杂的横断山区地表面积,选取西藏自治区昌都县作为研究区,推导了地表粗糙度的地学意义,基于地表粗糙度地学意义计算地表真实面积并定量分析了地表真实面积与垂直投影面积之间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相同土地覆被下,DEM分辨率越高,地表真实面积与垂直面积差异越大;草地、灌木林地、有林地、疏林地和难利用地的地表真实面积与其垂直投影面积差异较大,分别占垂直投影面积的11.275%、13.447%、16.586%、13.644%和17.282%,对于地形起伏复杂的山区而言,地表真实面积与垂直投影面积之间的差异不容忽视;坡度越大,地表真实面积与垂直投影面积之间的差异越明显,当坡度>75°时,差异迅速增大。基于地表粗糙度地学意义可快速获取地表真实面积,若建立典型地区地表粗糙度数据库,可为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森林资源调查和作物面积估产等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数据。 相似文献
12.
13.
14.
应用DEM数据进行耕地坡度分级量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应用对全省各县开展的二次土地调查具有指导性意义。以榆中县为实验区,通过应用DEM进行耕地坡度分级量算并对其适宜性进行分析,通过对不同坡度计算模型的对比分析,对耕地坡度与地形坡度差异的分析,对用不同比例尺(不同分辨率)DEM量算耕地坡度的成果对比分析,对不同坡度值确定方法所表达的坡度值的准确性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在黄土高原沟壑区可采用地形坡度代替耕地坡度,并且选择20 m等高距DEM进行耕地坡度量算是最优选择 |采用坡度图与数据库叠加进行耕地坡度等级量算的耕地坡度派生方法中,使用概率坡度模型较为可行。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当前主流建模软件Creator对数据格式的严格限定要求,在详细分析Creator软件中USGS DEM数据格式的基础上,提出由自定义DEM数据向USGS DEM格式转化的一种方法。实现了异构数据源到标准格式的转化。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传统固定传感器网络目标覆盖存在的生命周期短、维护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无人机的目标全覆盖方法,确保所有目标在任意时刻都被至少一个无人机所监控。提出无人机通过协调、接力覆盖多个目标时的最优悬停问题,并利用计算几何方法求解不同组合目标的最优悬停点。最后,将无人机目标全覆盖问题建模为整数线性规划方程,以确定最小的无人机需求数量。仿真实验通过模拟三种不同类型和参数的旋翼无人机,测试飞行速度、充电时间、覆盖半径对无人机需求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覆盖目标距离基地越远所需无人机的数量逐渐增大,覆盖半径从100 m增加至200 m所需无人机的数量减小三分之一左右。 相似文献
17.
张春庆 《数码设计:surface》2014,(4):71-73
人类对事物的感知首先来自于色彩,当人们看到色彩时,会产生相应的情绪,景观也不例外。景观设计中若能发掘人内心深处对色彩的认知并结合传统因素、文化因素。走景观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又不失个性之路才能体现设计为“人”,创造出符合人们要求的景观。也正因为如此。景观的色彩选择显得如此重要。 相似文献
18.
DEM分辨率对AVSWAT2000径流模拟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水文过程模拟时DEM分辨率对流域特征参数和产流的影响,以汉江上游马道流域为研究区,采用60m×60m、120m×120m、250m×250m、500m×500m和1000m×1000m五种不同分辨率的DEM对1981~1985年的流域径流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不同分辨率DEM流域地形分析计算机自动提取得到的最长河道相差较小,但河道总长、坡度等相差较大,进而影响了分布式水文模型径流模拟的效率。流域中选取4个参考研究区,用归一化的径流-河道总长比指数(NRLI)描述径流模拟与地形参数相关性,分析不同DEM分辨率对各个研究区的NRLI影响可知:低分辨率DEM的NRLI较为平缓,高分辨率DEM的NRLI在较小的研究区波动偏大,但NRLI整体趋于1,由此可以粗略推测流域内局部地区产流量,这一发现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对流域水资源空间分布快速评估实践中。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