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武徽  李旭 《煤矿机械》2020,41(10):33-36
为满足智能化快速定量装车系统智能、快速、定量的装车需求,提出一种自适应配料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配料系统模型并分析了配料控制原理;其次,基于Smith预估开展自适应配料控制方法研究;最后,采用递推最小二乘法对配料系统误差进行了分析,并实现了配料系统精度实时估计。自适应配料控制方法为智能化快速定量装车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选煤厂快速定量装车系统要根据不同的装车环节与需求进行相关操作。通过对装车工艺的分析,引进了射频识别技术进行装车系统的改造。主要对快速定量装车系统的硬件、软件模式进行设计,总结了系统改造后的特点,为装车系统升级与发展带来更先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针对工业4.0模式下煤炭产品公路运输需要通用且唯一的信息化标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车牌识别技术的煤矿汽车快速定量装车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架构设计和系统设计,详细阐述了车牌识别技术与装车站的融合、基于车牌识别技术的装车自控原理以及车牌识别技术在煤炭装车中的使用与优化。实际应用表明,基于车牌识别技术的煤矿汽车快速定量装车系统实现了汽车装车过程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控制,降低了汽车装运过程的装车成本,提高了用户的利润空间。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目前定量装车站存在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不高、人工操作强度大、装车效果不精准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快速定量装车站的精准装车系统,该系统包括车厢编号获取的控制技术、定量仓阀门控制技术以及溜煤槽控制技术。通过可编程控制器PLC对不同设备进行信息采集与处理,实现设备的控制,完成快速定量装车站精准装车。并设计出一套车厢残余煤炭量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二位激光雷达扫描待装车厢的内表面并生成点云数据,对点云数据处理得出车厢内煤炭的三维图像,图像进行滤波处理后得出车厢内残余煤炭质量,实现非接触称重。最后,在国家电投内蒙古白音华蒙东露天煤矿对快速定量装车站的关键技术进行验证。该研究内容可为露天矿火车快速定量装车系统研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快速定量装车系统中定量配煤系统,存在人为工作量较多、自动化程度不够高等问题,设计了装车站自动配煤控制系统,主要是通过分析配煤工艺和装车员操作流程,利用车号识别和仪表称重子系统的数据,优化自动配煤逻辑控制程序。由于根据工艺中经验总结后称重仪表参数形成专家配方,代替了人工重复操作内容,完善自动配煤控制功能,该系统经神东公司哈拉沟装车站实际应用,不仅进一步减少了操作员工作量,而且提高了该系统智能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对比分析了筒仓下不同装车系统的优缺点,对东瑞煤矿混煤仓装车系统进行了改造设计,并分析计算了汽车衡自动定量装车系统中液压装车闸门放料速度和汽车衡台面尺寸参数,对同类筒仓装车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初始装车时,装车溜槽相对于列车车厢前边缘的水平距离和相对列车车厢上边缘的垂直距离是煤炭快速定量装车系统的2个主要装车参数。目前这2个参数的确定主要是依据经验,没有理论计算的支持,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基于圆台假设的计算模型和基于棱台假设的计算模型,并通过对比选择了更容易计算的棱台模型确立了这2个参数的数学计算关系式,为全自动装车时溜槽的位置控制提供了计算依据。分析了在特定装车参数下车辆位移与煤炭装车体积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装车过程中给煤机给料量的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装车站存在配料闸门开度不连续可控、配煤精度不高、配煤参数需要人工调整等问题,设计了配料闸门设置伺服油缸及位置检测装置,给出了装车系统与车辆信息管理系统、运销系统实时数据交互的方案,阐述了智能装车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重点研究了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并对自动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实用性强,提高了煤炭装车的效率,实现了智能化装车。  相似文献   

9.
装车溜槽是快速定量装车站中装载列车车厢的关键设备,溜槽能否高效、准确的装载不同的车型对整个装车系统的推广应用及产业化具有深远的影响。目前国内运营的装车站,其装车溜槽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都无法满足C80及以上车型的装车需要。因此,研制宽范围装车溜槽,以实现C80及以上列车车型连续、高效、准确装车,成为急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双定量仓快速定量装车站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快速定量装车系统中缓冲仓和定量仓上下排列造成系统高度增加、投资增大及应用受限的问题,提出了由双定量仓快速定量装车系统的解决方案.对双定量仓装车的工艺可行性及其控制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设计出了异型仓斗和称重器械等部件组成的双定量仓快速定量装车系统并对系统的装车能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