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辉  王文 《陕西煤炭》2012,(1):44-45,36
介绍了张双楼煤矿9419综放工作面在正常生产期间,为了防止采空区遗煤的自然发火,采取的灌浆、注氮、注MEA防灭火剂等综合防灭火技术;在工作面拆除期间,通过施工高位钻孔后再向采空区注浆、注MEA防灭火剂等材料,有效地防止了采空区较高位置处遗煤的自然发火,保证了工作面拆除期间和封闭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煤矿安全》2017,(4):75-78
针对色连二矿12205工作面顶板上部存在浮煤的特殊情况,从煤自然发火条件出发,分析了12205工作面收作期间采空区发生遗煤自燃的原因,并根据该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和各种防火技术特点,提出了"减少采空区漏风、降低采空区氧浓度"的防火原则,制定了顶板铺设风筒布、建黄土隔离墙、注高分子胶体材料、注氮等防火技术。实践证明,该套技术措施有效保障了色连二矿12205工作面的安全收作。  相似文献   

3.
对于高地应力易自燃煤层,受地应力的影响使工作面上下顺槽维护比较困难,造成停采收作期间比较长,增加了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的危险程度。为了防止口孜东矿111303工作面遗煤自燃,在自然发火预测预报的基础上,采用超前预埋防火管路,利用灌浆、注氮、注液态CO2、喷注瑞米材料充填等综合防灭火技术,同时对工作面高温氧化区域打钻定点注浆、导孔注凝胶等技术,实践证明该技术有效的保障了千米深井高地压超长工作面安全收作,为类似工作面收作期间的防灭火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顶板有覆煤的采空区防灭火问题,在潘三煤矿1622(3)工作面架间采用高位插管注浆防灭火技术。研究结果表明,该技术弥补了采煤工作面上隅角埋管注浆、工作面洒浆、运输巷埋管注氮、轨道巷顶板走向边孔注浆等原始技术措施不能够对采空区顶板覆煤起到全覆盖防灭火作用的不足,能够扩大采空区遗煤注浆覆盖范围,提高注浆防火技术的可靠性,高位钻场顶板走向孔抽采总管中的CO体积分数由原来的15×10-6下降到4×10-6,有效防止遗煤氧化,防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治理低推进度易自燃煤层综放工作面的发火,根据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机理对常村煤矿21170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并实施了以"控制漏风、阻化遗煤"为主的自然发火综合治理技术方案,即降低工作面风量、封堵漏风通道、均压通风等措施减少采空区的漏风强度,以及向采空区注浆、注氮阻化遗煤自燃。常村煤矿21170工作面自燃治理的实际运用结果表明,所采取的措施符合实际,工作面回风CO浓度很快降到24×10~(-6)以下,有效地控制了采空区的自燃。  相似文献   

6.
针对常村矿21220综放工作面停采拆除期间,采空区遗煤多,漏风大等容易引起采空区自然发火的问题,采取封堵上下隅角和三角煤柱、架顶架后注浆增加煤体含水率、架后多点注胶惰化、开设防火钻场、改变通风方式及加快拆除速度等一系列防灭火技术,确保了21220综放工作面拆除期间没有发生气体异常情况,使21220综放工作面可以安全回撤。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加有效防止采空区遗煤自燃,保障采煤工作面安全回采,在某煤矿1072综采工作面采用了注凝胶技术防止采空区火灾。现场使用注凝胶技术后,连续实测得采空区一氧化碳浓度由注胶前的10×10~(-6)下降到注胶后的4×10~(-6)(CO主要来源于遗煤氧化),下降趋势明显;采空区中离工作面越远的区域CO浓度越低。凝胶覆盖遗煤使其不再与氧气接触氧化,有效地阻止了采空区遗煤的自燃。这充分表明:采用的凝胶防灭火技术在1072工作面的实践是切实可行的,为采煤工作面的安全回采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8.
淮北矿业集团朱仙庄煤矿Ⅱ865综放面煤层为高瓦斯自燃煤层,回采期间遗煤较多,且在工作面收作期间停采时间较长,发火隐患明显。针对该矿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合理有效的采取了充填堵漏、注三相泡沫以及注氮的综合防灭火技术手段,有效地防治了该工作面的发火隐患,保证了安全收作,为类似高瓦斯自燃煤层工作面收作期间的防灭火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张双楼煤矿7425综采结束面停采线向里10m存在断层,造成采空区大量遗煤,并且遗煤发生氧化。为防止该结束面采空区遗煤自燃,在工作面结束前期预埋注浆管路,工作面结束后在进风侧隅角施工挡风墙,并采取灌浆以及高位钻孔灌注MEA防灭火剂,消除采空区遗煤自燃隐患,保证工作面安全拆除和封闭。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龙东煤矿7312采区工作面溜子道自燃隐患和发火原因的基础上,运用封堵漏风、注浆、压注罗克休材料快速密闭和安全管理等综合防治灭火措施,有效地防治了复杂漏风条件下综放工作面采空区的遗煤自然发火,实现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11.
深井高地压超长综采工作面回撤时间长导致防灭火难度大,在进行防火预测预报的基础上,超前预埋各类防火措施管路,采取接替灌浆、注氮、注液态CO2、喷注瑞米材料充填等综合防灭火措施,同时对重点高温氧化隐患区域采取打钻定点注浆、捣孔注凝胶等措施,有效抑制了采空区内残煤氧化,保障了工作面安全收作。  相似文献   

12.
针对济宁二号井10301综放工作面复杂地质情况,从煤自然发火条件出发,分析了10301综放工作面末采撤架期间采空区、两巷发生遗煤自燃的原因。根据该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和防火技术特点,提出了"深部控氧,浅部控温,减氧抑温"的防火总思路,制定了轨、运两端头铺设风筒布、注水玻璃胶体材料、注氮、注液态二氧化碳等防火技术。实践证明,该套技术措施有效保障了10301工作面支架的安全回收。  相似文献   

13.
千秋煤矿为高瓦斯矿井,由于21141综放回撤工作面具有煤层自然发火期短、采空区遗煤多、回撤时间长的特点,在综放工作面回撤期间,采空区以及支架顶部的浮煤极易发生自然发火事故。对工作面自然发火原因和重点区域进行分析,采取控风防火技术和注浆降温防火技术,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拆除。  相似文献   

14.
采空区深部老塘煤体预热是自然发火煤层防火的重大隐患。利用采区液压系统的单体液压支柱作为动力源,向采空区进行高位顶管注浆,扩大了工作面采空区注浆范围,提高了工作面采空区注浆量,将采空区松散煤体注湿注透,隔断采空区漏风,有效解决了工作面采空区预热发火隐患,确保了工作面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5.
淮南丁集矿1272(3)工作面综合防灭火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青 《煤炭技术》2016,(4):170-171
针对淮南丁集矿1272(3)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采空区的遗煤在连续供氧、聚热等条件下会造成煤炭自燃,提出了采取采空区防漏风、灌浆、注氮、束管监测等综合防灭火技术措施,确保工作面的安全生产,为其他同类工作面煤炭自燃的防治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6.
针对榆家梁煤矿43202工作面开采的43煤层属Ⅱ类自燃煤层,最短自然发火期88 d;工作面回采过程中,运输巷侧采用沿空留巷技术,采空区过风区域进一步扩大;针对工作面上覆42煤层采空区距离近等问题,通过采用工作面和采空区气体监测等措施对43202工作面推采过程中相关参数进行测定、研究和分析,制定了注惰气防火、注浆防火、注胶(膏)体防火、采空区堵漏防灭火及其他防灭火措施,同时制定了当检测到CO浓度异常时的应急处置措施,保证了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  相似文献   

17.
巨涛 《煤》2021,30(4):66-68
为防止2-502工作面采空区出现遗煤自燃现象,采用KJ95N束管监测系统进行采空区内指标气体的实时监测,基于2号煤层自燃发火规律和工作面开采条件,设计工作面初采期间、正常回采期间和撤架期间的防灭火措施分别为插管注浆+多轮注氮、黄泥灌浆+注氮、注氮+注胶的防灭火措施,并在防灭火措施实施后进行采空区内指标气体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采空区防灭火措施实施后,采空区内的CO浓度始终在(0~10)×10-6的范围内,O 2浓度处于20%左右,有效解决了采空区内遗煤易自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采空区浮煤自燃条件适宜,极易升温自燃,给工作面的回撤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文章以神华新疆能源有限公司屯宝煤矿I011402综放工作面安全回撤为例,对综放工作面自燃危险区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建立自然发火预警体系,采取注氮、注浆和钻孔灌注史达夫材料等综合防灭火技术措施来消除遗煤自然发火隐患。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在整个回撤周期中工作面及采空区气体一直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没有出现遗煤自然发火征兆,工作面顺利完成回撤。  相似文献   

19.
针对秦源煤矿S205综放工作面在停采撤架期间出现CO浓度超限,可能发生采空区遗煤自燃的问题,从工作面地质构造、遗煤量、漏风等方面分析了回风流CO浓度超限的原因,并针对该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和各种防灭火技术的特点,按照尽快减少采空区漏风、降低采空区氧浓度、消除高温点的原则,采取了以局部通风、高位钻孔注浆和架前钻孔注高分子胶体为主的综合防灭火技术,使回风流CO体积分数降到了24×10-6以下,保证了工作面支架的安全撤出。  相似文献   

20.
针对口孜东矿111303工作面过断层期间因推进速度慢、浮煤堆积多且空间大、动力灾害频繁引起的采空区遗煤自燃严重的问题。在减少工作面风量、降低工作面的抽采负压及强化防火监测监控的基础上,对采空区实行连续注氮,增加高温隐患点的灌浆次数,对工作面架间埋管注液体CO2,着重对易自燃区域定点注浆、注水、充填瑞米材料,各项技术相互配合、相互补充。通过对工作面上隅角、工作面高抽巷及工作面重点区域CO情况进行分析,得知遗煤自燃已经得到很好的控制,各项监测指标也在合理范围内,有效保证了111303工作面过断层期间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