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位合成丙烯酸钠改性三元乙丙橡胶制备吸水膨胀橡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氢氧化钠(NaOH)和丙烯酸(AA)的中和反应,在三元乙丙橡胶(EPDM)中原位合成丙烯酸钠(NaAA),并在有机过氧化物的作用下将所得混炼胶进行硫化。比较了原位生成NaAA、直接添加NaAA和直接添加聚丙烯酸钠(PNaAA)等三种不同制备吸水膨胀橡胶方法对混炼胶硫化性能和硫化胶吸水膨胀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了原位合成NaAA改性EPDM混炼胶的硫化特性和硫化胶的吸水膨胀性能及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原位合成NaAA改性EPDM的性能优于直接添加NaAA或PNaAA的EPDM,它不但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而且还具有良好的吸水膨胀性能;随着NaAA含量的增大,硫化速度、硫化程度和吸水膨胀性能均有提高;吸水膨胀橡胶,在NaAA为30质量份时,力学性能具有最大值。过氧化二异丙苯(DCP)用量增大,吸水膨胀率下降,但仍可提高硫化胶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2.
原位生成PNaAA/EPDM吸水膨胀橡胶的吸水膨胀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原位生成法制备聚丙烯酸钠(PNaAA)/EPDM吸水膨胀橡胶,研究其吸水膨胀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过氧化二异丙苯用量增大,硫化胶的吸水膨胀性能降低,NaAA理论生成量增大,硫化胶的吸水膨胀性能提高,氢氧化钠/AA摩尔比为1~1.2时,硫化胶的吸水膨胀性能较好,水溶液温度高,硫化胶的吸水膨胀率较大,水溶液中Na^ 含量越大,硫化胶(尤其是NaAA理论生成量大时)的吸水膨胀率越小。  相似文献   

3.
淀粉/NaAA/NBR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吸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乳液共沉法制备淀粉/NBR复合物,通过氢氧化钠和丙烯酸的中和反应,在NBR中原位合成丙烯酸钠(NaAA),制备淀粉/NaAA/NBR复合材料,并对复合材料物理性能和吸水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直接添加NaAA的淀粉/NaAA/NBR复合材料相比,原位合成NaAA的淀粉/NaAA/NBR复合材料物理性能较好,吸水性能较差;随着浸水时间延长和浸水温度升高,直接添加NaAA的淀粉/NaAA/NBR复合材料吸水体积膨胀率增大,原位合成NaAA的淀粉/NaAA/NBR复合材料吸水体积膨胀率先增大后减小,前者吸水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氢氧化钠(NaOH)和丙烯酸(AA)的中和反应,在氯化聚乙烯(CPE)中原位合成丙烯酸钠(NaAA)。研究了NaAA改性CPE硫化胶的力学性能和吸水膨胀性能。结果表明,试样不但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而且还具有吸水膨胀性能,其吸水膨胀率最大可达175%。另外,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将NaOH和AA加入CPE经过混炼,可原位生成NaAA,再将该混炼胶用DCP硫化后,NaAA就会发生就地聚合。  相似文献   

5.
通过氢氧化钠(NaOH)和丙烯酸(AA)的中和反应,在氯化聚乙烯(CPE)中原位合成丙烯酸钠(NaAA).研究了NaAA改性CPE硫化胶的力学性能和吸水膨胀性能.结果表明,试样不但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而且还具有吸水膨胀性能,其吸水膨胀率最大可达175%.另外,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将NaOH和AA加入CPE经过混炼,可原位生成NaAA,再将该混炼胶用DCP硫化后,NaAA就会发生就地聚合.  相似文献   

6.
海藻酸钠复合吸水树脂的生物降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醚化海藻酸钠(ESA)、聚乙烯醇(PVA)、丙烯酰胺(AM)、丙烯酸(AA)为单体,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采用水溶液法制备聚丙烯酸钠p(NaAA)吸水树脂和海藻酸钠/丙烯酸钠(SA/NaAA)、海藻酸钠/丙烯酸钠/聚乙烯醇(SA/NaAA/PVA)及海藻酸钠/丙烯酸钠/丙烯酰胺(SA/NaAA/AM)吸水性复合树脂。采用微生物处理方法对以上吸水材料进行了表观降解性能的初步研究。研究结果发现,环境混合霉菌降低了海藻酸钠复合吸水树脂的质量和力学性能,60d试片失重率依次为9.41%、20.65%和18.60%,试片的破坏形变百分率下降依次是23.5%、25.1% 和26.4%;单一细菌和真菌降解实验显示,菌群在含有AM和PVA的SA/AA/AM和SA/AA/PVA凝胶中呈现中度或深度生长状态,在SA/AA凝胶表面呈现轻度生长。  相似文献   

7.
采用乳胶粒子共混法制备了淀粉/NaAA/CR复合材料,研究了丙烯酸钠(NaAA)对复合材料物理性能、吸水性能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酸钠用量为30份时,复合材料综合性能最优;浸水294 h后,体积吸水率和质量吸水率分别达到970%和700%.随着丙烯酸钠用量的增加,吸水性能和吸水速率都有所提高;用量多于40份时...  相似文献   

8.
孟德勇  崔磊 《橡胶工业》2013,60(8):468-472
以合成的大分子单体香茅醇衣康酸单酯羧酸铵(CIPA)和丙烯酸钠(NaAA)为原料,采用反相乳液共聚法制备改性吸水树脂[P(CIPA-NaAA)],并对其填充的丁苯橡胶(SBR)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CIPA-NaAA)的平均粒径约为0.5μm;与NaAA/SBR硫化胶相比,P(CIPA-NaAA)/SBR硫化胶中P(CIPA-NaAA)分散较好,相容性、吸水性能和物理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9.
吸水膨胀橡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橡胶本身是疏水性材料,但配入亲水性大的物质可以增加它的吸水性,橡胶中添加超吸水性树脂,可以得到遇水后体积膨胀高达4-6倍吸水性橡胶制品,也可通过橡胶与聚环氧乙烯接枝制备吸水膨胀橡胶。吸水膨胀橡胶广泛用于建筑和地下管道的防水工程。  相似文献   

10.
采用辊涂的方式将聚丙烯酸(PAA)、聚丙烯酸锂(PLiAA)和聚丙烯酸钠(PNaAA)溶液涂覆在铝箔上,通过控制不同的烘干时间和温度以获得不同结晶度的涂膜。用x-射线衍射测定聚丙烯酸、聚丙烯酸锂和聚丙烯酸钠涂膜的表面结晶度,实验测定了涂膜的表面张力和水在涂膜表面的铺展速度常数。讨论了表面结晶度、表面张力、水铺展速度常数与涂膜表面亲水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具有高表面张力和结晶度的涂膜有利于亲水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选择过硫酸铵(APS)/脂肪胺类氧化还原型引发体系,研究合成高分子量的水溶性聚丙烯酸钠(PNaAA)的聚合动力学。考察在50℃,55℃及60℃下APS/脂肪胺(包括甲基丙烯酸N,N-二甲胺基乙脂(DMA),尿素/氨,三乙醇胺(TEA))引发体系对丙烯酸钠聚合速率的影响,得到上述引发体系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44.54,48.11,40.18kJ/mol。并研究了不同引发体系对PNaAA分子量的影响。综合聚合速率与分子量两方面因素,提出APS/DMA是合成高分子量水溶性PNaAA的良好引发体系。  相似文献   

12.
静态吸附法评估膜对油的亲和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宋航  石炎福  付超 《水处理技术》2003,29(3):140-142,136
膜对油的亲和性是表征膜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以油粒在微滤膜上吸附性污染的机理及影响因素为基本依据,实验测定了亲油或亲水性不同的几种微滤膜的静态吸附量。研究表明,该吸附量与膜的亲油或亲水性具有明显的关系,膜对油的静态吸附量可表征微滤膜对油的亲和性,该方法简便、实用。  相似文献   

13.
刘了  蒋帅  田赐  王东梅  陈怡  龚正君 《水处理技术》2020,46(7):72-75,83
以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活性炭粉末为基底,利用糖浸溶技术制备了1种活性炭多孔海绵吸附材料(PSA-AC),并对该材料的机械性、孔隙率、亲水性进行优化,获得具有稳定性、吸附性和可回收性的PSA-AC。为探索该材料的吸附性能,系统研究了PSA在不同pH、反应时间、Pb~(2+)初始含量、选择性吸附等条件下对Pb~(2+)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SA-AC对Pb~(2+)的优化吸附pH在4.0~5.0,15 h后可达吸附平衡,吸附动力学过程符合准2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过程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在多种重金属环境中存在选择性吸附。与传统的活性炭吸附材料相比,该材料具有制备简单、操作简便、利于回收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超细高活性氧化镁的制备、性质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超细高活性氧化镁的主要用途,即超细高活性氧化镁吸附性强,表面化学活性高,可作为高效解离吸附剂,吸附有毒化学物质,如含氯烃、有机磷化合物和酸性气体等,用于环境保护。综述了超细高活性氧化镁的制备方法,方法有:碳酸化法、沉淀法、酸解法、微波辐射法,并比较了这些制备方法的优缺点。总结了超细高活性氧化镁的应用和研究现状,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以腐植酸接枝改性聚丙烯钠树脂,制备出具有吸附Cr(Ⅵ)性能的聚丙烯酸钠-腐植酸吸附树脂,研究了单体配比、交联剂用量、中和度及吸附时间对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单体配比、交联剂用量和中和度的增加,吸附树脂对Cr(Ⅵ)的吸附率和吸附量先增加后降低,当饱和吸附t为2h,吸附树脂对Cr(Ⅵ)的吸附率为80.86%,吸附量为0.656mg/g。采用红外分光光度计和扫描电镜对吸水树脂表征,证明产物具有预期的结构。  相似文献   

16.
TiO2-SiO2复合薄膜光催化活性与亲水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关凯书  尹衍升  姜秋鹏 《硅酸盐学报》2003,31(3):219-223,228
采用溶胶凝胶法在载玻片表面制备了均匀透明的TiO2-SiO2超亲水性薄膜。利用XPS,XRD,lR等对光催化活性和亲水性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薄膜的亲水性与光催化活性协同作用是其保持自清洁的关键。添加SiO2后,复合氧化物中表面形成Lewis酸,薄膜表面吸附的羟基含量增多且稳定。在与有机物竞争吸附过程中,水优先吸附,可提高薄膜的超亲水性和光催化活性,有利于提高其自清洁性能。  相似文献   

17.
用湿法混炼方法制备了芳纶短纤维/丁腈橡胶(NBR)复合材料,研究增稠剂和芳纶短纤维用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聚丙烯酸钠(PNaAA)和聚氧化乙烯(PEO)两种增稠剂有利于提高芳纶短纤维的分散性,添加质量分数为0.007 5 PNaAA的复合材料拉伸性能最好;随着芳纶短纤维用量的增大,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先提高后降低;芳纶短纤维用量为2份时,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总体最好,芳纶短纤维补强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8.
陈静  沈艳琴  姚一军  胡成蒙  武海良 《化工进展》2022,41(11):5925-5935
超吸水材料具有吸水倍数高、保水能力强、外观柔软、内部呈多孔网状结构等优点,但存在对含电解质水溶液吸收能力有限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超吸水材料的吸附机理,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了超吸水树脂、超吸水纤维、超吸水膜、超吸水织物基气凝胶吸水材料的制备原理与特点,其次概述了不同形式吸水材料对去离子水、盐水、合成尿、尿素的吸附机理差异,指出增加吸水材料的比表面积、亲水基团数量、分子量,适当的交联度和中和度,并结合高的渗透压、静电排斥力、额外添加无机粒子可提高吸液能力,随后简述了高分子气凝胶与纺织品相结合构筑超吸水织物在安全防护领域的应用情况,最后对超吸水材料的可增长点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提高超吸水材料对含电解质水溶液的吸收能力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利用原位聚合聚丙烯酸钠(PNaAA)改性交联聚乙烯,增加聚乙烯的极性。采用FTIR和DSC表征了原位聚合后交联聚乙烯的结构形态。讨论了PNaAA、DCP用量对体系力学性能、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NaAA用量的增加,体系拉伸强度略有增加,断裂伸长率下降,体积电阻率随PNaAA用量增加而变小;随着DCP用量的增加,拉伸强度出现一个最大值后开始下降,体系断裂伸长率随DCP用量的增加而下降。从体系组成及分子结构方面分析了介电性能随PNaAA用量增加而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以海藻酸钠(SA)为原料,丙烯酸(AA)、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单体,四烯丙基溴化铵(TAAB)为交联剂,EDTA二钠为添加剂,制备了一种改性P(AA-AMPS)/SA耐水解多孔水凝胶,对制备的水凝胶吸水性能及对Cu2 、Cr3 吸附性能进行了测定,探究了凝胶吸附等温线及吸附动力学,并利用FTIR、SEM、AFM对凝胶表面形态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加入SA可明显提高水凝胶的溶胀速率,制备的改性水凝胶具有优异的耐水解性能,125℃下在蒸馏水中的吸水倍率可达350.4g/g。加入改性剂EDTA二钠,增大溶液pH值均有利于提高水凝胶对Cu2 、Cr3 的吸附性能,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39.2、286.7mg/g。水凝胶对Cu2 的吸附机理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对Cr3 的吸附更符合Freundlich模型。吸附均为自发放热过程,吸附温度升高,达吸附平衡时间缩短,吸附量略有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