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和经济区,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然而,由于自然和人为原因,流域的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流失面积达56.2万平方公里,年土壤侵蚀量24亿吨,占全国的48%。尤以上游地区最为剧烈,水土流失面积达35.2万平方公里,年土壤侵蚀量16亿吨,占全流域的67%。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流域内的经济发展极不均衡,阻碍着上游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中下游地区持  相似文献   

2.
广安市位于四川省东部的华蓥山,地处长江上游嘉陵江和渠江河畔,山高坡陡,暴雨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据1988年遥感资料,全市水土流失面积为4055km2,年土壤侵蚀总量为3005t,土壤侵蚀模数为7410t/km2·a。1989年以来,全市5区(市、县)先后被列入长江流域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13年来,通过采取工程、生物和农耕措施相结合办法,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省实施《水土保持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是我国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省份之一,据1990年遥感普查结果,全省水土流失面积为13.4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9.8%。 水土流失不仅存在于山区、丘陵区、风沙区、平原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和城市化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展,也出现了城市水土流失,而且还在不断加剧。水土流失不断发展,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发展。据统计,全省每年从坡耕地跑水总量达37亿至40亿立方米,土壤侵蚀总量达2亿多吨,损失掉的氮、磷、钾养份折合成标准吨化肥达500万至600万吨。 我省水土…  相似文献   

4.
长江流域总面积180万km^2,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水土流失面积和年土壤侵蚀总量均居全国七大流域之首,且主要分布在上中游地区,约占全流域的98%。1988年,国务院批准将长江上游列为全国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并于1989年开始在云、贵、川、甘、陕、鄂、渝等6省1市实施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简称“长治”工程),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临沂地区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开发,努力提高小流域治理开发中的科技含量,促进了小流域经济的迅速发展,收到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临沂地区山丘区占70%以上,由于受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据调查,全区水土流失面积达10335.4平方公里,占山丘面积的79.4%,年土壤侵蚀总量6053.1万吨,相当于每年剥蚀  相似文献   

6.
熊铁 《中国水利》2003,(7):26-28
一、五年来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新进展1998年以来,长江流域上下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同志关于再造秀美山川的重要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认真实践水利部治水新思路,抓住机遇,开拓进取,狠抓落实,取得了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新成就。1.重点治理大举推进5年来,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向前推进。作为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龙头和骨干的“长治”工程,5年间国家投入达12.35亿元,是1998年以前9年投资总和的1.5倍,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万km2,工程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实现了由…  相似文献   

7.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60年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纯艳 《人民长江》2010,41(4):26-30
对60 a来长江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与总结。长江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即1950~1965年的起步阶段,1979~1987年的恢复阶段,1988年到目前的发展阶段。在长江流域60年的水土保持建设中,有关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及执法监督机构不断得到完善,水土流失监测与评估体系不断得到加强;通过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长治"工程、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云贵鄂渝世行贷款水土保持项目等工程的实施,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大幅增加,水土流失面积大幅减少。由于长江流域幅员辽阔,自然情况千差万别,水土流失治理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对今后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防治的目标和任务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
三原县有水土流失面积316.8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55%。年土壤侵蚀量66.8万吨,年径流量1817万米~3.属中度流失区.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全县人民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93.3平方公里,占流失面积的62.2%,年土壤侵蚀量由66.8万吨降为48.3万吨,年径流量由1817万米~3降为908.5万米~3.取得了显著成绩。近年来,随着开矿、采石,修路,建厂和基建活动增加,忽视水土保持工作、肆意毁坏地貌植被、乱堆乱放废土废渣、破坏水土保持设施的现象屡有发生。每年废土废渣排放量达8.82万米~3,年流失量3.55万米~3。开荒402亩,年土壤流失量达1.9万米~3。全县每年人为土壤流失量达7.36万吨,占每年控制土壤侵蚀量18.5万吨的40%,造成严重的后果.三铜一级公路施工中,施工单位将55万米~3的弃土倾倒在郑家沟内,对下游的水利、人饮工程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199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颁  相似文献   

9.
我国水土流失现状 我国是水土流失严重的国家,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38.2%,其中水蚀面积179万平方公里,风蚀面积188万平方公里,土壤侵蚀遍布全国。年流失表层土壤50亿吨,损失土地670万平方公里,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展,年均扩展 2 460平方公里。严重的水土流失使耕地面积减少,耕地贫瘠化,年均减少上百万亩耕地。因此,有的地方加剧开垦,越垦越穷越流失,使生态环境恶化,导致水、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繁,泥石流、滑坡等突发性灾害屡有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由于过度采伐,全国现有森林覆盖率仅占国土面积的13.92%。全国近400个城市缺水,其中4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还有5 000万人没有解决饮水问题,且黄河连续多年出现断流现象,严重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搁好水土保持是建设高效农业的根本出路 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和经济区,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然而,流失面积达56.2万平方公里,年土壤侵蚀量24亿吨,占全国的48%。 1989年起我国开始实施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重点防洽工程,并决定在云、贵、)ti、陕、甘、鄂、渝6省1市境内水士流失严重的金沙江下游华...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水土保持实践及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勇 《人民黄河》2000,22(3):22-24
甘肃省是地处我国西北的内陆省份,干旱多灾,水土流失严重,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38.9万km^2,占总土地面积的86%。在长期的水土保持实践中,形成了小流域综合防治工程,水平梯田工程,水土保持绿色工程,水土保持拦蓄工程等四大工程体系,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已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36万km^2,平均治理程度达到16%,分析表明,现有水土保持措施每年可拦截降水20.61亿m^3,减少土壤侵蚀量2.1亿  相似文献   

11.
刘宁 《中国水利》2011,(12):17-17
水土流失是我国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全国现有土壤侵蚀面积357万km2,占国土面积的37.2%;全国分布有八大水土流失类型区,年均土壤侵蚀总量45.2亿t,约占全球土壤侵蚀总量的1/5。  相似文献   

12.
一、淄博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淄博市是一个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据1984年水土保持普查,全市共有水土流失面积3402km~2,占总面积的51%。其中:山丘区水土流失面积2957km~2,占山丘区总面积的80%;平原风沙区水土流失面积85km~2,占风沙区总面积的92.4%。全市年均土壤侵蚀模数达3682t/km~2,每年流失的土壤达  相似文献   

13.
陇县位于渭北黄土高塬西端,距离宝鸡市约80千米。全县辖10镇、5乡,总人口 24.82万人,国土总面积2418平方千米。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717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71%,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重点县之一。土壤侵蚀模数2274吨/平方千米·年, 年侵蚀总量达402.6万吨。长期以来,以粮为主,陡坡耕种,实行广种薄收的粗放生  相似文献   

14.
为科学系统地评价高速公路水土保持生态效益,以广吉高速公路为例,分析不同防治区在不同建设时期的水土流失面积、土壤侵蚀量、平均土壤侵蚀模数的动态变化,构建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效益指数评价项目的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结果表明: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阶段,路基工程、取土场和弃渣场在施工阶段是水土流失的严重区域。建设完成后,防治区水土流失面积和平均土壤侵蚀模数明显低于项目建设前,水土保持生态效益综合指数为6.33,表明水土保持措施在此项目中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去年6月29日颁布实施以来,对我省乃至全国的防治水土流失工作,产生了强大的威力,将水土保持建设推向了一个新阶段。陕西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省份,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5.5%,每年流失的土壤高达9.12亿吨,占全国流失总量的20%,流走的氮  相似文献   

16.
莱芜市地处鲁中山区,全市总面积2246km2,其中山区丘陵面积占83.6%,水土流失面积1761km2,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3727t/km2,每年土壤侵蚀总量为656万t,是全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近几年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战略部署,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的研究和推广,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进入了建国以来治理速度最快、效益最好的时期.截至目前,全市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28km2,治理小流域56条,治理程度55%,每年减少土壤流失220万t,增加拦蓄径流4074万m3,大大减轻了水土流失危害,较大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莱芜市多次被省政府和省水利厅评为水土保持先进单位,2001年被水利部评为全国水土保持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17.
《水土保持法》实施7年来,辽宁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全省广大群众及水保系统干部职工共同努力,使全省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1986年应用遥感技术进行土壤侵蚀普查时,全省轻度级以上水土流失面积9874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45%,1996年进行第二次土壤侵蚀普查时,已减少到7674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35.1%。土壤流失量有了明显的下降,1986年全省土壤流失量为1.84亿吨,1996年减少到l.18亿吨。各项水土保持措施所形成的综合防护体系,为改善  相似文献   

18.
嘉陵江流域土壤侵蚀变化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嘉陵江流域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上世纪80年代末国家实施了“长治”工程,对包括嘉陵江中下游地区的“四大片”地区进行了有计划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本文在全国第一和第二次全国土壤侵蚀调查的基础上,对嘉陵江流域实施“长治”工程以来近十几年来的土壤侵蚀变化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嘉陵江流域侵蚀面积和侵蚀总量都明显减少,其中土壤侵蚀面积减少了11 087.3km2,而土壤侵蚀总量减少了5 746.7万t/a。同时对嘉陵江流域侵蚀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近十几年来,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尤其是林地和草地面积的增加是其土壤侵蚀变化的主要原因;另外,流域各种大中型水利工程的建设以及降雨量的减少也是该流域土壤侵蚀变化的重要原因。此次研究对于检测嘉陵江流域“长治”工程的实施效果和今后流域的规划和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1 引言 江西省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属典型的南方红壤丘陵区,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由于区内多为槽状断层,岩层破碎易于风化,同时由于人为活动频繁和土地不合理利用使原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据2001年遥感调查,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3.35万km^2,占土地面积的20.03%,其中,轻度水土流失面积1.23万km^2,中度侵蚀面积1.04万km^2,强度及其以上侵蚀面积1.08万km^2,分别占水土流失面积的36.7%、31.1%和32.3%.据测算,全省年土壤侵蚀量达1.65亿t,每年因水土流失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在20亿元以上.因此,江西省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形势依然严峻,要治理好水土流失,实现山川秀美,首先必须掌握水土流失的现状、特点、发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规律,这是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20.
1950—2005年,全国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2万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29.34%;水土保持措施新增基本农田面积1300万公顷,累计保土737.74亿吨,植被覆盖率提高11.46%,累计保水量6600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