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Q365抛丸清理室用钢丝丸代替白口铸铁丸,收到了效率高、成本低、设备磨损少、维修费用低的效果。钢丝丸是用废钢绳经人工拆开,由机械切断而成,切割长度与钢丝直径一样。我们用的是ф1.6~2.2的60左右的钢丝丸。由于钢丝丸比重比白口铸铁丸大,且不易破碎,使用一段时间钢丝丸基本  相似文献   

2.
铸件表面的粘砂、涂料和热处理中产生的氧化皮,必须彻底清理干净,才能喷、刷防锈漆。清理铸件表面的磨料习惯上采用白口铸铁丸,近几年来发展了铸钢丸或钢丝丸,通过抛丸,喷丸设备对铸件表面冲击、磨擦,达到清洁铸件表面的目的。经过实际  相似文献   

3.
我厂Q 384抛丸室,多年来使用白口铸铁丸。由于白口铸铁丸脆性大,使用过程中容易破碎,同时我厂箱框封闭式铸件夹带有较多型(芯)砂及芯骨(铁丝)、披缝铁等,加重了丸、砂分离系统的负荷,导致丸、砂分离不彻底,分离机构常被损坏,常需更换。因而流进喂料管的弹丸亦有较多粉末状的小颗粒。结果,抛丸量下降,并常会引起喂料管的堵塞。经粗测,流进喂料管弹丸混合料,其自然堆积角约为122°。我们通过现场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4.
Q 3110抛丸机上的叶片、定向套、滑板、分丸轮等在工作过程中磨损比较大,所以这些零件除要求有较高的硬度、优良的抗磨性能外,还要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以应付铁丸的磨损。因此,叶片、滑板、定向套、分丸轮等零件一般都是以抗磨白口铸铁作为材料的。我们使用的抛丸机上的叶片原是外购件,由于价格较贵,且市场上时常  相似文献   

5.
气体喷丸     
我厂铸造车间使用的两台Q3110型抛丸清理滚筒,原用高速回转的叶轮抛丸,叶片磨损快,耗量大,每天要更换一次,停台时间多。根据这种情况,车间领导、工人和技术人员三结合进行研究,将叶轮抛丸改为气体喷丸,并设计了一个铁丸喷嘴(如图),  相似文献   

6.
Q3110型抛丸清理滚筒具有生产效率高,清理质量好的优点,但该机只带有一级旋风除尘器,仅能起到初净化及分离碎铁丸的作用,要使其排出的粉尘浓度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须增加净化设备,组成一个除尘系统。我厂铸造车间有两台 Q3110型清理滚筒,据实测,在清理电机端盖时,旋风除尘器排出粉尘起始浓度高达36000mg/m~3。我们在分析了粉尘的成分  相似文献   

7.
一前言低铬白口铸铁抛丸叶片,是抛丸清理设备的主要零件,且又是易损件。它既要承受高速度弹丸的冲击磨损和破碎弹丸的尖稜硬粒及夹杂型砂的冲刷磨损,又要承受由于本身高速旋转而造成不可避免的振动和间断抛射所产生的多次小负荷脉冲冲击力,这就要求零件既要有高硬度、高抗磨性能,又要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以适应这一服役条件。低铬白口铸铁是一种优良的耐磨材料,它具有优越的抗磨粒磨损的耐磨性。抛丸叶片的磨损实质,是以高冲击凿削式磨损和滑动磨损中的沟槽磨损为主,  相似文献   

8.
我厂采用的Q3110型抛丸清理滚筒,新机安装时,运转平稳,噪声小,散落的灰尘也较少,清理效果较为理想。但是,使用一段时间后,整机震动越来越大,噪声及粉尘散落也明显增大。经过细心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其主要原因除机件各部正常磨损所致外,抛丸器不平衡造成整机震动是另一根本原因。抛丸器安装在主机构架3上(见图1),而抛丸器的抛丸叶片是易损零件,经常需要更换。更换叶片时难以对抛丸叶轮2迸行平衡试验,当抛丸  相似文献   

9.
1984年元月14日北京市机械局铸造交流网在京召开铸件抛丸清理中推广应用钢粒(钢丝切粒)作为抛料的经验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40多个单位、80余人。会上,北京重型机器厂铸钢车间介绍了车间在改用钢粒作为抛料以后,抛料寿命提高8倍以上,抛丸叶片寿命提高5倍以上,每年节约费用1万余元;北京市机电研究院金属强化室对钢粒、铸铁丸、铸钢丸和抛丸叶片在抛丸清理过程中的磨损情况及机理作了初步分析,北京钢粒厂也  相似文献   

10.
我厂使用Q3110型抛丸清理滚筒。由于抛丸叶片磨损快,经常需要停机更换而影响生产。我们在学习长沙水泵厂的经验基础上,将机械抛丸改装为气压抛丸。但改装后,砂斗带上来的砂子堆集在筛网上部,不易从筛网上漏下。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在筛网上附加如图所示的刮板摆动装置,经一段时间的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抛丸和喷丸技术广泛应用于铸件清理,铸锻件去除氧化皮、除锈及工件表面强化等。作为撞击型磨料的弹丸,全国每年消耗的费用约3~5亿元,再加上易损件的费用约4~6亿元。为了减少抛丸设备易损件的消耗,在提高叶片寿命方面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对消耗量巨大的弹丸也做了大量试验研究。 1.液体金属成丸方法 液体金属成丸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 (1)滚筒法 将液体金属浇注到旋转的滚筒上,造成液体金属的飞溅,而后落入水中成丸。 (2)气流吹射法 利用压缩空气或蒸汽将液体金  相似文献   

12.
利用抛丸技术清理零件表面氧化皮及锈蚀是一种较为先进的表面清理方法,它具有一次性投资少,成本低,无污染,效率高和质量可靠等特点。本文着重就抛丸设备的选择、抛丸应用技术及效果等作一简要阐述。 一、抛丸设备选择 生产中常用的抛丸表面清理设备有:抛丸清理滚筒、抛丸清理转台和抛丸清理室等。根据我厂生产的产品特点及批量,抛丸清理零件的材质、外形尺寸、表面质量要求等多种因素,选用了滚筒式抛丸清理机  相似文献   

13.
全自动坦克炮塔壳体内外壁抛喷丸清理机是专门用于坦克炮塔壳体内外壁的清理及消除壳体焊接应力的一种专用抛喷丸设备。通过抛丸器抛出的高速弹丸和喷砂机喷出的钢丸打击在炮塔的外、内壁,除去表面氧化皮及其他附着物,并消除壳体焊接应力。设计了一款高效直连式抛丸器,详细讲解了抛丸和喷砂相结合的综合清理方式,该设备不但可实现工件一次吊装完成炮塔壳体内外壁的抛喷丸清理,而且能够实现壳体内部残留丸料和灰尘的清理。  相似文献   

14.
抛丸清理能减小铸件残余应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抛丸清理能否减少铸件残余应力,对这个问题,人们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抛丸清理后,铸件由于受到铁丸的打击,表面层晶格扭曲,在强度有所提高的同时,铸件应力也随之增加;也有人认为,抛丸清理时,由于铁丸的作用使铸件自身产生振动,从而起到振动时效的作用,进而使铸件残余应力减小。弄清这个问题,对探讨消除铸件残余应力的新途径,提高人工时效的效率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进行了专题试验,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Q3110Ⅰ型抛丸清理滚筒的叶片是由8个M16内四方紧定螺钉固定在叶纶上的。滚筒工作时,螺钉内方孔很快被铁砂打圆。在更换叶片时,由于扳手无法借力,导致螺钉拆卸困难。 经过试验,我们用TZ-02耐磨胶堵塞螺钉内方  相似文献   

16.
我们使用的Q384抛丸室在改造以前,设备故障率极高,每班都要维修,经常要连续三班生产才能完成任务,所以清理效率低。另外,铁丸消耗量大,工作条件差,劳动强度也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Q384抛丸室进行了全面改造: 1.抛丸器改用Q3025高效抛头,并重新布置设计了新的皮带张紧机构。 2.设计安装了流幕式丸砂分离器,保证了弹丸质量。 3.弹丸由铁丸改为钢丸,从而寿命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7.
我厂铸铁车间有三台Q3113A抛丸滚筒。多年使用证明摩擦传动不可靠,主动托轮与筒体支承环接触处经常打滑(筒内工件装载量尚未超过容许值),使两支承环产生多处凹痕,主动托轮严重磨损,曾发生过1个月内同一机台两次成对更换主动托轮的现象。最初我们调整支承精度,以保证有稳定的传动摩擦力,甚至整个滚筒运到专业厂车修支承环外圆,并配装了全新的主、被动托轮,仍不能彻底解决打滑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对其传动系统作了改革。在不改变筒体中心高度,保证其与关门机构、抛丸机构、集丸机构衔接的前提下,考虑工艺可能性,用齿轮传动代替摩擦传动,结果解决了问题。现将改进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抛丸是指通过机械的办法把丸料(钢丸)以很高的速度和一定的角度抛射到工作表面上,让丸料冲击工作表面,然后在机器内部通过配套的吸尘器和气流清洗作用,将丸料和清理下来的杂质分别回收,并且使丸料可以再次利用的技术。世界上第一台抛丸设备诞生于100年前,开始是在各种金属或非金属表面的去除杂质、氧化皮,增加粗糙度等方面上得到应用。经过百年的发展,抛丸设备在美国佰锐泰克(BLASTRAC)诞生,其应用领域迅速扩展到混凝土表面处理和船舶甲板金属表面的处理上,并且直接引导了该行业的标准制订和行业施工工艺的规范。随着抛丸设备的不断改进和技术的成熟,抛丸工艺和设备已经进入欧美发达国家公路养护,桥梁施工和机场维护等领域。目前,抛丸技术和设备在国内的应用刚刚起步,本文介绍抛丸工艺及其设备在公路、桥梁、机场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强化抛丸是指通过抛丸器把丸料(钢丸或砂粒)以很高的速度和一定的角度抛射到工作表面上,让丸料冲击工作表面,然后在机器内部通过配套的吸尘器,采用干式或湿式除尘方法,将丸料和清理下来的杂质分别回收,并且通过丸料回收系统、筛分装置、提升机使丸料可以再次利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采用4台直联高效抛丸器成分别呈90°倾斜安装在室体上,并以78米/秒的弹丸抛射速度对方钢四个面进行抛丸清理。还通过自动检测BE形丸渣分离系统、变量弹丸控制器与不同的辊道速度相匹配、自动张紧高强度皮带提升机、螺旋器水平输送弹丸、抛丸室体工件进出口处设有柔性弹丸幕帘密封技术、V形输送辊道输送方钢、二级长纤维聚脂滤筒净化除尘系统(惯性+滤筒)、全自动人机界面电控系统,使工件达到高效自动抛丸清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