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一、轨道交通市场概述轨道车辆包括高速铁路、中低速磁悬浮线、地铁、高架城轨、市域快轨、城际高速、市区单轨和磁悬浮车辆等,延续着半个世纪以来的高速化、重载化、电气化的技术进步之路,促进全球大都市圈的城市形态发生重要的演变和转型。尤其是完善的区域和城市的轨道交通系统(地铁、轻轨和城际铁路)改变了城市人口、经济等要素的分布和城市职住空间关系的变化。目前,全球运营高速铁路线路里程已超过3万km,主要国家高铁运营  相似文献   

2.
城际动车组作为接驳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重要交通工具,越来越成为城市未来发展的经济命脉。该文针对城际动车组制造完毕后常用的汽车运输的施工流程、工艺方法、注意事项等进行介绍,为各类动车组车辆的汽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城市交通拥堵、群众出行不便等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总体上滞后,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交通出行需求,严重影响了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城市为了减轻汽车给城市带来的交通压力,纷纷把发展公共交通提到日程上来,坚持公交优先的发展战略,公交优先的根本是市民优先。而作为市民出行的重要公共交通设施的公交候车亭却缺乏人性化的设计理念。随着长沙地铁时代的到来以及长株潭城际轨道的建设,长沙的城市公共交通格局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城市将承担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而作为城市重要形象之一的公交候车亭必将成为这个城市经济、文明展示的一个重要窗口,因此,我们必须注重城市公交候  相似文献   

4.
高铁作为一种快速便捷的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极大地缩短了传统的时空距离,对沿线城市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但是,应该认识到,高铁效应具有正负两面性,需要政府科学引导以强化高铁正效应发挥。国内外高铁沿线城市发展经验表明,应当立足城市比较优势,深化推进城际合作,依托高铁站点区域,积极主动对接高铁通道经济,促进产业优化提升,助推城市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5.
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整个市政建设的重要环节。城市基础设施是关系到城市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生产生活质量以及城市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产业,它对城市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快速增长,以及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城市基础设施规划的内容、现状,实施与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解释了其对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的物质基础。道路是交通的基础,担负着城市内部和城际之间的中转、集散的功能,在交通网络中起着"结点"的作用。道路的建成可以使土地使用与开发得以迅速发展,对商品流通、发展经济、开发山区和旅游事业发展等发面都有巨大的作用。本文将主要从路网结构、功能划分、路幅、断面、平面交叉、交通组织等方面浅析梅州市的道路交通系统。  相似文献   

7.
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必然产物。“泛珠三角”范围包括珠江流域及广东周边的省区,包括广东、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9个省(区)再加上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简称“9 2”。11个省区面积占全国的1/5,人口占全国的42%,6DP也占全国的1/3。“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应对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特别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战略行动。意义深远,对广东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产生重要影响。对广东印刷业的发展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硅谷》2011,(12):97-97
2008年8月中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世界一流水平的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高铁通车运营,拉开了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和运营的序幕。中国高速铁路将在世界上率先实现运营时速350公里以上,必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城市化进程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高速铁  相似文献   

9.
杨茁 《中国科技博览》2014,(37):391-391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水对于人类来说,是其赖以生存的基础,对于城市来说,是其正常并顺利运作的前提条件与重要保障。市政给水施工的质量与城市供水质量有着最直接的联系,因为给水管网大部分都是位于地下的,如果发生事故,既难发现,又难处理,所以对城市给水施工管理的研究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吕宏强 《硅谷》2012,(21):27-28,9
<正>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对于促进社会就业、拉动经济增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和维护国家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西部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获得快速的发展,部分IT企业将生产基地从东部发达地区转移到西部地区,正逐步在成都、重庆、西安、昆明等区域城市酝酿形成新的信息产业集群。目前,如何促进西部信息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将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蒋莱 《中国科技博览》2013,(15):221-221
随着经济与航空业的不断发展,民用机场的功能不断扩大,机场的概念也在拓宽。机场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交流,但由于机场的一些特殊要求和限制因素,对城市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同时,城市的经济实力与地理位置也在促进或是制约着机场的发展。本文通过引入临空经济区等概念,使用分析法,研究民用机场与城市发展的相互影响,最后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安装》2020,(5)
正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为新基建。相对于以"铁公基"为代表的传统基础设施而言,新基建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涉及5G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网络、数据中心等领域,主要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板块,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3.
姜伟 《中国科技博览》2011,(19):248-248
怎样将烟台打造成一个生态园林城市,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如何建设生态城市,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做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带来生态环境的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影响着构建适宜人居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园林绿化是维护城市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主要因素,又是城市风貌的重要标志。怎样根据国情、省情和地方风情,收集、研究和应用乡土树种,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着重研究如何以城市产业集群为基础规划城市功能定位,优化城市功能空间结构加强城市功能支持体系建设,进而促进城市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古语云:“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真实地描绘出古代四川的交通之艰难,同时也体现出四川古代蜀道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在当代社会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情况下,现代公路交通也在急速的发展。如何将四川古代蜀道和现代公路交通相契合,从而推动四川交通的发展,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7.
杨宇  吕九芳 《包装工程》2023,44(24):457-465, 491
目的 对四川民间家具装饰艺术特征进行符号化解读,挖掘四川民间艺术、民俗文化的地域特色,为四川民间文化的创新提供素材,促进传统家具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方法 基于莫里斯符号学三分科(符形学、符义学、符用学),同时结合田野调查、文献研究法,深入分析四川民间家具材料、色彩、纹样、构图等装饰符号构成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概括其装饰符号形成与发展的语言环境,进而总结四川民间家具装饰艺术传承的途径。结论 四川民间家具在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变革的影响下,形成就地取材、因材施艺的装饰语言,体现了四川人民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开放包容的精神风貌。因此,实现四川民间家具装饰艺术的“守正”与“创新”,对发扬四川民间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随着城市化战略的逐步推进使得我国的城市发展步入了高速发展期。市政工程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基础,其涉及城市内道路、饮水、燃气、通信、排水等多方面的建设,施工工期紧、地形复杂、施工难度大。在市政工程中,市政道路是其建设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在进行市政道路建设的过程中进行基坑开挖时,由于受到道路两侧房屋的限制及影响,使得市政道路基坑开挖时要注意做好支护以避免基坑的坍塌及路面的塌陷。本文将就如何在市政道路基坑开挖过程中做好基坑的支护进行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19.
据报道,不久前,国务院召开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座谈会,温家宝总理为此作了重要批示。他指出,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家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增加财政收入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他强调,要按照党的十  相似文献   

20.
《安装》2020,(1)
正近日,广东穗深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至此,连通广州、东莞、深圳三地的快速轨道交通干道正式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再添客运大通道。穗深城际铁路全长76千米,设计时速140千米,整体呈南北走向,主线北起广州新塘南站、南至深圳机场站,为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的主干线路之一。该城际铁路正式开通后,将进一步缩短往返穗、莞、深三地的时间,串联珠江东岸经济发达城市组团,为构建粤港澳大湾区1小时经济生活圈、打造世界级城市群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