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河台金矿区+160m主运输平硐贯通施工测量实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建立矿区统一的独立Ⅳ等级控制网和布设井下首级控制网,使用J2经纬仪及增加测回提高测角精度,采取多种措施减少钢尺量边的读数误差,增加施测次数,及时调整中、腰线等措施,使主运输平硐大型相向贯通测量精度满足设计及规范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2.
手持GPS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海省有色地勘局地质矿产勘查院从2002年至今,在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工作中,将手持GPS的单点绝对定位及航迹运用到野外质量监控,可以较好地解决直接用地形图定点而造成跑错沟,以及由于人为因素导致点位失真、采样随机性大的问题。不仅提高了野外定点精度,而且通过Arcview GIS软件,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野外生产进展及采样点的到位情况。定位时必须做到:合理选取校正的控制点;正确校正参数;手持GPS必须一致;航迹必须打开。  相似文献   

3.
三、湿气体流量测量时的 温度压力校正 1.湿气体流量测量的校正公式 湿气体含湿量的表示方法通常有绝对含湿量(f)和相对湿度(φ)两种,以后者为多见。 应用标准节流装置测量已知相对湿度φ的湿气体流量,在设计计算时被测流体密度的表达式有如下形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GPS在测量中应用的普及,对GPS应用的研究有了更广泛的扩展。而GPS网无论是在布网方案,还是在平差模型方面,都与经典网有许多不同之处。由此,经典网的优化设计不再完全适用于GPS网的优化设计。本文在总结了GPS网特点和经典网优化设计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GPS网优化设计的分类与优化目标。  相似文献   

5.
作为地球物理学的分支之一,工程物探以其种种优势在诸多领域获得了十分广泛的应用。而在覆盖层区域,进行工程物探作业时,所选的物探方法、具体布设的测网、使用的方法技术等,在全面分析地质效果方面,均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从某水电站工程出发,分析了在覆盖层地质探测中,各种物探方法的效果,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闭合导线是导线布设形式中最常见的形式之一,有关资料对闭合导线的测角,测边,闭合差,起算数据误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严谨的论述,本文对闭合导线连接角处理的重要性和方法进行了探讨,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老挝爬奔金矿为应用案例,阐述如何运用采集的WGS-84为框架,通过GPS静态测量技术布设E级GPS控制网,建立整个矿区统一坐标系统。  相似文献   

8.
GPS在地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天秋 《甘肃冶金》2011,33(4):62-64
详细叙述了如何合理地利用GPS定位技术布设控制网,进一步论述了GPS控制网的基线解算、平差过程,对以后类似的工作有一定的指导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地质勘查力度的加大,高精度磁测法开始崭露头角,高精度磁测法在地质探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也变成了当下比较重要的课题。在研究应用效果时,通过介绍查证区域内磁异常分布,测网的布设手段,基点的选择建立,以及磁测的数据分析得出了高精度磁测法在地质探矿中准确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GPS单点绝对定位测定地质点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小比例尺地质测量中,用GPS单点绝对定位技术测定地质点,减少了控制测量环节,降低了成本,该方法在某地质勘查项目定点实验中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1.
GPS在地质勘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使用手持GPS可以为地勘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通过介绍GPS所采用的WGS-84坐标系与北京54坐标系、西安80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区别及它们的相互关系;使用北京54坐标系时不同地区GPS参数不同的原因;举例说明参数计算设置,跨带参数改正, 3°带和6°带坐标转换;如何运用GPS 进行探槽定位和地化剖面测量;以及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进而促进地勘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而GPS和RTK技术通过依托当前先进的技术,实用性越来越强。当前,GPS和RTK技术在水工环地质调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水工环地质调查的重要地位,研究了GPS、RTK技术应用原理与其在水工环地质调查中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3.
Mapsource是对Garmin GPS数据进行存储、管理、编辑的软件,其GPS交换格式文件包括文件头信息、航点信息、航迹信息三部分,借助Excel、记事本生成GPS交换格式文件,构建了向GPS批量导入测点坐标流程:Excel模板生成→GPS交换格式文件生成→数据批量导入GPS,解决了Mapsource和GPS无法批量导入测量点坐标的不足,拓展了GPS手持机在地质测绘工作中的应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复杂地质勘查工作难度较大的问题,提出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复杂地质勘查中的应用效果研究。地球物理勘查技术通过使用先进勘探仪器与手段,保证了采集数据的质量,有效提高了复杂地质勘查工作精度;利用地球物理勘查技术能够快速的对勘查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高了复杂地质勘查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MapGIS数据批量导入手持GPS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的化探扫面工作中,一般是利用手工逐个输入航点以实现批量导入航点,该方法不但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通过多次实践,利用MapGIS、记事本,"GPS帮帮"及MapSource等软件,生成MapSource数据交换格式GPX文件,实现了快速高效地向手持GPS中批量输入航点数据的目标。航点验证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不需要编程,实用性强,不但减少了人为误差,同时也提高了工作效率,给地质人员的野外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16.
PRB数字填图技术能对野外原始地质数据实地快速采集、存储、处理与分析,其在小比例地质调查中已经做过试验与推广,本人在矿区地质填图中P(Point)过程对地质点位置坐标投影变换以及成果表达形式之一——图件的编绘做过几点尝试,效果较好,虽然没有完全实现数字化,但比传统做法有较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GPS系统的组成、定位原理、技术特点等;针对传统测量方法效率低下、GPS手持机精度较低难以运用在隐伏矿床的定位预测工作中等特点,探讨了高精度差分GPS在隐伏矿床定位预测中有关矿区大比例尺地形地质图的绘制、物化探网点放样、地质剖面图的绘制、异常检查、工程验证点位确定、标定地质点等方面的应用及注意事项;通过三种方法比较和矿区的找矿实践,认为高精度差分GPS在隐伏矿床定位预测中能发挥很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基于MAPSOURCE交换格式实现GPS航点批量输入浅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MAPSOURCE交换格式文件文本属性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将其分为基本信息、航点信息、航迹信息三部分,并总结了航点信息的基本结构。借助记事本、Excel生成GPX交换格式航点信息,构建了向MAPSOURCE批量输入航点流程,同时也意味着实现了向GPS批量输入坐标功能,完善了MAPSOURCE、GPS功能,解决了MAPSOURCE、GPS无法批量输入航点坐标的不足,大大提高了地质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9.
Clinicians and policymakers are recognizing the importance of measuring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L) to inform patient management and policy decisions. Self or interviewer 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s can be used to measure cross sectional differences in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patients at a point in time (discriminative instruments) or longitudinal changes in HRQL within patients over time (evaluative instruments). Both discriminative and evaluative instruments must be valid (really measuring what they are supposed to measure) and have a high ratio of signal to noise (reliability and responsiveness, respectively). Reliable discriminative instruments are able to reproducibly differentiate between persons. Responsive evaluative measures are able to detect important changes in HRQL over time, even if those changes are small. HRQL should be interpretable--that is, clinicians and policymakers must be able to identify differences in scores that correspond to trivial, small, moderate, and large differences. Two basic approaches to quality of life measurement are available: generic instruments that attempt to provide a summary of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 and specific instruments that focus on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individual disease states, patient groups, or areas of function. Generic instruments include health profiles and instruments that generate health utilities. The approaches are not mutually exclusive. Each approach has it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and may be suitable under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Investigations in HRQL have led to instruments suitable for detecting minimally important effects in clinical trials, measuring the health of populations, and for providing information for policy deci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