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公共休憩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顺锋 《包装工程》2018,39(14):237-240
目的探究城市公共休憩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原则及方向。方法从公共设施在城市公共休憩空间中的重要性入手,分析其在人们生活、休闲、交流、休息等方面的功能,同时分析其在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不足,总结未来的设计原则,从生态、科学、人性、审美等视角探讨城市公共休憩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的方向,再分别深入城市公园公共设施设计、商业步行街公共设施设计两方面探讨具体的设计策略,探索功能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尝试找到环境、人的最佳平衡点。结论城市公共休憩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关系整个城市的文化形象,代表着一座城市的精神面貌,对其中的公共设施设计进行全方位的设计思考及实践,能够营造出更富活力的城市空间,更好地提升城市品位。  相似文献   

2.
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系统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正军  张强 《包装工程》2015,36(20):52-56
目的探索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创新设计方法。方法通过系统分析、数学矩阵模型、问题归纳等方法,对城市公共设施的创新问题进行系统分层,对公共设施的需求、环境、对象进行矛盾分析、资源分析、功能分析。结论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设计的创新是系统创新,是研究需求、对象、环境的矛盾,实现矛盾求解,降低综合成本实现社会价值最大化,创新城市公共设施功能,提升城市公共设施的艺术品质。  相似文献   

3.
张志刚 《包装工程》2022,43(16):396-400
目的 以交互式设计思路为依据,对当前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进行优化更新,使其更加符合城市实际发展和人们的现实需求。方法 首先从基本的概念层面分析交互设计,总结交互设计赋予公共设施的社会、环境和人三方面的积极效应。其次以理论为依据,从实践层面提出几方面的设计设想,并深入到技术与艺术、参与度和信息化等方面进行理论验证,通过对公共设施的环境适用性、使用便利性、信息交互性等方面的论述,诠释其在当前所应遵循的原则和创新的方法。最后从发展的视角出发,就交互式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创新思路进行总结。结论 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现实需求,从交互性上下功夫,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交互式设计,是一种符合实际情况的发展思路,其可操作性强,有着强大的现实价值,符合长远利益。  相似文献   

4.
张志刚 《包装工程》2023,44(6):348-351
目的 探析公共设施在心理效应视角的设计现实与尝试。方法 从未来城市发展和人们需求角度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分析与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这一层面,从心理效应视角,对心理效应的定义进行深耕解读,结合现实中的公共设施设计所存在的一些短期效应和不足之处,分析心理效应所能带来的多方面效用,同时为了进一步就此观点进行论述,还结合心理效应的代表形式提出了几方面的设计视角,展开了具体化的理论论述,真正将心理效应与公共设施设计融合在一起,探索更加独特、长久的设计路径。结论 从心理效应角度出发的公共设施设计形式是符合城市长久发展和人们的多元化需求实际的,只要坚持正面引导,让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以本能反应或行为反思的方式去实现自身体验的飞跃,便可以提高公共设施的舒适度和使用价值,促进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城市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5.
王锡金  赵灵芝 《包装工程》2023,44(2):312-315
目的 探索公共空间对公共设施的基本要求与发展趋势,总结多样化的设计策略。方法 遍布城市不同公共空间的公共设施是与人们联系紧密的一种物质形式,是公共性与交互性的统一,代表着人们的现实生活质量。从公共空间中公共设施的基本性质和存在价值入手,以整体性视角对其进行审视,并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实际与人们的现实需求,深入公共空间中公共设施的内部细节,分不同方面就其设计思路与创新方向展开探讨,最终以通用性、审美性、人文性等基础特点为支撑,从不同的设计细节与具体方法展开系统的研究与论述。结论 公共空间的属性不同,存在其中的公共设施也多有不同,在具体设计中应从整体的设计追求与功能出发,遵循舒缓人们的精神压力、为公共空间增添亮点等要求,促就更大意义上的功能实现。  相似文献   

6.
刘晓娜 《包装工程》2019,40(6):290-293
目的探索创意视角下的公共设施设计策略。方法从公共设施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出发,分析其价值效用,探索更加多样的公共设施设计,立足于创新发展,从社区公共设施、城市街道公共设施、商场公共设施等城市公共设施的视角,探索公共设施在民俗元素的融入、信息化的升级、导向化的延伸、语意学的塑造和艺术方式的创新等方面的创意性设计尝试,探索其未来的发展道路。结论公共设施是城市功能发挥的重要载体,在城市建设中不能只注重基础的实用性,还要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审美性、文化性、科技性等功能的叠加,将创意化设计发挥到极致,从而营造更加和谐、美好的城市生活环境,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乐趣。  相似文献   

7.
王锡金  赵灵芝 《包装工程》2022,43(8):329-331, 339
目的 探究商业空间中的公共设施设计策略。方法 社会经济的大发展造就了各行各业的升级转变,同时也带动了人们的各种需求,商业空间公共设施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着自身的转变。为了找到更适合人们多方面需求、更符合发展要求的设计策略和方法,将商业空间作为突破口,从存在于其中的公共设施的价值与作用进行探寻,先对城市公共设施的内容与形式进行梳理,分析其存在的价值,之后结合商业空间的实际需求,从审美视角、功能视角和可持续视角分别进行探究,尝试各种有效的设计策略。结论 商业空间设计中有效利用公共设施可以在更大限度上突出空间的环境特色,让原本生硬的商业空间在美与功能的强化下,在可持续理念的助力下,达到一种和谐空间的艺术效果,从而更好地满足大众的多方面诉求。  相似文献   

8.
郭婷 《包装工程》2018,39(2):251-253
目的探究城市公共环境中的公共设施设计策略。方法从当前公共设施存在的突出问题出发,围绕艺术化、人性化、生态化和地域化4方面探究城市公共环境中的公共设施设计方向及策略,总结设计经验和成果,提出发展意见。结论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并不是随意而为的,在实现基本使用功能的同时,融入多元的设计理念可以进一步展现城市的风格与底蕴,塑造城市多样化的民俗风情,为城市建设营造更多靓点,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徐慧 《包装工程》2021,42(4):263-266
目的 探索城市公共设施的未来发展趋势,并以交互设计为方向探索其更新与发展的主要方向与策略.方法 结合现代生活方式对人们的影响以及公共设施设计在其中的重要性,就交互设计与城市公共设施的相关概念与联系展开探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交互设计在诸多方面对城市公共设施的重要影响,如公共设施设计与人们的户外活动联系紧密、与城市历史文化密不可分、与城市环境相互促进等,接着从使用的便利性、信息的反馈性、环境的融合性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应用探讨,总结出相关的理论经验与实践尝试,对城市公共设施在未来的交互式设计方向的发展展开深入论述.结论 利用交互设计理念更新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思路与实践,重新诠释公共设施在使用过程、信息交互、环境融合和载体创新等方面的设计方法,不但使大众对公共设施产生了全新的使用体验,而且为提高城市生活的质量与建设富有创意的城市空间提供了更多可能.  相似文献   

10.
赵芸鸽 《包装工程》2020,41(2):320-323
目的探析户外公共设施的发展方向及其基于社会交往需求的应对策略。方法从城市发展给人们带来的物质与精神层面的多重转变谈起,引出人们对交往行为的现实需求,并将目光聚焦在城市户外公共设施中,分析公共环境中的社会交往及其意义,接着就功能性、生态性、创造性和人文性等特性出发,总结促进社会交往的户外公共设施设计原则,最后以城市广场的公共设施设计和公园公共设施设计为例,展开深入论述与分析,尝试对其中的各个细节及其功能进行梳理,掌握设计的方式及精髓。结论当前社会生活中的户外公共设施设计,其功能早已摆脱了固有思维的束缚,开始向人机关系和设计内涵的深层次发展,旨在实现户外公共设施的更高价值,在使用过程中促进社会交往的实现,传达城市视觉形象,这是公共设施设计的感染力和魅力所在,也是广大设计师努力追求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11.
王成 《包装工程》2020,40(22):326-329, 334
目的 智慧城市是近年来学者提出的一种新型城市发展模式,即研究如何利用高科技、新技术完善城市结构,推动城市发展,创造更加宜人宜居的城市生活环境。方法 以智慧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方法为基础,首先通过阅读大量文献,简述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公共设施设计的概况;然后从艺术设计与技术分析结合的角度着手,探究实际实践过程中怎样充分利用当代高新技术,将智慧城市理念与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结合在一起的途径。结论 研究成果将使智慧城市理念下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方案更具有可行性,改变目前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相互独立、无法互联互通的情况,并可以借此提高未来城市的智能性、艺术性、文化性,为城市建设和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2.
龚芸 《包装工程》2021,42(16):347-353
目的 以乡村空屋公共设施设计为切入点,探索公共艺术设计介入乡村实践的途径,以期有效实现乡村文化的传承与认同.方法 以集体记忆概念为理论框架,通过梳理相关原理并结合实际案例,从记忆的地方性、选择性及重塑性等方面分析乡村空屋公共设施设计对记忆建构的机制影响.总结归纳乡村空屋公共设施设计立足日常生活、突出设计叙事过程、强调参与主体身体实践的设计途径.结论 公共艺术设计介入乡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包含的内容非常繁复.以乡村的空心化和人口流失为特点的乡村衰落是目前非常突出的现象,以乡村空屋公共设施为实践突破,将记忆建构作为理论支撑,从集体记忆的角度关注乡村文化的认同与传承.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进程中,这一研究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将会产生持续而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蕾 《包装工程》2018,39(4):263-265
目的探究文化视角下的城市公共设施的体验化设计策略。方法从城市公共设施的现实诉求与主题定位着手,就城市公共设施的设计元素展开分析,并结合趣味、文化与人文3个方面特点,对城市公共设施的体验化设计进行深入分析,总结设计策略。结论城市公共设施产品与人的精神需求息息相关,在实现基础的使用功能外,体现文化魅力,丰富使用体验,能够呈现高品质的作品,使公共设施拥有顽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熊兴福  赵袆袆 《包装工程》2018,39(6):240-244
目的从设计伦理学的角度对公共服务设施设计艺术进行研究。方法以设计伦理为基础,针对当前市场经济主导下的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在公共服务设施设计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展开产品设计与伦理观念的矛盾研究,运用一定的伦理学观念与发展规律,研究公共服务设施设计艺术与伦理之间的辩证关系,并通过伦理标尺和道德砝码来衡量和评价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成果。结论从伦理学角度来对公共服务设施设计艺术进行重新审视,用伦理道德来规范和引导人的行为,将伦理问题作为设计的限制因素来制约影响设计艺术,从而引导产品设计者,肩负起社会责任,遵循伦理道德标准,站在以人为本的立场,树立人性化设计理念,使公共服务设施的产品设计达到人与自然、环境、资源利用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张瑶瑶 《包装工程》2019,40(10):304-306
目的从多维视角探析城市公共休憩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策略。方法立足于城市公共休憩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的存在意义及现实价值,结合城市公共休憩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中存在的盲目照搬、程式化和维护管理不到位等现状展开探究,并借此引申出其在造型、色彩和功能上的设计理念及方式,再深入细节,探索仿生、通用、交互、可持续等具体的设计路径,总结设计的注意事项和具体的设计实例。结论公共休憩空间中的公共设施是城市空间的要素之一,其设计方向必须立足于公共性和交互性,从多方入手,最大化地满足人们休息、交流的需求,降低城市快节奏生活给人们造成的心理压力,缓解人情冷漠的问题,给城市增添亮点,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愉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