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炼厂大型化和原油的劣质化,炼厂脱硫系统日益复杂,能耗和剂耗增加,采用ASPEN PLUS流程模拟软件对某炼厂气MDEA脱硫系统进行模拟计算并对系统进行优化,物性方法采用ELECT-NRTL模型。对气液比、吸收温度、压力等影响脱硫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同时对胺液中烃类物质含量、胺液浓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条件考察和结果分析,并提出改造方案。  相似文献   

2.
《煤化工》2017,(5):53-56
讨论了HPF法脱硫工艺的影响因素。依据脱硫系统长期运行数据,分析了脱硫系统温度、脱硫液成分等控制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并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了这些因素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大小,最后采用正交分析的方法,将各控制因素进行组合,选取最优的运行控制方案。正交分析结果表明,脱硫系统最佳的控制水平为:预冷后煤气温度控制在21℃~22℃,脱硫液p H控制在8.7~8.9,脱硫液挥发氨质量浓度控制在9 g/L~11 g/L,脱硫液硫氰酸盐和硫代硫酸盐质量浓度控制在260 g/L~280 g/L,此时脱硫效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3.
续树红  黄强 《燃料与化工》2024,(1):48-50+66
对焦炉煤气脱硫系统出现异常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增加脱硫液分析频次,同时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及时对脱硫液组分和脱硫操作进行调整,避免脱硫液组分失衡造成脱硫工艺不稳定,保证脱硫系统连续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
在小试实验喷淋塔中对比研究了粗颗粒石灰石80~100目(165~200μm)并同时添加醋酸工艺脱硫率与只采用小于300目(47 μm)石灰石进行脱硫的脱硫率.结果表明当系统中含5 mmol/L醋酸时,其SO2去除率就达到传统的采用小于300目石灰石吸收SO2的去除率,在同样的操作条件下新工艺的脱硫率均大于传统石灰石的脱硫率.考察了添加醋酸量、液气比、气速、钙硫比等操作因素对新工艺脱硫率的影响,新工艺脱硫率随添加醋酸量、液气比、钙硫比的增加而增加,随气速的减小而增加.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液柱喷射脱硫塔的主要技术特点和研发现状,对现有的几种液柱塔的结构特点进行了系统分析,并讨论了影响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以期为完善液柱塔结构,优化其脱硫性能、降低系统成本等进一步的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煤气中硫化氢吸收试验,分析了脱硫液中盐浓度、悬浮硫浓度、挥发氨浓度、催化剂浓度、脱硫液温度等因素对PDS脱硫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脱硫液中盐浓度增高,会降低脱硫效率;脱硫液挥发氨浓度和温度对脱硫效果影响较大;脱硫液中悬浮硫浓度和催化剂浓度对脱硫效果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针对迁安中化二段脱硫系统挥发氨含量低、塔后硫化氢含量超标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探讨了脱硫液中挥发氨含量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分析了影响脱硫液中挥发氨含量的因素,并对脱硫系统氨的物料平衡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采取了降低二段脱硫塔吸收温度、降低熔硫釜清液温度、改造二段蒸氨冷凝氨水管及设置脱硫尾气回收系统等一系列技改措施。改造后二段脱硫塔挥发氨质量浓度由原来的5 g/L~6 g/L提高到了9 g/L~10g/L,塔后硫化氢质量浓度降至100 mg/m3。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省有许多厂因氨水脱硫液空气解吸再生率不高,采用直流氨水脱硫,致使氨耗量(以8个滴度氨水计)增加4%左右(即吨氨脱硫氨耗比有空气再生系统大约多40公斤)。为此,笔者对影响再生率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有两条原因:一、少数厂再生所用空气量达不到液相中硫化氢解吸需求量;二、多数厂考虑到再生风量大,为兼顾  相似文献   

9.
张桐 《小氮肥》2014,(8):16-17
<正>0前言江苏戴梦特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化肥厂(以下简称二化厂)设计能力年产50 kt合成氨装置2007年投产,半水煤气脱硫采用"888"脱硫催化剂和Na2CO3为碱源的湿式氧化法脱硫。近年来,脱硫液中副盐含量偏高,影响脱硫系统的稳定运行;副盐的产生不仅影响脱硫效率,引起生产波动,增加物料消耗,还会加大脱硫液对设备的腐蚀、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甚至会造成环保事故。2013年7月进行全厂大修,重点对脱硫系统进行  相似文献   

10.
张朋朋  陈涛  王雷 《煤化工》2014,(4):36-38
结合陕西黄陵煤化工有限公司生产运行情况,分析了脱硫液提盐系统调试运行期间出现的设备和工艺等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改造方案:增加前置过滤装置、管道伴热、余热回收、产品烘干、副产品转换、增加负压蒸氨系统、更换管道和设备。对脱硫液提盐系统的改造,可使脱硫液副盐含量降低,脱硫效率提升,为后续甲醇的正常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1.
高志勇 《小氮肥》2011,(10):22-23
0 前言 河北沧州大化TDI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TDI公司)粗脱硫装置原采用栲胶脱硫法,自原始开车以来,粗脱硫装置一直处于不稳定运行状态。特别是系统扩建后,由于处理气量增加,致使栲胶液中悬浮硫增高;硫沉积量大,使分布器及塔内填料堵塞,脱硫塔压差增加,影响后系统煤气压缩机的负荷,  相似文献   

12.
模拟烟道气和脱硫废水直接接触传质传热过程,进行了热空气和氯化钠溶液相关实验,研究了气液传质系数和系统蒸发量随操作条件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气液传质系数和系统蒸发量随空气流量、空气温度、溶液温度的提高变大,随溶液盐度的增加而变小。其中空气温度的影响最为明显,当空气温度从65℃增加到110℃时,气液传质系数由10 g/(m2·s)增加到21 g/(m2·s),系统蒸发量由0.13 kg/h增加至0.51 kg/h。烟道气与脱硫废水进行逆向流动直接接触方法对实际脱硫废水的现场实验表明,脱硫废水浓缩倍率达到10以上。可为利用电厂烟道气处理脱硫废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亚临界水热氧化法对铁矿烧结烟气半干法脱硫灰进行氧化,采用单因素变量法考察初始压强、温度、固液比、反应时间对脱硫灰中CaSO3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增加初始压强、提高氧化温度、降低固液比及增加氧化时间可有效改善脱硫灰中CaSO3的氧化效果,温度对CaSO3氧化影响最显著。在初始压强4 MPa、反应温度240℃、反应时间120 min、固液质量比为1:30的条件下,脱硫灰中CaSO4定向析出,呈纤维状,为脱硫灰水热氧化同步合成CaSO4晶须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新型高效尾气脱硫系统的设计及运行情况。该系统能确保尾气二氧化硫排放小于292mg/m^3,钠法和钙法运行时脱硫效率分别达到98%和95%。运行中循环液pH值和脱硫洗涤器喷嘴压力是影响脱硫效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陕西黄陵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对原有脱硫系统进行达标改造,介绍了采用的HPF法一塔式脱硫技术。分析了一塔式脱硫再生系统升级改造情况,讨论了该系统运行期间存在的脱硫液循环量不足、脱硫液中挥发氨含量偏低、脱硫液中PDS浓度偏低、一体塔进口H2S偏高的问题,并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包括:改造泵进口管道、增加气氨管道、增加清液分流装置、更换堵塞填料、提高预冷塔换热效率。这些解决方案是否可行,有待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研究氨法烟气脱硫工艺过程,以非平衡级传质理论为依据,利用化工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建立填料吸收塔脱除SO2过程的数值计算模型,分析和优化操作参数对脱硫效果的影响,模拟结果与文献值吻合较好。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脱硫率随着吸收液pH值和液气比的增大而增大;随着进口SO2质量浓度和进口烟气流量的增大而降低,并得出吸收液pH值及液气比在氨法烟气脱硫效率影响因素中占主要位置。所建立的氨法烟气脱硫工艺过程模型准确合理,模拟结果可为脱硫系统实际运行调节各操作参数对脱硫效果的影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模拟栲胶脱硫液中副产物的积累过程,配制了含有不同浓度副产物的仿栲胶脱硫液,考察了栲胶脱硫液中副产物对脱硫液密度的影响,得出这些副产物的积累均会使栲胶脱硫液密度增大,其中副产物Na2S2O3和NaSCN是影响栲胶脱硫液密度的主要因素。讨论了脱硫液密度与溶液中主要副产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并用Excel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很好的线性关系,为实际生产中估算栲胶脱硫液的密度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沧州大化TDI有限公司粗脱硫装置起初采用的是栲胶脱硫法,自原始开车以来.粗脱硫装置一直处于不稳定运行状态,特别是系统扩建后,由于处理气量增大,致使栲胶液中悬浮硫增高,硫沉积量大,使分布器及塔内填料堵塞,脱硫塔压差增加,影响到后系统煤压机的负荷,增加了精脱硫装置的负荷,甚至使硫含量突破工艺指标,从而使变换催化剂、PSA吸...  相似文献   

19.
宿国宝  张顺贤  祝仰勇 《燃料与化工》2012,43(6):55+57-55,57
HPF脱硫工艺脱硫效率波动较大,脱硫系统存在吸收塔循环喷淋密度小、氨硫比低、脱硫液中两副盐含量高等问题。通过提高吸收塔循环喷淋密度、增加提盐装置、降低脱硫系统温度等措施,脱硫效率显著提高,脱硫系统运行逐渐稳定。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造成原料气系统、富胺液系统、胺液再生塔顶酸性气冷凝系统及胺液再生塔等脱硫单元的腐蚀因素。介绍了脱硫单元腐蚀工艺优化控制技术,其中包括氯离子含量的控制、优化胺液再生参数、优化脱硫系统停工技术、加强胺液过滤器过滤。该技术的应用消除了净化装置安全隐患,降低装置密封点泄漏率,提高了装置运行安全系数,实现净化装置长周期安全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