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我国电子汽车技术发展至今,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汽车制动技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努力得到了不断地改进与发展,在技术革新的道路上愈加多的新科技电子制动系统被设计出来,更加利于我国社会的发展,为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革新与优化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机遇与挑战。笔者就汽车电子机械制动技术的未来展望及其关键技术进行分析,为提高我国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技术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2.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电子机械制动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为了提升其可控性和响应效率,要结合关键技术要求打造更加合理的技术升级方案,从而满足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要求。本文分析了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市场价值,并从结构和原理方面阐释了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的内容,最后对汽车电子机械制动关键技术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3.
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是未来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为了提高该制动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对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制动器的整体方案进行了设计,对关键零部件进行了选型与设计,最终通过性能测试验证了制动系统的设计合理性,为电子机械制动器的进一步探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现代车辆对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制动要求,通过分析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制动效果和CAN总线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模块化设计方案。基于CAN总线的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采用ARM芯片S3C2410为主控制处理器,基于CAN总线完成主从节点数据通信,从处理器AT89C51接收总线控制信号,完成电子机械制动控制。该系统实现了对左右后轮智能化、一体化控制,降低了操作难度,提高了驾驶的安全性、舒适性。  相似文献   

5.
电子机械制动技术因具备驱动系统良好的可控性、响应迅速的优点,在市场中拥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当代的汽车制动控制的技术目前朝向电子机械制动控制的趋势发展,电子机械的制动系统的关键技术会代替以往落后的气压或液压制动的控制技术。基于此,本文阐述了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意义,分析了电子机械制动的工作原理与性能特点,对电子机械制动的关健技术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6.
线控制动系统是未来汽车制动系统发展的方向.相比于传统制动系统,它具有制动响应速度快、制动性能高和制动系统结构简化等优点。介绍了电子液压制动系统与电子机械制动系统两类线控制动系统.并对其工作原理及特点进行了对比。然后从现有的机械结构形式、电机选用及系统拄制算法等方面对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预测了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较之前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方式。针对人们的需求,对于汽车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汽车电子机械制动性能已经成为衡量安全性的重要标志。因此,强化对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设计与仿真的研究十分有必要。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对于汽车这一出行工具的安全性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汽车机械制动系统作为衡量汽车安全性能的一项重要标志,只有做好新型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设计工作,才能够促进企业的运行安全性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本文主要就新型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仿真实验进行了探究分析。  相似文献   

9.
制动系统在汽车的安全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电子机械制动系统,以电驱动元件为制动执行器,取代传统的液压或气压制动执行器,是一种全新的制动理念。介绍了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对电子机械式制动执行器的结构及设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马晓艳 《中国机械》2014,(19):137-138
汽车是人类重要的交通工具,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随着居民汽车拥有量的逐年增加,交通事故也在频繁发生,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成千上万。因此,人们在汽车生产制造的材料和技术上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力求通过提高汽车性能和安全性。本文对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组成情况做出了介绍,着重论述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在汽车自适应性巡航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为提高汽车自身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是一种以电动机来驱动制动钳块,实现对车辆制动控制的系统,尤其是该系统具有响应快、系统硬件体积小以及质量轻等特点,在现代汽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以目前我国电子机械制动控制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作为切入点,设计出高性能的电子机械制动控制系统,并且通过实验检测电子机械制动控制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为了满足车辆制动可靠性要求,在对制动功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电子机械制动夹钳。介绍了电子机械制动夹钳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电子机械制动夹钳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电子机械制动夹钳的动作响应时间短于250 ms,系统稳态误差为-0.3~0.3 kN,最大输出力为29.4 kN,具备磨损间隙自动补偿、输出力自动补偿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汽车制动系统要求的不断提高,线控制动技术在汽车制动系统中得到了应用。对线制动系统和传统液压制动系统作了比较,并对线控制动系统的关键部件及其功能特性作了分析。以此来展示了机电一体化在汽车制动系统中的技术的发展空间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杨磊  苗峰  王帅  周宇航  骆凯  张敬斌 《机电工程》2022,39(5):648-654
针对有轨电车制动系统的需求特性,对电子机械制动(EMB)夹钳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EMB夹钳设计方案。首先,通过对夹钳的功能需求进行分析,确定了电子机械制动夹钳的技术参数,提出了电子机械制动夹钳的工作原理;然后,采用数学建模的计算方法,确定了制动夹钳的电机、传动机构的关键设计参数,采用联合仿真的方法分析了电子机械制动夹钳的性能参数;最后,通过样机性能测试和环境适应性试验,对电子机械制动夹钳的设计方案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电子机械制动夹钳的响应时间小于300 ms,系统稳态误差为±0.5 kN,超调量小于1.4 kN,最大输出力达到28 kN,1 Hz正弦波跟随拟合度较好;具有输出力施加和缓解、停放制动、磨耗间隙自补偿及人工辅助缓解功能;各项功能和性能参数可满足车辆使用需求,具备工程化应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15.
成俊 《中国机械》2014,(6):15-15
随着汽车市场的需求不断提高以及电子技术的发展,出现了新一代制动系统--全电路制动系统,相比于液压制动和机械制动,全电路制动具有更高的性能和特点,具有更广阔的市场和应用领域。结合现代汽车电子制动控制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电子元件尺寸和成本不断地下降,展望了电子制动控制技术在汽车领域广阔的应用前景,综合分析了汽车全电路制动系统的结构及性能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廖均博  王军 《机电工程技术》2009,38(8):26-28,178
电子机械制动是一种全新的制动形式,本文搭建了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硬件在环仿真平台,对有/无ABS控制策略的电予机械制动系统的制动性能进行仿真.并对比国标要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针对客车气压制动系统制动距离过长的不足,找出制动延迟时间过长和后轮制动结构不合理的原因,提出一种优化方案。方案是基于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优点对后轮制动部分进行优化,变气控气制动为电控气制动,具有改动较少、制动效果好和智能化程度高等优点。采用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和客车气压制动的缺点,详细介绍优化设计和采用ADAMS仿真软件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制动系统缩短制动延迟时间,缩短制动距离,提高制动性能,达到优化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滑移率的汽车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模糊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在具有动力性能好、制动反应快、制动更加精确等优点的同时,也存在着传感器较多、控制复杂、故障风险高的问题。针对该问题,依据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控制的核心——电动机的控制,以及车辆制动时的重要控制目标之一——实现汽车最佳滑移率,提出基于滑移率的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模糊控制策略。该策略不需要制动夹紧力传感器的反馈信号,在制动间隙消除阶段,通过检测电动机电流突变,判断电动机是否堵转。在制动间隙消除后,将得到的滑移率送入模糊控制器,产生脉冲宽度调制信号,控制电动机电磁转矩,得到最佳滑移率,使地面与车轮之间的附着力维持在最大值附近。整个制动过程中不再考虑对制动器执行机构夹紧力的精确控制,将控制器、电动机、执行器组成一个闭环系统。在Simulink中搭建的仿真平台证明了基于滑移率的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模糊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可行性,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电子机械制动系统发展现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所谓的线制动系统)性能先进,可兼有ABS、TCS、ESP、ACC等功能,没有制动液体,反应 快速,性能可靠,安全环保等特点使电子机械制动系统拥有一个令人看好的前景。在国外,电子机械制动系统的研 究只是近些年刚刚开始,Bosch、Siemens、Teves公司已经研制出了自己的部分试验成果,而国内的研究仍属空白。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汽车制动性能的检测方法已经成为汽车工程领域的重点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论述汽车制动系统方面的性能评价指标情况,阐述汽车制动性能检测主要方法,探讨汽车制动性能水平的检测方法的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