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概述铬基催化剂、齐格勒-纳塔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非茂金属催化剂及复合催化剂等聚乙烯催化剂的特点及研究现状,指出目前国内聚乙烯催化剂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国内外气相聚乙烯催化剂的发展历程,包括最早应用于生产工艺的铬基催化剂、齐格勒-纳塔催化剂、20世纪90年代研制成功的茂金属催化剂、后过渡金属聚烯烃催化剂以及近几年来新发展起来的双功能催化剂和双峰或宽峰分子量分布聚烯烃复合催化剂等新型催化剂。  相似文献   

3.
《齐鲁石油化工》2019,(3):241-246
介绍利用茂金属催化剂与Ziegler-Natta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与氧化铬催化剂混合或者2种单组分茂金属催化剂复配获得的复合催化剂。该复合催化剂在单反应器聚合工艺条件下可产出宽分布或双峰分布的茂金属聚乙烯产品来改善其加工性能。  相似文献   

4.
宽/双峰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聚乙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综述了宽/双峰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聚乙烯技术进展,重点对单反应器生产宽/双峰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聚乙烯生产技术进行了介绍,评述了Ziegler-Natta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Ziegler-Natta催化剂/茂金属复合催化体系生产宽/双峰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聚乙烯的方法,分析并展望了宽/双峰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聚乙烯研究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5.
曹育才  张长远 《石油化工》2004,33(Z1):495-498
综合评述了国内外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催化剂的研究状况.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催化剂为钛系载体型催化剂,铬系、钒系、茂金属以及非茂过渡金属催化剂用于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制备也得到了研究.从催化活性、活性中心分布、催化剂形态、共聚性能和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调节性能5方面展望了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催化剂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支化及超支化聚乙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丰收  伍青 《石油化工》2006,35(4):303-309
系统综述了近年来制备支化及超支化聚乙烯的研究进展。支化聚乙烯可通过乙烯自由基聚合和过渡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与共聚合成。Ziegler-Natta催化剂和茂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与α-烯烃共聚得到支化聚乙烯;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通常得到不同支化程度的聚乙烯;某些α-二亚胺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在不同的乙烯压力和聚合温度下,能得到从线型到超支化,甚至树枝状等一系列不同拓扑结构的聚乙烯。  相似文献   

7.
气相法聚乙烯工艺技术及其催化剂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相法工艺制备聚乙烯是当今聚乙烯工业的主要发展趋势.介绍了冷凝及超冷凝技术、不造粒技术、共聚技术、原位技术、反应器新配置、双峰技术、激光催化等聚乙烯生产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情况,以及用于乙烯气相聚合的铬基催化剂、齐格勒-纳塔催化剂、茂金属催化剂等催化剂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相似文献   

8.
将铬系催化剂和钛系催化剂混和制备复合催化剂,比较了3种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的性能、所制聚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熔点以及颗粒形态。结果表明,采用复合催化剂在单一反应器内可以制备宽/双峰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聚乙烯。与单一采用铬系催化剂和钛系催化剂制备的聚乙烯相比,用复合催化剂制备的聚乙烯的堆密度更大,平均粒径更细,粒径分布更集中。用复合催化剂制备的聚乙烯的流动性优于铬系催化剂,但劣于钛系催化剂。  相似文献   

9.
将铬系催化剂和钛系催化剂混和制备复合催化剂,比较了3种催化剂催化乙烯聚合的性能、所制聚乙烯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熔点以及颗粒形态。结果表明,采用复合催化剂在单一反应器内可以制备宽/双峰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聚乙烯。与单一采用铬系催化剂和钛系催化剂制备的聚乙烯相比,用复合催化剂制备的聚乙烯的堆密度更大,平均粒径更细,粒径分布更集中。用复合催化剂制备的聚乙烯的流动性优于铬系催化剂,但劣于钛系催化剂。  相似文献   

10.
齐姝婧  刘运学 《石油化工》2005,34(Z1):504-506
综述了国内外聚乙烯催化剂的新进展(包括茂金属催化剂、双峰PE催化剂及非茂金属单中心催化剂等),并介绍了新催化剂在国内外聚乙烯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新型高效淤浆工艺聚乙烯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新型高效淤浆工艺聚乙烯催化剂(BCE催化剂)。研究了其组成、粒径分布、微观形态和对乙烯淤浆聚合的催化性能,并与国产、进口两种同类催化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己烷为溶剂、聚合温度80℃、聚合时间2h、氢气压力0.28MPa、乙烯压力0.45MPa的条件下,BCE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每克T i每小时产生的聚乙烯的质量)达351kg/(g.h),与国产、进口两种同类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适当;BCE催化剂所得聚合物的颗粒形态呈较大类球形,所得聚合物的细粉含量较少,粒径为75~850μm之间的粒子的质量分数为96.7%;BCE催化剂的氢调敏感性好。  相似文献   

12.
三种钛系催化剂在高密度聚乙烯装置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庆石化分公司高密度聚乙烯(HDPE)装置生产聚乙烯产品5000S,采用并联-A聚合方式实现国产剂BCH、YLH-1与国外参比剂三种钛系催化剂的连续切换,并对使用中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以优化装置主催化剂的供货渠道。结果表明,国产BCH催化剂和YLH-1催化剂在整体应用效果上基本相同,而且均优于国外参比催化剂。  相似文献   

13.
乙烯原位共聚法制备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胡友良  张志成 《石油化工》2005,34(10):911-916
系统综述了近二十年来乙烯原位共聚法制备线性低密度聚乙烯的研究开发工作。按照共聚催化剂的不同,分为Z ieg ler-Natta催化体系、茂金属催化体系及非茂金属催化体系3类催化体系,着重阐述了乙烯原位共聚催化体系的特点、得到的聚合物的特征及乙烯原位共聚法的优缺点等。  相似文献   

14.
BCS02型浆液聚乙烯催化剂的开发及工业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介绍了国产BCS02型浆液聚乙烯催化剂的开发和工业应用情况,并与其它同类型催化剂进行对比。工业应用表明,BCS02型浆液催化剂活性非冷凝态为16 000~20 000kg/kg(以每千克催化剂生成的聚乙烯的质量计),冷凝态为15 000~17 000kg/kg,在产率增加54%的情况下,催化剂活性仅下降10%,表现出较高的初始活性。共聚能力和氢调性能都较理想,n(C4=)∶n(C2=)稳定在0.32~0.37,n(H2)∶n(C2=)稳定在0.15~0.18,各操作参数均满足工艺要求,生产的粉料树脂干爽,流化性好,得到的聚乙烯产品均为优级品。  相似文献   

15.
XYH型淤浆法聚乙烯高效催化剂的开发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烷氧基镁为起始原料,经氯化、载钛等几步反应合成出适用于三井石油化学公司淤浆法HDPE装置的乙烯聚合催化剂。对小试与放大试验合成催化剂的性能进行了对比。用此催化剂在工业装置上生产的聚乙烯产品为优级品。  相似文献   

16.
单活性中心催化剂是制备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的优良催化剂。根据配体的不同,概括了单活性中心催化剂的种类(如茂金属催化剂、苯氧基亚胺类催化剂和其他类配体催化剂),并综述了国内外单活性中心催化剂在乙烯聚合中应用的现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聚乙烯催化剂表面分形和多重分形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分形和多重分形理论研究了负载型聚乙烯催化剂(简称催化剂)表面形态。提出一种图片处理和计算过程更加完备的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的分形维数和多重分形谱计算程序,对4种催化剂进行分析计算。探讨了分形维数、多重分形谱相关参数与催化剂表面形态及与聚合活性的对应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表面形态的复杂程度可以用表面分形维数来表征,聚合活性高的催化剂表面形态更加复杂,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对应的分形维数值也越大。催化剂表面分形维数的变化程度可以用多重分形谱来表征,聚合活性高的催化剂表面分形维数的跨度和分散程度更高。提出的分形维数和多重分形谱计算程序为催化剂的评定与设计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制备了SiCl4、PPh3促进的MgCl2 -SiO2 -ZnCl2 为载体 ,TiCl4/Ni(acac) 2 为主催化剂的A、B型乙烯聚合高效催化剂。研究了SiCl4、PPh3对乙烯气相聚合的影响 ,发现SiCl4能大幅度提高催化效率 ,PPh3使催化效率出现峰值。用DSC、IR、1 3CNMR对聚合产物进行结构性能的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 ,TiCl4/Ni(acac) 2 组成的复合催化剂较单一Ti系催化剂的聚合产物熔点、结晶度、密度、相对分子质量明显降低。添加PPh3的B型催化剂获得了支化度为 3~ 5的支化聚乙烯 ,表明B型催化剂具有一定的低聚和原位共聚功能。  相似文献   

19.
乙烯气相聚合反应器中颗粒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杨宝柱  王靖岱  阳永荣 《石油化工》2004,33(12):1130-1132
以Unipol-HDPE聚合工艺为例,从聚乙烯颗粒的演化出发,建立了基于反应动力学的聚乙烯颗粒动力学模型,通过催化剂的粒径分布和筛分得到的聚乙烯产品颗粒粒径的各级分,获得催化剂动力学和床内物料停留时间分布的数据,确立催化剂活性和床内物料停留时间分布的定量关系。考察了两种工业催化剂实例的颗粒动力学,建立了催化剂活性和床内停留时间分布的关系,并分析了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计算结果同时表明,不同粒径的聚乙烯颗粒具有不同的催化活性,并且流化床内颗粒并未达到完全返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