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油气藏特征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潜山差异性的形成演化、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和控藏模式不明确,严重制约了该区潜山油气勘探。在潜山分类的基础上,综合利用系统恢复、分类对比和典型解剖等方法,揭示了济阳坳陷下古生界不同类型潜山的形成演化过程和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差异性,分类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济阳坳陷下古生界主要发育高位新盖侵蚀残丘潜山、中位古盖拉张断块潜山、中位新古盖拉张剪切断块潜山、中位中古盖挤压拉张断块潜山和低位古盖拉张滑脱断块潜山5种潜山类型。不同类型潜山的形成演化和油气成藏各具特色,其中,高位新盖侵蚀残丘潜山的发育受隆升、侵蚀作用控制,油气成藏主要受控于油源和盖层条件,表现为"单向供烃、砂体-不整合岩溶体联合输导、残丘控藏"的成藏模式;中位古盖拉张断块潜山的发育受掀斜、断裂作用控制,油气成藏主要受控于储集条件,表现为"单向供烃、顺向断层输导、反向断层控藏"的成藏模式;中位新古盖拉张剪切断块潜山的发育受反转、翘倾和走滑切割作用控制,油气成藏主要受控于输导条件,表现为"多源供烃、断溶体立体输导、断裂控藏"的成藏模式;中位中古盖挤压拉张断块潜山的形成受强烈挤压、拉张滑脱作用控制,油气成藏主要受控于储集条件,表现为"多源供烃、断缝体输导、断褶控藏"的成藏模式;低位古盖拉张滑脱断块潜山的形成受强烈拉张滑脱作用控制,油气成藏主要受控于输导条件,表现为"顶部供烃、断缝体输导、断裂控藏"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2.
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潜山差异性的形成演化、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和控藏模式不明确,严重制约了该区潜山油气勘探。在潜山分类的基础上,综合利用系统恢复、分类对比和典型解剖等方法,揭示了济阳坳陷下古生界不同类型潜山的形成演化过程和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差异性,分类建立了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济阳坳陷下古生界主要发育高位新盖侵蚀残丘潜山、中位古盖拉张断块潜山、中位新古盖拉张剪切断块潜山、中位中古盖挤压拉张断块潜山和低位古盖拉张滑脱断块潜山5种潜山类型。不同类型潜山的形成演化和油气成藏各具特色,其中,高位新盖侵蚀残丘潜山的发育受隆升、侵蚀作用控制,油气成藏主要受控于油源和盖层条件,表现为"单向供烃、砂体-不整合岩溶体联合输导、残丘控藏"的成藏模式;中位古盖拉张断块潜山的发育受掀斜、断裂作用控制,油气成藏主要受控于储集条件,表现为"单向供烃、顺向断层输导、反向断层控藏"的成藏模式;中位新古盖拉张剪切断块潜山的发育受反转、翘倾和走滑切割作用控制,油气成藏主要受控于输导条件,表现为"多源供烃、断溶体立体输导、断裂控藏"的成藏模式;中位中古盖挤压拉张断块潜山的形成受强烈挤压、拉张滑脱作用控制,油气成藏主要受控于储集条件,表现为"多源供烃、断缝体输导、断褶控藏"的成藏模式;低位古盖拉张滑脱断块潜山的形成受强烈拉张滑脱作用控制,油气成藏主要受控于输导条件,表现为"顶部供烃、断缝体输导、断裂控藏"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3.
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输导体系及运移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输导体系主要由断层、不整合构造和碳酸盐岩储集层构成.依据油气来源、供油方向及输导类型,可以将冀中坳陷潜山供烃方式分为源内供烃和源外供烃2大类,10种不同类型供烃方式.研究表明,断层和不整合面是该区潜山油气藏油气运移的主要通道,大多数潜山油气藏主要通过不整合和断层在差异压实作用下获得油气.  相似文献   

4.
孟涛 《特种油气藏》2015,22(1):66-69,153-154
针对济阳坳陷太古界潜山油气成藏控制因素不清及油气勘探程度低等问题,综合运用钻井、地震和测试资料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太古界潜山具有良好的生储盖配置,有利储集层和油气输导体系为济阳坳陷太古界潜山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预测出义和庄潜山带和孤岛潜山带为济阳坳陷太古界下一步的有利勘探区,其中义和庄潜山带的油气勘探重点在于寻找内部储层,孤岛潜山带则应确定输导砂体和区域盖层。  相似文献   

5.
潜山油气藏是济阳坳陷重要的油气藏类型。通过对济阳坳陷地质特征的分析,提出了该坳陷潜山油气藏的成因-形态分类,基于该区构造单元的成带分布,讨论了潜山分布的分带性及潜山油气藏的富集规律。潜山勘探潜力较大,油气富集程度高,是济阳坳陷进一步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济阳坳陷潜山油气藏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潜山油气藏是济阳坳陷重要的油气藏类型。通过对济阳坳陷地质特征的分析,提出了该坳陷潜山油气藏的成因-形态分类,基于该区构造单元的成带分布,讨论了潜山分布的分带性及潜山油气藏的富集规律。潜山勘探潜力较大,油气富集程度高,是济阳坳陷进一步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断陷盆地总体构造活动强烈,断裂带、褶皱带、背斜带等强构造区十分发育,是断陷盆地中主要的油气富集区,也是早期勘探的主要对象。但随着强构造区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已很难再有大的发现,油气勘探必须向弱构造区转移。通过对断层落差面密度、地层曲率、地层厚度变化率导数3个表征构造活动强度指标的统计、分析,划分出冀中坳陷的弱构造区,并分析其地质特征。通过对比强、弱构造区成藏条件的差异性,解剖油气成藏实例,总结弱构造区的油气成藏特征及富集规律。发现弱构造区主要分布在洼槽和斜坡地区,油气成藏主要受控于烃源岩、输导体系等,以发育岩性油气藏为主,在油气源充足条件下具有大面积、连片含油的成藏特点,可形成规模油气富集。以冀中坳陷蠡县斜坡为例,北部油源充足,且具有有效的输导体系,发育大面积多源供烃、断—砂输导的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8.
箕状断陷湖盆滑脱潜山油气成藏模式--以富台油田为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以济阳坳陷富台油田为例,研究了箕状断陷湖盆下古生界滑脱潜山的形成机制、分布规律与储集体特征、油气成藏条件,建立了滑脱潜山的成藏模式。提出了滑脱型潜山的形成受控于盆地边界的坡坪武断层,沿边界断层呈带状分布,滑脱型潜山发育不整合面型储集系统和内幕型储集系统,形成多套有效储集层。油藏的空间分布受储层的控制,各油藏在纵向上呈层状分布,各自形成独立的油水系统。平面上台阶断层控制油气的分布,纵向上储层发育程度控制油气的富集高产,潜山内幕油藏是主要的富集高产层系,并预测了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滑脱潜山的资源潜力及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近系勘探程度的提高,古近系逐步成为珠江口盆地珠一坳陷的重点勘探领域。从珠一坳陷油气成藏的关键地质条件出发,系统梳理古近系油气分布规律,探索其勘探潜力。珠一坳陷不同洼陷油气富集程度差距大,其中裂陷期构造活动强的洼陷易形成欠补偿湖盆,发育富生烃层系、形成富生烃洼陷;两幕裂陷形成了文昌组和恩平组2套烃源岩,其地化特征不同,形成两期油气充注;沉积演化的旋回性决定了三级层序及沉积体系的差异展布,导致不同洼陷储盖条件的差异。盆地格局和洼陷结构影响油气在平面上的展布,其中正常半地堑油气主要富集于缓坡带,低角度及复式半地堑油气在陡坡带、缓坡带均有分布;"源、断、砂"立体输导控制油气在纵向上分段聚集,"源-砂"、"断-砂"组合模式分别导致层内、层间富集的分段性;区域盖层控制规模性油气分布,其分布越稳定,油层数量和规模往往越大。珠一坳陷油气资源丰富,古近系勘探潜力大,下一步应围绕"富洼找优、差异勘探"思路,形成"一洼一突破、一带一油田"格局,并将二级构造带整体纳入勘探视野,连片评价并叠合勘探,重视构造转换带、缓坡带和隆起带等区带,有层次地推动该地区古近系勘探进程。  相似文献   

10.
车西洼陷位于渤海湾盆地南部,是济阳坳陷西北部次级构造单元。针对该区沙四上亚段油气倒灌运移成藏现象及成藏机理,从基本地质特征分析入手,结合油源对比、有效烃源岩展布特征、储盖配置关系、成藏动力、输导体系等几方面研究,认为沙三段烃源岩为本区有效烃源岩,源下沙四上亚段油藏为沙三段源岩生气的油气向下倒灌运移成藏。"源上厚泥封盖、源中超压下注、源下隐蔽输导优相成藏"是本区油气倒灌运移成藏的主要成藏条件。油气倒灌距离与源岩剩余压力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物性条件控制源下储层含油性。上述观点进一步完善了济阳坳陷油气成藏理论认识,对渤海湾盆地勘探实践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下古生界潜山作为济阳坳陷重要的勘探目标,具有良好的油气形成与富集地质条件,相继发现了以桩西潜山、埕岛潜山等为代表的一系列大中型潜山油气田(藏)。目前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进入高勘探程度阶段,通过潜山油气成藏条件深化认识,取得了一定的发现,实现了下古生界潜山勘探的突破。通过对断层性质、活动时间等与圈闭有效性的分析,认为北东走向、古近纪之后不活动、压扭性质的走滑断层具有一定的封堵性能,为负向构造型、斜坡型潜山勘探指明了方向。基于沟通油源断层走向输导能力的研究,提出超压环境下油气可以沿着断层进行横向输导,激活了没有直接油气来源的潜山块体的勘探局面。通过对烃源灶压力系统和断层纵向输导能力的研究,提出在超压环境、向上输导不利的条件下油气可以沿断层向下倒灌运移,使源下潜山勘探看到了希望。在新认识指导下,通过一系列的钻探,在埕北313、埕北古斜14、桩古65和车古27等潜山先后获得成功,新发现了一系列隐蔽型潜山油藏,打开了济阳坳陷下古生界潜山勘探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2.
冀中坳陷潜山具有多期构造运动和储层非均质性强等特征,油气输导体系一直是该类油气藏研究的难点,成为制约潜山勘探的主要因素之一。通过分析中元古代以来的构造格架、沉积充填和油藏特征等,认为冀中坳陷潜山主要发育断层、不整合以及碳酸盐岩储集层等3种油气输导类型,其中断层和不整合共同构成了潜山油气藏的主要输导体系,并与碳酸盐岩储集层一起控制了潜山的油气运移与成藏。依据断层和不整合对油气输导作用的大小,将冀中坳陷潜山油气藏输导体系组合划分为断层主导型、不整合主导型及断层-不整合复合型这3种类型,结合潜山区带分布及构造特征的差异性,建立了断阶带、斜坡带和中央隆起带3种潜山油气成藏模式,其中断阶带和斜坡带将是今后潜山勘探的重点区带。  相似文献   

13.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南部斜坡带温宿—西秋地区托探1井在寒武系潜山白云岩储层获得重大突破,对库车南斜坡迎烃面多目的层潜山勘探具有重要意义。受制于地质条件复杂,该地区的油气富集规律认识不清、地质结构落实及圈闭刻画难度大,制约了潜山油气勘探。基于构造特征、潜山地层分布、生—储—盖组合、油气输导体系及勘探实践的系统分析,探讨了潜山油气成藏新模式。温宿—西秋地区古生界构造为受前冲断裂沙井子—西秋断裂和反冲断裂乌什南断裂控制的背冲式构造,F1和F2两条次级反冲断裂使得背冲构造复杂化,形成3排古生界潜山构造,每排构造自近断层到远断层区古生界潜山地层由老变新。其中寒武系潜山地层分布范围最广、呈北东东向大面积展布,潜山储层以局限台地颗粒滩相白云岩为主,受多期构造活动、长时期暴露溶蚀叠加改造,裂缝—孔洞型白云岩优质储层规模连片发育。潜山油气藏表现为三叠系黄山街组和侏罗系恰克马克组泥岩联合供烃、裂缝—孔洞型白云岩成储、上覆古近系膏盐岩封盖的生—储—盖组合样式;成藏具有“库车油气远源供烃、不整合面输导、迎烃面构造富集”的特征,主要成藏期在喜马拉雅晚期(4—1Ma)。托探1井的成功钻探,证实了温宿—西秋地区多排多...  相似文献   

14.
济阳坳陷东北部潜山类型划分及油气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构造运动的角度对济阳坳陷东北部潜山形成过程进行了阐述,指出研究区潜山形成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影响较大的主要有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根据断裂活动对潜山形成的影响,以及潜山所处的构造位置等多种因素,将该区潜山划分为缓坡块断型、陡坡滑脱型、"残丘"型、"坡上山"型、走滑推覆型4种。研究区潜山横向上油气富集具有如下规律:低凸起主体比凸起主体油气丰度高,潜山总体上比低凸起油气丰度高,靠近生油洼陷断层交汇处的潜山油气丰度最高。  相似文献   

15.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油气成藏体系及天然气分布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辽河坳陷西部凹陷是中国东部油气资源丰度最高的地质单元之一,目前已产出大量原油,但天然气勘探研究相对薄弱。为此,根据地质条件及其变化关系分析,并侧重油气分布地质规律认识,将该坳陷西部凹陷划分为各自特征明显的4个油气成藏体系,分别是北部陡坡带、西部斜坡带、中部断背斜带和南部陡坡带成藏体系。各成藏体系的形成演化及含油气地质特点与西部凹陷的沉降-沉积中心由北向南、由西向东的迁移特点密切相关,有机质的生烃能力、油气的富集程度以及天然气的聚集丰度均受制于这一地质过程。作为多因素地质作用的结果,油气分布具有顺层、近源、受层系控制的成藏及分布模式,天然气分布主要出现在各成藏体系中靠近洼陷中心的地方,环绕鸳鸯沟、清水、盘山等南部洼陷,形成了天然气分布的环圈状特点,沉降-沉积中心的迁移和成藏体系的展布控制了该区天然气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6.
太古宇变质岩内幕油藏的发现是辽河坳陷基岩勘探的重大突破,改变了以往只有变质岩风化壳才能形成油气成藏的认识,丰富了辽河坳陷基岩油气成藏理论,是今后重要的勘探目标.但随着勘探的不断深入,明确太古宇变质岩内幕油藏的成藏特征显得越来越重要.为此,从典型的太古宇变质岩内幕油藏入手,首先对其原油性质进行分析,然后对兴古7、沈311和赵古1等油藏进行剖析,最后总结出成藏特征.辽河坳陷太古宇变质岩内幕油藏的原油性质整体较好,属于轻质原油;其成藏特征为油源充足、裂缝型储层与隔层交互分布、具有多类型输导体系和良好的侧向封挡条件.其中,油源充足是成藏的基础,控制了油气的富集程度;裂缝型储层与隔层交互分布是成藏的关键;多类型输导体系和良好的侧向封挡条件是成藏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王永诗  陈涛  张鹏飞  翟正 《石油学报》2021,42(12):1605-1614
随着深层勘探工作推进,济阳坳陷古近系深层发现了以凝析油气为主的轻质原油油藏,展示了深层巨大的勘探潜力。通过对轻质原油油藏油气来源、储集空间、成藏过程解剖,明确了济阳坳陷轻质原油油藏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轻质原油油藏具有低密度、低黏度、低凝固点、高气油比的特征,原油呈黄色—无色,油藏一般呈埋深大、地层压力大、单井产能高的特点。综合分析证实轻质原油主要来自于深部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孔店组高成熟烃源岩,具有较雄厚的资源基础;深层酸碱共控有效储层发育模式突破了深层高地温背景下有效孔隙欠发育的认识,证实4 000 m以下依然发育优质储层,提升了深层勘探价值;通过对轻质原油油藏成藏过程进行解剖,提出了深层自源型、他源型两种成藏模式,指明了轻质原油油藏的勘探方向。综合研究落实了陡坡带砂砾岩体、缓坡带深层红层储集体、斜坡带低位潜山、洼陷带高演化页岩油等轻质原油油藏勘探方向,为济阳坳陷向深层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统计分析济阳坳陷17个油田69个区块、典型解剖5个地区,明确了研究区地层油藏的成藏机制,并对地层油藏成藏差异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油源断层启闭性控制油气运移方向,正向构造背景控制地层油藏的富集,不整合结构控制地层油藏类型,成藏动力控制地层圈闭含油性。济阳坳陷盆缘地层圈闭油源断层的油气输导方式以侧向、垂向为主,走向为辅;不同输导方式的地层油藏规模存在差异。不同地层油藏类型、分布层位储量规模存在差异,地层油藏以新近系馆陶组储量规模最大;油藏类型以地层超覆油藏储量规模最大。不同凹陷同类构造带、相同凹陷不同构造带地层油藏成藏均存在差异性,缓坡带地层超覆油藏和不整合遮挡油藏储量规模都较大而且两者相差无几,陡坡带以地层超覆油藏为主。  相似文献   

19.
济阳坳陷渤南洼陷沙河街组二段具有顶底多源供烃的成藏特征。针对多源供烃油气成藏模式认识不清以及沙二段整体研究程度较低等问题,依据钻井、测井、地震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对其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渤南洼陷沙二段油气成藏由沙四上亚段、沙三段和沙一段3套烃源岩提供油源,沙二段底部扇体及碳酸盐岩沉积与顶部泥岩构成了有利的储盖组合,断层和不整合面组成了立体输导体系;断裂体系和不整合对油气运移和聚集具有重要影响,储集层物性控制油气富集程度;据成藏期和油源不同,渤南洼陷沙二段油气成藏可分为"中期成藏、双源供烃"和"晚期成藏、三源供烃"2种模式;2种成藏模式下多形成由单源油和混源油组成的岩性圈闭、构造圈闭以及构造岩性复合圈闭油藏;自下而上、自洼陷中心向边缘,油气藏的形成时间由早到晚差异聚集。   相似文献   

20.
辽河坳陷潜山油气藏勘探近年来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由寻找成藏条件相对明显的高、中潜山向寻找埋藏更深、更隐蔽、更复杂的低潜山和潜山内幕油气藏的勘探转变.从基底构造活动、潜山类型、岩性及储集层特征、生烃系统、输导体系等多角度探讨了低潜山和潜山内幕油气成藏条件;同时,考虑潜山内幕油气藏的特点,结合勘探实践,从潜山与油气的关系入手重新建立潜山内幕油藏实用分类方法,拓宽了潜山找油领域,形成了具有低幅度、多期裂缝、多油源充注特点的潜山内幕目标成藏模式.通过对辽河坳陷低潜山及潜山内幕油气成藏理论的研究与勘探实践,2001年至2006年,低潜山和潜山内幕累计上报三级储量分别达2.54×108t和1.76×108t,为辽河油田增储稳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