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三余度飞行控制计算机控制单元的重构与恢复策略进行研究。首先简要介绍了飞控计算机的余度架构;通过自检测与互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设计了控制单元的重构策略;通过合理地筛选恢复数据,制定恢复协议,设计了控制单元的恢复策略;最后搭建半物理仿真平台,验证了重构与恢复策略的有效性和正确性,提高了三余度飞行控制计算机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飞行控制计算机余度管理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琴  陈欣  吕迅竑 《信息技术》2012,(6):60-64,70
为满足系统可靠性指标的要求,采用了余度技术,研制了双通道余度飞行控制计算机.在该研究对象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种硬件冗余和软件管理的余度管理策略的研究和设计,提出了多余度信号监控表决算法、基于CAN总线的故障检测机制和系统重构与恢复的方法.故障注入实验表明,样例余度飞行控制计算机在遇到故障时能够实时检测出故障,诊断故障类型,并对故障进行处理,完成系统重构,提高了飞行控制系统的任务可靠性,保证无人机的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3.
以分布式飞行控制计算机为对象,设计相应的故障诊断方法。提出了一种硬件余度和模型解析余度相结合的方法,对计算机外部传感器、外部执行机构以及计算机内部功能模块进行故障诊断。通过设计诊断体系结构,能够有效进行外部传感器、外部执行机构和飞行控制计算机内部数字控制器的故障检测和隔离,解决了传统单一故障观测器无法诊断计算机内部故障的不足,提高了飞行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覆盖率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一种分布式余度结构以提高无人机飞行控制计算机的可靠性,针对其中数据流量最大的串行通信接口单元,提出了一种可有效判断故障类型并进行故障处理的余度管理方案,设计了相应的余度管理算法。同时,对计算机内部的各单元,从时间调度、余度管理和数据交错周期传输3方面设计了FlexRay总线的通信协议。通过对FlexRay通信测试和单元余度管理测试,结果验证了所设计的余度管理方法和总线协议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机载机电系统是支持飞机正常、安全飞行工作所必需的,对飞机发动机和航空电子等设备的正常执行起着保障作用.为了提高机载机电系统的可靠性,机电系统采用了双余度结构,以达到故障容错,进而实现整个飞机系统的高可靠性和安全性.重点介绍了机载机电控制与管理计算机的容错体系结构的设计方案和工作原理,分析了系统的容错管理策略,研究了支持双余度计算机实现的故障检测及重构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黄徽  刘建业  李荣冰  华冰 《导航》2006,42(3):54-59
为了有效提高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可靠性,本文对微小型MEMS-IMU系统的余度配置实现进行了研究。针对典型的非正交配置方案(六传感器正十二面体),进行了工程实现。并将余度系统和小型导航计算机相连,搭建成完整的微小型余度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研究了系统的故障检测、隔离以及系统的重构技术,并将直接比较测量法和最小二乘加权法分别作为故障检测和系统重构工程实现方案,实现了余度系统中LMU数据的采集、故障检测、识别、隔离、系统重构、解算导航参数等一系列功能。试验表明,实现了微型化的余度惯性导航系统,为进一步的研制与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针对飞机供电系统越来越高的可靠性和灵活性要求,文章对供电系统处理机的余度管理技术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设计并实现了同步机制、交叉传输与比较监控、通道控制逻辑和余度处理策略等功能。该技术采用同构型的架构实现了双余度管理,在故障时可进行系统重构,成功实现了一次故障工作,二次故障安全,具有较高的任务可靠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工程实际出发,简述了飞行控制计算机的双余度管理策略,设计方案结合了硬件余度和软件容错技术,在系统软件中应用了故障监控、余度管理和表决技术等,大大提高了飞行控制计算机的可靠性,保障直升机的飞行安全。  相似文献   

9.
於二军  吴斌  李林  刘夏青 《电子技术》2012,(7):71-72,70
机载计算机的任务可靠性对飞机飞行安全至关重要,而提高任务可靠性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进行余度设计。文章从研究两种常用的双余度容错模型出发,将桥联模型应用于机载计算机的双余度设计。通过对工作模型的故障容错机制的分析,证明该双余度设计可有效提高机载计算机的任务可靠性,具备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更正     
作者许静,夏珊刊登于《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20年1月上半月刊总第171期,P117-118页《飞行控制计算机的余度分析与设计》一文,原文摘要应更正为:“作为直升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飞行控制计算机在直升机的飞行任务中担任核心作用,直升机的性能及飞行安全受其可用性、可靠性及稳定性的影响。为了提高飞控计算机的可靠性指标,故在双余度飞行控制计算机的设计中引入余度管理策略,余度管理策略的关键是硬件冗余和软件管理,本文将简述双余度飞行控制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及软件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机载机电管理计算机双余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载机电管理计算机的任务可靠性对飞机飞行安全至关重要,而提高任务可靠性的一个有效途径就是进行余度设计.本文从研究两种常用的双余度容错模型出发,将桥联模型应用于机电管理计算机的双余度设计.通过对工作模型的故障容错机制的分析,证明该双余度设计可有效提高机电管理计算机的任务可靠性,具备一定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梁晓智 《数字通信世界》2020,(1):124-124,135
通过把分布式飞行控制计算机当做研究目标,可以有效的得出故障诊断方法,可以把硬件余度和相关的模型解析余度联系在一起,实现对无人机分布式飞行控制计算机故障的诊断。可以设计有效的诊断体系,提高进行故障诊断的效率以及速率,及时对故障进行有效处理,有效改善以往故障检测器存在的弊端,增强对于无人机分布式飞行控制计算机故障诊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提高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机载设备的设计重点,余度技术是系统或设备获得高可靠性的设计方法之一。当系统发生故障时,余度系统能够自动完成系统重构,继续带故工作,从而提高系统的任务可靠性和安全性。从余度数目选择、余度结构、余度管理及策略设计、余度系统的单点故障影响分析和共模影响分析等几方面介绍了机载设备余度设计方法,同时分析了余度设计对设备的有利和不利影响,具有一定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多余度飞控计算机通道故障逻辑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航空电子系统中,飞控计算机系统用于控制飞机的飞行功能,要求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必须采用容错技术来满足要求。容错的重要方法是冗余。目前的飞控计算机系统,大多采用双余度、三余度及四余度的容错计算机。在余度计算机中,每一余度称为一个通道,每个通道均具有输出控制能力,因此余度计算机输出控制权的确定和交接就变得至关重要。介绍了道故障逻辑的功能需求和结构,重点研究了一种3×2余度飞控计算机系统通道故障逻辑的设计。  相似文献   

15.
文章提出的机电综合管理系统重构技术,通过串行容错背板总线以及实时健康监控软件,解决了余度核心处理器和余度接口之间的交叉控制、交叉访问等问题,与传统的双余度系统相比任务可靠性有了极大提升;提出了机电管理系统分级故障监测和重构机制,实现了接口级功能备份、模块级无缝切换等不同级别的重构,将容错和重构级别从传统的通道级细化到接口级,提高了机电系统的容错能力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飞控计算机是自动飞行控制系统数据处理、控制和综合的核心,其可靠性直接影响着飞机的飞行安全,余度架构设计是解决飞控计算机高可靠性问题的有效途径。针对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可靠性要求,文章提出一种新型双-双余度飞控计算机的架构方案,概括描述了其体系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并利用马尔可夫模型进行了可靠性分析。数据结果表明,双—双余度飞控计算机架构满足容错要求,提高了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可作为设计高可靠性长航时飞控计算机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7.
飞控计算机是面向飞行控制应用的计算机,主要完成控制律计算和余度管理等工作,是安全关键部件。因此,设计高安全、高可靠性的飞控计算机系统对于提高飞机的飞行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文章提出一种同构型四余度飞控计算机设计方案,描述其硬件架构和软件工作方式,并利用马尔可夫模型对其可靠性进行建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余度同构型飞控计算机结构设计满足飞控系统对可靠性的要求,可作为高可靠性长航时飞控计算机设计的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18.
飞控计算机冗余备份技术是提高飞行安全性和任务可靠性的有效途径。文章针对双通道飞行控制计算机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双余度飞控计算机的软硬件架构。  相似文献   

19.
引导计算机是引导系统的核心。为了提高引导系统的安全可靠性,采用非相似余度技术,从而避免共性故障带来的严重后果。从安全的实际需求出发,对引导计算机的体系结构进行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非相似余度的引导计算机结构方案,并应用一种简化的可靠性结构模型对其进行可靠性分析,结果显示该结构能满足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指标。  相似文献   

20.
针对样例主从式双余度飞控计算机体系架构,提出一种容错管理策略,设计了系统故障检测与诊断、系统资源管理、故障恢复等算法。在无人机半物理仿真平台下进行了容错策略算法测试,结果表明,该容错策略正确,算法功能和性能满足工程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