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向飞 《机电工程技术》2014,(7):I0002-I0003
智能数字化加工车间是智能制造的典型代表,主要解决工厂、车间和生产线以及产品的设计到制造实现的转化过程,实现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制造、装配、质量控制和检测等各个阶段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标准化和技术组织已提出多个智能制造相关的参考模型,对几个重要参考模型进行总结与分析。围绕车间运行管理、基于数据字典的资产数字化描述、信息集成,给出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的多维度模型,从不同层面抽象提取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的核心要素,将指导智能制造的具体实施工作。  相似文献   

3.
控制阀的生产过程控制复杂而多变,属于典型的多品种、中小批量、定制化的离散型制造模式,适合开展数字化车间建设。在"两化深度融合"、"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结合某控制阀生产公司生产新基地的规划和实施,初步探讨了数字化制造车间的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制造系统建设、车间工艺规划、智能测控系统的开发、IT基础建设等。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制造2025》五大重点工程之一"智能制造工程"要求,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建设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目的和目标非常明确,落脚点是为企业应用落地服务。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仪综所")融合其一直以来在智能制造方面开展的政府决策支撑、标准研制验证、咨询培训、国际合作研发、技术推广等工作经验,结合综合试验平台智能制造元素的应用和实现,举办"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设计与实践高级研修班"。  相似文献   

5.
机器人数字化车间是机器人、智能设备和信息技术三者真正意义上在制造业的完美融合,它涵盖了工厂制造的设计、生产、物流等环节,是智能制造的典型代表。现结合实例,从工业机器人上下料单元、AGV物流系统、立体仓库、信息化系统4个方面对数字化车间的制造模式进行了简要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正>1立项背景数字化车间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单元,涉及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物流管理等多个技术领域。统一的术语和通用技术要求是我国实现数字化车间建设、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所必备的基础条件,其标准化及其验证平台建设已经成为智能制造技术推广应用的瓶颈问题。实现数字化车间相关名词术语的规范化和通用技术要求的统一化,对支撑数字化车间建设,保障智能制造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针对机床加工行业中的数字化柔性智能制造系统,构建了整套系统的物理架构,给出了车间管控系统、智能仓储物流系统、三个数字化柔性加工单元的详细设计。通过传感器、无线射频识别(RFID)装置等,实时采集车间中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料、刀具、物流小车、机床、量检具等的数据,并对物流过程、加工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处理、优化和整合,构建车间局域网并与互联网结合形成车间数字化柔性智能制造系统。柔性制造化系统以实现车间工件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并管理工厂中的人、机、料、水、电、气、生产进度、工艺参数、产品质量、环境因素等各种生产要素,目的是实现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最后,给出了系统的具体应用界面和应用结论。  相似文献   

8.
针对机床加工行业中的数字化柔性智能制造系统,构建了整套系统的物理架构,给出了车间管控系统、智能仓储物流系统、三个数字化柔性加工单元的详细设计。通过传感器、无线射频识别(RFID)装置等,实时采集车间中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料、刀具、物流小车、机床、量检具等的数据,并对物流过程、加工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处理、优化和整合,构建车间局域网并与互联网结合形成车间数字化柔性智能制造系统。柔性制造化系统以实现车间工件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并管理工厂中的人、机、料、水、电、气、生产进度、工艺参数、产品质量、环境因素等各种生产要素,目的是实现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最后,给出了系统的具体应用界面和应用结论。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车间技术是数字化、自动化、物联网技术(IoT)在制造业车间的典型应用,它将柔性制造技术与工艺设计系统、智能识别技术、生产组织系统以及其他管理系统的信息进行高度集成,构成具有综合信息流及自动化性质的集成制造系统.本文结合国内柴油发动机行业智能制造生产线建设的先进经验,研究了面向智能制造的柴油发动机数字化车间建设的基本需求、总体框架和构建策略.采用柴油发动机企业的实际项目案例说明了研究内容,并结合已经建成的数字化车间对其效率进行分析和对比,以及针对现有生产线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数字化车间是智能制造的生产组织模式,数字化车间的建设实际是车间生产制造过程数据流的建立。因此,车间级数据采集作为建立数字化车间的重要基础,通常采用两种方式:与制造单元直接通信的系统,以及基于周期或事件采集车间数据的检测系统,而数据采集可以由过程自动执行或通过人机专用接口手动执行。本文论述了数字化车间通用的数据采集模式,以及生产过程和数字化工位的数据采集方案,可作为数字化车间数据采集实施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对铜板带材质量和性能的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生产方式已无法很好地满足当前市场,智能制造成为铜板带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结合铜板带的生产特点和企业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重点对铜板带生产车间的原辅材料、废料、设备检修等物流运输智能化的工艺需求和智能制造的难点进行了分析,主要包括平面库房、高架库房、物流方向、设备接口、运输工具、线路规划、车间布置等,对智能制造工厂规划和设计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照德国制造业在世界金融危机中的优异表现,探讨了离散型制造业智能工厂建设思路和关键要素。其中,通过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的对比,结合国内形势及智能工厂建设现状,提出了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决策与支持、生产过程的管理与控制等智能工厂建设关键要素,以应对新技术革命的冲击,实现由传统制造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转型升级,促进我国由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蜕变。  相似文献   

13.
傅磊  曲晓峰 《机械工程师》2022,(3):115-118,121
根据制造企业工厂/车间生产组织结构的层级划分方法,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实现原理,提出了一种工厂/车间智能制造系统的总体架构设计方法,并介绍了系统各组成要素的构成.根据所提出的架构,讨论了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工厂/车间智能制造系统的实施问题.所提出的设计和实施方法为工厂/车间智能制造系统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一个实际的智能工厂项目为依托,系统研究了智能工厂的构架和具体建设实施方法,形成了包括工厂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物流、智能管理等多个方面的智能制造与汽车制造业务流程有机结合的系统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数字化工厂、自动化柔性生产线、物流管理系统、智能管理中心等智能制造基础设施,制定了智能工厂的相应标准,并通过应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了自动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智能工厂体系中的融合,给出了智能透明汽车工厂具体的实施思路和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5.
<正>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促进消费品工业转型升级,提高质量和效益,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于10月22日在山东青岛召开消费品工业智能制造现场交流会。会议明确在消费品工业领域进一步推进智能制造,要着力抓好五方面的工作。一是牢牢把握智能制造发展方向,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推进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国家战略”,实现公司智能制造目标。通过在旅顺新厂区对气缸盖生产线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提升柴油机关键核心部件智能制造技术,为公司建设数字化车间提供宝贵经验。本文介绍了气缸盖生产线数字化升级项目的总体规划,以气缸盖智能制造为目标,构建工位制节拍化生产模式,围绕气缸盖加工、打磨、清洗、组装制造单元和物料运输、信息系统集成等打造气缸盖数字化制造体系,实现气缸盖数字化生产。  相似文献   

17.
智能制造是新工业革命的核心,智能制造以个性定制化、柔性化和互联互通的信息技术为重要特点,通过智能运维,使制造系统的价值达到最大化。柔性化、大数据、自协作、虚实融合等新的概念和先进的生产理念逐渐得到国内外制造业的认可。基于此,从车间布局、运行和管理等方面分析当前国内外智能制造车间的发展趋势和要求,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智能制造车间规划、管理的基本思路和建设内容,为智能制造车间的升级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5月21-24日,第二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设计与实践研修班"在北京举办。此次研修班由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仪综所)主办,来自国内制造、应用企业及科研院校的89名学员参加学习。仪综所书记兼副所长李琳为研修班开班致辞,副总工程师李玉敏全程指导管理了研修班。第二期研修班以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设计与实践为研修内容,课件设置包括:智能制造发展现状与技术趋势、面向智能制  相似文献   

19.
面对复杂电子装备车间高可靠、高性能、高柔性、高质量、高效率的生产制造需求,文中从体系架构、赋能技术、工业软件、智能装备以及示范工程等维度分析了国内外复杂电子装备数字化车间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当前我国复杂电子装备数字化车间建设存在的不足,介绍了某复杂电子装备企业数字化车间建设探索与实践案例,并结合当前智能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制造2025》五大重点工程之一"智能制造工程"要求,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建设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目的和目标非常明确,落脚点是为企业应用落地服务。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以下简称"仪综所")融合其一直以来在智能制造方面开展的政府决策支撑、标准研制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