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刘敏  左倬  王嘉伟 《净水技术》2021,40(12):97-106
通过物理结构修复、水质生态净化、生物群落恢复3个方面系统性地总结上海市在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中应用的相关生态修复技术及要点.目前,上海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中应用的物理结构修复主要涉及河道平面调整、断面设置、微地形塑造、生态护岸建设、硬质护岸改造等技术;水质生态净化技术主要包括生态浮床技术、微生物净化技术、曝气增氧技术及其他新型的集成技术;生物群落恢复技术主要涉及陆域生态措施、水生植物恢复构建、水生植物投放等相关措施.文中旨在全面总结各类技术的同时概括其技术要点,为构建完善的黑臭水体治理体系、规范上海市黑臭水体生态修复方案设计、巩固黑臭水体生态修复成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朱小冬 《水处理技术》2021,(4):78-80,85
曝气技术是黑臭水体整治的一项有效措施。综述了曝气技术在国内外黑臭水体治理上的应用,研究了黑臭水体需氧量计算的三种方法,利用组合推流反应器模型思想,结合生物膜降解污染物机理,设计建立了一种适用于黑臭河道湖泊需氧量计算模型-改进型组合推流反应器。利用该模型计算商丘某河道需氧量,结果表明整治期间总需氧量为6 305 kgO2,黑臭水体整治前20天需氧量大,占总需氧量的83.1%,因此在黑臭河道治理前期需及时补充溶解氧,为微生物降解污染物提供溶解氧条件。  相似文献   

3.
低强度曝气技术修复黑臭水体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低强度曝气修复黑臭水体的河道复氧技术,通过试验证明,低强度曝气技术消除河道黑臭是完全可行的,同时还能有效去除水体污染负荷.以氨氮去除率为指标,比较了低强度曝气与连续曝气,间歇曝气等三种曝气模式耗能情况,低强度曝气能源消耗仅为连续曝气的10.52%和间歇曝气的25%,可节约大量的能源,能大大降低曝气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组合生物技术对黑臭河道修复的工程应用,采用"曝气复氧+人工水草+高效生物菌剂"技术对连云港东辛农场某黑臭河道修复的中试实验研究。运行结果表明,经过3个月的调试与运行,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对COD、氨氮、总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8.9%、80%、73.1%,水体透明度由0.16 m上升到0.6 m以上,溶解氧从0.97 mg/L增长到4.34 mg/L。经中试实践证明,该组合技术能有效去除水体的有机污染物、无机盐等,提高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同时消减了河道底部的黑臭底泥,水质提升至地表水IV类标准,该水体的景观生态效果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华中地区某河道水质污染情况严重,已到达黑臭水体的范畴。文中通过对该河道进行实地调研与水质检测,分析了该河道水质特点以及其演变成黑臭水体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截污治污→生态清淤→水系连通→生态修复"的黑臭水体整治方案与分段建设不同驳岸的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6.
上海城区中小河道黑臭水体修复关键技术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耘  程江  黄民生 《净水技术》2006,25(2):6-10,23
目前在上海城区中小河道黑臭水体修复过程中,应用生物修复特别是生态上程的方法是修复技术的主体。根据对其黑臭的背景分析,发现水体有机污染较严重,河道富营养化趋势较为明显。有鉴于此,在中小河道经先期治理的基础上探讨了高效生物膜、生态浮床和水生植被重建三项关键技术。指出上海中小河道黑臭的现状决定了采用这些关键技术是比较合适的。  相似文献   

7.
为了消除黑臭水体、解决河道污染问题,对河道曝气净化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介绍了黑臭水体曝气净化技术的机理、曝气装置以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其处理效果的影响因素,得出了曝气净化技术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水体污染治理技术的结论,但其还存在着处理效果不稳定、能耗过高、治理不彻底等亟待解决的问题。认为河道曝气净化技术的发展方向为研发高效低耗的曝气设备、寻找合理有效的组合处理方式、以及适当的底泥曝气和精准曝气。  相似文献   

8.
在自然水体中,两种价态的铁离子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相互转化和循环;大量有机物排入水体打破了铁离子的正常循环,铁离子的不正常还原使水体中的Fe~(2 )浓度升高,成为影响水体黑臭的主要因素之一;实验室和工程实践证明,对河道进行曝气充氧可以消除河道黑臭,使水体逐步恢复自然的生态功能。  相似文献   

9.
组合生物技术对黑臭水体净化修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将曝气充氧技术、微生物净水技术、植物净化技术及生物促生技术进行组合并用于上海市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实验结果表明:组合生物技术对黑臭水体的CODCr,净化率可达80%左右,对BOD5和NH3-N可达90%以上。微生物和浮游藻类的分析检测结果表明,组合生物技术能够实现黑臭水体生态系统的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0.
将曝气充氧技术、微生物净水技术、植物净化技术及生物促进技术进行组合并用于上海市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在组合技术应用过程中,各种单项技术在发挥了各自功效的同时获得了协调、共生。曝气充氧可以快速地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水体中污染物的净化过程由厌氧发酵转化为好氧矿化,导致黑臭的二次污染物浓度随之降低,  相似文献   

11.
曝气复氧是黑臭水体治理的有效方法。建立了组合推流反应器模型,并用它对黑臭水体需氧量及水质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精确地计算出黑臭河道需氧量和水质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新阳主排洪渠是海沧区新阳工业区的主要河道,外连马銮湾海域,2018年前水体污染严重,部分河段底泥上浮、发黑发臭,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环境及城市生态平衡。黑臭水体综合整治是一项长久性的系统工程,本次黑臭水体治理按照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思路,主要包括:截污工程、清淤工程、生态修复工程。在完成排口截污、清除河道底泥以改善现有水质现状的条件下,建设生态修复工程重构河道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河道生态平衡及水体自净能力。以新阳主排洪渠综合整治为例,探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丰元  叶慧敏  栗勇田 《广州化工》2023,(11):149-151+158
针对河北某河道黑臭水体的污染来源和污染现状,采用“强化耦合微泡曝气膜技术+组合生物修复技术”的基本技术路线进行治理,解决水体黑臭,改善水体生态环境。结果表明,水体水域范围内卫生整洁,无臭味,水体透明度得到明显改善,河道水体中COD、氨氮和总磷水质指标由治理之前的63 mg/L,6.53 mg/L和1.28 mg/L分别下降至38 mg/L、0.93 mg/L和0.29 mg/L,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V类水标准。  相似文献   

14.
孙家倩 《清洗世界》2023,(7):150-153
近年来,城镇黑臭水体已成为影响居民生活的突出环境问题之一,而对周边具有密集居住区、学校、公园绿地等敏感点的河道的水环境治理工作,更具有紧迫性和代表性。本文通过对昆山市某河道进行实地调研和水质监测后,进行黑臭水体成因分析,并基于“污染源削减-水动力改善-生境修复-水生态系统恢复-维护管控”的治水原则,针对性的提出“控源截污—强化治理—生态修复”的综合治理方案。工程完成后项目河道消除了黑臭,水体中DO得到了显著提高、COD得到了显著去除,重构了河道生态系统,实现了对河道的长效治理的目标,该工程对于周边具有敏感点的城镇黑臭河道的系统治理案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黑臭水体已成为水环境的突出问题之一,严重破坏人居环境,影响城市形象.巨野县会盟景观带是中心城区的一条重要的景观河流,然而整治前水体污染较为严重,其溶解氧(DO)浓度较低,氧化还原电位小于-200 mV,氨氮含量大于15 mg/L,属于重度黑臭水体.项目开展了巨野县会盟景观带黑臭水体系统性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提出了外源减排及截污、内源清淤及消解底泥、水动力恢复、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5个方面系统性治理方案.工程完成后消除了黑臭水体,恢复了河道排水、防涝及景观等功能,河道水质指标优于黑臭水体标准,实现了环境生态综合提升的预期目标,为类似水体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当前,城市黑臭水体问题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治理黑臭水体亟不可待。水体黑臭的成因较为复杂,是内源污染和外源污染以及其他因素共同造成的结果。针对黑臭水体,笔者认为技术上采用外源阻断、内源控制、生态净化、活水富氧等方法,采用PPP模式推进治理,实现资金利用和水体水质持续改善双赢的局面,具有较好的推广作用。此外,随着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兴起,将在黑臭水体修复领域拥有较好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前城市水体黑臭已成为我国城市水环境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本文简单阐述了城市水体"黑"和"臭"的成因,对黑臭水体主要治理技术进行总结,包括清淤疏浚、底泥原位处理、曝气增氧、植物修复、旁路处理和活水补水等。黑臭水体治理是一项综合复杂的工程,需"一河一策",多管齐下,长效治理。  相似文献   

18.
结合城市河道现状,在分析黑臭水体复杂的成因基础上,提出控源截污、内源清理、生态修复和活水循环的整治方案.生态修复可以从根本上恢复河流系统的生态功能,是长效和稳定改善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黑臭河道根源于岸,整治重点在排口,关键在管网,好的整治方案应该是因地制宜、控源为本、建管统筹、技术可行和经济投入可承受.  相似文献   

19.
水体黑臭是水环境污染的极端现象,严重制约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微纳米曝气技术具有气泡粒径小、水中停留时间长、传质效果好、界面ζ电位高等优点,有望应用于黑臭水体水质净化的应急处理和底泥微生境系统修复.文中从微纳米气泡的特性出发,考察了微纳米曝气技术对黑臭水体上覆水体和底泥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微纳...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黑臭水体现状和形成原因介绍,提出目前黑臭水体处理技术和设备方面的不足。分析了高纯氧微纳米乳化气水交换机在黑臭水体的应用效果,其具有处理周期短、水质改善效果好、污泥减量化等优点,在黑臭水体及湖泊生态修复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