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新生态二氧化氯复合解堵技术在河南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聚合物驱油常伴随有地层堵塞,影响了驱油效果。由于堵塞物主要由聚合物及各种无机垢构成,直接采用强氧化剂解堵会腐蚀设备,安全性差,解堵效果不理想。针对河南油田聚合物驱油藏物性及地层堵塞物的特点,研究开发出了新生态二氧化氯复合解堵剂及其配注工艺。该复合解堵剂以二氧化氯粉剂为主剂,是一种潜在二氧化氯生成体系,由两种粉状物组成,其水溶液在地层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生态二氧化氯,具有极强的破胶、杀菌、除硫和溶蚀各种无机垢堵塞物的能力;配注工艺简单可靠、针对性强。现场应用表明,新生态二氧化氯复合解堵技术可高效解除油田聚合物驱地层堵塞,措施井平均有效期可超过8个月且增油增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聚合物驱油技术是目前国内各大油田三次采油技术中提高采收率的一种主要技术措施。但随着注聚的不断注入、向前推进运移,因聚合物的黏弹性以及存有不溶物残物,导致注聚井注入压力逐渐升高,出现注聚井注不够、注不进的现象日趋严重,影响正常生产。针对海上油田生产特性和注聚井情况及堵塞物的深入细致分析,通过堵塞物分析、解堵剂稳定性、聚合物解堵实验、堵塞物解堵等实验研究,室内研发出适合海上油田注聚井解堵的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的解堵剂。  相似文献   

3.
针对河南油田注聚区块欠注和注入压力高的状况开展了聚合物堵塞机理研究,并对APS解堵剂进行评价。通过对注聚返吐物的成分组成分析发现,聚合物凝胶占堵塞物总质量的90.98%,是造成注聚井堵塞的主要物质。从室内岩心模拟试验结果来看,APS解堵剂对聚合物溶液造成的堵塞起到了较好的解堵作用,当渗透率接近1D时,渗透率恢复率可达到71.72%;但对聚合物凝胶造成的堵塞的解堵效果不太理想,当岩心渗透率为1.012D时其渗透率恢复率为57.00%,不能达到有效解堵的要求。增大APS解堵剂的质量分数对聚合物溶液的解堵有较好效果,渗透率恢复率提高了6.63个百分点;但对凝胶解堵效果不大,只增加了2.92个百分点。化学解堵后提高注入压力可以增加岩心渗透率的恢复率,提高解堵有效率。注入压力增幅越大,岩心渗透率恢复率越好。但注入压力并不能无限制提升,注入压力应小于地层破裂压力。  相似文献   

4.
注聚合物井堵塞机理分析及解堵剂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大庆油田注聚合物井堵塞物进行了无机化学分析、有机化学分析、硫、铁和微生物对堵塞的影响实验及不同渗透率的岩心切片分析,认为堵塞物的主要成分是含钙镁离子和铁离子的不溶解物质以及黏土、出砂造成的核,聚合物大分子缠绕在核的周围.形成胶状的复合极团.由于其主要的尺寸与实际地层的孔喉不配合,造成堵塞。不同渗透率岩心的堵塞分析表明,相同的聚合物溶液对渗透率不同的地层堵塞程度不同.渗透率越低.岩心中黏土含量越高.黏土矿物电性特征将导致更多的聚合物被吸附在黏土矿物表面.无机堵塞物引起的堵塞越严重。对于渗透率较高的岩心,出砂引起的堵塞比低渗透储集层严重得多。针对注聚井堵塞机理,研制了3种解堵剂.评价实验结果,认为配方A效果最好,配方B次之.配方C效果一般.表7参7  相似文献   

5.
针对渤海注聚油田聚合物堵塞问题,开发复合解堵修井液体系,利用修井作业窗口期解除近井地带聚合物堵塞,恢复油井产能。复合解堵修井液体系由主剂氧化剂和辅剂高效清洗剂、螯合剂组成。采用垢样静态溶解和动态岩心驱替实验评价复合解堵修井液对聚合物堵塞物溶解能力。室内实验表明,该体系具有良好的聚合物降解、洗油和金属阳离子螯合能力,24小时可完全溶解含油聚合物垢样中的有机组分。动态驱替实验表明,对于聚合物伤害后的岩心,注入复合解堵修井液体系后,岩心渗透率恢复率达96%。该体系已应用于注聚油田油井修井作业,具有明显的提液增油能力,为海上注聚油田利用修井作业窗口期提升油井产能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渤海油田注聚受效井堵塞物复杂,常规解堵工艺效果差。堵塞物组分分析表明,堵塞物以有机、无机及聚合物相互包覆的复杂形式存在,为此提出先采用有机溶剂清洗有机质,再对含聚胶团堵塞物进行分散,采用逐级剥离逐级解除的解堵思路。从溶解有机物、胶团降解及氧化破胶等3方面开展不同类型解堵液溶解效果对比实验,结合堵塞机理优选解堵液体系为8%~10%甲酸+4%~6%有机溶剂解堵剂D+1%强氧化剂。渤海油田注聚受效井堵塞半径可达3 m以上,为提高解堵效果及扩大解堵半径,通过对比分析堵塞物多轮次溶解效果,配套形成了多轮次处理及液气交替注入或伴注的解堵工艺。新工艺现场试验单井日增油达60 m3/d,应用效果显著,为解决聚驱受效井产能释放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具有较好的现场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大庆油田注聚井解堵增注技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大庆油田聚合物驱三次采油过程中,随着聚合物注入体积的增加,注聚井堵塞问题日益突出。主要表现是:注入压力高、达不到配注、间歇注入等,严重影响聚驱效果。注聚井解堵增注技术分析了聚驱注入井注入压力上升的主要原因及注聚井堵塞规律,并根据注聚井近井地带堵塞物的成分分析,研制出新型注聚井解堵剂配方;为减少注聚井解堵后因聚合物的再吸附而重新堵塞,研究了注聚井油层保护技术,形成了既能防止聚合物在油层孔隙表面的再吸附,又能通过竞争吸附将吸附在油层孔隙表面的聚合物驱替掉的油层保护剂配方。该技术现场试验22口井,从解堵施工到油层保护等方面技术完善配套,现场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二氧化氯复合解堵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特低渗透油层容易被堵塞污染、常规酸化解堵措施效率低下且有效期短的情况,在分析油层堵塞原因(高分子聚合物、硫化亚铁及细菌等堵塞油层)的基础上,西区采油厂引进了二氧化氯复合解堵技术,有效解除了油层污染。研究了二氧化氯的物理性能、解堵机理及室内基本性能,结果表明:二氧化氯是一种强氧化剂,可以有效解除油井的高分子聚合物、硫化亚铁及细菌的堵塞。在合理选井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现场,成功解除了地层堵塞,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渤海油田注聚获得了显著的增油降水效果,但部分注聚井存在注入压力偏高,不能达到油藏方案配注要求,采用常规化学解堵技术解堵效果差或有效期较短。堵塞物成分分析表明,渤海注聚油田堵塞井堵塞物由无机物和有机物混合包裹形成,受水中悬浮物和含油量的影响,无机物和聚合物相互作用产生组分复杂的垢,导致地层渗透率下降和地层堵塞。根据堵塞机理分析,优选出复合解堵体系并设计出复合解堵工艺,在绥中36-1、锦州9-3和旅大10-1等油田取得成功应用,视吸水指数平均提高90%,平均有效期达10个月,解堵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随着注聚开发的进行,SZ36-1油田的部分受益油井中出现了含聚堵塞物,导致了产能下降。采用多种表征手段对比分析了注聚井和受益油井堵塞物的组成,发现在所采集到的样品中,受益油井堵塞物以无机垢为主,无机垢/有机垢质量比为4.0~5.5,远大于注聚井的0.25~0.75,受益油井和注聚井中无机垢分别主要为Fe_2O_3和CaCO_3,有机垢则均为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对比分析了注聚井和受益井中无机垢和有机垢的成因,重点分析了受益油井堵塞物的成因:在受益油井的近井地带,酸化作业后的残酸含有大量Fe~(3+),与聚合物驱替液相遇后,液体pH值上升,形成Fe(OH)_3沉淀,氧化后即形成Fe_2O_3无机垢;驱替液中降解后的聚合物在酸性条件下会选择性地与Fe~(3+)通过配位作用,形成水不溶的聚合物交联物,即形成有机垢。分析结果可为注聚井和注聚受益油井的针对性解堵以及预防注聚受益油井堵塞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DLA型解堵剂在曙光油田大凌河油层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河曙光采油厂曙二区大凌河油藏在开采过程中,原油中的重质组分(胶质、沥青质、石蜡)和地层水中易结垢物质在近井地带沉积,造成油井频繁堵塞。为此研制了解堵剂DLA,它是表面活性剂、无机和有机酸、分散剂、络合剂、缓蚀剂及其他助剂的水溶液,注入地层后可以剥离岩石表面的有机沉积物,溶蚀碳酸盐岩和无机沉积物,吸附在岩石上的某些组分缓慢释放,起阻垢作用。在大凌河油藏的15口油井用DLA进行了22井次解堵作业,全部成功,解堵作业后油井产油量和产液量增加,经济效益良好。通过一个典型井例,简介了DLA解堵作业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目前国内外已经使用或正在研究的注水井各种解堵增注方法,并结合埕北和绥中36—1两油田的油层特点、钻井完井方式和油水特性,优选出适合两油田注水井的解堵增注方法。该方法可供其它油田油井转注、水井投注和注水井解堵增注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13.
HAL-1型聚合物解堵剂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聚合物对油田进行开发是一种常用的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的三次采油技术。随着聚合物注入量的增加 ,聚合物固体颗粒逐渐沉积在孔隙中 ,这些附着物将会干扰聚合物的继续注入。为此 ,研制了HAL -1型聚合物解堵剂 ,并进行了现场试验 ,共用解堵剂 1 2t,累计施工 4井次 ,成功 4井次 ,施工工艺成功率 1 0 0 %。平均单井增加注水 2 40 0m3 ,平均单井增注聚合物1 3 0 0m3 ,对应油井增油 42 0t,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挤注解堵剂解堵后 ,平均降低注聚压力0 .8MPa。  相似文献   

14.
川东石炭系气井生产时间长,部分气井出现不同程度的井筒堵塞影响产能,常年反复酸化导致气井井周形成大的近井酸蚀通道,酸液未发挥作用就已漏失,酸化效果差且稳产周期短。鉴于目前川东石炭系气井解堵难的问题,通过井筒堵塞物分析明确了堵塞物主要由铁的氧化物、碳酸盐、BaSO4和SiO2等无机物和月桂醇聚醚类有机物组成,推荐的解堵工作液体系(15%(w)HCl+1%(w)缓蚀剂+2%(w)铁稳剂+3%(w)表面活性剂)在地层温度下对垢物的溶蚀率最高达77.6%。对不同堵点位置的堵塞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堵工艺,油管堵塞推荐连续油管或油管注酸解堵,套管堵塞推荐真空回位抽砂工艺,地层堵塞推荐泡沫酸酸化解堵。采用研究的解堵液体系和工艺开展现场试验6口井,解堵有效率100%,为本区和同类型低压气井解堵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  相似文献   

15.
K油田井下油管、套管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作业后堵塞问题,严重影响了油井正常生产。针对这一问题,鉴定了堵塞物类型并研制了一种螯合型高效解堵剂。首先,对K油田的储层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了解其潜在的油井堵塞可能,得出结垢和CO2腐蚀剥落铁锈的可能堵塞原因。然后,根据XRF和XRD等大型仪器分析结果,确定了堵塞物的主体为氧化铁并含有少量石盐。最后,通过多种酸液体系的溶解实验,进一步确认了堵塞物类型,并优选出螯合剂与氢氟酸组合的解堵液配方体系和与之适应的缓蚀剂体系,同时使用现场井筒堵塞物样品对其进行了溶解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螯合型解堵液体系能够耐受120℃的高温,对油套管的N80钢片无溶蚀作用,而2 h内对堵塞物锈块样品有着高达82%的溶蚀率,达到既能保护油套管而又能溶蚀堵塞物的目的,显示出良好的解堵效率。该解堵液体系,加入KMS-Z缓蚀剂后,腐蚀速率大幅降低,低至8.91 g/(m2×h),可超过行业一级标准。与之相比,土酸体系虽然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但腐蚀速率始终无法得到有效控制,这可能与铁锈溶解后三价铁的高氧化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HB复合解堵技术在二连低渗透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二连阿南,哈南低渗透砂岩油田的地质和开发特征及造成油层污染的主要原因。研制了以溶蜡,胶质沥青为主的HB有机解堵剂配方和以清除酸溶盐,铁的腐蚀产物,粘土颗粒及乳化水堵塞为主的HB无机解堵剂配方。介绍了HB复合解堵技术解堵机理。解堵剂性能和现场施工工艺。在二连“两南”低渗透砂岩油田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注聚井用油层保护剂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国  王鑫  王锐 《油田化学》2004,21(2):169-171
大庆聚合物驱油田20%以上注入井的注入压力已接近或达到油藏破裂压力,压裂或化学解堵改善注入性能的有效期很短。报道了一种注聚油层保护剂的作用机理、室内性能考察及现场应用效果。该剂的作用机理如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优先于HPAM在岩石上吸附,吸附层造成疏水环境,吸附层增溶有机酸、醇,形成超薄膜,改变岩石表面性质,稳定剂螯合、屏蔽高价阳离子,减少或防止HPAM吸附、滞留、沉淀造成的堵塞。在室内实验中该剂使HPAM在储层岩屑上的静态吸附量由10.01mg/g减少至0.624mg/g;注入30PV该剂溶液使储层岩心渗透率下降30%,再注入60PV聚合物溶液则下降56.2%,而只注入60PV聚合物溶液则下降75.8%;注入60PV聚合物溶液使3支储层岩心渗透率下降75、0%~79.2%,再注入30PV该剂溶液使渗透率恢复至原值的54.5%~58.3%。4口注聚井先进行化学解堵再注入油层保护剂溶液,注入压力平均下降1.75MVa,有效期超过6~10个月。图2表2参2。  相似文献   

18.
针对苏里格下古气田因出水引起井筒缓慢堵塞,导致部分井产量下降的问题,开展了堵塞原因分析。为了减少入井液对管柱的腐蚀、延缓检修周期,开发出一种中性清防垢剂。产品室内评价结果表明:该产品16h对堵塞物溶解率可达到95%以上,对管柱腐蚀极低;质量浓度为40mg/L时,对不同种类无机垢的阻垢率达到80%以上,可延缓井筒结垢周期。产品现场应用3井次,解除了井筒堵塞,平均单井日产气量提高了21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