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2 毫秒
1.
为了解三峡大坝下游宜昌至武汉河段可冲深度内河床地质结构和各层粒度组成,根据三峡工程论证泥沙专家组要求,长办荆实站从1987年5月开始在宜昌至武汉长达666km河段内进行了洲滩勘探,填补了该段钻探资料的空白,尔后又进行粒度分析并撰写  相似文献   

2.
查勘汉江中下游重点河段调查水文泥沙、河势调整、航道变化1997年4月3~12日,承担“九五”三峡工程坝下游冲刷对河势及防洪影响专题研究的长江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和代表对汉江中下游(丹江口水利枢纽至武汉)进行实地查勘。查勘过程中沿途对重点河段、护岸险工和...  相似文献   

3.
三峡枢纽下游宜昌至沙市河段河床冲刷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一、二维嵌套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对三峡建库后宜昌至沙市河段河床冲届及共对卵石浅滩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其中芦家河及江口水道用平面二维数学模型计算,其余河段用一维数学模型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三峡建库后,在水库运用至第10年,宜昌-沙市河段的沙层覆盖层几乎冲光,之后主要以砾、卵石层面粗化下切为主,床面相对卵石层面下切最大幅度约为0.47m。水库运用到第15年,宜昌-沙市河段基本达到冲刷平衡,此时宜昌水位下降值约为1.6-1.8m,从水库运用的第5年开始,芦家河以下河段逐渐出现了一些局部水面比降较陡的“跌坎”,沙市水位下降的越多,“跌坎”的个数也越多,这些“跌坎”对航行将有一定的影响,平面二维计算结果表明,三峡建库后,芦家河水道将由目前中水出浅的浅水道转变为在毛家花屋一带发生比降陡、流速大、航宽窄的浅水道,江口水道在水库运用第10年后,河槽稳定,能航条件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
查勘汉江中下游重点河段调查水文泥沙、河势调整、航道变化1997年4月3~12日,承担“九五”三峡工程坝下游冲刷对河势及防洪影响专题研究的长江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和代表对汉江中下游(丹江口水利枢纽至武汉)进行实地查勘。查勘过程中沿途对重点河段、护岸险工和...  相似文献   

5.
三峡建成以后的江湖形势与江湖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江湖形势1998年4月11~19日,由国务院三峡办技术司、水利部科技司、交通部三峡办共同组织“长江三峡工程坝下游河段查勘及研究工作讨论会’,会上分发了《三峡水库下游长江(宜昌一大通)冲刷和演变规律研究》八三峡水库运用不同时段拦沙地水对荆江三口分水分沙及荆江与洞庭湖防洪影响研究》等科研成果,从中理解到如下几个问题:(1)三峡工程建成以后,宜昌到城陵矾最大冲刷量为26.65亿t,出现在第40年,其中:宜昌至松滋口到第10年末河床冲刷基本完成,这段总冲刷量为1.04亿t。松滋口至太平口,到第20年未冲刷完成,该段冲刷量为2.1…  相似文献   

6.
重庆港是我国西南水陆交通的枢纽,重庆又是西南的重镇.处理三峡库区泥沙淤积与重庆港的关系始终是三峡水库泥沙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为探讨三峡水库较高水位运用方案中对重庆港整治的可行性,三峡工程论证泥沙与航运专家组于1987年6月11日至14日共同组织了重庆河段联合查勘,同时交流前阶段重庆河段整治规划与模型试验成果,为下阶段在有关泥沙模型研究重庆河段整治问题提出整治范围与整治标准.通过  相似文献   

7.
《水电厂自动化》2005,(B12):5-5
2005年10月11日至24日,中国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组成专家组,进藏对雅鲁藏布江中游河段进行查勘,研究雅鲁藏布江中游水电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8.
三峡电站日调节对下游河道水面比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水电站日调节波的特性,运用一维恒定流和非恒定流泥沙数学模型,分别计算了河道涨落水过程的水面线,在此基础上,用恒定流泥沙数学模型计算了三峡水库建库前后,其下游宜昌~沙市河段的水面线.并结合三峡和葛洲坝两电站联合运行的实际情况,研究了调节方案对三峡水库下游河道水面比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长江宜昌至汉口河段水沙变化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长江上游水沙变化、中游干流河道泥沙冲淤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响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与1990年前相比,1991~2000年长江上游径流量变化不大,但输沙量减小明显,宜昌站年均输沙量减少约1亿t,减幅约20%;1966~1998年长江中游宜昌至汉口河段枯水河槽冲刷泥沙约3.67亿m3,宜昌至城陵矶段以枯水河槽冲刷为主,河床下切明显,城陵矶至汉口段则河床滩槽均淤,但以淤高水洲滩为主.荆江河段泥沙冲淤量与宜昌站水沙作用强度∏=Q2×T/S呈较为明显的正比关系.当宜昌站水沙作用强度在1.6×1010~1.2×1011时,宜昌至城陵矶河段泥沙冲淤基本平衡.当螺山站含沙量大于0.60 kg/m3时,城陵矾至汉口河段将发生淤积;当含沙量为0.50~0.60 kg/m3时,城陵矾至汉口河段冲淤基本平衡;当含沙量小于0.50 kg/m3时,城陵矶至汉口河段将发生冲刷.  相似文献   

10.
葛洲坝枢纽下游河段河床演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三峡施工期及运用后,葛洲坝枢纽下游河段河床演变及水位变化对航运的影响,根据实测资料,对葛洲坝枢纽下游河段的水沙过程及河床演变、宜昌水位下降的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近坝段经过葛洲坝施工期及正常运行期,河床已处于相对平衡。宜昌枯水位的降低主要是由于泥沙补给减少、人工采挖沙石骨料以及近坝段河床明显冲刷造成的。坝下游枯水航道问题可通过调度和工程措施途径解决。  相似文献   

11.
为适应湖北省迫切用电的要求,并随着汉江干流开发进程逐渐转向中游河段的趋势,在汉江流域规划的基础上,我办于1978年3月提出了“汉江丹江口至襄阳河段选点查勘报告”,推荐王甫洲枢纽为该河段第一期工程,同年8月报送了“汉江王甫洲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1985年5月完成的“汉江王甫洲水利枢纽初步设计补充报告”也经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游泥沙输移规律及对防洪影响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本文对长江中游近期泥沙输移规律进行了综合分析,建立了螺山至汉口河段和洞庭湖区泥沙淤积比λV与三口分沙比λS之间的定量关系。通过分析得到洞庭湖区和螺山至汉口段各时期多年平均泥沙淤积总量基本保持在180×106t,分沙比的减少调整了螺山至汉口河段与洞庭湖区之间的淤积关系,使得洞庭湖区少淤积的泥沙转移到螺山汉口河段淤积,抬高了长江中游地区的水位。因此,长江中游防洪的核心是如何处理宜昌每年多来的180×106t泥沙淤积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三峡水库重庆主城区河段走沙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三峡建库前,天然条件下九龙坡、猪儿碛、金沙碛及寸滩等重点观测河段泥沙冲淤变化的分析,研究重庆主城区河段的泥沙淤积、走沙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成果旨在为减少三峡建库后重庆主城区河段泥沙淤积,改善港口和航道条件的三峡水库调度方案提供依据.分析认为,重庆主城区河段多年来河床稳定,年际间无明显单向性泥沙淤积和冲刷现象.每年汛初至9月中旬为泥沙淤积过程;汛末9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为主要走沙期,可冲走大部分前期淤积泥沙;10月中旬以后冲刷总量和平均冲刷强度大幅度减小,至12月下旬达到年内冲淤基本平衡.  相似文献   

14.
长江宜昌至汉口河段输沙特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长江宜昌至汉口干支流水文站50年水文资料的分析发现,长江干流年水量变化不大,而年沙量变化很大,造成沙量增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荆江三口(藕池口,松枝口,太平口)分洪分沙、量的逐年减少、干流来沙及汉江丹江口水库蓄水运用引起的。本文还从沙量平衡法和断面法分析了宜昌至汉口河段的泥沙冲淤和输沙特性,发现城陵矶至汉口河段长期处于淤积状态,是上下游河段挟沙力平衡的一个调节河段。并预测三峡水库蓄水后下游年沙量将进一步减少。  相似文献   

15.
葛洲坝枢纽下游河段河床演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三峡施工期及运用后,葛洲坝枢纽下游河段河床演变及水位变化对航运的影响,根据实测资料,对葛洲坝枢纽下游河段的水沙过程及河床演变、宜昌水位下降的情况进行了分析.认为近坝段经过葛洲坝施工期及正常运行期,河床已处于相对平衡.宜昌枯水位的降低主要是由于泥沙补给减少、人工采挖沙石骨料以及近坝段河床明显冲刷造成的.坝下游枯水航道问题可通过调度和工程措施途径解决.  相似文献   

16.
1988年2月5日至9日泥沙专家组在南京召开了第五次会议,会议交流了近五年来的三峡泥沙专题研究成果,认真讨论了三峡工程的泥沙问题.针对几个主要泥沙问题提出了论证意见.专家组认为:三峡水库采用”蓄清排浑的运用方式,水库的大部分有效库容,包括防洪库容和调节库容,可以长期保留.变动回水区的泥沙问题  相似文献   

17.
葛洲坝枢纽回水变动区淤积和航道问题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葛洲坝枢纽修建前后回水变动区的泥沙淤积变化及其对航运的影响,进行了长江三峡奉节至香溪河段的泥沙模型试验.试验中模拟了该河段悬移质和卵石推移质的运动,观测了泥沙冲淤变化及主要滩险的航运条件.本文主要依据模型试验成果,讨论葛洲坝枢纽回水变动区泥沙淤积和航运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三峡水利枢纽蓄水拦沙作用,下游河段将发生冲刷调整.冲刷调整的沿程发展将给防洪、航运、取水等带来影响.本文依据宜昌至杨家脑河段的实测资料,对该河段蓄水后的冲刷纵向和横向发展过程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宜昌至杨家脑河段冲刷遵循枢纽下游河段冲刷发展的一般规律,即冲刷自上面下逐渐发展;该河段内单一的顺直河段较弯曲分汊的河段稳定,即冲刷主要集中在河段内的弯曲分汊段;目前受来水条件的限制,宜昌河段冲刷已趋于平衡,而宜都河段目前处于剧烈冲刷期,枝江河段尚未达到剧烈冲刷阶段;未来宜昌河段仍会有一定的冲刷,但是幅度不大,宜都河段将会继续冲刷,逐渐达到冲淤平衡,而枝江河段逐渐进入剧烈冲刷阶段.  相似文献   

19.
苏联政府为了给予我国长江流域规划工作以更好的援助,最近又派了苏联水利科学界两位有名的专家瓦西连柯和马雷雪夫来我国了解长江情况,以便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技术援助的决定。为此,我会又组织了一次查勘。这次查勘是分为两批进行的:一批由林一山主任负责,包括有瓦西连柯和马雷雪夫,以及苏联专家组的水工及地质专家,水利部冯仲云副部长,水电总局李锐局长,我会工程师等30馀人,于2月3日到重庆,查勘了重庆附近的主要水利枢纽地区。另一批由陈离、饶兴两位副主任负责,包括有苏联专家组组长、测量专家及地质测量专家,我会工程师等30馀人,于2月3日起赴宜昌转赴三峡水利枢纽查勘。两批  相似文献   

20.
消落期三峡水库库尾泥沙冲淤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锣峡至涪陵河段位于三峡水库库尾,长约110km,以该河段为研究对象,在深入研究河段内泥沙冲淤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冲淤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消落期该河段的泥沙冲淤变化主要受消落前期泥沙冲淤量、入库水沙条件、三峡水库坝前水位及其消落速率等因素影响,其规律十分复杂;研究提出了三峡水库库尾河段复杂因素影响(包括床沙组成、水沙条件、三峡水库运行调度方式等)的走沙条件,为三峡水库的泥沙调度提供了必要的参考数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