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为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感染而诱发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此病危害雏鸡最为严重,2周至开产前雏鸡多发,3~7周龄为发病高峰期。此病可经种蛋垂直传播,也可水平传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根据典型症状差异,有典型性和温和性病例之分。典型病例,3日内死亡率高。3日后,死亡病例减缓,有"三日病"之称。温和性病例,小范围内或一定区域内,流行速度减缓。科学防治此病,应注意:引进优质鸡苗,自规范化鸡场购进。严格消毒管理,配用甲醛或碘制剂,交替消毒。合理接种程序,非流行区常规接种防疫。强毒流行区,用鸡新城疫传支H120二联弱毒活疫苗、法氏囊病中毒力活疫苗、法氏囊病中毒力疫苗,逐次防疫,效果不错。切忌,1周龄内,不建议用中毒力疫苗。  相似文献   

2.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青年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腔上囊炎、甘保罗病等,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疾病。本病遍布于全世界大多数养鸡业集中的地区,在个别鸡群中可造成相当大的损失。然而,又因为多数雏鸡是在母源抗体水平甚高的日龄被感染的,所以病毒感染使机体的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引起免疫抑制,造成机体对多种疫苗的免疫应答能力降低,引起多种疾病继发感染。就一起罗曼商品蛋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治过程及防制方法进行阐述,并对发病原因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3.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以破坏鸡的中枢免疫器官--法氏囊为主要发病机制的病毒性传染病,该病的危害不仅是鸡只死亡、淘汰率增加、影响增重(质量)等直接经挤损失,更重要的是病毒损伤法氏囊而导致免疫抑制,使病鸡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鸡球虫等病原更易感,对马立克疫苗、新城疫疫苗等免疫接种的免疫应答下降或丧失.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又称腔上囊炎,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主要特征是法氏囊肿大、浆膜下有胶冻样水肿液,排白色粪便,法氏囊和囊内淋巴细胞严重受损,引起鸡的免疫机能障碍,干扰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并使鸡只对多种疾患抵抗力降低,是目前养鸡业最重要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5.
鸡痘是因鸡痘病毒感染而诱发的传染性疾病,此病最近几年呈现最新流行态势,表现为:影响鸡群育成率,长势减缓,养殖效益下降。肉鸡发病率见长,眼睛、鼻腔、喉咙、气管等处,有病变症状的,致死率更高。发病集中夏秋季,发病日龄普遍提前,至3日龄,肉用仔鸡,发病日龄更早。发病症状不突出,趋向温和化,蔓延速度减缓。鸡痘病毒顽固化,病毒抵抗力见强,根除难度大。科学防治此病,应注意:接种鸡痘弱毒苗,科学合理免疫,规范化操作。坚持全进全出,严格消毒管理,改善鸡场环境。要点性知识做详细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鸡盲肠炎是小鸡与青年鸡的一种原生虫类传染病,以损害肝脏与盲肠为主要特征。由于此病能引起肝脏、盲肠发生炎性病变,故又叫做盲肠肝炎。流行特点是鸡、火鸡、鹌鹑及其他鸡形目的禽类多发。发病时间通常在4周龄至3月龄之间,许多病例说明,公鸡的发病率高于母鸡。此病不受季节影响,但夏、秋季节发生得多,地面散养鸡的发病率大大高于笼养鸡与网上饲养鸡群。我市小马村一农户赵某饲养约200只公鸡、120只柴鸡约有2月龄,于2011年5月24日发病。小公鸡先发病,且死亡较多,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确诊为传染性盲肠肝炎。  相似文献   

7.
鸡传染性鼻炎为常见的细菌病,典型症状为鼻腔、鼻窦内出现炎症。此病复发率较高,治愈率高。根据流行病学,结合剖检病变,参照临床症状,初步诊断此病不是难事。然而,临床易混淆几例病型的出现,比如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无形中加大诊治此病的难度。确诊,必须要结合实验室诊断。  相似文献   

8.
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突然,发病率高,病程短,小鸡感染后,易发生免疫抑制,容易继发多种疫病,对肉鸡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虽经过科学家多年的研究,对该病的预防和控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该病至今仍未停息,并且近年来又呈现出新的发展动向,  相似文献   

9.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而诱发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性疾病,当前确诊的易感菌属有十余个,其中,B.melitensis、B.abortus和B.suis三类菌属的危害最大,布鲁氏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在国外被认为是潜在的生化武器之一.考虑到此病的高传染性危害,当前全球都重视此病的防控,故对科学控制此病,降低此病潜在的威胁意义显著.以此而展开论述,对布鲁氏菌病进行概述,介绍布鲁氏菌病流行特征,从传染源控制、切断传染途径、加大防病投入等几个方面,就布鲁氏菌病流行防控做要点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猪伪狂犬病是由疱疹病毒科的伪狂犬病病毒感染而诱发的急性传染性疾病,此病流行症状:高热、奇痒,同时伴发脑脊髓炎。此病感染病例中,妊娠母猪、新生仔猪发病率居高。此病流行会造成严重的呼吸道症状,严重影响仔猪生长发育率,给养猪生产造成不小的经济损失。结合日常此病诊治经验,就此病的流行及防控措施做要点阐述,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猪传染性肠胃炎由传染性肠胃炎病毒诱发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疾病,易感种群集中在2周龄以下,随着日龄的增加病死率略有缓解,成年猪感染后会有轻微的症状,但是加强护理措施,基本上可经1周后耐过,得到康复。研究资料显示:耐过康复后的病猪,对此病可产生较强的抗体能力,再次染病后不表现任何典型症状。此病市场可用的治疗药物,康复效果不是很理想。由此,做好此病的预控措施,才是防控此病的关键所在。1猪传染性肠胃炎的诊断措施  相似文献   

12.
鸡是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唯一宿主,此病以2-20日龄最为易感,传染期较短,可迅速在鸡群中传染,48h内可陆续出现感染症状。临床有呼吸型传支、肾型传支、腺胃型传支三种病型,本文就临床症状一一做介绍,在此基础上就防治措施做详细阐述,为今后防控此病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
非洲猪瘟,是由非洲猪瘟病毒感染而诱发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传染性疾病,此病不同日龄阶段、不同品系的生猪均有易感性。尤其家猪的易感性最大,致死率高达100%。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其列为法定动物疾病,国内将其列为一类重点防病对象,是重点控制的外来病害。文章由此就此病的流行情况做详细阐述,在此基础上,分析未发病区的控制关键,在于落实好日常消毒管理工作上。而流行期的控制关键,在于早发现、早上报、早扑杀,是控制此病行之有效的措施。相关的技术要点做系统阐述,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羊痘又称"羊天花",因羊痘病毒感染所致。此病常见冬末春初,典型症状皮肤和黏膜处有特异性丘疹和疱疹。此病传播速度快,污染面积广。一旦有疑似病情,应本着"早"、"快"、"严"的原则,及时封锁疫期,果断处理疫情。受威胁的易感羊群,紧急接种羊痘鸡胚化弱毒苗,尾根部皮下注射,能遏制住此病的流行和蔓延。而临床施治,病患病对症涂擦龙胆紫、碘酒,促使尽快结痂康复。同时,配合全身疗法,用病毒灵、病毒唑等抗病毒感染。防继发病感染,尝试用青链霉素、磺胺类药物、庆大霉素、四环素、氧氟沙星、先锋霉素等等,肌肉注射,效果更好些。  相似文献   

15.
山羊传染性脓疱病,又称口疮。此病型患病典型症状:口唇部皮肤和粘膜,有大量的丘疹、脓疱、溃疡,后期形成厚厚的痂皮。此病羔羊易感,重视此病的防控,对提升养羊效益效果显著。由此而展开论述,分析此病的流行、症状,对症提出对应的中西药结合治疗方案,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健康养殖、科学养鸡知识的普及,人们对传染性法氏囊、新城疫、马立克氏等病的防治日益重视,而往往忽视了对大肠杆菌病的防治,从而给养殖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经多年基层工作实践,现将鸡大肠杆菌病主要症状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7.
马立克氏病是鸡的一种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病,其特征为外周神经淋巴样细胞浸润和增大,引起肢(翅)麻痹,以及性腺、虹膜、各种脏器、肌肉和皮肤肿瘤病灶。本病是一种世界性疾病,目前是危害养鸡业健康发展的三大主要疫病(马立克氏病、鸡新城疫及鸡传染性法氏囊病)之一,引起鸡群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羊气肿疽为气肿疽梭菌感染而诱发的败血性、传染性疾病,此病典型症状组织坏死、产气、水肿等等,目前此病世界范围内流行,严重威胁养羊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此病就流行而言,夏季干热、吸血昆虫活跃期,多雨及洪水泛滥期,为此病高发时节。致病菌气肿疽梭菌多数经消化道破损皮肤侵入感染,比较而言,绵羊较山羊的感染率会更高些。总结几年来此病的防治经验,科学防治此病,降低此病的感染几率,务必做到:减少不良应激,加强饲喂管理,增强羊群抗病体质;隔离诊治病例,彻底清灭传染源,降低此病感染几率;及早处理疫情,控制病情发展,避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就对相关要点做系统阐述,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正>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年-2020年)》,指导做好动物防疫工作,结合当前防控工作实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制定本方案。一、免疫病种布鲁氏菌病、新城疫、狂犬病、绵羊痘和山羊痘、炭疽、猪伪狂犬病、棘球蚴病(包虫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经典猪蓝耳病)、猪乙型脑炎、猪丹毒、猪圆环病毒病、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鸭瘟、低致病性(H9亚型)禽流感等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20.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感染而诱发的以禽类全身或呼吸道系统病变为典型症状的传染性疾病。此病危害禽养殖业较为严重,在国际范围被界定为A类传染病,国内被列为一类重点防病对象。介绍的高致病性禽流感,危害最为严重,死亡率极高,感染后致死率高达100%。在文献查阅的基础上,就此病的流行发生及防控做要点阐述,以供同仁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