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潘俊德  贺琦 《兵工学报》1994,29(4):53-56
采用加弧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在实现了在不同含碳量的普通碳钢表面的渗铝,并对渗层内合金元素的分布进行了测定,应用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方法,研究了渗铝层的相组成和相分布。  相似文献   

2.
针对同一模拟器对同一试验对象实验的重复性差、不能给出一致结果的问题,按照新的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对符合国际标准的模拟器在水平耦合板上产生的电场和磁场的重复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实验研究表明:在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接地电缆的长度、结构与布置;放电枪的放电位置;放电枪的放电电极与水平耦合板的角度等)的情况下,模拟器的重复性可以得到保证;远场的重复性最好。  相似文献   

3.
基于PLC和WINCC的航空蓄电池放电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一种上位机监控采用组态软件WinCC,下位机采用西门子s7-200系列PIC的蓄电池放电控制系统。该系统选用EM223、EM222和EM235。CPU224、EM223和EM222负责多个放电模块的数字量状态输入和输出控制,具有人机交互界面友好、运行安全可靠、易于操作维修、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使蓄电池放电全过程实现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4.
在静电放电(ESD)模型和炸药热点理论基础上,研究了ESD对灼热桥丝式电火工品作用的数理模型,并依据一定的点火准则,求出了桥丝温度曲线和药剂温度曲线。  相似文献   

5.
6.
灼热桥丝式电火工品静电发火数理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静电放电(ESD)模型和炸药热点理论基础上,研究了ESD对灼热桥丝式电火工品作用的数理模型,并依据一定的点火准则,求出了桥桥温度曲线和药剂温度曲线。  相似文献   

7.
球墨铸铁的辉光离子渗金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志勇  高原 《兵工学报》1995,4(3):69-72
采用双层辉光离子渗金属技术对球墨铸铁进行了表面合金化处理。文中介绍了球墨铸铁渗钨钼、镍铬之后的合金渗层的组织、成分和性能特点,研究了分析了处理温度、时间、铸铁成分和辉光放电条件等因素对合金渗层形成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渗金属处理后球墨铸铁的表面得到显著的强化。此外,该工艺还具有效率高,无污染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会产生放电现象,由此可能导致易燃易爆气体、液体的燃烧爆炸,是一个很大的危险源。长期以来发射场在静电防护方面采取了大量的有效措施,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对静电综合情况如危险静电源、危害程度及静电测量、监测等方面开展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所采取的防护措施防护效果也不具备有效的评估手段。针对这样的现状,首先对静电的产生机理和危害进行论述,结合发射场实际,提出后续发射场静电方面应开展的研究的内容和方向,以期对后续发射场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将ESD模拟器用金属网罩屏蔽,可减小模拟器内部继电器开关的电磁干扰.但屏蔽前后电流产生场变化不大,屏蔽后的辐射场场峰值仅稍低于未屏蔽的场.用该模拟器进行单片机系统的ESD抗扰度实验,发现屏蔽前后,同故障现象出现的最小放电电压值相差几千伏,即模拟器内部继电器开关产生的辐射场对实验结果有影响.这说明IEC标准仅仅规定ESD放电电流的波形是不够的,应对放电场做出相应规定.  相似文献   

10.
空中目标电晕放电辐射信号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静电目标探测的方法,提出了空中目标电晕放电辐射场的测试思路,研制了基于综合降噪技术的电晕放电辐射信号测试系统,实验室标定表明,该测试系统在有效测试频带内的动态范围大于90dB,测试灵敏度优于100μV/m.通过实验室模拟测试,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具有较好的抑制强背景电磁干扰,能实现强背景噪声下的电晕放电辐射信号测试.  相似文献   

11.
对A3钢表面热浸镀扩散渗铝复合渗硼进行了初步的探讨。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渗层组织进行了观察。试验表明 :A3钢表面浸镀扩散渗铝复合渗硼工艺可行 ,渗层与基体形成了连续的扩散层 ,并且具有良好的硬度梯度。  相似文献   

12.
孔德军  谢春洋 《兵工学报》2015,36(3):571-576
采用热浸渗法对Cr12MoV冷作模具钢进行渗硼处理,通过扫描电镜、能量色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渗硼层表面-界面形貌、化学元素分布和物相组成,对结合界面进行线扫描和面扫描分析,讨论了热浸法渗硼机理,并对残余应力和残余奥氏体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渗硼层表面存在着细小气孔,与不溶于硼化物的原子扩散相关;渗硼层表面形成的高硬FeB按照(002)方向择优生长;渗硼层结合界面化学元素发生相互扩散,元素分布均匀;渗硼处理后表面残余应力由拉应力变为压应力,同时残余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改善了冷作模具的摩擦与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双辉渗金属技术在304不锈钢表面进行铜铈共渗以分析其渗层成分及硬度变化。使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仪等设备研究对比试验的试样渗层截面形貌和渗层成分。结果表明:随源极中铈的含量增加,渗层中铈和铜的含量增加,渗层增加,渗层表面沉积层减少;渗后试样表层硬度明显提高。解释了源极铈的含量对不锈钢渗铜的催渗作用。  相似文献   

14.
消除工具钢表层碳化物疵病的NM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剪毛机刀片用钢存在的碳化物偏析,对比试验了传统工艺与“含氮马氏体化处理(NM处理)”的效果,指出氮的渗入可使渗层的A_1和A_(cm)降低,促使钢材表层碳化物溶解,在正常温度加热淬火,消除了表层碳化物疵病,得到高硬度、高韧性和耐磨的含氮马氏体表层,提高了剪毛机刀片寿命,并且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双层辉光离子W-Mo共渗的表面状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成明  谢锡善 《兵工学报》1999,20(2):147-150
研究了双层辉光离子W-Mo共渗快冷后的表面形貌,发现表面有大量微沟存在,且微沟内的W-Mo含量低于平均表面含量。用XPS所测的表面成分与扫描能谱所测的基本一致,说明最表层和次表层的合金含量相同,而非通常认为的在表面存在几个原子厚的高浓度层。XPS的结果表明,表面的Fe、W、Mo均以原子状态存在,而非化合物层。W-Mo共渗缓慢冷却后,晶内和晶界析出金属间化合物Fe7(WMo)6,并沿晶界向表面“溢出  相似文献   

16.
利用等离子弧产生的超高温将“WC-钢”的复合粉末化学复合于普通钢件表面,形成“WC-钢”的复合层,这就避免了用整体钢结硬质合金来制造耐磨部件,并具有很好的减摩耐磨特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压缩氩弧等离体对高速钢W18Cr4V钢进行了表面强化,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强化层性能的影响,用金相显微镜、透射电镜和显微硬度计对等离子强化层的组织、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化层的显微硬度随深度增加呈非线性关系,并存在一个极大值和一个极小值,最高硬度可达1 000HV0.1;扫描速度和工作电流对强化层深度有显著影响,随工作电流的增加,强化层深度增大,但表面硬度下降,随扫描速度的增加,强化层深度减小。W18Cr4V等离子强化后,强化层由板条马氏体与针状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碳化物组成,且α-Fe[111]∥γ-Fe[110],碳化物主要为M6C、MC、M23C6等,强化层组织得到显著细化。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温度变化对ZM 5镁合金表面扩渗层组织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 ,表面扩渗层由Mg -Al-Zn固溶体和Mg -Al-Zn金属间化合物组成 ;扩渗层的组织形貌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随扩散温度的升高 ,扩渗层中Mg -Al-Zn固溶体区域层逐渐变宽 ,Mg -Al-Zn金属间化合物的析出量明显增加 ,且分布形貌有由不连续向连续、条状向网状变化的趋势。较低温度时 ,Mg -Al-Zn金属间化合物仅沿试样表面析出 ;较高温度时 ,Mg -Al-Zn金属间化合物不仅沿试样表面析出 ,并以网状分布的形式向基体内部延伸。  相似文献   

19.
低碳钢表面Cr合金层的低温高能球磨制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高能球磨机,利用机械合金化原理,在室温下于20钢表面制得 Cr 合金层。采用 SEM、EDS、XRD 和显微硬度测试等技术分析 Cr 层的显微形貌、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并初步探讨合金层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采用本实验工艺能在20钢表面形成界面结合良好且厚度为60~80μm的 Cr 合金层。显微硬度测试表明,合金层最大显微硬度值高达661HV0.1,是基体硬度值的3倍多。界面处的显微硬度呈现梯度变化,对合金层起到很好的缓冲和支撑作用。分析其机理可知,大量机械能的输入促进了粉末与基体的结合,加快了原子间的扩散,使得 Cr 合金层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