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弹性分组环和以太网分别作为城域网和局域网重要技术之一,均有着独特的优点.在运营级以太网框架的下,基于以太网自身的基本协议和帧结构出发,把弹性分组环的管理机制和网络结构引入到以太网中去,提出新型的城域网络--弹性以太环RER方案.该方案进一步完善了以太网的相关协议标准,并使之满足运营级以太网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弹性分组环和以太网分别作为城域网和局域网重要技术之一,均有着独特的优点。在运营级以太网框架的下,基于以太网自身的基本协议和帧结构出发,把弹性分组环的管理机制和网络结构引入到以太网中去,提出新型的城域网络——弹性以太环RER方案。该方案进一步完善了以太网的相关协议标准,并使之满足运营级以太网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基于IXP1200网络处理器进行城域以太交换系统数据通道的设计,在以太交换的基础上,实现了独特的EVC连接功能.文中描述了具体的系统结构,任务结构,相应的数据结构以及该城域交换系统数据层面的逻辑流程框图;同时说明了基于网络处理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本文基于网络处理器实现的城域以太交换系统可提供点到点和多点到多点的EVC连接.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基于IEEE802.17标准的弹性分组环媒体接入控制协议的专用芯片设计方案,并且其前端设计已经得到了FPGA硬件实验的验证.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弹性以太环技术,研究了一种新的环路传输控制帧结构,并阐述了帧的功能设计;通过在网络仿真工具OPNET上搭建模型,验证了设计帧的传输有效性,并与现有的环形交换技术在网络吞吐性能方面进行了比较,仿真显示弹性以太环网技术具有较明显的优势,为进一步完善此环路技术提供了仿真依据.  相似文献   

6.
PRP技术是IEEE 802.17定义的一种在环型结构上优化数据业务传送的新型MAC层协议,能适应多种物理层,可以有效地传送话音、数据、视频等多种类型的业务。介绍了RPR(弹性分组环)的技术特点、实现方案以及在城域传送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基于IXP1200网络处理器进行城域以太交换系统数据通道的设计,在以太交换的基础上,实现了独特的EVC连接功能。文中描述了具体的系统结构,任务结构,相应的数据结构以及该城域交换系统数据层面的逻辑流程框图;同时说明了基于网络处理器的设计方法和步骤。本文基于网络处理器实现的城域以太交换系统可提供点到点和多点到多点的EVC连接。  相似文献   

8.
弹性分组环(RPR)技术特点及其在城域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芳 《通信世界》2003,(32):36-37
近年来随着数据业务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基于SDH的城域传送网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不能有效的传送和处理新兴的多种业务,缺乏带宽动态调配能力,资源利用率低,网络扩展性差,业务开通速度慢。众所周知,得益于简单化、易扩容、价格低等特点,以太网技术在城域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其缺乏电信级的QoS、网络快速保护、恢复及完善的网管机制,因此不能有效的满足城域网对可靠性和扩展性方面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各种城域多业务传送(MSTP)技术应运而生,如基于SDH的MSTP、弹性分组环(RPR)、城域WDM及CWDM技术  相似文献   

9.
规划好适合广电业务发展的城域数据骨干网对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的进程有很重要的作用.分析了广电业务数据对城域骨干网的要求,提出了规划设计城域数据骨干网的主要原则.阐述了当前宽带骨干网络技术中适合广电业务的2种技术方案:采用RPR(内嵌弹性分组环)技术的多业务传输平台(MSTP)和采用IRF(Intelligent Resilient Framework)智能弹性架构技术的万兆以太网.  相似文献   

10.
RPR技术及其在MSTP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杨 《电信技术》2003,(4):38-41
基于SDH的城域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是当前构筑城域光网络的主要技术之一。弹性分组环(RPR)是一种新的MAC层协议,是为优化IP包的传输、构建光互联网而提出的,目前正由IEEE802郾17工作组进行标准化。1RPR和MSTP产生的技术背景当前城域网建设所采用的技术主要分为3类:传统SDH技术、以太网技术和MSTP技术。传统SDH/SONET及其环网结构在城域网中得到广泛应用,提供完善的网络性能监测和自愈保护功能。SDH系统是一种电路模式传送技术,非常适合传送城域网中64kbit/s的话音业务和提供以2Mbit/s为单位的固定…  相似文献   

11.
弹性分组环(RPR)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弹性分组环(Resilient Packet Ring)技术是主要结合了SONET/SDH和以太网的优点而形成的一种基于分组交换的城域网技术。本从讨论SONET/SDH和以太网技术的优缺点中引出弹性分组环的出现背景、分析了RPR的技术特点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网络处理器的RPR综合业务接入平台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弹性分组环(RPR)是一种新的城域网技术,文章提出了用网络处理器IXP1 200构建RPR综合业务接入平台的设计方案,并重点讲述了其中微引擎部分的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13.
弹性分组环(Resilient Packet Ring:RPR)是一种新的城域网技术。它的媒体接人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协议正在制定之中,目前还只发布了草案,该技术的研究是一个热点。本文提出了一种RPR MAC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设计方案,还提出了基于IXP1200网络处理器的RPR MAC客户实体的一种实现方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RPR实验网络,并讨论了在该实验网络上的分组传输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一种基于高速弹性分组环的线性逼近公平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弹性分组环(RPR)中最关键的技术之一是环路分布式公平算法.IEEE802.17工作组制定的RPR草案中关于公平算法存在一些待完善的问题,比如在高速的网络中存在较长的收敛时间,同时对于非平衡流带来的永久性震荡现象也无法消除.本文针对上述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公平算法.仿真结果表明算法不仅能够消除非平衡流问题,而且能够公平地控制站点之间带宽的分配.  相似文献   

15.
RPR——光互联网的最佳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弹性分组环(RPR)是一种新的协议,是为优化IP数据包的传输,构建光互联网而提出的,目前正由IEEE802。17工作组进行标准化,文章介绍了RPR技术及其主要特点,并对几种IP数据包的传输技术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用于光城域网的新型RPR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IEEE802.17正在进行标准化的弹性分组环(RPR,Resilient Packet Ring)协议,分析其帧结构及主要功能特色,并和SDH与以太网等现有城域网技术作简要对比;可以预见,随着标准化工作的进行,综合多种传输技术优势的RPR会成为创建下一代高速光城域网的首选技术。  相似文献   

17.
弹性分组环保护倒换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倒换是弹性分组环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目前IEEE802.17草案中的保护倒换策略只能够提供小于50ms 的保护倒换时间,但却无法在保护倒换发生后保证实时业务的服务质量。为解决此问题,针对RPR MAC层的两种结构模式单队列和双队列模式,我们制定了两种不同的保护倒换策略并对它们进行了性能分析。仿真结果表明, 这些策略能在保护倒换发生后很好地确保实时业务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电信级以太网环网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业务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中的业务流量逐渐从以时分复用(TDM)为主向以分组数据业务为主转换。为了适应这一转变,人们将低成本的以太网技术引入城域网络中,同时采用环网控制协议进行环形组网,利用环网保护技术来实现电信网络要求的可管理性及可靠性。ITU—TG.8032给出了以太环网的组网目标及定义,规范了电信级以太网(CE)环网技术。以太网环网保护技术(ERP)及弹性分组环技术(RPR)为两种不同的环网保护技术,而传送多协议标签交换(T—MPLS)网络中采用丁M—SPRing技术实现环网保护。运营商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扩展,部署合适的环网技术,来满足电信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弹性分组环(ResilientPacketRing)桥接芯片是弹性分组环技术在光通信领域得以运用的关键芯片,MAC地址处理是桥接芯片的一个必备的功能。分析了RPR中适用的HASH算法,介绍了MAC处理单元在FPGA中实现方法,并给出了仿真验证结果。  相似文献   

20.
弹性分组环(RPR)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城域网技术,在此主要讨论了弹性分组环的网络体系结构和它的技术特点。从它的技术特点入手,分析研究RPR环形结构中自动拓扑识别、空间复用技术及QOS服务功能等。RPR技术使得运营商在城域网内以低成本提供电信级服务,在提供SDH级网络生存性的同时,降低了传送费用。弹性分组环技术集以太网的经济性、IP的智能化、光纤环网的丰富带宽和可靠性于一体,在功能上具有SDH时分复用、IP路由交换等功能,是目前宽带IP城域网运营商的最佳组网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