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的陶瓷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几千年的发展演变中体现着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意蕴。现代陶艺是以审美功能为主的陶瓷艺术,当代社会审美的多元性给现代陶艺创造了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本文通过对现代陶艺的独特性的阐述,分析了现代陶艺与传统的陶瓷艺术在审美意蕴上的不同,旨在促进现代陶艺在现代人精神文化领域的新生,使现代陶艺更加贴近现代人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2.
生活陶艺是陶瓷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现代陶艺的一个重要分支。新兴的生活陶艺有它独特的风格,它注入了创作者的情感和心血。现今生活陶艺已经进入了家居装饰的视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并且接受生活陶艺给日常生活带来的无限乐趣。正是这种生活陶艺在艺术上和使用功能上的突出特点造就了其独特的审美特征,本文通过对生活陶艺概念的研究以及生活陶艺在家居生活中的运用从而对生活陶艺的审美特征进行深入地剖析。一、生活陶艺的概念研究1、生活陶艺的概念生活陶艺是处于生活劳作状态有感而发的创作或为生活空间增加审美色彩、生活情趣设计制作的陶瓷艺术品。主要体现陶艺  相似文献   

3.
吴兴安  徐小红 《中国陶瓷》2006,42(11):62-64
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使环境陶艺走入生活成为现代陶艺发展的趋势。环境陶艺是现代环境大力改善和现代生活需求的产物,是现代人不断提升的审美趣味需求。以环境陶艺在现代生活中的艺术表现为切入点,探讨了环境陶艺的审美特点以及与现代生活、空间表现的相互关系,论证了环境陶艺以不同形式融入现代人生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解强  张敏 《中国陶瓷》2005,41(3):73-74,72
陶艺是工艺艺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艺术产品,它既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又要满足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它是功能和外观的统一,又是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统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统一。本文以陶艺为载体来阐述艺术欣赏的过程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代陶艺受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及后现代主义艺术运动的影响发展至今,陶瓷艺术的表现形式随着时代审美评价标准的叠新不断地发生变更。今天,现代陶艺呈现出各式表现形式,其审美本质相较传统的陶瓷艺术审美标准已呈更多元化形态发展。本文从现代主义艺术及后现代主义运动、新材料和新技术对现代陶艺的影响以及现代陶艺审美创造的本质入手,以传统陶瓷艺术与现代陶瓷艺术的审美转变来讨论现代陶艺的审美形成因素。  相似文献   

6.
环境陶艺从传统陶瓷艺术中脱颖而出,走向公共艺术空间,是当代社会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审美要求与必然。分析环境陶艺的大众性艺术作用与功能,将能更好地挖掘其审美价值和艺术教育功能,寓教于乐。  相似文献   

7.
李岩 《江苏陶瓷》2011,(5):8-10
与传统生活陶艺相比较,现代生活陶艺具有多元化的特征。这种多元化主要体现为功能的多样化和视觉效果的多样化。本文从消费者多层次需求、陶瓷工艺的进步和审美观念的变革等三个层面剖析现代生活陶艺多样化的原因,并进而指出从功能向审美的诉求过程中,现代生活陶艺的多元化所具有的生活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当代陶艺多元化发展的前提下对生活陶艺探讨是迫在眉睫的任务.首先通过对世界现代陶艺发展比较活跃和充分的美,日、韩陶艺与中国陶艺进行比较,其次从宋瓷风格与现代审美时尚的陶艺风格进行比较,从而使生活陶艺的倡导有根有据,同时也使生活陶艺概念明朗化。另外从“生活品艺术化”、“艺术品生活化”的角度分析生活陶艺之所以存在,提出时代对生活陶艺的审美需求和价值取向方面的定位。并得出生活陶艺的较大发展空间和进行开拓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活陶艺的件套形式是生活陶艺的主要表现方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从生活陶艺的件套设计形式和特点出发,旨在探寻生活陶艺件套设计的规律及其艺术审美特色,分析其作为陶瓷艺术设计门类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袁乐辉 《中国陶瓷》2007,43(4):70-71,34
生存的艺术化与艺术的人性化已成为现代人们生活中的重要趣味趋向,美化人类的生存空间和美化人类自我生活,成为现代人们的重要渴求。环境陶艺作为一门公共艺术不仅要迎合人们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提供给人们一种愉快、轻松和自然的生活空间,还满足人类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给人以“人性化”的关怀。主要从人性空间的设计角度浅谈环境陶艺。  相似文献   

11.
袁乐辉 《江苏陶瓷》2010,43(1):9-11
分析了环境陶艺的材料特性,传统手工业制作的方式,对人性空间的宜人性、人性空间的个性化进行了探讨,并从环境陶艺与人性化设计的内在关系阐述了环境陶艺人性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艺术对人们的心理起着平衡的作用,艺术陶瓷作为一门艺术形式,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艺术陶瓷在现代家居空间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它对室内空间的装饰、气氛的营造、环境的美化起着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作用。艺术陶瓷在家居生活装饰中反映了人们对美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表达,体现着陶瓷艺术在现代家居空间中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3.
“八五”运动以来,西方现代、当代艺术在中国传播的加速等多种因素,形成了中国当代陶艺发展的时代背景。本文从中国当代陶艺的“现代性”入手,旨在探讨对待西方现代、当代艺术的正确态度,以及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的关系等问题。作者认为:中国当代陶艺的“现代性”转型过程,不仅仅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对当代陶艺进行具有时代特征的.符合现代人审美与价值趣味的有益探索的过程,而且也是对西方现、当代艺术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同时也是处理好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之间对抗与联系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赖颖秦  曾昭望 《中国陶瓷》2007,43(8):63-64,65
从陶瓷艺术的渊源及其发展变化的趋向,全面阐述了传统陶瓷艺术与现代陶艺的创作思维方法,并指出了现代陶艺家利用逻辑思辩的方法—反面思维法,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陶艺创作的思维方式,拓宽了陶艺的创作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中国已步入一个全新的社会形态,现代陶艺作为一种新型的艺术形式的兴起有它深刻的社会背景。本文通过分析民族性与时代性的关系,中国现代陶艺同传统陶艺的关系,认为中国现代陶艺是符合中国当今时代特点的一种具有民族特性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6.
指导艺术创作的审美意识的形成应当是艺术家对艺术传统、对人类文明的历史,对艺术家所处时代的思想、情感、观念充分了解与深刻理解并在此基础上认真思考的结果。陶瓷艺术的审美观是随着人们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的,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必然会冲击人的审美观念。本文就陶瓷艺术的审美意识特征,陶瓷艺术的时代性和民族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代艺术的语境下,如何对待传统艺术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而去年关于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陶艺展的入选作品的争论更将这个话题推向了风口浪尖。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归纳艺术家白明当代陶艺作品的器型特点及装饰图像风格,尝试对这一宏观问题做出微观例证式回答,挖掘这位看似革旧而创新的陶艺家作品中所蕴含的传统中国陶瓷艺术理念与文化内核,他在作品中对于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之间取舍、进退的个人思辨表达。以此或可为景德镇陶瓷艺术乃至中国陶瓷艺术创作者们提供可供参考的例证,为古老的陶瓷艺术当代化转向提供一种可实现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现代陶艺是艺术家借助于陶瓷材质,用泥土所特有的语言来表达现代社会中的审美价值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间的思想情感。伴随着现代陶艺和公共艺术的发展,现代陶艺以其特殊的表现内涵与形式开始出现在公共空间的各种领域。现代陶艺介入公共空间是公共艺术发展的必然体现,也使得现代陶艺的本体性语言得到更好的诠释。本文从现代陶艺的审美意蕴和公共艺术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了现代陶艺介入公共艺术的特性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油画艺术在世界美术史中,虽然只居于一种艺术类型的位置,但在现代陶瓷艺术创作中,却以另外一种形式得到了更好的诠释。伴随着现代陶艺的蓬勃发展,油画创作理念、油画艺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在现代陶艺创作中得到了更多的展现和运用。陶瓷油画融合了中西绘画艺术精华,传承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拓展了陶瓷装饰领域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