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刘晏兵  孙世新  唐红 《电子学报》2003,31(Z1):2187-2189
本文以IP突发信源on/off模型的单IP业务源的数据包生成特性分析为基础,以队列缓冲配置和IP数据包丢失率、排队时延的计算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多业务源排队系统的IP数据包排队时延进行深入的综合分析,得出了一些新的QoS定量计算解析式,这些解析式可用于计算IP交换路由器QoS参数.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介绍了UMTS系统端到端的QoS架构及业务的QoS等级分类,然后重点分析了基于UMTS系统的PoC业务的端到端QoS保证问题,最后针对PoC业务无线链路传输的时延问题提出了一种降低时延的方法,仿真表明:对于支持IP包压缩的网络来说,该方法可有效优化PoC业务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3.
UMTS系统——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之一.其重要特征是支持多种多样具有不同QoS要求的业务。同时.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UMTS已经把IP作为其核心网数据域的协议。然而由于IP尽力而为的特性如何确保对服务质量要求很高的业务性能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把Differ机制应用于基于IP协议的UMTS核心网数据域,并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实现了经典包调度算法虚拟时钟VirtualCLock。此算法根据进入UMTS核心网的不同包的QoS类别进行分类排队.在交换节点上进行拥塞控制。通过仿真与WFQ算法进行比较,可以明显看出VirtualCiock调度算法优越性之所在。  相似文献   

4.
随着Internet的日益普及,他几乎延伸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已经成为各种各样有趣、有用的应用的承载工具。在Internet上进行多媒体传榆的业务量越来越大。多媒体数据传榆具有实时特性要求,即数据之间必须满足一定的时间要求,对网络传榆时延、延时抖动等特性较为敏感。因此,网络必须对多媒体应用的分组进行特殊的处理,以保证以最小的时延和时延抖动提供可预见的服务。本文针对当前Internet网络环境,从QoS角度分析了综合业务和区分业务的特点和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了一种IP网络多媒体传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QoS保证一直是IP网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而3G R4版本如果采用IP承载,必然面临这一关键问题。为了更好地探讨3G R4版本IP承载网实现QoS保证的技术,本文将首先分析一下IP承载网端到端的QoS。一、IP承载网端到端QoS分析影响端到端QoS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呼叫建立时间、丢包率、抖动(时延变化)和端到端时延等,其中影响到IP承载网的质量指标体现在丢包率、抖动和时延上。为了保证长途话音的服务质量,要求IP承载网络的抖动应小于10m s,丢包率小于1%。在IP电话系统中,端到端的时延要求分成四个等级:小于等于150m s(最好)…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基于IP的业务越来越丰富,未来各种业务统一到IP平台是网络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语音、视频等为代表的应用对IP网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网络提供服务质量(QoS)保证。当前IP网所提供的是“尽力而为”(best-effort)的服务,由于不具备服务质量保障特性,不能预留带宽,不能限定网络时延,因此无法支持许多新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在IP over WDM网络中,WDM光网作为底层传送网络,目前还不能完全解析IP层对业务QoS区分等信息.针对IP和WDM网络中两种不同的QoS机制,应用IP网络差分服务模式,通过UNI接口汇聚来自IP网络的流量,将其映射为光域中相似的业务需求,在光域中为不同QoS业务提供不同QoS保障的光连接通道,实现了WDM网络层的QoS区分服务.  相似文献   

8.
朱红梅  陈洁 《通信世界》2010,(40):25-26
移动IP网络毕竟是一项新的技术及应用,特别在对实时业务的承载上,有其独有的特色。不同的业务有着不同的业务要求,具体体现在速率、时延、时延抖动以及丢包率等方面。从IP网络的角度,一般采用QoS来区分不同的业务需求。业界第一个实现移动网络下采用IP机制承载实时业务的cdma2000 1XEV-DO RevA网络,是一个端到端有QoS保证的网络,对用户的QoS有严格的定义和分类,有用户间的QoS定义、用户内不同业务QoS的定义以及对应不同的数据流的定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介绍了UMTS系统端到端的QoS架构及业务的QoS等级分类,然后重点分析了基于UMTS系统的PoC业务的端到端QS保证问题,最后针对PoC业务无线链路传输的时延问题提出了一种降低时延的方法,仿真表明:对于支持IP包压缩的网络来说,该方法可有效优化PoC业务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IP电话中的QoS问题,分析了原因。并从Internet网络带宽,时延及抖动等三个方面给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新一代IP骨干网上的IP QoS实现技术,论述了集成业务(IntServ)与差分业务(DiffServ)解决方案的特点,详细介绍了相关的队列管理与排队机制。并结合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技术的最新发展,阐述了综合多协议标签交换流量工程与DiffServ技术体系端到端IP QoS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IP电话系统的业务是实时业务,对延迟、抖动等因素十分敏感,而IP网络本身并不提供QoS服务,所以QoS服务实现是IP电话系统必须研究的内容。本文在新一代电话体系结构的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带控器来控制H.323zone的出口带宽资源,以提供端QoS服务。从而带控器与主干QoS服务一起构成IP电话系统的端到端QoS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13.
宽带CDMA IP网中实现区分服务的QoS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3G CDMA网提供高速无线IP服务,其业务主要包括数据、语音互式多媒体。为了能保证这些异构业务的QoS,并提供业务区分,将有线IP网的分区服务(DIFFSERV)QoS模型引入3G CDMA网络。针对无线网络的终端移动性、高丢失率、更低的网络带宽等特点,对原有的DIFFSERV结构进行了修改,给出了基于DIFFSERV的无线QoS结构,并简单描述了实现协议。还给出了有效带宽的录入控制策略和资源预留策略来实现QoS。通过仿真,研究了各种策略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IP网络实施QoS的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衡量IP QoS的技术指标和业务等级的划分,提出了IP网络中QoS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保证端到端的QoS机制,为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LTE/SAE系统采用了EPS承载进行IP分组包的传输。通过对默认承载、专用承载、聚合资源调度、EPS承载架构等概念进行介绍,设计了满足LTE/SAE系统QoS机制的EPS承载。本方案对EPS承载的具体设计中在保证有效传输IP分组包的基础上缩短了会话建立时延,保证了QoS参数的有效映射。针对未来数据业务具有高速、突发性的特征,这种基于EPS承载传输IP分组包的应用,真正实现了用户的"永远在线",提高了业务的数据速率。  相似文献   

16.
IP QoS中的综合业务和区分业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 QoS是现代互联网发展中的一项关键技术。IETF已经定义了几种体系结构以解决IP QoS的诸多问题。介绍了其中的两个主流体系结构:综合业务和区分业务,并提出将二者进行结合,从而为下一代互联网提供更好的IP QoS。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各大电信运营商都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域IP网的建设,如何提供具有QoS保证的IP业务问题也就接踵而来,本在IP QoS的定义及其体系结构论述的基础上,就MPLS与IntServ及DiffServ相结合在实施IP QoS方面的一些措施和方案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城域IP网QoS的实施策略,以供服务提供商参考。  相似文献   

18.
IP时延变化是一个重要的网络性能参数,分析并准确测量了时钟同步前后的IP网络时延和时延变化,讨论了时钟同步对IPDV测量的影响,并得到了选取3种不同参考时延所计算出的IPDV值。通过深入分析得知,选取前后包时延作为参考能更加准确地测量IPDV。最后,给出了一种消除IPDV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陈勇  吕恩建  陈泉 《半导体光电》2008,29(1):105-109
光分组交换的输出队头阻塞引起分组的平均排队时延增加.分析了可变长分组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抢先方式的短包抢先调度(PSPP)算法,以减少分组在输入排队中的平均等待时间.在PSPP算法中,短包可以抢占长包的传输时间,获得优先的服务.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当到达业务负载为中或较低时,短包优先调度算法使短包的平均排队时延接近零,所有分组的平均等待时延减小,该算法还保证具有实时特性的TCP业务获得较低的平均等待时延.  相似文献   

20.
支持DiffServ QoS的SIP IP电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P电话对传统电信网语音业务的一个挑战,但是,TCP/IP只提供心力而为的传送,基本上不具备必要的VOIP等多种业务的QoS保证,为此,IETF提出了多种QoS方案,包括DiffServ分类模型,此外,SIP协议对多媒体通信包括IP电话都具有良好的支持和可扩展性。本文比较了两种QoS方案,讨论了支持DiffServ QoS的ISP IP电话协议草案,并对它的不足提出了补充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