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张显 《计算机系统应用》2015,24(11):209-212
为了实时监测运行在户外恶劣环境中的嵌入式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SMTP协议的嵌入式邮件通知软件.邮件通知软件是运行在带有GPRS网络的嵌入式设备上,邮件通知软件首先检测并获得设备的相关告警信息,生成指定格式的邮件内容和邮件标题,然后在设备与邮件代理服务器之间通过GPRS网络建立TCP连接,按照SMTP协议的语法结构发送告警信息邮件给指定邮件代理服务器.最后设计了相关实验来测试邮件通知软件检测设备告警信息和发送告警邮件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基于SMTP协议的嵌入式邮件通知软件能够满足实际运行环境的要求,同时软件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张曼  李弼程  林琛 《计算机工程》2008,34(11):270-272
在邮件服务端和邮件客户端,重复邮件浪费了大量资源。该文提出一种基于SHA-1的邮件去重算法,将邮件按大小分开处理,根据Hash值快速去除正文相同或相似的重复邮件。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其运行速度比传统方法快。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垃圾邮件过滤网关的设计方案,该系统应用于邮件服务器的前端,不依赖于所采用的邮件服务器系统。该系统按其功能可以划分为邮件采集模块、邮件过滤模块、数据库和邮件分析模块等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4.
段丹  郭绍忠  李志博  刘沙 《计算机应用》2007,27(12):3039-3042
针对海量邮件数据的处理需求和实际业务需要,设计了基于三层过滤模型的邮件挖掘系统。对时间属性、内容信息和地址数据进行逐层分析和筛选过滤,在广度上缩小侦察范围,在深度上加大挖掘力度。系统以邮件正文和主题包含的敏感信息为切入对邮件进行自动分类,进而通过地址信息建立邮件社会关系网络,挖掘原始邮件数据背后隐含的社团结构。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在实际的邮件过滤应用中,由于垃圾邮件本身的一些因素,像传统的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把一个邮件样本明确地归为某一类就很容易出错,而以一定概率的输出判断是否属于某一类则较为合理。根据这种思想,本文在传统支持向量机邮件分类器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分类器优化思想,通过对分类输出进行概率计算,并对概率的阈值进行判断,从而确定邮件所属类别。实验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一种垃圾邮件过滤网关的设计方案,该系统应用于邮件服务器的前端,不依赖于所采用的邮件服务器系统。该系统按其功能可以划分为邮件采集模块、邮件过滤模块、数据库和邮件分析模块等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7.
邮件病毒的传播不同于流行病的传播,如不同的邮件用户的杀毒率、打开附件的概率以及发送邮件的频率是不同的。为群组定义了一个通信频率邻接矩阵,并借助该矩阵建立了一个可以递推的离散模型。从理论上证明了邮件病毒在群组中消亡的充要条件为群组的谱半径小于1,为实际工作中降低邮件病毒的感染率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模型进行了模拟实验,实验数据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邮件分类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而如何进行邮件特征选择,是邮件分类中的重要问题。在介绍几种常用的邮件分类的特征选择算法的同时,提出了将非搜索型算法FCBF与搜索型算法SFS结合的特征选择方法。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能够有效提高分类器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自从有了这个功能,笔者我再也不用为恼人的大邮件接收慢而堵住接收的问题发愁了,酷邮KooMail会自动先接收小的邮件,把大的邮件,有大附件的邮件放在后面接收,省去了因为一封大邮件堵在前面而其他后续的邮件没发接收的麻烦,尤其适合网速慢的情况,而且这个功能的设置还特别简单,只需简单的两部操作,即可享受“我的邮件我做主”的自在。  相似文献   

10.
黄国伟  许昱玮 《计算机应用》2013,33(7):1861-1865
针对目前垃圾邮件过滤技术仅依赖单一邮件特征实施邮件分类、对邮件特征变化的适应性较差等局限,提出一种基于用户反馈的混合型垃圾邮件过滤方法。以用户社会网络关系为基础,借助用户反馈机制分别实现对基于内容与基于身份标识的邮件分类知识的动态更新;在此基础上采用贝叶斯模型,实现邮件的内容特征与发件人身份标识特征在邮件分类中的有机结合。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过滤方法比较,所提方法在邮件特征动态变化的环境下能够获得更好的邮件分类效果,邮件分类的总体召回率、查准率、精确率均能达到90%以上。所提方法能够在保证邮件分类性能的同时,有效提高邮件分类对邮件特征变化的适应性,是已有垃圾邮件过滤技术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1.
消息传递在基于Web的工作流系统中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目前许多工作流产品协作性弱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将消息传递应用在基于Web的工作流系统的模型。文中首先介绍了工作流的基本概念,产品分类及发展趋势;然后分析了基于Web的工作流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给出了工作流模型及消息传递的形式化定义;最后通过一个基于该体系结构的应用实例加以说明。该应用以Exchange2000Server作为邮件服务器进行消息传递;利用关系型数据库保存工作流工作过程的业务信息及流程信息,并可对整个流转过程进行跟踪、记录与控制,以提高工作流系统的协作与监控能力。  相似文献   

12.
葛鹏  魏冰 《软件》2014,(1):14-1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进步,使得中学教学资源的进一步丰富,多媒体技术应用于中学课堂已成为普遍现象,甚至有替代传统教学手段成为主流的趋势。运用信息技术的利弊被一线教师及教育者广泛讨论,利大于弊,但需要老师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这一观点也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本文以中学历史教学为例,简析运用中学信息技术的利弊。  相似文献   

13.
随着邮件分类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对邮件进行更加有效的组织和管理,需要对不断变化的邮件进行动态特征提取,根据其动态特征对邮件进行分类。从邮件的动态特征方面入手,通过编写邮件客户端程序,利用中科院的ICTCLAS分词工具实现中文邮件的准确分词,利用改进的TF-IDF算法对邮件的特征权重进行计算,并利用WEKA挖掘工具进行结果的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利用邮件的动态特征来对邮件进行分类是切实可行的,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邮件进行合理有效的分类。  相似文献   

14.
电子信件邮递系统(EMS)是工作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信息发送、接收和管理系统,是办公室 自动化系统中的先进通讯手段. 本文简要描述了运行在东北工学院微机网络上的EMS,该系统可以从某一工作站发送一 封信件或转发收到的信件到另一个站,也可发送一封广播信件到网络上的所有站,并提供了 两站之间通过键盘和屏幕直接对话的功能. 文中论述了该系统的结构、邮递服务协议、邮递方式、信箱的管理及信件的保密和存取控 制手段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Sam Shah  Brian D. Noble 《Software》2007,37(14):1515-1538
Although electronic mail i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service, there are few empirical studies of e‐mail traffic. We have observed over 2.85 million messages passing through our departmental servers over the course of seven months, and derived distributions that approximate several important e‐mail parameters including message sizes, message senders and receivers and the burstiness of message deliveries. Our work is unique in that we also analyse message payloads: attachment content types, e‐mail redundancy, and the use of e‐mail as a sharing mechanism. These data can be used in developing e‐mail workloads for mail system engineering or benchmarking. To this end, we provide an improved version of Postmark, a small‐file Internet benchmark, that better approximates mail server characteristics. Copyright © 200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6.
Relying on SIDE theory, this 2 × 2 experimental design tested the effects of adherence to organizational norms and interpersonal familiarity in e‐mail messages from both superior and subordinate perspectives. Results reveal that using norm‐congruent e‐mail messages account for over 50% of the variance in both superior and subordinate attitudes toward the message and between 30% and 56% of the variance in perceptions of source credibility. Data from the superiors indicate that norm congruent e‐mail messages account for 14.4% of the variance in message compliance. Results from subordinates reveal an interaction effect that is consistent with SIDE‐based predictions. Subordinates believe superiors are most likely to comply with e‐mail requests from unfamiliar subordinates that are crafted in a manner congruent with organizational norms.  相似文献   

17.
朱健  卢秉亮  王盛明  甄雷 《微处理机》2008,29(1):100-103
Internet的电子邮件服务系统采用SMTP、POP、IMAP等应用协议。文章以SMTP协议为研究对象,在Visual C 6.0编程环境下应用SMTP协议,通过套接字发送SMTP命令,接收并处理邮件服务器的反馈信息,从而在客户端实现对电子邮件的发送。文章详细讨论了SMTP协议的命令、应答、会话流程、邮件格式化的实现以及在发送SMTP和接收SMTP之间的会话及应答过程。软件采用面向对象,消息驱动及多线程等新技术实现系统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垃圾邮件问题已经是当今网络世界的一个严重问题。大量无用,甚至有害的信件在网络传播,不仅消耗了大量的网络资源,而且还严重威胁到邮件系统用户信息的安全。本文将用采用基于内容的文本检索过滤技术对电子邮件进行判别及分类。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进已有邮件过滤算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新的邮件过滤算法。以往的大部分过滤算法采用的都是邮件属性精确匹配算法,并未使用模糊匹配思想,因此邮件的漏检率较高,并且发现未知邮件的效率较低。针对以往邮件过滤算法中漏检率比较高的不足之处,文中提出的邮件过滤算法的改进思路是:首先使用传统的黑白名单过滤技术对已知的邮件进行分类,那些是正常邮件,那些是垃圾邮件。在此基础之上使用相似性算法来计算未知邮件与已知邮件的相似度,从而达到对未知邮件分类目的,最后使用MMTD算法对的邮件相似度的好坏做出衡量,并且以此为邮件过滤提供有效的依据,经过以上的三个步骤之后,最后进行邮件的过滤。  相似文献   

20.
夏超  徐德华 《计算机与现代化》2010,(10):125-128,132
贝叶斯过滤算法是反垃圾邮件过滤技术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考虑到邮件的错误分类对邮件接收者带来的损失不同,引入判定垃圾邮件是判定正常邮件的λ倍作为最终邮件分类依据;同时,为了提高贝叶斯过滤算法的分类质量,运用遗传算法来对邮件中正文和标题的特征词在邮件分类中不同的重要程度做区分。最后用实际的邮件样本对改进后的算法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利用遗传算法优化配合贝叶斯过滤算法能有效提高邮件分类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