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Planning》2013,(9)
<正>一、如何适时使用增氧机1.晴天中午开机。在夏秋季中午由于池塘水温比较高,大量投喂饲料会造成水质过肥、水中有机物多、浮游植物丰富、透明度降低,致使池塘上下层溶解氧差过大,这时要开启增氧机1—2小时及时增氧。因为在高温的晴天,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特别强,会产生大量氧气,而在水质肥的鱼塘,光照能达到20—30厘米的深度,致使水体表层溶解氧达到饱合,而水体底层溶解氧相对较低门此时开启增氧机,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9)
<正>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密度不断加大,一味追求高产高效的养殖措施对养殖水环境尤其是池塘底部沉积物过多,造成鱼塘自身养殖污染,破坏了水体原有的生态平衡,使池塘水体中养殖鱼类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其生长缓慢、生理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并严重感染鱼类疾病,甚至死亡,进而影响了养殖鱼类的产量和产品质量。下面笔者根据经验将鱼塘养殖污染防治介绍介绍如下。一、鱼塘养殖污染的原因1、残饵过多造成饲料污染由于投饲量、排泄粪便过多,投饲方法不当或饲料质量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3)
<正>近些年来,水产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逐步由传统放养型向着集约型、设施化、密集型方向转变。养殖方式的转变,一方面能够提高养殖效率,另一方面,也加剧了对水体环境的破坏。高密度养殖模式往往需要向水体中投放更高量的饲料,这就会使水体在短时间内迅速恶化、腐败,一旦水质控制不合理,将会严重影响到水产品的正常生长,最终损害到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养殖密度的增高,水生动物在水体中每天产生的尿液和粪便会蓄积在池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9)
<正>微孔增氧技术其原理是由室内工厂化高密度养殖通过充气式增氧技术发展而来,于本世纪开始在池塘养殖中试验应用,是一项水产养殖新技术,能大幅度提高和改善水体溶解氧含量,从而提高池塘的养殖产量、养殖产品规格、成活率以及产品质量,有利于推进渔业生态、健康、优质、安全养殖,减少药物使用,实现较高的养殖效益和保证水产品质量安全。1养殖水体引起低氧综合症的原因1.1多云天气。池塘中的溶氧主要是通过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而产生。若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1)
<正>每年的7-9月份,很多地方便进入多雨季节。这段时间天气变化无常,暴雨,雷阵雨及阴雨天气一般较多,多的会持续半月以上。而此时恰是水产养殖生产的关键时期,随着气温,水温的逐渐升高,养殖投入品及杂物等开始出现腐败变质,加之久雨光照条件差,光综合能力弱,水体溶氧水平低,鱼类发生缺氧浮头机率大,易对水产养殖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广大养殖户应加强雨季鱼类的养殖管理。一、科学调整投喂,确保鱼类营养之需六至九月是鱼类生长旺季,饲料效率高,但此时天气变化对鱼类的进食有很大影响,应科学进行投喂调整。投饵量应根据天气、水质及鱼类摄食情况灵活掌握。久雨时水体溶氧条件差,鱼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22,(6)
对一种新的养殖模式——池塘分区集群式清洁养殖的概念、原理与方法进行了论述。池塘分区集群式清洁养殖(partition cluster clean aquaculture in ponds,PCCA)模式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混养的池塘养殖新模式,即在健康养殖条件下将人工投喂的鱼类集群圈养于池塘小范围区域(即集群养殖区)中,通过控制鱼类粪便的排泄区域(沉淀排污区),做到及时将粪便清除到池塘外污水处理区,以降低鱼类粪便、残饵等对水体的污染及溶解氧消耗,使池塘中大部分水体区转变为水质净化区域,并通过该种养殖模式的实例,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开发前景进行了讨论。研究表明,采用池塘内分区、养殖鱼类集群、精确投饵和及时清除粪便及残饵的池塘清洁养殖新模式,产量高于传统养殖模式,可达到节水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2,(1)
于2012年1—2月从结冰期到盛冰期,监测了渤海湾沿岸的盘锦大洼(1#池塘)、瓦房店北海(2#池塘)、瓦房店沙山(3#池塘)和黄海北部的丹东东港(4#池塘)4处养殖池塘的冰层厚度及冰下不同深度水体的水温、盐度、pH和溶解氧(DO)饱和度。结果表明:结冰期和盛冰期,1#池塘的冰层均较厚,分别为33.6、53.0 cm,3#池塘的冰层均较薄,分别为12.8、17.6 cm;结冰期,1#、2#、4#池塘的水温变化较小,分别为-1.6-1.8、-1.6-1.8、-1.6-1.7、-0.8-1.7、-0.8-1.2℃,3#池塘底层的水温变化较大,为-0.8-1.2℃,3#池塘底层的水温变化较大,为-0.8-1.4℃,而盛冰期,各养殖池塘均出现温跃层,但温跃层出现的位置和幅度不同;4#池塘水体的盐度在结冰期和盛冰期均较低,为26.4-1.4℃,而盛冰期,各养殖池塘均出现温跃层,但温跃层出现的位置和幅度不同;4#池塘水体的盐度在结冰期和盛冰期均较低,为26.430.0,而1#池塘水体的盐度在盛冰期较高,为33.530.0,而1#池塘水体的盐度在盛冰期较高,为33.534.9,从结冰期到盛冰期,1#池塘水体的盐度变化幅度较大,为29.734.9,从结冰期到盛冰期,1#池塘水体的盐度变化幅度较大,为29.734.9,平均变幅达4.5;各养殖池塘水体的pH变化相差较大,结冰期和盛冰期,1#池塘水体的pH均较高(8.6、8.5),4#池塘水体的pH均较低(7.2、7.5);结冰期和盛冰期,各养殖池塘水体的溶氧水平都出现了近饱和或过饱和状态,不存在养殖动物缺氧的现象。研究表明,温度变化可能对池塘中刺参的生理和存活产生一定影响,盐度变化可能对池塘中的菲律宾蛤仔产生影响,冬季如有大面积海冰发生时,可降低水体交换的频率,养殖池塘的深度以35034.9,平均变幅达4.5;各养殖池塘水体的pH变化相差较大,结冰期和盛冰期,1#池塘水体的pH均较高(8.6、8.5),4#池塘水体的pH均较低(7.2、7.5);结冰期和盛冰期,各养殖池塘水体的溶氧水平都出现了近饱和或过饱和状态,不存在养殖动物缺氧的现象。研究表明,温度变化可能对池塘中刺参的生理和存活产生一定影响,盐度变化可能对池塘中的菲律宾蛤仔产生影响,冬季如有大面积海冰发生时,可降低水体交换的频率,养殖池塘的深度以350400 cm为宜。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18)
<正>淡水池塘养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对水质的调控是养鱼技术的关键,水质调控技术在池塘养殖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本文就主要是对淡水池塘水质观测及调控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1淡水池塘的水色观测淡水池塘的水色与池塘中的浮游生物的种类是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这就需要我们每天要对池塘进行检查,通过肉眼就可以观察水体的颜色,在结合对水质的检测和生物学的测定,这样我们就可以发现池塘水体的理化、生物组成等变化来分析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24)
<正>在高产综合养殖池塘内,畜禽-水-鱼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池塘水作为中间载体负荷很大,水质污染严重,甚至有的池塘难以养鱼,影响到养殖户的经济效益和周边环境。因此,了解综合养殖池塘水质特点及主要污染途径,并有针对性地对水质进行科学调控,让有限的水体发挥出最大的生产潜力,促进池塘养鱼的健康发展,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综合养殖池塘水质特点1.1水过肥,水华发生多在综合养殖环境下,畜禽养殖产生的残饵和粪尿排泄物等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20)
藕塘套养仿野生鳖养殖,主要利用种植水生植物改变池塘底部的淤泥结构,促进池塘淤泥中有机物质分解和营养盐类释放,提高水体物质循环能力,降低水质污染,改善养殖环境,提高池塘鳖的品质和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1.
人工开挖的池塘,大多出于营造景观、防止风浪侵蚀、防止池水下渗的目的 ,会将池塘边坡驳岸处理、池底硬质化。针对硬质驳岸池塘水体水质恶化的普通问题,通过具体实验探究水质恶化影响因素,并依据实验结果分析,将生态修复与水景营造结合,提出硬质驳岸池塘水体净化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6)
在追求高产高效的养殖模式中,高密度放养而忽视水质调控管理,易导致池塘有机物含量富集、升高,使得池塘中下层和底层水体处于缺氧或无氧状态,最终导致鱼类大量死亡而造成巨大经济损失。2013年4月17日,永定县峰市镇黄寨村发生一起类似的池塘养殖鱼类大批量死亡的病例,笔者接报后与另一名技术员立即赶赴病发现场调查、分析和处理,现总结如下,与同行共同学习探讨: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4)
<正>连云港市淡水池塘养殖水面30多万亩,年水产品总产量达10余万吨,渔业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为渔农民增收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我市与渔业先进地区相比,养殖技术相对落后,在渔业生产过程中,仍以手工作业为主,在饲料加工、机械增氧和饲料投喂环节上,机械化作业水平极低,不到发达地区的30﹪,特别是在水质检查、池塘清淤上,还仅靠人工观察、人工操作,不仅影响了本地渔业机械化发展进程,还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10)
<正>在实际池塘养殖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污染物质,影响池塘养殖的正常开展。面对此种情况,最重要一点就是确定池塘养殖中存在的污染物危害,在此基础上制定防治措施,最终达到提升池塘养殖质量的目的。一、池塘养殖有机污染的危害池塘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机物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池塘养殖中的藻类种群会发生变化。在实际池塘养殖的过程中,藻类主要起到调节平衡的作用,但是如果池塘养殖中出现有机污染情况,则池塘中的藻类就会畸形繁殖,尤其是鱼虾不容易消化的藻类,会出现数量增多的现象,甚至出现水华,导致水体出现臭味,一旦以上藻类死亡,则其中的蛋白质分解,出  相似文献   

15.
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质特征,构建了臭氧预氧化/改性粘土/臭氧—生物活性炭组合工艺,并用于处理常州科教城的景观河水。结果表明,在进水流量为50 L/h、预氧化的臭氧投量为1.2 mg/L、改性粘土投量为1.2 g/L、臭氧—生物活性炭段的臭氧投量为2 mg/L的条件下,当进水浊度为29~38 NTU、CODMn为6~9 mg/L、TN为3.47~3.60 mg/L、TP为0.21~0.25 mg/L、藻类为(3~10)×108个/L时,该工艺对浊度、CODMn、TN、TP和藻类的去除率分别为97.5%、77.7%、81.9%、95.4%和99.2%,出水水质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的Ⅰ类或Ⅱ类标准。  相似文献   

16.
水化硅酸钙强化穗状狐尾藻对底泥磷吸收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底泥中添加聚磷材料--水化硅酸钙来强化穗状狐尾藻对底泥中磷的吸收能力.比较了在不同的水化硅酸钙投加量以及底泥含磷量下,植物的生长情况以及上覆水的SRP、pH.结果表明,水化硅酸钙对于植物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投加量为20 g时穗状狐尾藻的总质量增加了20%,而未投加水化硅酸钙时,穗状狐尾藻的总质量反而减少了4.79%;投加水化硅酸钙能够促进底泥中磷的释放,并且该作用随水化硅酸钙投量的增加而变大;投加水化硅酸钙会提高水体的pH值,使水体的碱性增强,而植物的缓冲作用会削弱pH的变化,将pH值维持在8.5左右.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7,(3)
<正>水产养殖技术的推广对提高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生产效率及专业化程度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当前水产养殖技术推广的障碍,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1.改良水质水是病原生物传入的途径之一,因此水源要清洁,不带病原生物和人为污染物,理化指标必须适合养殖鱼类的生活要求。经常通过注入清水稀释养殖池塘中的有害代谢,在高温季节高产池塘定期施入水质改良剂改善水质,定期泼洒生石灰,合理使用增氧机,改善池水溶解氧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22,(1)
为开展池塘养殖尾水达标排放处理技术的研究,以湿地(芦苇、香蒲、菱角)、水生动物(梭鱼)净化塘、水生植物(凤眼莲、蕹菜)净化塘作为净化功能区,构建池塘养殖尾水处理系统,按照养殖池塘与尾水处理系统面积比为9.8∶1设置,在试验周期内,对13个养殖池塘(5 hm2)排放养殖尾水中总氮(TN)、总磷(TP)进行尾水处理系统各级沿程监测。结果表明:2019—2020年,养殖尾水处理系统进水中TN、TP质量浓度分别为(2.025±1.031)、(0.627±0.734)mg/L,经处理后排放水中TN、TP质量浓度分别为(1.323±0.427)、(0.427±0.369)mg/L,两年间TN、TP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4.67%、31.89%,系统整体对TN、TP的净化效果显著;系统各级沿程对TN、TP的去除均符合一级动力学,养殖尾水依次流经净化功能区,去除率逐级升高。研究表明:水生动物净化塘对TN的净化效果显著,多种水生植物组合的净化塘对TN、TP的净化效果均显著;随季节演变,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对较高含量的TN、TP仍能保持良好的净化效果,水生植物净化塘在秋季对TN、TP净化发挥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6)
为寻找一种既安全可靠,又能增加水体溶氧、杀灭水体病原菌并改善水体环境的抑藻试剂,用多功能水质分析仪检测在10、20、30℃条件下,过氧乙酸(体积分数为15%)在池塘水和蒸馏水中的放氧效果。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放氧越快,但温度越高氧气的饱和量越低,气体外溢,故测出的溶解氧浓度数值较低;采用滤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过氧乙酸和3种常用杀菌剂对6种常见水产病原菌(副溶血弧菌、维氏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溶藻弧菌、沃氏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抑菌效果依次为恩诺沙星>过氧乙酸>聚维酮碘>高锰酸钾;对暂养的黄丝藻藻华进行毒杀,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加入高浓度过氧乙酸的试验组水体开始混浊,藻丝体开始断裂,叶绿素a含量减少;各时段下,过氧乙酸浓度组叶绿素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各浓度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说明黄丝藻藻丝体受到了过氧乙酸的破坏,开始解体甚至死亡。研究表明,在水产养殖池塘中使用过氧乙酸,增氧、抑菌、抑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22,(6)
为寻找一种既安全可靠,又能增加水体溶氧、杀灭水体病原菌并改善水体环境的抑藻试剂,用多功能水质分析仪检测在10、20、30℃条件下,过氧乙酸(体积分数为15%)在池塘水和蒸馏水中的放氧效果。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放氧越快,但温度越高氧气的饱和量越低,气体外溢,故测出的溶解氧浓度数值较低;采用滤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过氧乙酸和3种常用杀菌剂对6种常见水产病原菌(副溶血弧菌、维氏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溶藻弧菌、沃氏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抑菌效果依次为恩诺沙星>过氧乙酸>聚维酮碘>高锰酸钾;对暂养的黄丝藻藻华进行毒杀,结果显示,随着时间的延长,加入高浓度过氧乙酸的试验组水体开始混浊,藻丝体开始断裂,叶绿素a含量减少;各时段下,过氧乙酸浓度组叶绿素a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各浓度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均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说明黄丝藻藻丝体受到了过氧乙酸的破坏,开始解体甚至死亡。研究表明,在水产养殖池塘中使用过氧乙酸,增氧、抑菌、抑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