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坤杰 《中国水利》2009,(15):53-54
近年,河北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以往多年洪水预报、防洪调度和防汛指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并建立了现代化的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对提高应急指挥能力,及时、正确、科学、合理地实施防汛抢险救灾指挥调度,有效地减轻洪涝灾害损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工情信息采集是防汛指挥系统信息采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防洪调度、抢险救灾的主要依据,建设和完善工情信息采集系统对于防汛抗旱决策支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海玉 《治淮》2009,(2):39-41
目前,采取现代信息技术提高防汛抗旱信息采集、传输、处理和调度决策的时效性、准确性为目的的非工程措施,已成为重要的减灾手段。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规划的总目标下,安徽省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正全面开展。程控交换网是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设计的有关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安徽省通过几年的努力,建成全省数字程控交换网,实现专网和公网的互通互连和互为备份,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高质量的语音通信保障。  相似文献   

3.
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所涉及的数据来源广泛、数据量大、类型丰富,要求展现的成果具有较高的响应速度和可视化展示界面,传统的信息化建设手段很难达到。介绍了贵州省在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升级改造项目中,运用大数据云技术搭建水利大数据中心,构建水利防汛抗旱"一张图"的框架,使防汛抗旱指挥调度决策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4.
结合齐齐哈尔市防汛指挥系统研究和运行平台设计工作实践,详细论述了城市防汛指挥系统的结构原理和WebGIS平台架构,提出了“3库、3层、1平台、4大应用功能“的“3-3-1-4“城市防汛指挥系统架构和基于WebGIS技术的运行平台模型.齐齐哈尔市防汛指挥系统能够有效地利用汛情观测资料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作出更加准确的评价、分析、预报和预测,其系统功能包括防汛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和管理;汛情发展的动态监视、查询和发布;基于汛情资料、知识(指挥经验)和模型(科学分析)提供防汛会商和指挥调度的决策支持以及防汛指挥管理等.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采用SOA架构、模块化开发策略,建立了天津市防汛抗旱业务综合数据库、信息汇集平台及业务支撑平台,研制开发了防洪调度、工程抢险专题业务模块和防汛值班管理系统.系统开发结合天津市防汛抗旱业务梳理的成果,采用了流程化调度理念、WebGIS即时标绘技术、不同比例尺电子地图的融合技术及异构系统、数据库集成等创新设计理念和关键技术,有效提升了防汛抗旱信息展现和决策支撑水平,同时为开发建设其他业务模块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6.
针对怀柔区的特点,怀柔区水务局建成了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平台,该项目的应用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采集数据方便、快捷、准确可靠,并能为今后防汛应急调度指挥、旱情分析等提供科学依据.现代化的防汛指挥系统可以更加快速、准确地收集雨情、水情、工情,对洪水的发展趋势及时准确地作出预报,对可能出现的洪水调度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综合评价,为科学有效地洪水管理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国内防汛指挥系统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以淮安防汛指挥系统设计为具体实例,针对地市级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业务逻辑分工和应用特点,提出一个基于应用服务器的地市级防汛指挥系统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8.
孔振江 《河北水利》2003,(12):16-17
四、决策支持系统现代化 河北防汛肩负“四保”重任,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加快防汛现代化建设、提高防汛调度决策水平是我省防汛工作的迫切需要。根据国家防汛指挥系统总体设计大纲要求,我省的防汛决策支持系统建设已初具规模,并于2002年汛前通过了验收。该系统利用Web服务系统进行技术开发,同时利用GJS技术开发了1/50000的综合水利数据地图,为防汛调度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呼之欲出的国家防汛指挥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陆受季风和热带气旋的影响及特定的地理条件,水旱灾害频繁。为减少灾害损失,在加强工程措施的同时,采取非工程措施,建设和强化国家防汛指挥系统,是关系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国家防汛指挥系统,是在全国防洪调度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我国防汛工作的迫切需要,由信息采集、通信、计算机网络、决策支持系统等组成,包括淮河、黄河流域暴雨洪水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的政府机构改革转隶,防汛指挥和工作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有的基于水利专业的防汛系统已经难以满足基于综合应急的防汛工作需要,必然要在新的技术基础和机构改革中建立基于智能技术、大数据应用和应急工作需要的智能防汛应急综合业务系统。介绍了北京市防汛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智能决策、智能指挥、智能调度几个层面系统分析了防汛智能化业务需求,构建智能防汛指挥系统初步框架,就人工智能在防汛应急指挥中的应用提出建设任务和推进设想。  相似文献   

11.
实现防汛抗旱指挥现代化,准确预测预报水情、雨情、工情、旱情和灾情,为防汛抗旱调度决策、抢险救灾提供有力的支持是建设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主要目标。本文旨在介绍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提出建设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既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又是水利信息化的"龙头"工程。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一期项目获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二期工程即将开工建设,总投资约13亿元,总工期4年,二期工程将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信息采集系统,改善系统运行环境,建设水情、气象、防洪调度、抗旱、灾情评估、综合信息服务等六大业务应用系统,全面提高防汛抗旱业务应用水平。日前,本刊编辑专访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万海斌。万海斌副主任对我国在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主要进展、存在的不足以及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二期建设的主要内容、工程的实施计划、投资情况一一做了介绍。希望各地紧紧围绕防汛抗旱工作需要,抓住水利大发展的有利时机,团结协作、共同推进防汛抗旱信息化向更高水平迈进!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减轻水旱灾害损失,提高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能力和防汛调度决策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根据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设计的总体要求,结合安徽省实际的情况,经过几年的努力,安徽省已建成一个覆盖全省、业务综合化的防汛抗旱通信网络。本文对综合通信网的组网方案选择,组网技术和主要性能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4.
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手段,建立一个高效、可靠、快捷、实时、准确的防汛指挥系统,实现防汛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和处理自动化。  相似文献   

15.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建设目标与系统结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汉宇 《中国水利》2005,(14):21-25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总目标是为正确分析和判断防汛抗旱形势、科学制定防汛抗旱调度方案提供决策支持.系统结构包括5个子系统,即信息采集系统、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淮河及黄河中游新一代天气雷达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16.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是"金水工程"的龙头工程,是国家防汛抗旱管理工作的重要决策支持系统.应用支撑平台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水情应用、防洪调度、抗旱管理等各种应用的开发环境和数据调度中心.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是为了解决在Internet环境下业务集成的需要,通过连接能完成特定任务的独立功能实体实现的一种软件系统架构,其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应用,实现了统一技术架构的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17.
信息是防洪抗旱决策的基础,是正确分析和判断防汛抗旱形势,科学地制定防汛抗旱指挥调度方案的依据.因此,采用高新技术建设现代化的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时效性、预见性、主动性,是防汛抗旱的需要,是实现防汛抗旱科学指挥,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8.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中黄河上游防汛抗旱减灾体系是利用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以黄河上游吉迈至头道拐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区间水文预报模型、龙羊峡和刘家峡水库联合调度应用模型、兰州市区段城市防洪减灾模型及抗旱防汛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软件开发,提前一年实现防汛抗旱决策支持系统计算机化模拟。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决防汛调度指挥与抢险救灾现场数据、语音与视频信息通信一体化、防汛、气象、水文等信息高度融合与共享应用应用移动互联网、宽带光纤通信网络的有机融合及设备的集成创新实现了数字防汛抢险指挥系统。采用POWERBUILDER架构和ipad中控系统开发管理平台。通过系统集成、管理平台的应用,实现了指挥调度抢险的可视化,为科学救援提供有效指导。该系统是"互联网"+防汛抢险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防总、水利部的统一部署下,长委于1993年编制完成《长江防汛信息系统规划》,并已正式上报水利部,计委现正组织有关部门审查。 长江防汛信息系统是中央防汛指挥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将采集长江流域180万平方公里面积上的雨情、水情、工情、灾情等防汛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有关防汛部门,制作调度方案并进行灾情评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