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褐煤蜡树脂是褐煤蜡的一种伴生组分,对褐煤蜡产品质量和后续利用影响较大。为了研究不同溶剂对提取的树脂组分是否有影响,本文采用溶剂萃取法分离树脂组分,将宝清褐煤蜡分别用甲苯、乙醇、NICE绿色萃取剂3种不同溶剂分离出树脂组分,利用全段GC-MS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研究树脂的化学组成,同时分析其物理性能指标。研究结果表明,3种不同溶剂树脂提取物化学成分组成非常接近,仅在部分化合物含量上略有差异,主要是由C18-C30的烷烃、酮类、醇类、酯类、烯烃、醛类及醚类等物质组成。甲苯提取物含较多烷烃类物质,乙醇提取物含较多酯类物质,NICE绿色萃取剂提取物含较多醇类和酮类物质。  相似文献   

2.
我国褐煤共伴生资源分析及利用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给我国褐煤及其共伴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针对褐煤共伴生资源的特点,分析总结了我国褐煤共伴生资源褐煤蜡、腐植酸和煤层气的分布规律及其特征,初步估算了我国褐煤主要分布区褐煤蜡、腐植酸和煤层气的资源量,并就褐煤共伴生资源的利用方向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我国褐煤中共伴生资源丰富,褐煤主要分布地区的褐煤蜡资源量约为13.76×108t,腐植酸资源量约为674.26×108t,煤层气资源量约为13 954.65×108m3。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丹峰煤田富蜡褐煤资源赋存特征的阐述,指出了本区褐煤的开发利用方向。强调了褐煤蜡的生产和热电联产是褐煤资源综合利用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兼顾其它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4.
得克萨斯州南部的三密根矿褐煤煤缄(晚始新世,下杰克逊组)含四个或更多个薄煤层(〈1m)煤层间是蚀变的火山灰组成的粘土岩与泥岩夹层。在障壁岛后环境中,火山灰在潮汐与潮道作用下经历了后期改造。本次研究目的在于确定三密根矿已开采的褐煤灰分与煤岩岩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的关系,并特别关注的是1990年被美国洁净空气修正案确认为潜在的有害空气污染物(HAPs)的12种环境敏感微量元素(As、Be,Cd,Cr,CO  相似文献   

5.
《煤炭技术》2017,(12):268-271
通过褐煤热解技术、褐煤液化技术、煤气化技术以及水煤浆制备技术的应用,发展褐煤蜡、碳质吸附剂、微生物转化系列产品、腐植酸等完善的褐煤下游产品链,可以构成褐煤提质利用及产品清洁化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褐煤蜡特性及工业应用。分析了国内外发展现状,提出了加速发展我国褐煤蜡科学技术急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7.
德国绝大部分一次能源需求依靠进口。近年来,由于国内硬煤生产下降,这一形势似乎将进一步恶化,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是德国硬煤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且政府将逐步取消硬煤补贴。褐煤在德国一次能源需求中占相当的比重,它没有政府补贴,在市场中具有竞争力。预计,在德国日益扩大的能源需求中,褐煤这种常常被忽视的固体燃料所占比重将得以继续保持。1996年,德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约为500Mt标准煤(下同),满足这一消费需求的主要能源是石油(占39.5%)和天然气(占21.6%),其次是硬煤(13.9%)、核能(12.1%)、褐煤(11.5%)…  相似文献   

8.
李华民 《煤炭工程》2012,(11):115-117
 通过四个温度下水热处理后的褐煤煤样加氢液化反应试验,研究了水热处理对褐煤加氢液化反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250℃为褐煤加氢液化的较好水热处理温度,获得了相对良好的液化效果。(2)在本试验条件下,水热处理温度为200℃时总转化率和油、气产率相对最高,分别达到84.08%和79.29%;沥青烯和前沥青烯产率相对较低,为5.41%。当水热处理温度大于250℃或小于200℃,液化反应性均降低。  相似文献   

9.
褐煤轻度热解与成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褐煤成型技术的研究现状,对褐煤无粘结剂成型的机理、成型假说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指出褐煤中腐植酸和沥青质等是具有粘结性的胶体和有机质,在褐煤热压提质成型过程中起粘结剂的作用。并研究了热解温度及升温速度对褐煤低温热解的影响,进一步表明在不同温度、粒度、保温时间条件下,通过低温热解轻质烃的析出规律及成分分析研究褐煤无粘结剂成型机理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改变温度(300~400 ℃)和溶剂,高温萃取鄂尔多斯褐煤制备超精煤,通过红外、热重等手段分析不同工艺条件下超精煤结构的变化,考察超精煤黏结性的影响因素,并对超精煤进行常温分级萃取实验,进一步分离出超精煤的黏结组分,寻求超精煤黏结性的来源与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高温萃取工艺,即使以不具有黏结能力的褐煤为原料,所得超精煤仍具有较高的黏结性。300 ℃下NMP萃取褐煤所得超精煤的黏结指数为89.6,而380 ℃下以洗油为溶剂所得超精煤的黏结指数则可达到98.2,这是由于以相对低温度和极性溶剂萃取,所得超精煤中含大量挥发性物质,易在煤热解之前分解挥发,阻碍了胶质体液相的形成,提高萃取温度和采用非极性溶剂则可以在有效减少含氧官能团等小分子组分的同时保证活性氢的含量,可以得到黏结性更高的超精煤。沥青质和前沥青质是超精煤的黏结组分,它们具有适中的分子量,含有大量脂肪和短环芳香结构,其含量决定了超精煤的黏结性。  相似文献   

11.
褐煤综合加工方向的选择M·M·沙维洪夫等目前由于乌克兰石油产品和天然气供应有困难,因此寻找替代能源问题令人特别关注。首先考虑的是利用褐煤和油页岩,这两种资源的储量约有80亿t(大部分可用露天开采)。德国和南非等国的经验证明,褐煤是制造液态燃料、煤气、...  相似文献   

12.
云南昭通褐煤树脂物化学组成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昭通褐煤蜡树脂中游离酸、结合酸、树脂醇、树脂烃进行了GC-MS研究.结果显示,昭通树脂烃中D-环单芳藿烷及17β(H),21β-藿烷为含量最高的特征化合物,其它五环三萜及芳构化物质虽有分布,但量极低.树脂游离酸中正构烷酸为主要化学成分,C14~C30都有分布,其中C16,C18,C24,C28构成了含量上优势化合物,C16为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树脂结合酸中C14~C30正构烷酸其含量占绝对优势,并按C16>C18>C20>C22>C24>C26>C28顺序递减.树脂醇由C15~C30正构烷醇(C24,C26为该系列重要化合物)、C18,C23,C25,C27,C29-甲基酮,以及羽扇-3-酮、桦木-3-酮、24-甲基-5β(H)-胆甾烷-3β-醇、24-乙基胆甾-5、22-二烯-3β-醇、24-乙基-5α(H)-胆甾烷-3β-醇、23,24-二甲基胆甾-5-烯-3β-醇、C29-5β(H)、3β(OH)-甾醇等组成.稠环芳烃、松香酸、去氢松香等环状化合物含量很低或不存在,是昭通褐煤蜡与国内其它褐煤蜡组成的重大差别.  相似文献   

13.
中国煤炭资源丰富,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二。资源分布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内蒙、新疆、山西和陕西等西北地区,表现为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的特点,按煤类来看,我国煤炭种类齐全,从低变质的褐煤到高变质的无烟煤都,其中烟煤占比最大达到75%,褐煤和无烟煤所占比例分别为12%和13%,虽然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优质煤炭资源短缺,而低阶煤资源丰富,随着东部煤炭资源的开发和优质煤炭的利用,中国对褐煤的开发利用将愈加重视,而蒙东区是褐煤的主要分布区及生产地,褐煤资源储量较大,但其开发利用面临一系列问题,内蒙古的产煤量虽然是全国第一,但内蒙本地耗煤量很少,主要是输出到其他地区,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及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煤炭以及低阶煤的清洁高效利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着重对内蒙古褐煤资源分布及开发现状的研究,采用STOW分析法,通过对蒙东区褐煤清洁利用所面对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得出蒙东区褐煤清洁利用发展外部机遇好、内部煤炭资源优势明显,在现有条件基础下,充分发挥本地褐煤资源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同时要注重对优秀领域人才的引进。  相似文献   

14.
褐煤浆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采用低温热解处理褐煤的方法,以改善褐煤成浆性。实验结果表明,褐煤改质后,其成浆性得到了明显提高,褐煤浆由改质前的约50%提高到60%左右,低温热解为褐煤的综合利用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万全煤田褐煤(原煤)平衡水等温吸附实验,计算了褐煤的吸附气含量;根据水溶甲烷实验模拟,估算了煤层中的水溶气;采用比重瓶法和压汞实验,利用马略特定律,推算了褐煤游离气含量。  相似文献   

16.
在介绍乳化炸药专用复合蜡的制造方法的基础上,阐述了复合蜡的各项指标对乳化炸药爆破性能及乳化性的影响。实际应用表明,乳化炸药专用复合蜡完全可以替代由石蜡,地蜡,凡士林,机油等多种成分组成的油相材料,减少乳化炸药组分,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7.
东胜褐煤吡啶抽提的FTIR谱及GC/MS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技术》2017,(3):304-306
利用吡啶对内蒙古东胜褐煤进行了索氏抽提,通过FTIR分析其原煤及抽提残煤,用GC/MS分析研究了其吡啶抽提物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东胜褐煤的芳香度较低,含氧官能团丰富;抽提物主要由脂肪烃、芳香族化合物和含杂原子化合物组成。还检测到2种含硅有机物。最后,在抽提物中还发现了单质硫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新疆艾丁褐煤直接液化反应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褐煤直接液化反应动力学,在100 m L微型高压釜中,对艾丁褐煤进行等温加氢液化实验研究,建立了褐煤直接液化反应的动力学模型,并通过Origin软件回归出各反应速率常数及相应的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结果表明,煤中的反应组分生成各产物的反应速率顺序为:非酚油沥青质酚气体;反应组分M1主要生成非酚油和沥青质,是直接转化成非酚油和酚的主要来源,沥青质向非酚油的转化是非酚油产率增加的速率控制步骤,沥青质向酚的转化速率是酚产率增加的速率控制步骤,实行分级加氢液化更有利于控制和提高非酚油和酚的产率;褐煤中仅生成CO2的组分M2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短时间即可转化为CO2,并转化完全;液化反应中反应组分(M1)向气体(Gas)转化,以及沥青质(PAA)向酚(Phe)转化过程对温度较敏感。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主要褐煤矿区最高内在水分等参数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褐煤的工业分析(或元素分析)与其全水分、总腐植酸产率和铝甑低温干馏焦油产率之间的内在关系,利用数理统计原理和现代计算技术,分别推导出了计算我国主要褐煤矿区最高内在水分等参数的一系列回归式,各式均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供有关褐煤矿区参照使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稀散金属锗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作为锗的一种重要矿产来源,含锗褐煤的资源化高效利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介绍了我国褐煤中锗资源的储量、分布及利用现状,重点介绍了含锗褐煤中伴生低品位锗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进展.分析了锗资源化提取过程存在的问题,对褐煤中伴生低品位锗资源的高效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