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8年1月1日,国务院发布国办发[2008]1号文,即<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1号文"),"1号文"的发布将对"三网融合"和我国广电、电信产业的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对"1号文"的解读为切入点,对"三网融合"对广电、电信产业发展带来的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就广电行业如何应对"三网融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未来,有线网络离通信行业越来越近,电信运营商离广电行业越来越近。2012年是三网融合试点阶段收官之年,临近年底,虽国网还未成立,但作为试点标志性工作之一,根据国务院三网融合工作协调小组统一部署,工信部和广电总局互发牌照,从牌照上肯定三网融合中的双向进入。业界有评论说,是工信部对广电网的互联网业务开了绿灯,也有认为是广电、电信三网融合业务渗透加快。但记者采访中发现,双方对此都表现得较为冷静。  相似文献   

3.
"三网融合启动至今,几乎都是广电自己在‘自娱自乐’,电信运营商对三网融合从来不曾抱过希望。"每当谈及三网融合相关事宜,总会发现广电与电信双方的"交流"处于某种"鸡同鸭讲"的状态:广电方面,在以三网融合为契机量身定制了一套颇为"损人利己"的方案后,便开始动用行政通知、法律诉讼、政策示好等  相似文献   

4.
《中国有线电视》2011,(Z1):415-415
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张篖伪硎荆壳?12个试点城市已经基本完成了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建设,"三网融合"已经取得实质性的推进。目前电信部门、广电部门正在紧锣密鼓地按照中央的部署推进三网融合。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解读自2010年1月,我国正式启动三网融合,给广电运营商、电信运营商及其他相关供应商带来不同的影响。而广电及电信作为三网融合的重要参与者,各自掌握着不同的资源,如广电掌握着丰富的内容、媒体优势和巨大的用户优势。但同时各运营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体制和技术制约。面对新政的推进,各运营商势必作出一系列的改革和策略调整。  相似文献   

6.
<电视技术>:广电的"三网融合"在贵公司展台上有很好的展现.德力对"三网融合"是怎样理解的? 刘连军:今年展台的设计,根据"三网融合"的概念,由前端设备到传输,也就是宽带网络监测系统.实现网络智能化的检测管理.  相似文献   

7.
《通信世界》2014,(8):40-40
随着三网融合的进一步推进,IP接入网的竞争成为必然趋势。分业运营的时代已过,广电、电信双向进入已经初步成型。电信和OTT业务提供商正在大举侵蚀原有广电直播电视的市场,牌照和特许经营的门槛作用已经降低。  相似文献   

8.
走进融合的年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0年1月1日.我们迈进入了21世纪的第2个十年. 回顾2009年可以发现,"三网融合"成为广电、电信等行业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4月<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特别指出要"推进三网融合",5月发改委<关于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则明确提出要"实现广电和电信企业的双向进入,推动'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当前,上海、江苏等地已经开始探索广电、电信的双向进入.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开放性极强的‘侵略性’产物,与有线行业本身的网络结构及其发展格局难以匹配。"对话嘉宾:三网融合专家、融合网主编吴纯勇互联网电视作为新兴产业,受到来自广电、电信、互联网三方的关注。三大阵营在拥抱OTT业务时,也采取了不同的发展路线,其中广电主要采取DVB+OTT的方式演进;电信选择走IPTV+OTT路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三网融合给电信运营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结合电信运营商和广电企业等三网融合主体的优劣势,提出了三网融合背景下电信运营商业务、网络和产业链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3月20~22日,特艺集团(原法国汤姆逊集团)携旗下全IP三网融合方案、Hovis智能生活解决方案和Qeo亮相2014北京CCBN,并推出全系列CMC,Cable Modem,网关和机顶盒产品。随着三网融合的推进,IP接入网的竞争成为必然趋势。分业运营的时代已过,广电、电信双向进入已经初步成型。电信和OTT业务提供商正在大举侵蚀原有广电直播电视的市场,牌照和特许经营的门槛作用已经降低。"光纤城市"的快速推进、智能终端的迅猛普及、多屏互动及智能家居等应用的兴起都对广电的传统用户起到了明显的分流作用。广电运营商正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相似文献   

12.
进入2009年,我国电信行业迎来了非常不平凡的新时代-电信重组(新中国移动、新中国联通和新中国电信)尘埃落定、全业务牌照和3G牌照的发放。这一切使电信企业之间、电信行业与广电行业、互联网行业的竞争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网络融合、业务融合.  相似文献   

13.
如何切实推进三网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苏通信>:三网融合首先是网络融合.广播电视网和现在数据化的通信网融合相对困难.为此广电系统高调抛出NGB(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计划,电信也有意推进NGN(下一代网络),您如何看待将来的互联网在三网融合中的定位与突破?  相似文献   

14.
三网融合既涉及发展又事关稳定,硬道理与硬任务并存,必须党委主抓、政府协调,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推动。2010年12月16日,武汉广电与武汉电信成立武汉市三网融合合资公司,由此开创了三网融合"武汉模式"。这一模式开辟了广电与电信运营商合作的又一蹊径。对于武汉三网融  相似文献   

15.
第221期《IT时代周刊》多篇文章语涉"三网融合"。社评《电信重组必须体现前瞻性》建议第五次电信重组,不要过多行政的干预,要适应"三网融合",终结垄断,实现公平竞争。《国家广电网络公司呼之欲出》谈到广电行业正积极整合,为参与"三网融合"竞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三网融合”的参与者急需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网融合"正在改变广电与电信相互隔离的外部关系,其大势不可阻挡,部门的利益、恩怨,终将为此让路。"三网融合"是一场真正的"宽带革命",带来的将是无处不在的信息生活,社会各个部门都会受惠。本文就国家及广电和电信在"三网融合"中的举措进行论述,意在抛砖引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月1日,国务院发布国办发[2008]1号文,即《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以下简称“1号文”),“1号文”的发布将对“三网融合”和我国广电、电信产业的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对“1号文”的解读为切入点,对“三网融合”对广电、电信产业发展带来的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并就广电行业如何应对“三网融合”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三网融合政策的解读及对广电现状的分析,大胆提出了网络公司应对三网融合的下一步规划及实施建议,包括四项基本原则、六大业务创新、借NGB赶超电信、力求互联互通等浅显的业务感想,旨在增进与广电同行的交流,从而更好的从技术、网络、业务以及思想、意识全方位的应对这次“融合”大潮。  相似文献   

19.
2011年,三网融合进入第二年,目前试点工作已经展开,但12个城市的试点实施方案却至今尚未得到批复。在广电和电信部门对业务管理、用户归属的争夺还未见分晓的情况下,IPTV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反观互联网电视,各大电视终端厂商纷纷与牌照商合作,突破政策瓶颈,互联网电视产业已经进入"2.0"时代。可以预见,未来互联网电视业务必将取代IPTV成为三网融合环境下宽带视频应用的领跑者。  相似文献   

20.
黄海峰 《通信世界》2012,(10):40-40
当国家加速推进三网融合时,广电和电信运营商均积极进行网络升级和新业务开创,而许多互联网企业却"笑不出来"。2012年,我国三网融合试点范围在2010年12城的基础上,新增了42个地区(城市),三网融合发展前景非常广阔。显然,国家加快推进三网融合已经惠及广电和电信运营商,以及提供光缆光纤、机顶盒等产品的相关设备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